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經濟的政治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高階形態,具有高效益、廣就業、強拉動、低汙染等特性,是當今國際大都市的基本經濟形態。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上海經濟轉型六大方向

  “十二五”時期上海將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實現新的飛躍,率先實現城市發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是上海在更高起點上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經濟轉型是“十二五”乃至未來時期上海在更高起點上推動科學發展的戰略抉擇和必由之路,貫穿於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是上海遵循對國際金融危機後各國經濟發展模式調整轉型的主流、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線和長三角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共識。經濟轉型要求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突破自身發展瓶頸制約,抓住“四個中心”建設國家戰略機遇,發揮世博會後續效應等優勢,全面推進發展模式的戰略轉型。筆者以為主要有六大經濟轉型方向。

  1.向現代服務經濟轉型

  服務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高階形態,具有高效益、廣就業、強拉動、低汙染等特性,是當今國際大都市的基本經濟形態。上海經濟發展正在邁向現代服務經濟。著力提升現代服務業能級和水平、基本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是上海“十二五”調整經濟結構、促進轉型發展、推動“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增強服務長三角、長江流域和全國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主攻方向和規劃目標。

  “十二五”時期,上海堅持城市功能提升、市場需求引領和新技術應用帶動,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航運物流、現代商貿、資訊服務、文化創意、旅遊會展等六大現代服務業,不斷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品牌化、網路化經營,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市總從業人數比重達到60%以上,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5%左右,服務貿易進出口額佔全市進出口總額比重達到25%左右,服務經濟在整個經濟發展中佔居主體地位,進一步促進對外經濟貿易方式轉變,增強輻射力和國際競爭力。

  2.向產業融合經濟轉型

  產業融合經濟是指服務經濟與製造經濟等的融合發展經濟形態。對國內外服務經濟與製造經濟發展進行仔細觀察和深入分析,可以看到, 服務經濟與製造經濟的雙向互動、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國家、城市、地區經濟發展的成功之道和大勢所趨。服務經濟服務、提升、促進製造經濟發展,製造經濟支撐、實現、推進服務經濟發展。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幾個服務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地區提出和部署以復興製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克服片面發展服務經濟帶來整個經濟發展“空心化”問題。戴爾、蘋果公司等持續、成功贏得世界市場和消費者,就是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

  “十二五”時期,上海要基本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不是不要發展製造經濟,而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提升、促進製造經濟發展。“十二五”時期,上海按照高階化、集約化、服務化,推動“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聯動發展,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傳統制造業,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製造業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促進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在內的服務經濟與支撐國際經濟中心的製造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企業發展品牌、研發設計等高階環節,著力發展總整合總承包、檢驗檢測、產品認證、供應鏈管理、專業維修、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有機結合,加快發展農業個性化營銷、農業會展、農業休閒旅遊、農業科技等服務業,努力打造“上海服務”和“上海智造”,從而實現調整經濟結構、促進轉型發展、推動“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整體提升長三角區域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方針和規劃目標。

  3.向文化創意經濟轉型

  文化創意經濟,是文化與創意高度融合的、最具活力和高附加值的新興經濟形態,也是與科技、金融、貿易、先進製造業等高度融合的新興經濟形態。從“文化創意產業化”意義上來理解文化創意經濟,也可以把文化創意經濟稱為文化創意產業。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檔案》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創意產業”的概念,其定義為:“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智慧財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根據這個定義,英國將廣告、建築、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電影、互動休閒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電視廣播等13個行業確認為創意產業。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最大的區別在於創意為產品或者服務提供了實用價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最終提升了產品的經濟價值,因而創意產業又被稱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全世界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並正以5%的速度遞增。美國、英國等創意產業發達國家遞增速度已經達到10%以上。後工業化時代創意產業的迅速崛起,正標誌著創意經濟時代的到來。所以,一些專家把創意經濟看成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的高階形態。

