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教育探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資訊化教育,就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主要運用現代資訊科技,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為重要目標的一種新的教育方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中小學資訊化教育管理》

  [摘要]加強中小學資訊化教育管理,加速中小學資訊化教育建設和發展,它對於培養中小學生資訊素養,提高其適應資訊社會的能力,對於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對於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小學;資訊化;教育管理

  中小學資訊化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中小學資訊化教育管理,加速中小學資訊化教育建設和發展,它對於培養中小學生資訊素養,提高其適應資訊社會的能力,對於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對於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推進學校教育資訊化,提高辦學水平

  當今世界,以資訊科技為主要標誌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高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越來越快,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人類的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資訊科技正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使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資訊科技已經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為此,學校教育必須加快資訊化建設,提高辦學水平。

  1.加快資訊化基礎性建設,營造良好的資訊化環境

  實現教育資訊化,硬體建設是基礎。要加快資訊化建設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潛力,進行資訊化教育的硬體和軟體建設。要以全新的觀念,確定學校資訊化建設的基本思路,裝置添置做到整體規劃,實用,夠用,適度超前;經費投入做到爭取政府多撥入一點,社會多支援一點,自己多投入一點,購買必備硬體設定,並通過寬頻與網際網路相通,為學校資訊化教育提供了必備的物質條件。與此同時,抓好資訊資源庫建設,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裝置的功能。

  2.提高教師資訊素養,造就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為了使教師能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資訊科技走出一條現代化教學的新路,學校應把培養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資訊技能作為開展資訊科技教育的關鍵,想方設法促使教師能儘早、儘快地掌握現代資訊科技,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超越,以適應新世紀的要求。

  首先,要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要提高教師隊伍的資訊科技素養,必須使教師全員參加資訊科技教育的全程培訓,做到“三學兩用一製作”。“三學”:一是利用每週二、四下午第二節課後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二是利用集體備課時間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培訓;三是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個人培訓。學校還制定了學習制度和獎勵制度,給學習優秀的教師以鼓勵,激發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學校應有計劃地對全體教師進行資訊科技培訓,通過“三學兩用一製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資訊科技開展創造性教學設計的氛圍。教師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設計課件,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優化課堂教學。其次,學會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要很好地實現各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就要求教師在以多媒體和網路為基礎的資訊化教學環境中實施課程目標,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資訊化處理,使之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全體學習者共享。不僅僅是教師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演示,還要讓學生運用資訊加工的工具,如運用文書處理、影象處理、資訊整合的數字化工具,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創作。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21世紀是以高科技、資訊化、網路化和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時代,我們處於競爭更加激烈、變革更加迅速、創新更加廣泛的社會。我們如何使學生適應這資訊瞬變的社會呢?最根本的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使學生學會處理資訊,有效地進行交流,從而充分地認識社會和自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首先,對學生實施資訊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當前,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經從教師單純傳授知識向學生自主探求知識轉移。學生的學習已經不僅指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堂學習,而今天所說的“學會學習”是指:學習者學會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能夠通過自主探究進行有效的學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帕博特教授認為最理想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並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為達到控制某種事物的目的,他們“學著***或嘗試***去學習”。網路學習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平等性的特點,學生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協作學習”、“發現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知識能力的實際水平,與特有的學習方式,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形式,自主地決定學習進度,主動探尋並發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或資訊。資訊作文課上,學生一旦掌握了從網上搜索資訊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這一資訊空間自由翱翔。他們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從而學習的積極性也更為高漲。四年級三班的學生,不但學會在網上閱讀全國小學生優秀範文,而且能建立個人作文的文件,還在教師的指導下建立起了班級作文資料庫。把以往感覺枯燥乏味的作文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再也不怕寫作文了。美術課上,隨著滑鼠的點選,學生來到Internet上的美術長廊盡情瀏覽。網路學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會學習的天地。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時空主動提取資訊、選擇資訊、使用資訊、創造資訊,可以在網上進行自由的交流,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尋找解答問題的途徑,從而提高資訊素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網路打破了時空的侷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從網上獲取知識,滿足自己的學習慾望和需求。學校創設的網路環境為學生自主地參與社會活動、展現自我提供了機會。在網路學習中,學生的個性特長的品質得到充分的張揚。

  E-mail有匿名、隱蔽的特點,能充分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生可以通過給教師發E-mail,大膽、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把自己對老師的意見毫無保留地講出來,同時也可以給教師提建議。學生歡呼“在網上,我們和老師一樣高”,體現了一種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係。電子聊天室,可以供學生宣洩心中的壓力。有位女同學性格比較孤僻,有話不敢向家長、老師、同學們講,但她在聊天室裡卻能把自己的苦惱、煩悶盡情傾吐。她每次上網後都感到輕鬆愉快。網路讓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才能充分地展現出來,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二、堅持不懈,創新資訊化教育新構架

  隨著資訊科技在學校的普及,我們在實踐中感到:構建學校資訊科技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強學校資源庫建設,開發網路的資源。當前隨著校園網的建成,其關鍵部分的資源庫的建設則顯得相對滯後。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網上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立包括資料文獻庫、資訊資源庫、軟體庫和光碟庫在內的校園網路資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料和資訊。

  2.加強網路德育教育,培養學生鑑別資訊真偽的能力。網際網路上也有一些負面資訊,部分學生對此類資訊識別和抵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的侵蝕。學校應建立“防火牆”,注意把網路與德育結合起來,開發研製德育課件,儘快使德育佔領網上陣地。?3.加快校園網建設,做到“班班通”、“家校通”,實現學校管理網路化。這樣一方面便於學生網上學習、網上交流,增加學校和班級管理的透明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另一方面,可以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納入學校管理之中,密切家庭與學校的聯絡,便於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和監督。

  總之,中小學校應當抓住資訊化建設大機遇,有效發揮學校資訊科技教育的作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了學校跨越式發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幼兒園科學教育初探論文
網路教育探索論文
相關知識
資訊化教育探究論文
文明禮儀教育探究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探究論文
老年教育探究論文
中美教育探究論文
個別教育探究論文
中學音樂教育探究論文
中國夢教育探究論文
中日家庭教育探究論文
終身體育教育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