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案及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它把積極的情感寄寓在新奇的聯想和想象中。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天上的街市》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朗讀詩歌並背誦,要分清節奏,念準重音,讀出感情;理解詩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之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詩歌並背誦,要分清節奏,念準重音,讀出感情。

  2、理解詩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學設想:

  1、這首小詩是輻射性很強的教材內容,由它可引發出典型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和用這個題材創作的詩文,如《迢迢牽牛星》、《秋夕》等,所以學習本詩應儘量開發出這些學習資源。

  2、這首詩很美很短,學習時應指導學生學會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音語速有感情朗讀,注意分清節奏,念準重音;同時在讀好的基礎上,當堂背下來。

  3、聯想自然、想象豐富是本詩的一大特點,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所以在拓展延伸、課外作業設計中突出聯想、想象能力的訓練。

  教前準備:

  老師:準備幻燈片、課文錄音、鋼琴曲《星空》。

  學生:閱讀《牛郎織女》故事;預習致疑,通過四人小組討論,摘出較有價值的疑難問題,並寫下本組對這些問題的初步意見,“問”與“答”都寫在課堂活動記錄表裡,確定好發言人,準備向班級彙報本組探究結果,進行班級交流。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昨天同學們都已讀了《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誰能用一小段話概述一下?

  一年相會一次,雖然他們的生活有點悲慘,不很完美。但是詩人郭沫若卻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創造性地運用了《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為我們寫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詩《天上的街市》。

  大螢幕顯示: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現代著名詩人、劇作家。從小受到民主主義思想的啟蒙和影響,1914年赴日留學,接觸了莎士比亞等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積極投身於新文化運動。1919~1920年之間,完成了《女神》的創作,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以後成立了“創造社”,從事新文學運動,參加了革命。解放後,擔任了文化領域的領導工作。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恢復》等。

  二、感知內容,學習朗讀。

  1、教師配樂範讀,整體感知內容。

  詩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個怎樣世界?請用一、二個詞語概括一下。

  如:一個自由自在的世界

  ……

  2、各自輕聲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

  過渡:詩人滿懷著激情為我們創造出這麼一個理想的境界,的確,感情是詩歌的靈魂,沒有了感情就沒有了詩。

  請各自朗讀一遍,然後說說詩人是懷著一種怎樣的感情為我們描繪這麼一個理想的境界的?

  對天上美麗街市的憧憬,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

  3、學習朗讀,讀好詩歌朗讀體驗

  過渡:可見,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鬱。主調:令人嚮往

  1討論: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朗讀這首詩語氣語調、語音高低、語速快慢、節奏強弱等都怎麼處理?

  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語速不宜快,要做到輕鬆、柔和、舒緩。

  2聽課文錄音,注意朗讀節奏和重音,並用鉛筆做上記號“|”、“·”。

  3學生朗讀,大螢幕顯示朗讀的節奏和重音,讓學生對照。

  節奏:詩的停頓或聲調延長處用“|”劃開;重音:朗讀時,往往要把句中的某些詞語讀得比較重一些,主要是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強調句中的特殊感情。

  4叫一個朗讀較好的學生,配上音樂《星空》,誦讀過程中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仔細體會詩歌思想感情。

  5全班齊讀、鞏固。

  三、探究品味

  過渡:其實要有感情地朗讀好一首詩,必須深入理解這首詩的深刻內涵,下面我們先逐段理解。

  一選段探究討論

  拿出課堂活動記錄表,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與現在頭腦裡產生的新問題在小組中討論一下,經過精選,形成初步意見,確定好發言者,準備彙報、求助。

  四人學習小組探究結果彙報,如有不同意見,可討論。

  個別本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提出來,向其他組成員或老師求助。

  ……

  二整篇問題探究

  過渡:上面我們分組逐段合作探究了有關問題,下面我們就整篇提問一起探究。以下為備用問題,因為有可能在上一個“學生致疑解疑”環節中已解決

  大螢幕顯示:

  1、這首詩是怎樣逐步展開聯想和想象的?

  2、詩中想象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民間故事中的有什麼不同?詩中通過哪些詞表現出來?請圈出來加以體會。

  3、詩人為什麼要對民間故事作這麼大的改動?他的用意是什麼?引導學生看背景

  大螢幕顯示:

  作者創作此詩的有關背景:十九世紀末二十年代初期,“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時代尚未來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他們豢養的各派軍閥窒息著。詩人在苦悶中彷徨,他不滿現實,熱烈地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篇爛漫氣息濃郁的《天上的街市》。

  1、通過討論形成板書:

  2、“天河”不同:

  “他們的生活”不同

  如:

  “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富足;

  “閒遊”、“來往”→自在、悠閒、舒適、幸福;

  “淺淺的”→來往自由

  “那朵流星”→“朵”常用於花,花是美好的象徵,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3、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的嚮往和執著的追求。

  小結:這麼一首富有創意而又清新的小詩,我們應該把它背下來,給同學們2分鐘的時間,能背下來嗎?

