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票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愛有很多種方式。電影《車票》告訴我們,有時候愛有一種極端的表達,那就是放棄。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電影《車票》的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車票》就好比好像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女主角養母去世,帶出了兩張車票尋親的路。

  對她來說,她是一直憎恨父母的遺棄,但她仍然去了,火車再換長途車的遙遠路程。在去查證可能的三戶人家時,她幾度退縮,想要放棄。在第二戶的家裡,她得到很多應證,那可能是她的母親。回去過江吊鐵索的一剎那,她好像閃現了母親抱著還是嬰兒的她過江的一幕,於是她把包背在側邊,也嘗試單手拉索過江,很艱難。這是整部戲最閃光的一幕,也是女主角心理扭轉的一刻,那一刻,她意識到拋棄她的母親要把她拋棄在那麼遠的地方要經歷多少艱辛。

  找到疑似母親住的學校,她遠遠地看過,就要逃,不知道要怎麼認,要說什麼。但在她終於可以下車,鼓起勇氣說“我一直很想見你”的時候,卻發現那只是校長,而母親一個月前已經去世了。

  遺物裡,一疊疊車票串起了整個故事。偉大的母親,為了孩子能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前程,萬里跋涉把她“丟”到城裡最大的房子門口***教堂***。然後每年在女兒生日的日子跑去那裡做義工,為的是看幾眼,瞭解她的情況,甚至女兒畢業典禮,母親也坐著火車去。電影畫面切到母親的一個個背影,還有她拋棄女兒之後一路走回家的落寞身影,那麼辛酸。一直沒有露臉,甚至在唯一集體照中也被女兒擋住臉的母親,寓意著她這麼多年來一直默默的、無聲無息的關注著被她“遺棄”的女兒。

  或許從內容方面來看,這的確是一部純淨的電影。關於人性的探討是整部影片的主線,親身經歷被父母遺棄的左小青如今看到了好似當年母親的抉擇。一系列的跟蹤報道加上後來又遇到範偉父子讓她逐漸明白當年母親作出決定的艱難。影片拍攝地點的景色也美侖美奐,那些偏遠的山區似乎和貧困沾不上邊。在某些個片斷我會忘了電影進行到哪裡,只因那些景色實在太美,美得似乎有點和“尋親”這個故事無關。

  所以我說,電影裡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場景 扼殺了原本應該美好的感情。

  左小青和吳奇隆在偏遠山區住的旅館竟然有無限上網;那個能遠眺山脈的小飯廳與其說是山區的古色古香,倒不如說像那些熱帶小島打出的旅遊廣告。範偉父子的故事本來應該很感人,但是範偉一出現,好容易醞釀的悲傷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知為何要請葉童靠在臉上抹灰出演年老的“嬤嬤”,不知為何在火車站要出現那句聽不處是方言還是無意的“請旅客帶好自己的 包兒~包兒~”。更莫名其妙的是學校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中間突然停了放映,然後歪歪扭扭走出來主持人,用粵語進行了如下對話:“那麼她有沒有找到母親呢?”“有沒有呢?”“我們繼續看下去吧。”接二連三的莫名其妙讓無論是觀眾還是電影的感情都無法達到高潮。總有一種差一口氣的不甘。於是電影一結束便落荒而逃,所以理所當然地沒聽節下來的嘉賓座談,當然也就記不住那天請的人到底是誰。

  但是有人看完哭了。我就是其中一個。看到她媽媽一直都在她身邊的時候我眼淚就不由自主的掉了下來。也許是一種初來乍到之時的“背井離鄉”和電影產生的共鳴。如今回憶起電影的片斷,覺得其實還是挺美好的。畢竟有些個細膩的情感,在龐大的商業鉅作中是看不到的。

  篇二

  期待中的母親,現實裡的母親,臆想中被貼上拋棄自己標籤的母親,被粗暴對待的母親。

  在發現,想象中母親與現實的母親的巨大差距時,我想女兒應該百感交集。

  可是,能有幸發現這個事實,發現一個母親對孩子,百般無奈的種種柔情時,過程有多困難,困擾我們的,究竟是我們自己,還是現實。

  距離可以丈量,學識可以填補,只有逝去的,關於愛的種種時光,永遠沒有辦法彌補了。

  不是所有的愛都能被發現,被感知,我們以為被拋棄時,其實,關愛的目光一直不離不棄,所以,也許,感知比知道更重要吧!

  不是一部炫目的電影,節奏也過於緩慢。如果能壓縮百分之二十,可能更好。

  但是,勝在表演沒有過度,故事雖然簡單但是感情的色彩明朗、豐富,結果美好、有亮點、希望、張力,喜歡慢生活、關心電影表達和不介意花兩小時瞭解生活多麼糾結和艱辛的同學可以一看!