  上海正處於重化工業向後工業化的過渡階段。上海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尤其是“海派”文化底蘊,海納百川,人才薈萃,歷來保持著鼓勵創新、冒險的寬容氛圍。“十二五”期間,上海將把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成為引領和支撐上海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重點發展十大文化創意行業,加強資本、產權、技術、人才等要素市場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帶動和支撐,重點是完善產業發展格局、拉動文化創意消費、拓展國際貿易等,要完成一批重大專案建設,建成一批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公共服務平臺,到2015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增幅要力爭快於服務業平均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2%左右,弘揚“上海創意”,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產業在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提升城市軟實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中的新興性、內生性、戰略性、支柱性產業的作用。

  4.向低碳綠色經濟轉型

  低碳經濟是指在城市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於較低水平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迴圈經濟,實行清潔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率先提出和成功實踐低碳城市發展計劃,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英國低碳倫敦行動計劃和丹麥哥本哈根碳中立城市計劃。目前,低碳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國際潮流,許多國際大都市以建設低碳城市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標。

  “十二五”時期,上海化解經濟持續高速成長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矛盾的必然選擇,就是促進經濟低碳綠色發展。上海要緊隨和接軌世界低碳產業發展趨勢,結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部署,利用上海技術、人才優勢和產能配套、營銷特長,以及政策支援、體制保障等有利條件,發展低碳現代服務業、低碳文化創意業、低碳高科技產業、低碳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碳先進製造業和生態農業,改造和轉移碳密集型行業,年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以上,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發展的低消耗、低汙染和低排放與高利用、高清潔和高效益,成為全國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碳產業研發、生產和服務基地,推動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和綠色持續發展,完成國家下達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和主要汙染物排放減少率目標,有效改善環境質量,努力讓空氣更加清新、讓河水更加清澈、讓環境更加清潔,打造一個低碳、綠色、宜居城市。

  5.向全球城市經濟轉型

  所謂全球城市經濟,又稱世界城市經濟,就是對全球經濟網路體系具有控制力和影響力的主要***基本***節點城市經濟,控制力主要表現為對全球戰略性資源、戰略性產業和戰略性通道的佔有、使用、收益和再分配具有決定作用,影響力主要表現為全球化的綜合創新體系、城市治理結構和文化交往能力,其顯著業態、功能特徵是跨國總部經濟、自主創新經濟和網路平臺經濟。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網路資訊化、文化多元化相互交織和互為推動,加速了全球經濟網路的形成,以城市為載體,根據等級高低、能量大小、聯絡緊密程度等要素集結成為一個多極化、多層次的世界城市經濟網路體系。其中,對全球經濟具有控制力和影響力的主要結點城市經濟——處於頂級的全球城市經濟如紐約、倫敦和東京等,佔據全球經濟的中心樞紐地位,獲得主導整合利益。

  在“十二五”時期乃至未來,上海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質量,更加主動、積極和創造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序,將構造完整和強大的國際大都市治理結構、網路平臺和服務功能,集聚大量具有強大實力的國內外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功能性機構、國際組織和研發中心,更多地創新擴充套件網路平臺經濟功能,促進金融、航運、貿易、技術、資訊、人才等全球資源要素的大規模流動、有效配置和增值,與長三角地區、國內城市和東亞沿海地帶城市形成首位節點城市與次位節點城市的網路關係,發揮全球城市經濟網路體系中主導作用,整體提升國際綜合競爭力。

  6.向自主創新經濟轉型

  所謂自主創新經濟,是以知識和人才為依託、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以發展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為著力點、以創新產業為標誌、以創新制度為保障的經濟形態。“十一五”上海開始向自主創新經濟轉型。“十二五”時期上海將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實現新的飛躍,率先實現城市發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是上海在更高起點上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以提高知識競爭力為核心,以應用為導向,搶佔科技制高點、培育經濟增長點、服務民生關注點,全面增強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全面推進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充分激發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內在動力和活力。必須指出,自主創新經濟不能僅僅理解為本土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經濟,更不是自我封閉的創新經濟體系,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的外資企業,其在中國土地上研究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雖不能列入自主創新範疇,但這些企業在華開展創新活動,對中國本土自主創新,應當說是有推動作用和借鑑意義的,況且,創新經濟體系原本就應當是開放的。

