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芻議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突出,心理疾病已經成為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本該充滿生機活力的大學生群體被各類心理疾病所掩埋,嚴重的甚至到了自殺的程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芻議》

  摘 要:隨著國家的深化改革和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對當代大學生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各高校連續發生大學生退學、犯罪甚至自殺的情況,並且呈上升發展的態勢。致使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特群體,需要強化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教育和引導。本論文旨在通過分析和把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及原因,進一步探索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及存在的問題

  1.1 學業困惑

  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是大學生尤為關注的熱點。面對當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不少大學生對於將來的人生道路感到迷惘與困惑。部分大學生受高中升學壓力的影響產生恐懼考試的心理。這種慣性延續到大學,因而在大學期間每當考試,都會讓他們陷入負面情緒之中,煩躁和焦慮總是環繞在身邊,總是走不出考試帶來的陰影。[1]

  有些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節奏,在缺少老師監督指導的情況下不能有效地完成學習,這樣會在原來成績優異的學生心裡產生巨大的落差,盲目陷入苦悶和自卑的心理陰影之中;一些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來改變命運,但是當他們努力奮鬥了之後卻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不免也會把自己帶入憤世嫉俗的不良情緒之中,感嘆上天的不公、盲目仇富,最終致使自暴自棄;有些學生滿懷希望的進入大學生活,要求自我完善,可想法與行動總是不一致,在一次次的虎頭蛇尾中漸漸消磨了自己的意志,產生嫌棄自己的念頭,可又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完善自己,最終籠罩在焦慮煩躁之中狂躁不安。

  1.2 情感困惑

  大學生正處在心理髮育的關鍵時期,對異性的愛慕和對愛情的渴望越加顯得強烈,與之同時出現的則是情感困惑。對於性格內向又不善於交往的學生,在表達自己情感時,由於自信心不足、害怕嘗試以失敗告終而久久不敢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自己卻常常受情感擺佈,坐立難安,深深陷入單相思之中;也有一些學生在表達情感時能夠輕鬆自如,也能輕鬆獲得異性青睞,但卻建立了多重曖昧關係。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整天忙於處理各種情感關係而荒廢了學業,並處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之下,對身邊的各種言論而過度敏感,使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他人標準衝突而倍感煩惱;當情感危機發生時,有些學生性格過於偏執,不能合理地解決問題,甚至放縱自己的負面情緒走向極端;有些學生沉迷於網戀,但是網戀潛在著許多不確定隱患,而且有些學生也不能適應虛擬與現實之間的人物轉換,從而加重對現實人的厭惡,讓自己更加的封閉。[2]

  1.3 人際交往困難

  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的普遍存在人際交往困難的問題,這部分學生迫切地希望與他人有更多的交往機會,可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在多次嘗試失敗後,讓他們陷入了更深的自卑深淵;有一部分學生也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但在表現形式上總是得不到其他人的肯定,在同別人的接觸中總是一次次的碰壁,得不到與人交往的快樂,最後產生了放棄與人交流的絕望;有些學生屢屢嘗試卻總是失敗,自信心倍受打擊;有些學生經不起現實的打擊,遇到一些交往危機,便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有些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現狀,也嘗試做出些改變,自己的謹小慎微卻不能換來巨大的改變,因而也會讓他們苦不堪言。他們苦苦尋找問題的關鍵所在卻總是事與願違,他們屢屢嘗試突破這個魔咒最後卻仍以失敗告終,他們在不斷的打擊下變得沉默或者蕭條,最終喪失生活的信心,而走上自我毀滅的不歸路。

  1.4 心理適應障礙

  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的大學校園,自我認知上的不盡完善不可避免。關鍵是要做好對周圍環境的適應和大學生角色的轉變。進入大學,多種文化理念、不同的價值觀念充斥著大學校園,對於大學生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如何快速適應環境調整自己便顯得尤為關鍵。有些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初對大學生活抱有過高的期望,結果在複雜多變的校園生活中,他們對現狀越發的不滿,非但沒有及時反思積極適應周圍環境變化,而是以一種看似高傲的姿態孤立在了人群之外。這樣的舉措非但沒有有效地緩解自身的抱怨情緒反而加重了他們內心的焦躁與不安。本應能快速適應大學生活的當代大學生,卻由於自我意識發展不足的阻礙不能充分適應多元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好自身角色的轉變。本應在不斷的學習反思中不斷進步,最終卻束縛了自身的發展,丟失了成長的機會。

  2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自我意識最初便是在家庭環境中萌發成長。然而少年時期自我意識還尚未成形,需要父母的正確指引和規範。然而在我國家庭教育中,在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方面存在著三個失誤:

  ①父母對孩子缺少正確的引導。父母只會讚許他們自己喜歡的一方面,對於孩子的不足則表現的極為不厭煩。這種教育方式的直接後果便是孩子難以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對自己過於苛刻甚至討厭自己。這樣對孩子的心靈傷害是巨大的,既不能被摯愛之人接受,也不能被自己接納,他們對別人就會毫無接納之心。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是可怕的。