  篇三

  《車票》講的是一個線索的故事,大西南的山區,很多人家生了小孩卻養不起,只好遺棄。一個小女孩剛出生就被遺棄在一個小教堂的門口,後來被教堂的嬤嬤養大,上了大學,在大城市有了工作,可是嬤嬤卻老了,臨死前嬤嬤掏出了兩張車票對長大了的小女孩說,這是她家人遺棄她時乘車而來的車票,要找到家人,按這個車票上的起止站點往回找應該能夠找到。

  嬤嬤去世了,女孩拿著小時候包裹著她來到教堂門口的一塊花布坐了火車、汽車開始“尋根”之旅。電影很細緻的講述了整個尋找過程,一路上大西南的自然風光在電影鏡頭中美不勝收,對一個喜歡戶外活動的人來說,這很有吸引力。電影中的一個過江索道的場面十分新奇,下面是滔滔江水,過江的人像電影中演特技一樣先滑下,再用雙手攀援而上。那個地方的人,想要出去無論男女老幼必須要做這樣的表演,膽大之外,還要有一定的體力作為保障。女孩在第二次滑出村的時候,拒絕了“教練”的幫助,用“揹包”代替嬰兒,模仿當年母親抱著她過這個索道要付出怎樣的努力。說實話,那樣的場面,沒有太多的言語和華麗的表演,可實在是感人至深。

  找到家人的時候,他們都已經去世了,可是留下來的遺物線索可以再現當時的場景,原來母親每年的生日都要出村,到女孩所在的教堂、大學、和上班的地方默默的看望她,可是卻從來沒有露面。故事講完了,那個目前的面孔始終模糊,可她的行為卻無比清晰。這就是母親,這就是人倫。

  影片取景於美麗的雲南,在沿綿 3000公里長途跋涉的拍攝中,以唯美、壯麗、奇特的山區景色,和明快清晰的鏡頭手法,塑造深情不沉悶,溫暖不壓抑,陽光不陰翳的母愛故事。

  滇藏高原好美,真的好美,山與山之間,那樣的景都讓我不自禁地感動。

  故事以美麗的景色,感人的情節感動著我。呵呵,這片子剛放映的時候我就拼命去搜索,可當下載了卻放在電腦裡沒去看過,今天,突然想看部電影來打發時間,就找出當時下載的電影。沒有想到這個不經意,卻讓我感動了一翻。

  不過影片中的好多地方我都還不懂。當雨桐尋找她父母的時候,她蹲在田腳看著一個小孩在趕著水牛犁田,那水牛為什麼是蒙著眼睛呢?雖然不明白,但是跟著她問志軒,它在這裡……到底要走多久?志軒說,一輩子吧!這一段我覺得有種莫名的感傷。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呵呵,這是一部感人的戲,不過戲裡也有部分搞笑的,午馬那段就是,同樣是從山裡出來的,只因他會點普通話就能給外地人充當地陪,他還在拼命地給當地人糾正他們的普通話,其實他也蠻可愛的!

  雨桐為了想感受母親辛苦帶著自己去另一個地方從吊纜滑過,她用揹包充當自己,然後自己一人滑過河,可到尾的時候卻怎麼也滑不過去,只用一隻手很難滑過去,雨桐才知道自己的母親當初是多麼的偉大。這讓我又感動了一次。

  當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后,卻發現他們已經不在人世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啊!當所有的車票被雨桐和宇軒找出之後,雨桐的母親從“拋棄”她後的一幕幕又重現了!那個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戴著藍色頭巾的背景的母親,在自己小孩從小到大隻能在背後默默地看著自己的女兒,讓人不禁地流下了眼淚!

  最後,導演以偉大的母親送走女兒之後,走著路回到了家裡結尾,一路,這母親是走著路回家,也是哭著回去的,這媽媽其實也是不忍拋棄自己的女兒啊!這些都說明了一切啊!

  我有幾個朋友都是被他們現在的父母拿回來養的,以前我也總在想,為什麼不要又要生他們下來呢?看完這影片我覺得天下父母心啊!應該全天下的父母最初都是愛兒女的,只是由於各種原因才選擇了拋棄吧!

  也許志軒說得對:有時候理由也只是個藉口!就讓這個理由來來原諒那些偉大的父母吧!
 

超越巔峰觀後感
電影冰雪奇緣觀後感
相關知識
車票觀後感
歸途列車觀後感
雪國列車觀後感
雪國列車觀後感
永遠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觀後感心得體會
考試心理與學習技巧觀後感
參觀工廠學習心得_工廠觀後感優秀範文
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
南粵黨旗紅觀後感心得體會
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的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