  “十二五”上海將加快科技、產業和制度創新。大幅提升城市創新活力,不斷壯大創新人才隊伍,穩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形成濃厚鼓勵創新氛圍,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3.3%左右,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研發基地建設,切實抓緊抓好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顯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品牌。積極推進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研發攻關,著力在核心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升級。逐步建立技術成果的發現、評估、篩選、轉移機制,健全智慧財產權的轉讓、抵押和處置制度。完善人才戶籍、居住證、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引進與培育一批國際高階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

  篇二

  大力發展具有北京特色的實體經濟

  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啟動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雙輪驅動力,最終要落實到一項項符合北京市情、具有北京特色的重大工程、重點專案、新型產業上。2012年,北京“兩會”對北京重大工程、重點專案、戰略新興產業進行全面佈局,進一步堅定了北京科學發展的堅實基礎。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全國首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位於房山新城燕房組團東部,初期規劃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全國首批62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之一。

  2009年初,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啟動建設,定位於高階高效、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建設以來,積極引導國內外新材料企業向基地聚集,大力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新材料產業,致力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截至去年年底,中石化投資燕山石化專案達到66項、總投資近240億元,已有23個專案建成投產,完成投資40.7億元;在建專案19個,投資總額約120億元。

  基地2012年的目標:預計2012年將有14個重點專案竣工。社會投資方面,已有13家企業25個專案達成入駐基地意向,投資總額約48億元。2012年,基地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約900億元。

  史壘富、線長安代表表示,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是房山區重點規劃建設的五大功能區之一。專案全部建成後,預計新增工業銷售收入790億元以上,新增利稅140億元以上,帶動周邊就業近萬人。

  麗澤金融商務區:首都金融產業發展新的戰略性承載空間

  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英文簡稱FBD***,地處北京西二、三環路之間,以麗澤路為主線,東起西二環的菜戶營橋,西至西三環的麗澤橋,南起豐草河,北至紅蓮南路,佔地面積8.09平方公里,是三環內最後一塊成規模的待開發區域。

  麗澤金融商務區,是首都金融產業發展新的戰略性承載空間,也是加快城南地區產業升級的重要區域。2011年基本完成了區域規劃編制,並確定了地下交通環廊和地下商業初步方案。據瞭解,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的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將突出生態商務區、金融不夜城、立體交通網、資訊高速路四大理念。

  2012年,麗澤金融商務區計劃新開工面積達200萬平方米。

  市人大代表、豐臺區區長冀巖指出,截至目前,麗澤金融商務區累計引進註冊機構及企業71家,註冊資本金超過239億元。中鐵物資、中鐵銀通、建信股權基金、通用財務、中經社控股等一批機構和企業的入駐,使麗澤金融商務區對豐臺區經濟發展的貢獻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中國設計交易市場:國內第一家設計交易市場

  中國設計交易市場於2010年6月揭牌,位於中關村德勝科技園。總建設面積達6萬平方米,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聚集100家以上的國內外著名設計機構和企業,為1000家以上企業提供交易服務,推動北京設計服務業收入實現1200億元。

  中國設計交易市場是國內第一家設計交易市場,包括設計交易所、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博物館、設計招商區、品牌機構入駐區四部分內容,為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服飾設計、諮詢策劃等領域企業提供“4S服務”。

  2012年,中國設計交易市場將正式落成,預計實現300個專案對接交易,完成設計合同登記。

  市人大代表、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副主任宋慰祖表示,一直以來,中國工業設計都缺乏一個官方組織輔導,基本上都是民間行為。中國設計交易市場的成立,將工業設計集聚在一起,可以推動工業向前發展。隨著這幾年設計業的發展,很多國外機構落戶北京,很多國外設計師來中國市場尋求發展,但困擾他們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智慧財產權,中國設計交易市場可以使產權合理交易,為中外設計界的對接搭建一個良好平臺。

  未來科技城:15家央企專案全部奠基開工

  位於昌平區小湯山鎮和北七家鎮的未來科技城,是北京市“兩城兩帶、六高四新”創新和產業發展空間格局中的“兩城”之一,總體定位是“具有世界一流水準、引領我國應用技術發展方向、代表我國相關產業應用研究技術最高水平的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

