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創業板市場現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其中並沒有什麼祕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國古老的格言所說的勤和儉也不太容易。而且,從創業之初開始,還要不斷學習,把握時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淺論我國創業板市場建設的必要性和市場基礎

  最近,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標誌著我國創業板市場建設已進入實施階段。創業板市場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促進經濟增長與經濟結構調整、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支援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創業板的建立,適應了促進經濟增長與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面臨著嚴峻考驗。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採取了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措施,並已經初見成效,經濟執行中出現了一系列積極變化。創業板的啟動,有利於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資源向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高科技的自主創新型企業流動,從而加快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

  創業板的建立,適應了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支援體系的需要。發展中小企業對於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保持社會穩定和建設創新型國傢俱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中小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佔全國總額的50%以上,提供的出口佔60%以上,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部分。長期以來,我國中小企業一直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國家一直在積極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支援體系,但受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外部巨集觀經濟環境惡化的影響,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依然突出。創業板直接服務於中小創新型企業的直接融資需要,可以拓寬創業投資的退出渠道,使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銀行及其他信貸、擔保機構以及地方政府等資金進一步彙集和投入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綜合性金融支援體系將逐步形成,國家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建設將更加完善。創業板撬動的民間投資,將成為擴內需、保增長的重要力量。

  創業板的建立,適應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需要。當前,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國家正在千方百計促進就業。中小企業為我國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創造就業崗位關鍵在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初期對人力資本的需求很大,穩定這類企業並促進其發展,將有力地保障社會就業。據統計,中小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員工人數平均只有1300人不到,上市後二至三年,其平均員工人數就增加到3400人,增長近1.6倍。推出創業板市場,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有利於在全社會營造出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提升投資信心,激勵和引導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創業和創新的行列,帶動更多的人創業、就業。

  創業板的建立,適應了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需要。根據國務院原則同意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方案,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由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統一監管下的場外市場等構成。中小企業板設立五年來,對於中小企業的培育、規範、引導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中小企業板的發行上市標準與主機板相同,還有大量高成長、創新型的創業企業不能直接進入資本市場。創業板適應了中小創新型企業的多元化融資需求,適應了廣大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是推進我國多層次市場體系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擴大資本市場服務範圍、完善市場功能、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從2000年起,我國資本市場就已經開始了建設創業板市場的嘗試和探討。在此期間,社會各界一度對我國是否具備發展創業板市場的基礎存在爭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特別是自從2004年1月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釋出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為我國創業板市場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設立創業板市場的各方條件已經成熟。

  首先,我國證券市場法制環境不斷完善。2006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修訂後的《公司法》、《證券法》,取消了股票發行條件中有關經營業績等財務指標的硬性規定,放寬了股權激勵、無形資產出資折股等方面的限制,這些都為針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設計寬鬆、靈活的創業板制度提供了法律基礎和條件。

  其次,我國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穩步推進。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體制性矛盾,基於全流通的股票定價機制和交易機制已經初步形成;通過完善上市公司監管體制、強化資訊披露、規範公司治理等一系列專項措施,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取得成效,證券公司經營行為規範程度明顯提高,經營狀況有所改善,有效夯實了行業基礎。

  第三,社會各界對啟動創業板逐步達成共識。黨中央、國務院近幾年連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檔案,反覆強調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通過設立創業板市場,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支援自主創新等重大國家戰略中的作用,社會各界已形成廣泛共識。同時,隨著創業板發行上市等制度、規則的陸續出臺以及宣傳工作的逐漸深入,投資者對創業板的特點和風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創業板的順利啟動和平穩執行奠定了基礎。

  第四,我國發展創業板市場所需的上市資源十分豐富。我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作為主要經濟增長點的廣大中小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成長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創業板市場提供了豐富的上市資源。根據2004年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截至2004年底,我國共有324.9萬家企業,其中2004年淨利潤達到500萬元以上,且營業收入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36000餘家。從高科技企業的情況來看,截至2006年末,我國5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共有近46000家企業,其中,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近10000家。根據2008年3月底的資料,29家國家級高新區內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且有上市意願的企業有966家,各省提供的非高新區內創業板擬上市企業有360家,全國各主要券商為創業板儲備的上市資源也達數百家以上。

  第五,中小板的探索與實踐為成功建設創業板積累了經驗。中小企業板設立近五年來,監管部門開展了大量的探索與創新工作,總結了許多適應中小型上市公司特點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鍛鍊了一批對中小型公司市場運作具備相當經驗的專業人員,為創業板市場的成功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第六,與創業板建設相關的其他基礎性條件也日益完善。一是機構投資者迅速發展,逐步引導市場形成理性的價值投資理念;二是創投行業在經歷了低潮後開始進入活躍期,《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和《關於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的釋出,使創投行業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近年來對成長初期企業的投資規模明顯上升;三是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進入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的試點工作有序開展,作為創業板孵化器的全國性場外市場開始形成。