  ②父母只專注於孩子的學習生活,忽略了情感交流。自我意識的核心是自我認知,孩子渴望展現自我認識自己,但父母卻恰恰忽略了這點,使得孩子在情感方面日漸封閉。[3]

  ③父母將過多的負能量傳輸給孩子。父母出於對孩子的保護過早過多的將社會的冷漠帶給了孩子。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一個不懂得愛的人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焦躁不安、暴烈、固步自封甚至自我毀滅。

  2.2 學校教育

  在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學校教育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我意識需要在學校教育中進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但是學校教育中也存在著些許問題:

  ①學校的評價標準過於狹隘。在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環境下,評價孩子的標準似乎只有成績。對於表現規範或者成績優異的學生更容易獲得老師的表揚和喜歡,對於那些成績靠後又不規範的學生得到只有訓斥。得不到老師喜歡又總是得到批評的這部分學生就很難建立起自信,很難融洽地融入班級大環境之中。這種評價標準明顯是錯誤的,不可取的。要善於發現孩子本身的特質,鼓勵其發揮優勢,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②限制孩子表達情感的機會。在中國傳統教育的理念下,尊師重道成為限制孩子表達自身意見的重磅炸彈,孩子自我的權利不太容易得到尊重。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注重知識教授,卻忽略了情感的培養。孩子們的情感不能和師長交流,無形之中受到壓抑,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變得封閉與麻木。這樣的教學理念缺乏師生間平等交流的機會,使自身情感無法得到表達。

  ③學校教育缺失對愛的引導。長久以來,老師在學生面前都是不言苟笑,不允許學生有表達自我的機會,這樣學生感受到的只有老師的冷漠,學生也很難從和老師交往中體會到溫情,沒有愛的傳遞會增加敵對的概率。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難懂得去關愛他人。

  2.3 社會歷史

  首先,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之前我們對心理問題的相關研究不夠深入,而且也不夠系統和完善,缺少行之有效的防範措施和辦法。更為關鍵的是人們之前對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明顯不足。這些原因都影響著我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致使不能及時地覺察和有效地治療,最終心理問題越發嚴重。

  其次,民族性格影響著心理健康。與西方張揚個性不同,中國人偏於內斂、自我意識沒有完全挖掘出來。在自身個性得不到尊重的時候,自身個性屈於權威而獲得群體認同是國人的典型特徵。但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自我的壓抑與封閉。

  3 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 強化課堂理論教育

  首先學校要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對於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要改變事發後再補救的做法,通過擴大宣傳教育,鼓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題講座。運用學習交流等多種方式促進學校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不斷豐富和發展宣傳教育活動。與此同時通過心理教育課堂理論,充分轉變學生的部分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提升正確看待心理問題的認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質。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正確看待自己的心理問題,並有決心為之做出改變。要讓每一位學生相信,有心理問題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樹立克服心理問題的信心和勇氣。切不可因為害怕而變得畏手畏腳,不敢正視自身的問題。

  3.2 強化輔導員對學生的引導作用

  我們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關係最為密切的人,是學生思想工作主要的責任人。輔導員要具備完善的心理諮詢技能,通過繼續學習不斷強化輔導員隊伍的職業技能素質,讓輔導員掌握心理諮詢測試方面的基本技能,讓輔導員在幫助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時能夠妥善處理。輔導員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於學生的心理問題要做到及時覺察及時發現,對有思想異樣的學生要耐心開導,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心理問題並給予思想開導。輔導員要切實提升自身認識,要把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項長久性任務來執行,把輔導員老師的引導作用落到實處。

  3.3 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要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契機,廣泛吸引號召學生參加。在校園活動的大舞臺中,強化學生之間的交流,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使同學們在交流活動中,認識讓人只有融入到團體這個大家庭中才能實現人生的意義。還能幫助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克服他們的心理問題,更多的結交新朋友,建立人際交往的自信心,強化人與人交往的實際意義。

  3.4 強化心理諮詢隊伍建設

  為了更好地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學校適當建立專業心理諮詢機構。通過安排專業心理諮詢師來完善學校的心理諮詢事宜,以彌補輔導員在工作上不能切確解決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心理諮詢隊伍建設,不斷強化心理諮詢隊伍的從業人員素質強化,同時提升從業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奉獻精神,切實為需要心理諮詢幫助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諮詢,幫助這部分學生走出心理問題的陰影。

  參考文獻

  [1] 廖全明,蘇丹,黃希庭.目前國內常用心理健康量表的回顧與反思[M].心理學探新,2007,27***4***:74-77.

  [2] 李祚山.大學生健全人格特徵的內隱觀研究[M].心理科學,2005,28***6***:1406-1409.

  [3] 黃希庭,鄭湧,李巨集翰.學生健全人格養成教育的心理學觀點[J].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2***3***:90-9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探討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芻議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論文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初探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討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討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論文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淺談論文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淺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