  截至目前,15家央企專案已全部奠基開工。其中,神華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一期已入駐執行,約有200人進駐辦公;中國商飛專案一期工程101號樓已完工,正在進行地塊內小市政施工;中國國電專案全部在建樓座已出正負零,部分樓座正在進行二三層結構施工;中國海油、國家電網等10家央企專案正在進行地基處理施工;兵器裝備、中國建材專案已完成場地平整及圍牆砌築。

  通州新城:北環隧道主體2012年建成

  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核心區2012年將完成東關大道、北環隧道主體結構建設,建成故城東路、趙登禹大街、溫榆河西濱河路等3項道路工程,並開工建設玉帶河大街、北關大道、安順路、永順南路、新華東路6條道路建設。

  2011年7月開工建設的北環隧道已累計完成降水井351口,地表挖方33.3萬立方米,已完成工程總量的23.5%。

  據介紹,北環隧道位於通州新城核心區北區,主隧道佈置在北關北街、永順南街、北關中路的地下,連線道佈置在永順北街的地下,隧道設定4對進出口與地面道路相接,設定22處進出口與地下車庫相連。主隧道全長1.5千米,進出口通道長1.2千米。主隧道佈置三條車道,中間為行車道,兩側為多功能車道。

  園博會園區:周邊道路2012年啟動建設

  第九屆園博會園區位於豐臺區永定河以西地區,是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267公頃的園博會園區建設已全面展開,標誌性建築永定塔、主展館等已奠基開工。外圍交通主要由長興路、梅市口路西延、京周路新線和大灰廠東路4條骨幹道路支撐。

  4條道路於2011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審批,其中,長興路已啟動建設,其他道路建設2012年全面啟動。

  京周路新線連線杜家坎環島,可部分分擔京港澳高速交通壓力。大灰廠東路連線蓮石路和西六環,實現河西地區路網與城市快速幹道網的連線。長興路專案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河西地區路網,促進區域城市化,改善園博園外圍交通條件。梅市口道路與正在建設的南水北調巡線路相連線,形成繼京港澳高速、京良路***連線京石二高速***之後的又一條西南部進出城通道。

  雁棲示範區:總體和景觀規劃已編制

  2011年,雁棲生態發展示範區區域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景觀規劃已編制完成。未來,這裡將打造成為北京市高階國際交流活動的重要功能區、高品質旅遊休閒的重要目的地、低碳生態發展的綠色示範區。

  此外,雁棲生態發展示範區對外聯絡通道加緊建設。對外聯絡通道南起京承高速公路,北至雁棲湖範崎路,全長

  11.4公里。專案由原先雙向4車道的一級公路,改造提升為主路雙向6車道、輔路雙向4車道的快速通道,2011年底建成通車。從雁棲湖生態示範區開車到京承高速,時間由半小時縮短至10分鐘,提高了示範區對外聯絡的暢通程度。

  南水北調:2014年北京市居民將飲“南來水”

  北京市將於2014年形成“兩大水源動脈、一條水源環線、一條配水環線、六大主力水廠”的城市安全供水格局,惠及城六區居民和北京南部和東部等地區居民。

  2011年,市內配套的骨幹工程建設全面展開。目前,大寧調蓄水庫、南幹榘等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70%,東干渠、團城湖調節池、東水西調改造、郭公莊水廠等工程完成前期工作開始啟動。2013年底全部主體工程基本完工,2014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工程建成後將基本實現全市水資源配置格局和供水系統佈局的戰略性調整,為順利消納南水北調10億立方米來水奠定基礎,提升首都水資源保障能力。

  房山區:引進央企大專案落地來帶動小城鎮建設

  據市人大代表、房山區區委書記劉偉介紹,該區近些年來通過牽手中糧、中石化等大型企業,引進重大專案,有力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程序,“以與大企業合作為動力,以功能區建設為載體,以小城鎮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承擔首都高階製造業新區和現代生態休閒新城的功能。”

