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籍推薦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大學期間,在忙著社團活動,忙著談戀愛的同時別忘了抽些時間多看看書,看書來增長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大學生必讀的書籍:《一個市民的自白》

  [匈牙利]馬洛伊·山多爾著,餘***譯,譯林出版社2015年10月第一版,45.00元

  無論是在20世紀的匈牙利文壇,還是整個歐洲乃至世界文學殿堂上,馬洛伊·山多爾都是不能忽略的名字。這位生在奧匈帝國時期匈牙利名門望族的大作家一生顛沛,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輾轉歐洲多國直至晚年隱居北美,去國後就再未踏上匈牙利的土地。他一生留下大量文學作品,題材豐富,體裁兼及小說、劇本、詩歌、回憶錄等。此番譯林出版社推出的三部馬洛伊作品中譯本均直接譯自匈牙利原文,是他極為重要的作品,可以說三部都值得推薦。寫於上世紀30年代的這本自傳體長篇小說,以第一人稱回顧並細述主人公“我”的家族史、童年往事,一直寫到他成年後由於種種原因離開故土流亡歐洲多個國家的經歷。馬洛伊以細膩、詩意而不乏憂傷的筆觸從容、平靜地駕馭著這部作品極大的時間跨度和廣闊的地域範圍,還有那些鐫刻在他記憶深處的人物和故事,特別是對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匈牙利市民階層***作者筆下的“市民”指當時匈牙利的貴族、名流、中產者***生活圖景的描述尤為生動傳神。馬洛伊綿密細緻的文字和文字背後流動的情感,與同為東歐作家的捷克作家赫拉巴爾的回憶性作品《河畔小城》有著異曲同工的溫暖和傷感。中國讀者可以從這部作品進入到馬洛伊的文學世界,雖然時隔大半世紀,但這樣足以躋身文學經典之列的作品,任何時候讀來都有動人的魅力。

  大學生必讀的書籍:《遠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

  張濟順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79.00元

  《遠去的都市》是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張濟順教授積20餘年之力而厚積薄發的學術作品,全面地展現了作者在當代上海史研究方面的興趣、關懷與功力,是當代中國城市史、政治史與社會文化史實現內在融合的典範性作品。全書的主體部分是五個研究個案,分別關注的是上海在建國初期的里弄整合、基層政治中的普選、文匯報的改造、聖約翰大學兩個重要人物的生命際遇以及上海電影文化的前世今生等。就其大體而言,張濟順教授關心的主要是兩個獨特的群體:小市民與知識人***或者說文化資產階級***,前者的日常生活和私人領域是如何在政治改造的名義下被大幅度地改變,後者如《文匯報》的徐鑄成等、創辦《西風》雜誌的黃嘉德、黃嘉音兄弟等作為民國上海文化的創造者,又是如何在新政權之中“洗心革面”的。

  簡而言之,張濟順教授通過此書試圖理解新政權的文化運作和基層政治的歷史邏輯,並正視這種治理方式給百廢待興的中國帶來的新氣象與新秩序;同時也試圖探測政治與社會歷史深處的脈動,包括底層社會的歷史慣性,以及上海作為一個海納百川的多元文化空間的自主性。這兩者之間構成的彼此交纏又相互衝抵的關係網路,就成為張濟順教授建構她的“1950年代上海學”的邏輯起點與基本架構。可以說,《遠去的都市》是一本兼具文化貴族視角與平民情懷的優秀史學著作。***唐小兵***

  大學生必讀的書籍:《秩序的淪陷:抗戰初期的江南五城》

  [加]卜正民著,潘敏譯,商務印書館2015年10月第一版,29.00元

  在今年抗戰主題出版的熱潮中,《秩序的淪陷》有些“姍姍來遲”。然而這本10月出版的新書,甫一面世,便引起了廣泛關注,甚至有學者稱其為今年抗戰圖書的“收官之作”。究其原因,在於該書獨闢蹊徑的觀察視角。該書關注的是抗戰初期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社會與人。作者卜正民選取江南五城***嘉定、鎮江、南京、上海、崇明***為例,探討了戰爭時期城市秩序的維持,以及地方頭面人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處的境遇。書裡藉助中、日雙方大量的檔案與回憶錄,細微而生動地展示了戰時社會中“人”的形象。來自於日本“宣撫班”職員的日記和報告,和來自於困守家園的中國人的回憶錄,形成一種比照,也互為補充,共同描摹出抗戰初期淪陷區中人們所面臨的生存困境。長期以來,國內學術界對淪陷區的社會狀況和民眾生活諱莫如深,似乎淪陷區民眾都成了日本人的幫凶,這不僅使歷史研究被道德和政治所束縛,也塵封了一部分歷史現象。該書試圖拋開這些束縛,把目光轉向日本佔領初期基層社會的實際狀態,這或許更能展示那段歷史的豐富性。

  大學生必讀的書籍:《晚明大變局》

  樊樹志著,中華書局2015年8月第一版,58.00元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和晚清聯絡在一起的一個說法,而樊樹志先生認為,實際上晚明已是一大變局。樊樹志從六個方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一是“海禁—朝貢”體制的突破;二是中國捲入全球化貿易;三是江南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四是從陳獻章到王明陽再到李贄的思想解放浪潮;五是西學東漸;六是文人結社和言論空間的開拓。通觀全書,可以承認“晚明大變局”一說大致是成立的。尤值得關注的是,書中很多論述有助於公眾更新對晚明的歷史認知,如指出“嘉靖大倭寇”的首領及成員大部分是中國人,倭寇問題應置於海禁和反海禁的鬥爭框架內來把握;指出16世紀世界經濟已步入全球化時代,而中國正是當時世界經濟秩序的一大中心;認為以徐光啟為代表的明末士大夫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在論述這些問題時,作者大量引述中外學者***如加州學派***的研究成果,可以說,讓學術研究成果走向公眾,樊樹志先生做了很好的工作。本書的意義當不限於晚明史,將晚明的變化理解為一大“變局”,就否定了李鴻章“數千年未有”的說法;強調晚明之“變”的外源性,將中國捲入全球化的時間提早到晚明,也深具啟發意義——如此,如何看待有清一代?如何理解晚明變局與晚清變局的關係?如何描繪中國近代化的整體圖景?都需要進一步思考。

青少年成長必讀的書籍推薦
高中生必讀的經典書籍有哪些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籍推薦
小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籍推薦
大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籍排名
美國大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籍介紹
大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籍排行
推薦給大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籍
大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籍有哪些
俞敏洪推薦大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籍
大學生必讀的三本書籍推薦
一生必讀的經典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