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3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改革後的農村,民康物阜,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歡迎閱讀!

  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1:

  這位創業傳奇人物叫關明堅,男,漢族,1974年11月出生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上西村,一個輸掉家產後靠養殖斑鱖致富的創奇人物,現任江西永成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斑鱖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魚類,在自然環境中,主要吃食魚、蝦類等活餌料。該魚肉質鮮嫩、少刺、粗蛋白含量高、脂肪和灰分較低、營養價值非常高,熟食肉呈蒜瓣狀,唯美形佳,是名貴淡水魚類,被譽為“淡水魚之王”。

  2004年,身價百萬的關明堅,在別人誘導下迷戀上了賭博,在不到十天的時間內輸掉了全部家產,還欠下了100多萬的外債,他為了還清外債離開了家人,隻身來到江西九江永修縣白蓮湖魚種場,開始了創業歷程。

  來永修縣的頭幾年,關明堅過著別人無法體會的生活,因為他知道,只有紮紮實實用自己的雙手才能創造未來、實現夢想,還清債務,走向成功的道路。由於斑鱖繁殖技術含量比較高,幾年來,他利用原白蓮湖魚種場經營賺來的八十多萬全部用於研究石斑鱖魚的苗種繁殖、培育,憑著那不甘失敗的信念,支撐著他去探索,這一過就是三年。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後,關明堅終於攻克斑鱖人工繁殖的各種難題,2008年成功的繁殖出斑鱖的魚苗,並人工養殖了第一批斑鱖,掘取了第一桶金。

  關明堅養殖的這種魚叫斑鱖,渾身長滿金錢斑點,花紋比較稀少,好像一個個銅錢似的。因為他知道它貴就貴在這個花紋上,其他的鱖魚是絕對沒有這個花紋的。當時國內還沒有大規模人工繁殖,所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普通的翹嘴鱖魚,一公斤可以賣到60元、而石斑鱖魚能賣到180元,在韓國市場價格高得驚人。

  他雖然掌握了一套繁殖、養殖的技術,但做大、做強這一產業需要一筆很大的流動資金,錢從哪裡來這個問題一直固惑他。在一個偶然機會,一個南昌老闆聽說他成功孵化出斑鱖,就想聘請他來公司養殖斑鱖。考慮再三後答應了,但他開出了60萬年薪的天價,最後南昌老闆給了50萬的年薪。

  2010年年初的一天,永修縣漁業局告訴他有一片新的魚場正在對外承包,關明堅覺得機不可失,他馬上炒了老闆的“魷魚”,承包了白蓮湖良種場的繁殖設施及200畝水面,把打工賺來的100萬再次投入到斑鱖繁育、養殖事業。僅僅三個月,他就孵化出50萬尾斑鱖苗,光是靠著賣這小小的魚苗他就賺了個滿盤滿缽。

  斑鱖人工繁育技術含量比較高,它有一整套操作程式,涉及到親本選育、親本培育、人工催產、病害防治、苗種培育等五個環節。 斑鱖的繁殖成功,填補了國內繁殖淡水石斑魚的空白,讓關明堅成為聞名全國的水產養殖人物。他的事蹟在2011年9月30號中央電視臺CCTV-7套《致富經》、2011年12月7日江西省九江市電視臺二套《東西南北九江人》、2015年9月10日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生活早早參考》欄目先後播出後,在水產養殖界引起了轟動,因為在國內還沒有大規模人工孵化斑鱖的先例。

  2011年關明堅成立了江西永成水產有限公司,他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了信心。為了做大斑鱖產業,他匯同志同道合之士、融合社會閒散資金用於產業拓展,通過公司十農戶的形式,通過提供魚苗、確定最低保底收購價、提供技術服務等措施引導養殖戶從事斑鱖養殖。通過幾年的打拼,江西永成水產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江西省最大的斑鱖養殖企業。他規劃用幾年的時間,通過擴大企業規模、組建高階管理團隊、增加養殖水面、開展網箱及工廠化養殖等措施,使江西永成水產有限公司形成孵化、養殖、銷售、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從而成為全國斑鱖養殖龍頭老大。

