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近些年來,路面瀝青施工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具有工期短、對交通影響小、修復後路面服務效能好等優點,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路面瀝青施工技術

  摘要:近些年來,路面瀝青施工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隨著公路建設的發展,公路的改建和擴建工程越來越多,而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面層是一種常用的、有效的路面修復技術。它具有工期短、對交通影響小、修復後路面服務效能好等優點,國內有相當多的公路採用了此類改造方案,並取得良好成效。

  關鍵詞:路面施工 瀝青瀝青材料 施工控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ecau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odif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is more and more, in the old cement concrete road that add a store on asphalt layer is a common and effective road repair technology. It has a short time to traffic impact, small, after the repair service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f road surface, domestic has quite a lot of highway adopted such reform plan,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material construction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 反射裂縫力學分析

  1.1 對稱荷載作用下,當加鋪層的厚度小於17cm時,裂縫尖端處於受壓狀態。應力強度因子KI=0,KII=0,舊水泥路面中的裂縫屬於閉合型裂縫。而當加鋪層厚度超過17cm後,裂縫尖端處於受拉狀態,此時屬於張開型裂縫。

  1.2 隨著加鋪層厚度的增加,裂縫尖端應變能密度呈減小趨勢。這表明在交通荷載作用下,增加瀝青混凝土層加鋪層厚度有利於降低面層底部裂縫尖端的應力集中程度。但面層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後,減小的程度趨於緩慢。

  1.3 胎壓對加鋪層斷裂效能的影響非常顯著,說明過載車輛對瀝青混凝土加鋪層的破壞情況嚴重。

  1.4 瀝青穩定碎石模量對加鋪層的抗裂效能有重要影響,計算表明,當瀝青穩定碎石模量在800~1000MPa時,裂縫尖端的水平應力和應變能密度較小。由此可見,在瀝青穩定碎石混合料設計時,應選用密級配,提高混合料的抗變形能力,對加鋪層反射裂縫的防止有重要作用。

  2 施工材料要求

  2.1 瀝青 採用重交通道路石油瀝青AH―70,其質量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的要求。

  2.2 集料

  2.2.1 粗集料 粗集料必須使用堅韌、粗糙、有稜角的優質石料,必須嚴格限制集料中的扁平顆粒含量,所使用碎石應採用捶擊式或錐式碎石機破碎,不得使用顎板式軋石機破碎。

  2.2.2 細集料 細集料在整個集料中只佔很小的比例,但為了提高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要求細集料具有良好的稜角性和嵌擠效能。建議採用機制砂,或者機制砂和天然砂混合使用,其中天然砂的含量不大於10%。

  2.2.3 填料 為保證瀝青混合料有足夠的溫度穩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級配,混和料中還應摻配適量的高質量的石粉和石屑填料,石粉用量一般為混和料總重的2%~4%,具體用量應根據馬歇爾穩定度試驗確定,但不得少於2%,石屑劑量根據材料篩分結果計算確定。

  2.3 瀝青混合料 瀝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應遵循《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中關於熱拌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的要求,根據實踐經驗和馬歇爾試驗的結果,經試拌試鋪論證確定。

  2.4 混合料的生產、運輸和碾壓 瀝青混合料必須在瀝青拌和廠採用機械拌制,經拌和的瀝青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料,無結團成塊或嚴重的粗細料分離現象,不符合要求時不得使用,並應及時調整。氣溫低於5℃時,不宜攤鋪瀝青混合料。機械攤鋪的混合料除特殊情況外,一律不得用人工反覆修整,以保證路面平整度達到規範要求。

  2.5 接縫要求 瀝青混合料在施工縫及構築物兩端的連線處必須仔細操作保證緊密平順。縱向接縫在攤鋪時應採用熱接縫,不能採用熱接縫時,必須灑粘層油使之粘結良好。相鄰2幅及上下層的橫向接縫均應錯位1m以上。中下層的橫向接縫可採用斜接縫,上面層應採用垂直的平接縫。鋪築接縫時,可在已壓實部分上面鋪設一些熱混合料使之預熱軟化,以加強新舊混合料的粘結。

  3拌和過程的質量控制要求

  3.1拌和過程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礦料級配控制:為了儘量減小設計級配與實際級配的差異,在設計生產配合比時,先要對冷料倉皮帶轉速與冷料的流量進行了解,從而測定出電機轉速與上料流量之間的關係,這樣生產時就能提高領料之間的配合比精度;***2***拌和溫度控制:混合料溫度過低會影響攤鋪及碾壓質量,另外還會造成碾壓困難,但是溫度過高又會引起瀝青老化變硬,造成混合料效能衰減,所以在拌和中要嚴格控制拌和溫度,間歇式拌和裝置每盤拌和時間最好在45秒到50秒之間,其中幹拌時間不少於5秒至10秒,以混合料拌和均勻為標準;***3***油石比的控制:瀝青含量過大,會有過多的自由瀝青在礦料之間起到潤滑作用,會導致混合料的強度降低併產生泛油現象;如果瀝青含量過小,則混合料難以壓實並且空隙率過大,會造成路面的早期損壞,所以,要嚴格控制油石比,其誤差分為要控制到0.3%以內。要對瀝青的計量裝置進行經常性的嚴格檢測,特備是要對標準砝碼進行校核和調整,並對瀝青計量鬥、排放閥門的嚴密性進行檢查,以確保瀝青計量的高準確度。轉