  截至目前,房山區引進百億元以上大專案的鄉鎮已有4個,引進十億元以上大專案的鄉鎮已達10個。以房山區竇店鎮為例,該鎮鎮域內的北京高階製造業基地已經成為房山高階製造業新區的核心區。該基地由政府成立投資開發公司進行前期開發,然後引入了一批高階企業進駐,其中,長安汽車計劃投資115億元;北車計劃投資65億元;北控計劃投資20億元。4個專案一期建設面積155.8萬平方米,帶動周邊7個村的整建制安置,促進了全鎮城市化程序的加快。隨著重大產業專案的快速推進,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配套,加快了農民、產業以及各類要素向小城鎮的集中,拓寬了城市空間。

  據統計,近年來,房山區已經完成22個村的搬遷,轉居安置農民約3萬人,全區城市化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城市化率已經達到68%。“十二五”期間,房山區計劃總投資900億元,預計產值i900億元,實現稅收200億元。在談的投資十億元以上的產業專案有34個,計劃總投資1500億元。這些重大產業專案正在逐漸成為房山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載體,為全區加快城市化程序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此外,房山區引進的重大專案,已經解決了該區近1萬人的就業。預計所有專案建成投產後,可提供就業崗位約10萬個。央地合作,大專案拉動小城鎮建設,實現了雙贏。

  密雲北方“烏鎮”:2012年“五一”迎客

  古北水鎮位於古北口鎮湯河流域,緊鄰司馬臺長城。專案規劃佔地面積13500畝,總投資35億元。依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古樸的長城風貌,古北水鎮將打造一個集觀光、休閒、度假、會議為一體的休閒旅遊綜合度假區,國際一流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據瞭解,古北水鎮的規劃建設專案包括主題酒店、司馬臺古堡民俗酒店、大型露天實景演出廣場、老北京特色商業街、水城街等。其中,水城街是古北水鎮的一大亮點。其悠悠水巷,可以和江南烏鎮相媲美。所不同的是,古北水鎮在建築風格上,更多體現的華北民居的特色,是名副其實的北方水鄉。

  目前,古北水鎮的主體專案水城大酒店等已經陸續封頂,2011年10月將啟動試運營。2012年5月份正式接待遊客。預計專案運營後,每年的旅遊綜合收入將超過10億元,稅收超過1億元。

  市人大代表、密雲縣委書記汪先永表示,密雲正在積極建設“綠色國際休閒之都”,以古北水鎮為代表,一批高階重大旅遊專案正在向密雲聚集,休閒旅遊產業將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

  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獲400億財政資金扶持,2015年將貢獻全市25%的地區生產總值

  2012年,北京市將深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依據總體規劃,未來5至10年,北京市將構建“以新一代資訊科技為引擎,以生物、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為突破,以新能源、航空航天、高階裝備製造為先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格局,進一步集聚世界高階企業總部、高階人才和國際活動,提升北京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和輻射力,加快邁向世界城市的步伐。

  經過多年發展,北京科技實力明顯增強,高技術產業已成為北京經濟的重要支撐,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創新制度安排、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與資本對接等方面還存在不足。

  為此,北京市將在500億元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專案資金中統籌安排200億元資金,重點支援戰略性新興產業。另外,北京市300億元的政府採購總額中,也將統籌安排200億元資金採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和產品。

  根據規劃,到2015年,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柱地位將進一步提升,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左右。

  在新一代資訊科技、新材料等領域,將形成若干千億級產業叢集;在生物、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天、高階裝備製造等領域,將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轉化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形成一批百億級產業叢集,打造一批年銷售收入過500億的大型企業,湧現出一大批“專、特、精、新”的中小企業。

  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北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0%左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形成一批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叢集。



  的人還:

消費心理學學術論文
大學生中俄貿易思想政治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經濟的政治論文
關於貨幣的政治論文
關於環保的政治論文範文
關於環保的政治論文
關於和平的政治論文
關於感恩的政治論文
關於法律的政治論文
關於消費的政治論文
關於霧霾的政治論文
關於外匯的政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