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轍之魚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典故的精妙之處在於含蓄,在於其濃縮的豐富的背景內容和延伸意義。每個典故都有它的歷史文化根源。而用典者的用意卻是意在典故之外。小編這裡為大家帶來, 希望大家喜歡。

  典故介紹

  出自: 明·無名氏《四賢記·告貸》:“驚心草木皆兵,舉目椿萱何在,累累如喪家之犬,圉圉似涸轍之魚。” 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涸:水涸,乾涸;轍:車輪的痕跡。乾涸的車溝裡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四賢記·告貸》:“驚心草木皆兵,舉目椿萱何在,累累如喪家之犬,圉圉似涸轍之魚。”寓意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是人們的常識。這篇寓言揭露了監河侯假大方,真吝嗇的偽善面目。諷刺了說大話,講空話,不解決實際問題之人的慣用伎倆。老實人的態度是少說空話,多辦實事。


 

  歷史故事來源

  莊子家已經貧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到監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糧。監河侯見莊子登門求助,爽快地答應借糧。他說:“可以,待我收到租稅後,馬上借你300兩銀子。”莊子聽罷轉喜為怒,臉都氣得變了色。他忿然地對監河侯說:“我昨天趕路到府上來時,半路突聽呼救聲。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再觀察周圍,原來是在乾涸的車轍裡躺著一條鯽魚。”

  莊子嘆了口氣接著說:“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據稱,這條鯽魚原住東海,不幸淪落車轍裡,無力自拔,眼看快要乾死了。請求路人給點水,救救性命。”監河侯聽了莊周的話後,問他是否給了水救助鯽魚。莊子白了監河侯一眼,冷冷地說:“我說可以,等我到南方,勸說吳王和越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到你這兒來,把你接回東海老家去罷!”監河侯聽傻了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麼行呢?”“是哇,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即氣得睜大了眼,說眼下斷了水,沒有安身之處,只需幾桶水就能解困,你說的所謂引水全是空話大話,不等把水引來,我早就成了魚市上的乾魚啦!”

  涸轍之魚原文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莊子》

孟宗哭竹的典故
有關愛莫能助解釋及典故
相關知識
涸轍之魚的典故
涸轍之魚的故事梗概
關於井底之蛙的典故
關於後起之秀的典故
一丘之貉的典故
乘人之危的典故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典故
城下之盟的典故
八拜之交的典故
關於糟糠之妻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