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問題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人口老齡化是一種世界趨勢,我國由於70年代之前人口的飛速增長及計劃生育政策對人口迅猛增長的叫停,使得我國的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齡事業發展

  [摘要]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一系列社會問題也隨之而來,老齡事業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解決不好則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城市化的程序,獨生子女政策,人口的有序流動,產生了大量的留守空巢老人,傳統的養老方式也越來越難適應社會的發展,如何應對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是政府、公益團體及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根據各自不同的地域特點、經濟狀況來解決相應的問題,找到比較實際的老齡事業發展路徑,文章以涪陵區為例做了簡單的闡述,也不失為地方解決老齡化相關問題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老齡化 老齡事業 發展

  ***一***涪陵區人口老齡化現狀

  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的加劇,預計到2015年,重慶市60歲以上老年人數將佔到人口總數的20%,即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這是重慶面臨的現實問題和挑戰。上世紀80年代以來,涪陵區人口老齡化程序加速發展:截止2010年底,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19.87萬,佔全區總人口的17.18%,老齡化率超全國全市3.0和1.8個百分點,空巢老人家庭超過5萬戶,空巢率達50%,農村超過70%。特別是人口高峰期間實行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父母一代正在步入老年,加速了人口老齡化程序。

  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趨勢,是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標誌。老年人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群體,由於他們的年齡、學歷、職業、職務、經濟收入、居住環境等不同,需求差別也很大。在經濟欠發達、城鄉居民還不富裕的情況下就出現了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趨勢,勢必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二***老齡事業發展現狀

  1.通過強化宣傳,營造了濃烈的敬老養老氛圍。

  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臺、政府公眾資訊網等媒體,開設敬老養老專欄、老年專題節目、老齡工作專頁等,廣泛宣傳老齡工作方針政策。通過開展敬老愛老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樹立了敬老養老典型,弘揚了尊老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湧現出了全國道德模範——涪陵區龍潭鎮女村民楊德碧等先進模範人物,掀起了全社會敬老愛老的新風尚。組織舉辦了老年人運動會、老年人健身行動、老年書法攝影等文化體育活動,組織文藝演出、電影、講故事等下鄉活動,既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又營造了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輿論氛圍。

  2.依靠組織保障,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老齡工作體系。

  一是老齡事業發展納入全區發展規劃。把老齡事業發展納入了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出臺了區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敬老養老活動領導小組。建成了區、鄉鎮***街道***、村***社群***三級老齡工作網路。明確並突出了老齡委的工作核心作用,同時區級各部門、鄉鎮***街道***、企事業單位都明確一名領導分管老齡工作,落實相關科室和民政辦負責老齡工作日常事務。基本形成了“黨政加強領導,老齡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努力”的老齡工作格局。

  3.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養老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老齡事業發展納入財政預算。將敬老院建設管理、貧困老人援助和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入住敬老院補助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逐年增加。養老設施建設成果明顯。幾年來,財政投入資金改造了17所農村敬老院,新增床位500多張;建成了市內規模最大、設施較好的區社會福利院;扶持發展了6家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改建了區老年大學,新建了若干個老年人活動場所;各鄉鎮、街道和部分村***社群***相繼建立老年活動室和老年學校,全區養老服務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養老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建立了正常的養老金調整機制,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離退休人員待遇逐年提高。

  符合低保條件的60歲以上老人全部納入低保,五保老人供養標準成倍增長,城鄉醫療救助物件中老年人所佔比例超過50%,財政每年補貼農村空巢老人入住敬老院。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醫療保障實現全覆蓋。對90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高齡津貼等;建立了貧困老人救助基金,提高了百歲老人營養補助標準。老年維權機構不斷健全完善。專門成立了區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各鄉鎮、街道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為老年人開闢了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共同參與調處贍養糾紛、財產糾紛、虐待老人等事件、案件,有力地維護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二、當前老齡事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老年人保障體系尚不健全

  基本生活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嚴格執行和外出務工人員的大幅增加,倒三角形家庭格局***四個老人,兩個家長,一個子女***普遍形成,空巢老人逐漸增多,老人贍養老人、隔代贍養老人家庭大量存在,加之少數子女敬老養老意識不強,有的甚至虐待、遺棄老人,把贍養責任推向社會,推給政府,傳統的“居家養老”、“養兒防老”的家庭養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同時由於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未實現全覆蓋,使生活在農村的老人特別是一些高齡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老人年老多病,醫療條件至關重要,但目前來看就醫難未真正得到解決。由於醫療改革滯後,醫療保險標準低,老年人看病就醫費用高,大多數老年人特別是生活在農村的貧困老人,仍然存在看病貴、看病難、小病拖、大病扛、看不起病、進不起醫院的突出問題。

  ***二***城鄉老齡事業發展欠均衡

  一是基礎設施差。全區70%的老齡人口生活在農村,因此工作重點和難點也在農村。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導致公共財政在農村老年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不足,部分鄉鎮、街道敬老院、五保家園存在功能不配套、基本生活設施不完備、服務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入住率較低。一些基層老年協會沒有必需的工作經費,沒有開展工作的場所,多數依靠會員自籌會費維持運轉。