  練背

  全班背誦。

  四、拓展延伸

  過渡:儘管在《牛郎織女》這個故事形成後,不同朝代的不同文人曾以這個題材寫過詩文,如古詩十九首的《迢迢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杜牧的《秋夕》“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等,但這些詩都擺脫不了那種愁苦、寂寞之風;而詩人郭沫若卻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展開大膽而奇特的想象,創造性地運用了《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一改這一題材的愁苦之風,為我們寫下了這麼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詩。

  你是否從中得到啟發,如果要你發揮想象力,給《牛郎織女》來個“故事新編”,會怎麼樣?請以《牛郎織女新編》為題目,改編故事,可以短一點,具體講述自以為有創意的精彩的片斷、其他地方可概括簡略帶過去。

  思考2—3分鐘,“講”,最長不得超過2分鐘。

  五、課外作業:

  1、將說的故事片斷再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故事。

  2、課外背誦《迢迢牽牛星》、《秋夕》。

  3、默寫《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反思1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在這節課開始的時候,我首先和學生回憶了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學生講述了這美麗傳說的結局後,我便引出了這堂課要學的課文——《天上的街市》。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了作者的相關情況,然後指導學生劃分詩歌節奏,找出重音。在這一環節,沒有采用以往先由教師範讀,繼而學生模仿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讀,我從旁指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合作讀、自由讀、錄音讀、配樂讀、評點讀等讓學生感悟,學生在這種自讀自悟中學會了如何讀詩,並讀出了詩中蘊含的情感。之後讓學生找出詩歌中“實”和“虛”的內容,體會了作者的感情時穿插介紹了文章的背景,使學生對情感的體會更為深入。最後總結時回顧了“聯想”和“想像”的手法並進行了練習,充分培養了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作業則讓學生把這首詩歌寫成一篇散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創造性的理解。所以,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必然是廣泛而深刻的。

  我在這一節課教學設計上,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這節課重視學生誦讀,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語感,通過朗讀加深體驗與領悟,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聯想、想像的訓練,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我還注意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但對話並不是讓學生自發的討論,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經驗、情感去鑽研詩歌,進行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老師參與其中,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做到感情融匯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時,教師的感情和思想也參與到學生的情感和思想之中,分享學生的收穫。

  這堂課的主要問題在於:我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另一方面,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作答,我的評價不夠及時,甚至有的評價也不到位。經常給出“好!”“不錯”等這種泛泛的評價,這種評價對學生的指導意義不強,這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改進的。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以後每一次教學都要注意在課前對學生有足夠了解,在設計時更多考慮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個最優的教案,在上課時自己要全身心投入,有情況要及時調整,力爭在課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天上的街市》反思2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它把積極的情感寄寓在新奇的聯想和想象中。本次教學我注重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環境下自由地帶著自己的經驗、情感去欣賞詩歌,進而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中,我始終把朗讀放在主要的地位,通過齊讀、自由讀、指名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知詩歌的內容。在初步領會詩歌的內容之後,我安排學生自由談論自己不理解的詩句,並在班上交流。在此基礎上在進行聯想與想象的訓練,通過個別有代表性的問題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並在這種聯想與想象中體驗語言的魅力。

  本次教學有以下的成功之處:一採用與生活緊密聯絡的匯入語——“同學們,我們平時看見的街市上一般會有什麼?”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為整節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在授課時,我不僅給學生展示幾幅與星空有關的圖片,還讓學生把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用筆畫下來,並在小組裡進行評比,也讓學生自由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不足之處:一朗讀指導不夠。詩歌的朗讀無疑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學中我對詩歌朗讀的指導往往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在到底是採取生評還是師評這一問題上我猶豫不決。學生點評朗讀表面上體現了新課標以生為本的精神,但實際上大多數的學生點評大多是“有情感”“沒情感”“很好”等空洞的言辭,沒有一個具體的評價,因而朗讀的學生在朗讀水平上還是原地踏步。如果是教師直接點評,學生就會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或許教師平時在授課時應該教會學生點評朗讀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點評起到實際效果。二在對個別問題的引導上有所欠缺。例如,在對詩歌主題——“文章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進行引導時,對詩歌的背景的講解不夠深入,學生理解起來不夠透徹。三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方面做得不夠。我安排了讓學生自由提出疑問的環節,但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多,只有個別學生提出了諸如“‘那朵流星’的‘朵’字如何理解?”這樣的詞語層面的問題,對深沉的問題諸如“為什麼課文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和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所不同?”這類的問題卻沒有學生髮現。今後還需要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這一點上下一些功夫。

童趣教案及反思
題臨安邸教案及反思
相關知識
天上的街市教案及反思
天上的街市教案以及原文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蘇教版一年級品生夏天的小蟲教案及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及反思
童年的朋友教案及反思
多項式的乘法教案及反思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及反思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案及反思
愛笑的小花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