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中的哲學原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哲學我們或多或少都看過,但裡面的原理懂的人卻少之又少。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篇一

  諱疾忌醫

  扁鵲,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鄭今 河北任丘人。他反對巫術治病,曾學醫 於長桑君,擅長各種醫術,遍遊各地行醫,有豐富醫療實踐經驗。正因秦越人的醫術高明,又肯熱心幫大家治病,所以人們都把他比作傳說中的神醫扁鵲,尊稱他為扁鵲大夫。

  有一次,扁鵲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閒呆了一會兒,便對桓侯說:“君王您有病了,現在病還在面板表淺部位,如果不趕快醫治,病情會加重的。”蔡桓侯笑著說:“我那有什麼病喲!”扁鵲轉身出去了,桓侯又對左右地人譏諷地說:“醫之好不病以為功。”意思是說:這些醫生總是醫治沒有病的人來顯示自己醫術的高明。

  過了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驚恐的說:“君王你的病已 經進入肌肉血脈裡,如再不醫治,病情將會更重。”蔡桓侯很不高 興,仍然以為自己沒病,根本不理睬扁鵲。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次見蔡桓侯,說他的病已進入腸胃裡,再 不醫治就來不及了。桓侯仍不理睬他。再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望,扭頭就往回走。蔡桓侯覺得很奇怪,就派人去問扁鵲這是什麼緣故。

  扁鵲對來人說:“病要是在面板裡,肌肉裡,腸胃裡,不論針炙或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現在君王的病已經深入到骨髓裡去了, 再也沒有辦法治療了。”

  果然,五天以後蔡桓侯渾身疼痛,急忙派人去請扁鵲,但扁 鵲已經逃往秦國去了。蔡桓侯不幾天就死掉了。

  ——中華成語故事選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客觀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既不會因為人們否認它、迴避它而消失,也不會因為人們任意誇大或縮小它而改變。因此,我們要想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首先就必須敢於實事求是地承認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迴避和掩蓋矛盾。蔡桓候諱疾忌醫,就非常生動表明了掩蓋矛盾、迴避矛盾的危害。我們應從中吸取教訓,在現實生活中,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正確對待矛盾、認真分析矛盾,妥善地解決矛盾。

  篇二

  樂極生悲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淳于髡音kun坤的人,是齊國的外交人才,齊威王都稱他為先生,對他相當尊重。淳于髡是個關心國事,對君主有了缺點或過失,敢於進諫的忠貞之士。但淳于髡進諫 時,十分注意方法和效果,不採取容易得罪君主直諫的方法,多采用用諷喻來進諫。因而,向齊威王諷諫了三次,都收到了好的效果。

  第一次,是齊威王執政之初,通夜喝酒,不理朝政,淳于髡用隱語進諫,把齊威王比做三年不飛又不鳴的大鳥,逼著齊威王振作君起來,革新朝政,使齊國變弱為強;第二次,是在公元349年威王八年,楚軍壓境,齊威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給他金百斤,,,,車十輛。這樣的外交使節,在當時來說是很寒傖的,難以達到求救的目的。淳于髡怕得罪威王,不便向他提出更多要求,就用講寓言來進諫,也收到了好的效果。第三次,是緊接前次,淳于髡到趙國以後,說服了趙王請來趙兵十萬,戰車千乘,嚇退了楚兵之後,齊威王高興地召淳于髡到後宮飲酒。淳于髡見齊威王通夜喝酒的老毛病沒有完全改掉,就在飲酒時進行諷諫。

  齊威王問淳于髡,說:“先生能飲幾何而醉?”

  淳于髡回答說:“我喝一斗也醉,喝一石十鬥為一石也醉。”

  齊威王被弄得莫名奇妙,又問:“你喝一斗就醉了,怎麼能夠喝得了一石呢?”

  淳于髡解釋說:“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

  這段話的意思是:喝酒的多少,要看場合和心情而定。如果大王賜酒,又有大臣相陪,我心裡驚恐,俯首伏地而飲,那一斗也就醉了,如果無拘無束,男女混雜,行為又很放蕩,心裡最歡樂的時侯,就能喝一石。所以古語說:“酒喝過了分,行為就失去了控制;歡樂過了分,便會招致悲傷之事。”什麼事情都是這個道理啊!

  齊威王聽了淳于髡這番話,說:“好!你說得太好了。”從此就不再通夜喝酒。

  ——彭朝丞 王秀芬 《成語故事一千篇》

  樂極生悲的故事說明,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這就是說,樂與悲,在一定條件下向它對立面轉化。歡樂過了分,便會招致悲傷。它啟示我們,要實現劣勢向優勢、失敗向勝利、消極向積極等此類的轉化,必須善於分析導致失敗、劣勢、錯誤和挫折的原因,吸取教訓,並且在實際中加以改正。

  篇三

  楚國的大大伍奢的兒子伍員,在楚平王的迫害下,歷盡艱辛逃到了南方的吳國,受到了吳王闔閶的重用。有一次,吳王同伍員討論治理國家的良策,闔閶說:“我想使國家強盛起來,不知你有什麼好辦法。’伍員回答說:“要想國家富強,遠近的國家都服從大王的指揮,首先”要把城市防禦工事修好,城牆要修得堅固高大;其次要把武器造得既多又好;再有,要發展農業生產,把糧倉裝得滿滿的。”

  一心想做霸主的吳王,聽了伍員的話,非常高興,他對伍員說,你的建議很好,就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去搞好修築城牆、加強戰備、廣積糧草這幾件事,要不然能說這是上天的定數就能征服鄰國的嗎?

  ——彭朝丞 王秀芬《成語故事一千篇》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倘若不去分析具體矛盾的不同特點,不管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搞一刀切,結果矛盾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會給工作帶來不應有的損失。一心想做霸主的吳王,根據本國的實際因地制宜地搞戰備,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充分體現。我們在一切實際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基本的方法。

 

成語俗語所蘊含的哲學道路
成語故事中的哲學
相關知識
成語故事中的哲學原理
成語故事中的哲學
成語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成語故事中的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中的用人智慧
成語故事中的名人故事
簡短有趣的英語成語故事中英對照
中國成語故事中英對照
短小情感故事中的哲理
成語故事教師教學反思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