歷史哲理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華上下5000年,到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多少富有哲理的文章?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1:傷仲永

  作者:王安石 【宋代】 賞析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文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 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關於2:愛蓮說

  作者:周敦頤 【宋代】 賞析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關於3:《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xíng***,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qiān 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髮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為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jí***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以捕魚為業。***一天他***沿著小溪划船,忘記了路途的遠近。忽然遇見一片桃花林,在岸的兩旁有數百步遠,中間沒有其它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又向前行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地就到頭了,***漁人***就看見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點亮光。***漁人***便捨棄***他的***船,從洞口進入。起初十分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又往前走了幾十步,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齊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事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和狗的叫聲可以互相聽到。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的穿著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閒,各得其樂。

  ***村中人***看到漁人,於是都十分驚訝,問***漁人***從哪兒來。***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裡去。準備酒、殺了雞做飯菜***招待他***。村民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訊息。他們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於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來往。***村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詳細具體的講述給村民聽。***村民***都感嘆驚訝。其餘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飯菜來款待他。***漁人在桃花源中***逗留了幾天後,就***向村裡人***告辭離開。臨別時村民囑咐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原先的路回去,一路上到處作標記。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稟告了這段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他一同前往,尋找從前做的標記,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陽的劉子驥,是個高尚的隱士,聽說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以後就再也沒有去探尋桃花源的人了。

李毅吧內涵文章
李毅吧的內涵文章
相關知識
歷史哲理文章
愛與被愛哲理文章
經典哲理文章
最具人生經典哲理文章
心靈驛站的哲理文章
勵志散文哲理文章
勵志哲理文章
勵志一生的哲理文章
讓人勵志的哲理文章
適合勵志的哲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