  創業板市場的啟動,因應時勢,適應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需要和廣大中小企業的現實要求。同時,由於創業板市場具有區別主機板市場的風險特徵,為了確保創業板市場的成功推出,我們在設計創業板制度時,堅持了“立足我國實際情況,借鑑***市場經驗”的原則。一方面借鑑***市場經驗教訓,吸引成長型創業企業充分利用創業板市場;另一方面,充分考慮國內誠信法制建設環境、市場約束機制的現狀,結合主機板特別是中小板市場的一些成熟監管實踐,設計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發行上市監管制度。我們相信,建立在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上市資源充沛的牢固基礎之上,結合了海外市場和中小板的成功經驗,中國創業板市場必將為整個資本市場帶來新的機遇和希望,必將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其應有的貢獻。

  :我國創業板市場發展的優勢與不足

  我國創業板市場發展的優勢

  我國創業板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一個關鍵環節,對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並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治經濟大局穩定為創業板發展提供了一個安全環境。所有創業板市場的發展首先都要擁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我國為創業板市場制定了“兩高六新”的定位,這種準確定位使創業板市場明顯區別於主機板市場的門檻和要求,有助於避免因對創業板監管較鬆而引發市場間惡意競爭而導致最後被迫關閉的風險。

  第二,上市企業資源豐富、成長性較好。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積累了大批優質中小企業,為創業板的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市場基礎。截至2009年12月25日,已有70家公司上會,其中14家被否,2家被取消稽核,54家通過發審會,估計目前符合創業板上市標準的企業至少有3000多家,大量的上市優質資源不僅有利於創業板市場可持續發展,也給了投資者以極大信心。已上市的公司在產業各個領域發展態勢都非常好,成長性非常強。

  第三,上市企業結構和行業多元化保證了市場穩定。我國創業板前四批共有42家企業上市,主要分佈在電子資訊、現代服務、生物醫療、低碳經濟和機械製造等領域***見圖***,有著明顯行業結構特點,既有傳統企業經營等實體經濟模式,又有高新技術、娛樂產業等新型經濟模式,避免了同一行業內經營模式過分集中、結構單一的狀況,有效降低了市場風險,這必定有利於整個創業板市場平衡發展,增強市場投資信心。下一步,我國將加快創業板市場發展和制度完善,向低碳行業、綠色經濟行業傾斜,這進一步保證了我國創業板市場主體的多元化,而不像一些失敗的***創業板市場一樣,僅侷限於電子資訊、軟體等行業。

  我國創業板市場存在的不足

  儘管我國創業板市場經過長達10年的醞釀和準備,吸取了海外創業板市場的重要經驗,有著眾多優點,但自身仍有很多不完善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業板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相對偏高。據統計,創業板前四批42家上市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約為61.61倍,其中新宙邦最高,市盈率為111.5倍,遠遠高於主機板和中小板的市盈率;最低為上海佳豪,為40.12倍。在開市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創業板市場經歷了暴漲和暴跌輪迴,截至2009年12月31日,創業板市場收盤總市值達1610.08億元,平均市盈率為83.7倍。從各個國家和地區創業板的平均發行市盈率來看,美國納斯達克為26.16倍、日本創業板為18.73倍、韓國創業板為26.15倍、香港創業板為33.32倍,我國創業板市盈率顯然偏高,並且在短期內遭到了爆炒,引起了各界關注。過高的發行市盈率壓縮了創業板投資價值空間。一旦上市公司股東或者高管在高位減持套現,然後掏空或者轉移核心資產,上市公司將成為空殼,會使投資者損失慘重,勢必將引起市場恐慌,這將會重蹈創業板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失敗的覆轍。

  第二,創業板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不夠完善、及時。雖然中國證監會已經公佈了一些關於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規章制度,但沒有對上市公司定期報告的內容和格式作出詳細具體規定。中國創業板經營模式比較獨特,應該根據我國國情和創業板實際情況進行修正,這樣才能讓投資者更加熟悉和了解公司狀況,讓投資者在資訊充分披露的情況下學會承擔風險,中國的證券市場才會越來越成熟。

  借鑑海外經驗發展中國創業板市場

  海外創業板市場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既有美國納斯達克成功的案例,又有德國新市場、香港創業板市場等失敗的案例。中國創業板可以利用其後發優勢,吸取海外其他國家創業板的經驗與教訓,及時找到並糾正自身問題,保證我國創業板市場又好又穩發展。海外創業板市場對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具有以下啟示:

  第一,創業板市場應嚴格執行上市標準,加強監管。在要求上市公司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同時,還應提高其定期資訊披露的廣度和深度,嚴禁內部交易和操縱市場的行為,並設獨立董事,起到真正監督的作用。

  第二,培養充足的上市公司資源。目前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行業分佈比較多元化,財富創造效應集中顯現。讓更多公司進入創業板市場,既能豐富資本市場,又能使公司的創新和創業價值進一步得到市場認可。

大學生創業就業調查
什麼是創業板市場
相關知識
我國創業板市場現狀
國外創業板市場研究
什麼是創業板市場
什麼叫創業板市場
開通創業板市場交易
我國企業管理的現狀及應對措施
我國企業管理的現狀
我國創業市場調查報告
我國農機市場現狀及農村對農機需求的特點
我國外匯儲備現狀分析_外匯儲備市場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