  人生能有幾回搏。在關明堅看來,年輕人就應該有魄力、拼勁、闖勁和幹勁,用汗水、智慧換來自己未來美好的生活,換來家庭的幸福,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現在的關明堅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去回報他的第二故鄉永修,如何去帶動和引導永修縣的養殖戶走上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2:

  正值深秋,在玉州區大塘鎮三和村的鮮花大棚裡,一朵朵非洲菊在競相開放。這是村民樑詩云種植的一個鮮花新品種,有近40畝。現在,每天清晨,他都會請人把新鮮採摘的菊花送到市區的花店中。現在種花讓樑詩云有了穩定的收入,這是幾年前他不敢想象的事情。1998年樑詩云因車禍右小腿骨折,身體落下了殘疾。剛開始幾年,他只能在外幫人打點臨工來補貼家用,但日子總是入不敷出。為了生計,2009年,他經過市場調查,覺得花卉種植比較有前景,就東湊西借了五萬塊錢,在村裡租下了10畝地,種起了玫瑰花。但是,由於技術和環境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種植,玫瑰花的成活率很低,這給剛燃起創業希望的樑詩云又迎頭澆了一盤冷水。是就此放棄還是繼續堅持,樑詩云選擇了堅持。

  經過多方打聽,他了解到一個鮮花品種很適合亞熱帶環境種植。於是,非洲菊就被引種到了他的花棚裡。果然,非洲菊的長勢十分喜人,給他帶來了一條源源不斷的財路。2013年,在玉林市“黨員扶殘溫暖同行”工程的扶持下,樑詩云把花棚擴建到了40多畝,增加種植了聖女果和黃秋葵,並且安排了當地6名殘疾村民就業,基地的年收入達到了30多萬元,樑詩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身殘志堅創業者:李宗衛

  大家可能沒想到,眼前這位給父親講解養蛇技術的年青人竟然是一個視力幾乎為零的農村殘疾人。他叫李宗衛,福綿區新橋鎮金雞村人,今年27歲。十幾歲時由於一次意外事故造成了終身低視力殘疾,十幾年來,他一直都自食其力,靠在玉林街幫人按摩來養活自己。但是,多年來,他心裡都有個創業的夢想,希望通過創業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雖然眼睛看不見,他都會抓住機會去學習去充實提高自己。2012年經福綿區殘聯的推薦,他免費到玉林市職業技實學校學習了養殖技術。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親戚家玩,看到親戚養蛇賺了錢,便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

  通過虛心學習和實踐,以及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慢慢地李宗衛掌握了一套過硬的養蛇技術,他也逐漸地擴大了養殖規模,現在,他的養殖場已養有蛇1000多條,每年收入近4萬元。同時,他也希望能把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更多需要幫助的殘疾人,大家一起共同致富。

  身殘志堅創業者:劉入源

  16歲,一場意外,他的整個右手掌被截肢。但他並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自強不息,創出了自己的一份事業,擁有了一個種羊存欄達1500頭,固定資產700萬元的養殖場。他就是博白縣桂源山羊養殖場的老闆劉入源。2009年的時候,劉入源瞭解到山羊的市場行情很好,就決定投資養羊。當時,他第一批引進了30頭種羊進行養殖,由於沒有經驗,低估了養羊的困難和風險,幾個月後,30頭種羊全部因疾病而死亡。但他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總結經驗,慢慢琢磨出了羊發病的原因,並找出瞭解決的好辦法。

  他的養殖規模也逐漸擴大,2010年底,他貸款20萬元,引進了250頭種羊,第二年,就有了幾十萬元的收入,成為了當地有名的致富大王。他的事蹟,也引起了國家級媒體的關注,央視致富經欄目專門對他進行了專題報道。在富起來以後,為了幫助其他的村民,他的養殖場採取了“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更多的農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身殘志堅創業者:李科勇

  這裡是位於北流市北流鎮甘村的志勇塑料廠。平時,定期或不定期,都會有一些殘疾人朋友在廠裡進行塑料垃圾的分揀工作,用自己的勞動來獲取收入。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殘疾人在這裡工作呢,原來,廠長李科勇自己也是一位殘疾人。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創業,幹過不少的行業,也吃過很多的苦頭,在生意場摸爬滾打了幾十年,2006年,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工廠。這是一家集廢料回收、生產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再生資源利用企業,主要生產農用薄膜和再生乙烯顆粒,營業年收入近200萬元。一個殘疾人,能做到這樣的成績,廠長李科勇也是頗多感慨。