  二是老齡事業專業人才缺乏。有的鄉鎮、街道老齡工作沒有專人負責,現從事老齡服務的人員配備等方面不能適應新形勢老齡工作需要。鎮、街道敬老院服務人員專業水平差,服務質量亟待提高。村、社群在幫助空巢老人解決焦慮感、孤獨感、空虛感等方面創新不夠,辦法不多,作用發揮不明顯。由於老年人是個特殊的生理群體,社會就業人員尚對老人服務行業不認同,勞動強度較大、工作環境較差、勞動報酬較低,且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多數人都懷有一定顧慮,這是導致專業隊伍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隨著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農村老人家庭空巢化日益嚴重,有的鄉鎮空巢老人已佔老年人數的70%,這些留守老人除了一定的農事勞動,業餘生活空間較窄,缺乏家庭溫情,沒有有效的精神生活消遣,長此以往對身心傷害很大,這就需要有專門的服務人才進行專業的疏導,改善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老齡事業發展支援不夠

  一是政府對老齡工作投入尚欠力度。面對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政府沒有設立老齡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老齡工作經費自然增長幅度與經濟社會發展還不相適應。部分鄉鎮、街道沒有將老齡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老齡基礎設施建設、養老服務業人員培訓、基層老年協會開展工作等缺乏資金保障。按現行全國老人擁有床位率5%的標準計算,目前全區老人擁有床位率僅為1.8%,差距非常懸殊。二是鼓勵支援社會資金投入養老產業不夠。區政府尚未制定扶持社會力量投資老年產業的優惠政策,全區民辦養老機構僅有6家,且規模小、床位少、設施差。

  三、老齡事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健全機制,建設科學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

  一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完善城鄉特困老人救助制度,對特殊困難群體給予適當資助,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真正實現老有所養。二是提高集中供養老人保障水平。改善公共養老福利機構居住條件,提高服務質量,扶持民營資本參與建設養老院、護理院,建立空巢老人集中供養補貼長效機制,提高集中供養率和集中供養保障水平。借鑑有關區縣做法,結合實際,創造條件,逐步對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讓其充分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三是實行配套醫保改革。逐步提高老年醫療保險補貼標準和老人重大疾病救助標準,建立完善區、鄉鎮***街道***、村***社群***三級衛生服務網路,有效解決老有所醫難題。

  ***二***創新方式,構建新型養老服務體系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髮展和家庭規模的逐漸變小,我國沿襲千百年的“養兒防老,家庭養老”的養老方式受到了嚴重衝擊。為加快老齡事業發展步伐,提倡和鼓勵“三世同堂”為主的溫馨家庭生活方式,滿足老年人對親情和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逐級推廣建立老年康復和護養結合的醫院,滿足老年人對健康支援的需求。

  立足涪陵區情,應著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養老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以發展老年福利事業為重點,全面推進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區政府制定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扶持民辦福利機構發展,逐步形成以國家興辦的社會福利機構為示範、其他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社會福利機構為骨幹、社群福利服務為依託、居家供養為基礎的社會福利服務網路。到2015年,建立起城鄉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基本覆蓋,市場化執行機制更加完善,不同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得到較好滿足的養老服務網路,實現機構養老服務床位數保持年均增長15%以上,享受機構養老服務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3%以上;城市所有社群、農村30%以上行政村普遍開展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護、醫療康復等居家養老服務,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70%以上;通過調研得到的共同反映是,在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居家養老具有其他養老方式所無法比擬的特定優勢,在目前養老制度尚不健全、養老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強調居家養老的地位和作用,有利於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有利於平穩應對老齡化高峰對社會造成的衝擊。

  ***三***加大投入,構建老齡事業長效機制

  首先,建立老齡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借鑑其他地區做法,根據財力,由區財政、鄉鎮、街道分層統籌,60歲以上老人每年每人適當的標準提取,並在每年福利、體育彩票的公益金中提取一定金額納入老齡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由老齡委牽頭,制定資金管理辦法,確保專款專用。其次,積極推進基層老年基礎設施建設。鄉鎮、街道要將老齡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對村、社群老年活動場所和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再次,鼓勵扶持社會力量參與和興辦養老服務產業。制定出臺扶持老年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老齡事業,推動老齡事業科學發展。

  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是相當複雜的社會問題,老齡事業更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民間團體和普通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努力,事關每個個人、每個家庭,只有解決好了,才能保證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功.我國養老方式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趙芳,許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和社會支援體系分析[J].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3***3***.

  [3]王放.中國人口老齡化與老年社會服務[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3***.

  [4]林文彬.發展老齡產業的幾點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08***5***.

  >>>下頁帶來更多的

鐵路局實習工作報告
人口結構變遷對城鎮住房供求結構模式影響論文
相關知識
人口老齡化問題相關論文
人口老齡化問題參考論文
人口老齡化問題論文
試論人口老齡化問題表現形式及對策
人口老齡化問題表現形式及對策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對策論文
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論文
淺談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其法律對策的研究
淺析針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對養老保障體系的思考
淺談西安市人口老齡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