  4複合式加鋪層結構設計

  4.1 設計方案制定的主要目標①防止雨水滲入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與基層結構層中;②提高路面結構承載能力,以適應國道主幹線的交通需要;③儘可能減弱原路基與路面結構的先天不足,消除質量隱患;④恢復路面平整度與抗滑能力,改善路面使用效能,提高通行能力。

  4.2 設計方案制定的原則①路面結構內部應按照防排結合的原則進行防排水設計,將路面結構與防排水進行綜合設計,儘量防止雨水滲入路面結構與路基內部,排除可能滲入路面結構內部的雨水。②在滿足技術要求***交通量和使用效能***的條件下,因地制宜、合理選材、節約投資的原則進行路面結構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選擇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方便施工的結構方案。③按照科學、可靠、可行、經濟的指導思想,儘可能應用成熟技術,確保改造工程的成功。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應慎重採用,先修築試驗路,取得經驗後再推廣應用。④路面結構方案應注重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合理安排瀝青混合料的拌和站位置,妥善處理好舊水泥混凝土破碎塊廢料及廢棄瀝青混合料,保護環境,減少對環境的影響。⑤舊路加鋪改造設計, 應儘可能採用較薄的路面結構,減少對沿線交通設施的影響;減少橋樑恆載的增加;減少對天橋淨空的影響;減少對軟弱地基及高填方不均勻沉降的影響;減少路線縱坡的頻繁變化可能造成的路面縱向不平整和行車舒適性降低。⑥儘可能不增加橋樑恆載,在橋樑檢測與橋樑結構驗算的基礎上慎重考慮橋面加鋪層結構與材料,以及選擇合適的橋樑加固方案。

  5 瀝青加鋪關鍵技術探討

  5.1 加鋪層的設計標準 目前國內對於混凝土板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往往最關心的是如何減少加鋪後瀝青混凝土面層的反射裂縫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國內外大量的工程實踐證明,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縫是無法避免的,無論採用任何措施,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縫是早晚要產生的;其次,瀝青混凝土路面產生裂縫後,如果正常養護使其不再進一步發展,產生其他病害,並不會對路面的使用效能產生多大影響;再者,多年的研究表明對於較厚的瀝青混凝土面層,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溫度裂縫,而不是反射裂縫或對應裂縫。因此,把防止反射裂縫作為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設計的重點有失偏頗。沒有必要將減少反射裂縫作為罩面工程的主要設計指標,更不必為了減少反射裂縫而過度增加瀝青混凝土面層的厚度。當然,這並不等於說不需要採取措施,在混凝土板面上鋪設玻璃纖維網、撒鋪改性瀝青防水層有利於改善鋪裝層的整體受力狀態,減少裂縫的產生。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的設計標準應與一般的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一樣,在滿足承載能力的前提下,瀝青混凝土面層應滿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路面結構應有良好的水穩定性和高溫強度。同時考慮到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特殊性,應有分期修建的思想。

  5.2 瀝青混凝土面層的厚度 瀝青混凝土面層的厚度大小取決於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儘管這種觀點有些不合潮流。過厚的瀝青混凝土面層,對改善路面使用效果沒有意義。現在看來,舊路改造,採用2層結構比較理想、經濟。

  6碾壓質量控制技術探討

  6.1碾壓質量與碾壓溫度有直接的關係,由於攤鋪後混合料的溫度是在不斷下降的,特別是攤鋪後在4至15分鐘以內,溫度下降可達到每分鐘1至5攝氏度,所以要掌握好碾壓的時機,及時進行碾壓。如果遇到低溫、溼度大以及風力大等氣候條件,都會使有效碾壓的時間縮短,增加碾壓的困難,在碾壓中,保持恆定的碾壓速度也比較關鍵,一般速度控制在每小時2公里至4公里之間,輪胎壓路機的速度可適當提高,但是最高不超過每小時5公里,另外如果速度過低,會造成攤鋪與壓實工序的間斷,從而影響碾壓質量。振頻主要影響瀝青面層的表面碾壓質量,振動壓路機的振頻比瀝青混合料的固有頻率高一些,所以可以獲得較好的壓實效果,實踐證明,對於瀝青混合料的碾壓,其振頻可以控制在40~50Hz範圍內,振幅主要影響碾壓深度,通常可在0.4毫米至0.8毫米之間進行選擇。

  5 結論

  在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前需要對老路面進行全面的調查、評價。這是與一般複合式路面設計最大的不同點,也是設計的難點。而且這一點非常關鍵,能夠影響整個工程質量的好壞。根據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複合式瀝青路面結構設計的原則,借鑑國內外實體工程的實施經驗與理論分析結果證明在結構上是可行的,並且有利於結構承載能力的提高與表面使用效能的改善,需要綜合各方面,才能開始施工。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客運索道技術論文
冷熱加工技術論文
相關知識
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論文
路面施工技術論文
路橋施工技術論文
路基施工技術論文
瀝青路面施工合同
瀝青路面施工合同範本
路基現場施工技術論文
土木施工技術論文
土建施工技術論文
淺談建築施工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