  在創業過程中,李科勇切身體會到了殘疾人就業的艱難,因此,自己有了能力,就決定幫他們一把。

  現在,他的工廠成為了北流市陽光助殘扶貧基地,每年扶持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3:

  隨著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的深入推進,農村各方面條件得到了全面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他們思想活躍,不拘泥傳統,市場需要什麼就做什麼,什麼賺錢就幹什麼。這不,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上津鎮孫家灣村返鄉青年汪鋒就在山上養起了土雞。

  近日,記者走進汪鋒的土雞養殖場,滿山的土雞體格健壯、羽毛豔麗,有的在悠閒啄食野草,有的在打鬧嬉戲,給寂靜的山野增添了一抹靚麗的風景。

  汪鋒現年29歲,高中畢業後先後在西安、山東等地幹過建築、餐飲,開過超市、板廠。10年艱苦的打工生活使他認識到,打工不是長久之計,要想真正發家致富,必須進行自主創業。在農村幹什麼能掙錢呢?頭腦靈活的汪鋒想到家鄉後山有片閒置的林地,於是去河南、陝西、襄樊、十堰等地考察起了土雞養殖產業。

  近10年的打工生涯,不僅積累了創業經驗,也有了創業的啟動資金。2015年1月,汪鋒帶著多年的打工積蓄與同村青年汪世海共同投資3萬餘元在上津鎮孫家灣村流轉5畝多山地、20 多畝林地,建起了土雞養殖場。

  當年5月,雞場建好後,汪鋒從十堰地區進購了5000只本地的青腳麻土雞,俗稱“雀雀兒雞”。“第一次嘗試,由於養殖技術不成熟,在將脫溫土雞轉入散養場時出現了雞群應激反應,誘發綜合症,三天就死了1000多隻,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4萬元。那時感覺天都塌了下來,想死的心都有了。”汪鋒在回憶最初養殖土雞的情景時,懊悔之情溢於言表。

  經過這次失敗,汪鋒認識到野山雞養殖能否成功,關鍵在技術,於是,他再次赴十堰、鄖西等地請專家指導,自己一有空就上網查閱、學習土雞養殖技術。

  “土雞對空氣的溫度和溼度要求高,養殖場地要植被茂盛,水源清潔、陽光充足,一隻雞產蛋約180個,每天只需補飼50克玉米……”。現在,汪鋒對土雞的養殖技術已經瞭如指掌,養殖廠土雞成活率可以達到95%。

  養殖業最難攻克的就是動物糞便汙染環境問題,在建廠之初汪鋒就考慮到鄖西是國家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對環境要求非常高,如果解決不了糞汙汙染問題養雞廠發展肯定不會長遠。通過多種渠道學習鑽研,讓他了解了發酵床技術,就是利用糞便發酵床自動分解雞便原理,自動清除房舍雞便,使雞舍保持乾淨整潔,空氣清新。經過這一技術攻關,使他的養雞場在全縣率先辦理了環評許可手續。

  通過近一年時間的摸索,汪鋒的土雞養殖廠漸漸走向成熟,產品已經銷售到了十堰、鄖西、陝西漫川及周邊鄉鎮。目前,養殖廠已累計投資70餘萬元,養殖本地青腳麻土雞5000多隻,綠殼蛋雞4000多隻、日產土雞蛋200多斤 、綠殼蛋240斤。截至2015年年底預計可現實銷售收入50餘萬元。

  “我是農民,我為農,我成功了,還想帶動同村老百姓一起富”汪鋒說。2015年8月他將土雞養殖廠成功註冊了七裡峽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經發展社員9名,基本上都村裡的低保戶、貧困戶,他們年平均分紅達2萬元以上。

  談起下一步的打算,汪鋒信心滿滿地說,“我想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吸納更多社員加入,帶動大家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

名人青年勵志的小故事
炒外匯新手書籍推薦
相關知識
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3個
在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
農村創業成功的案例3個
女性創業成功的故事3個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故事3個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故事10個
農村創業成功的小故事
在農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
農村創業成功的例項
在農村創業成功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