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中的哲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成語故事我們聽過很多,但其中有一些是哲學故事,你是否知道呢?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1、一枕黃粱

  相傳,古代有個姓盧的書生,家境貧窮潦倒,卻貪圖享樂,官迷心竅。有一次,在旅店裡道士呂翁給盧生一個枕頭,並對他說:‘‘只要枕著它睡覺,一切就會稱心如意。”當時旅店的人正熬黃粱即小米粥,盧生便枕著呂翁給的枕頭睡去。沉睡之中,他夢見自己被封官拜相,並娶了一個聰明美麗的妻子,從此兒孫繞膝,人丁興旺,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盧生高興極了,以致一驚而起,只見呂翁仍在身旁,鍋中黃粱尚未煮熟,剛才只不過是作了一個短暫的美夢罷了。

  ——河北人民出版社 《青年知識手冊》

  這個故事說明,不從實出發的想法、慾望終歸要消失。它告訴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應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2、杯弓蛇影

  ? 西晉的時候,河南有個地方官叫樂廣,一次他有個朋友病了,便親自登門看望。樂廣見他朋友病情很重,便問其什麼地方不舒服,那朋友支支吾吾地不願說。樂廣再三詢問,他才說了實情。原來有一天他在樂廣家裡飲酒,剛要舉杯時,突然看到酒杯裡有條蛇,隱隱約約地在蜿蜒蠕動。頓時受驚,一股厭惡冒上喉嚨。但因同坐的有幾個朋友,他說也不便說出,更不便退席。硬著頭皮喝完後,感到肚子很不舒服,回到家便病倒了。

  樂廣聽後很奇怪,“酒杯裡怎麼會有蛇呢?”他反覆考慮這件事。回到家中走到大廳,終於找出了原因。他派人把老朋友請來,仍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命侍從斟上滿滿一杯酒,對朋友說:“你湊近看,酒杯裡還有怪物嗎?”朋友一看,同上次看見的一樣,一條蛇在杯中擺動。樂廣哈哈大笑指,指著牆壁上一張硬弓說:“那蛇是弓的影子啊!”原來如此,那朋友豁然開朗,舒眉展眼笑了,多日的病也頓時痊癒。

  ——河北人民出版社 《知識青年手冊》

  樂廣的朋友把弓的影子當作是蛇,結果病倒了,這說明意識對客觀事物有反作用,對反映客觀實際的歪曲的反映,會給客觀事物帶來消極的作用。它啟示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按圖索驥

  據說,伯樂年老的時侯,曾將自己多年積累起來的相馬的知識和經驗,寫成一本書,名叫《相馬經》。書上還由他畫了插圖,配合文字勾畫出小馬的形態。伯樂的兒子很想把父親這項技能繼承下來,他就抱著《相馬經》讀得很熟,自以為學到相馬的本領,就按著書本上說的去找好馬。由於他沒有實際知識和經驗,又死搬硬套,不從實際出發,找了好些時侯也沒有找到一匹好馬,而且還鬧出了一個笑話。《相馬經》上說:“千里馬是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如壘起的酒藥餅”。有一天,他按照這條要求去找馬,在道旁見到一隻癩哈蟆,就用紙包起來,趕回家對父親說:“我找到了一匹好,額頭和雙眼跟你的書上說得差不多,就是蹄子不是壘起的酒藥餅。”

  伯樂一聽,本來很生氣,但他知道兒子愚笨,就笑著說:“此馬好跳,不堪御也。”意思是說,你找到的這匹好是好,就是愛跳,你是駕馭不了的。

  ——河北人民出版社《知識青年手冊》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反對從主觀出發。伯樂的兒子沒有從實際出發,而是照搬書本,結果弄出了笑話。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使主觀與客觀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從前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一群魚兒自由自在地在那裡生活著。有一天忽然城門上燃起了大火,一條魚兒看見了大聲叫道:“不好了,城門著火了,我們趕快逃跑吧!”但是,其它魚兒不以為然,認為城門失火,離他們居住的池塘很遠,用不著大驚小怪。結果,除了那條魚外,別的魚都設有逃走。

  這時,人們趕來救火,他們從池塘裡舀水往城門上潑,不一會,火被熄滅了。由於舀幹了池塘裡的水,沒逃走的魚全遭了殃。

  因為城門失火,導致沒有逃走的魚遭了殃,說明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絡的,如果割斷聯絡就要受到懲罰。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5、天翻地覆

  蔡文姬名琰音ran,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其父左中郎將邕音yong擁,是漢末的著名學者,以文章馳名於世。文姬自幼聰穎,博學多才,精通音律。後來,在董卓之亂中,匈奴入侵,公元196年為匈奴人虜獲,做了左賢王的王后,在匈奴留居十二年,生了二子。直到中原地區為曹操統一後,公元208年曹操才派人把她接回。蔡琰在匈奴十二年,飽嘗艱辛,她懷念祖國,思念親人,曾作了《胡笳十八拍》來傾訴自己思親思國的感情。後來,劉商擬作的《胡笳十八拍》對蔡文姬嫁到匈奴後的遭遇和心情也作了描寫。其中有這樣兩句詩:

  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詩的意思是說:蔡文姬到匈奴後,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好像天地都倒了個個兒,連北斗星都轉到南面去了。

  ——彭朝丞 王秀芬 《成語故事一千篇》

  這個故事說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它啟示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要正確地認識事物、分折問題,就必須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

  哲學寓言的成語故事

  刻舟求劍

  買櫝還珠

  黔驢技窮

  狐假虎威

  狡兔三窟

  伯樂相馬

  掩耳盜鈴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成語故事中的哲學原理
成功哲學名言名句
相關知識
成語故事中的哲學原理
成語故事中的哲學
成語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成語故事中的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中的用人智慧
成語故事中的名人故事
簡短有趣的英語成語故事中英對照
中國成語故事中英對照
短小情感故事中的哲理
成語故事教師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