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育優秀企業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企業文化能激發員工的使命感。那麼我們如何培育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呢?優秀的企業文化有沒有相關的案例?小編為你帶來了“優秀企業文化”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如何養成優秀的企業文化

  在企業中,企業文化的落地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藉助多種手段和力量通過長期的累積而達成。在積分制管理中,無論是企業文化的內容和VI體系設計,還是企業文化的宣貫與培訓、企業文化活動的籌劃,以及相關的行為規範與制度安排,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企業文化落地最為關鍵的是解決員工的“內生動力”,即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自覺向組織目標靠攏,自覺按照企業文化所倡導的方向邁進,使個體行為與組織行為保持高度一致,而積分制管理的建立,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利用積分制來養成員工平時的良好習慣,有助於企業優秀文化的形成。通過一套理性化的制度安排來反映激勵主體與激勵客體的相互作用,從物質、精神等多個層面激發員工的潛力,鼓勵員工的正向行為。積分制管理通過用積分來激勵員工良好的行為,積分與福利掛鉤。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什麼樣的激勵機制,就有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激勵機制是連線企業文化與員工行為的橋樑,是引領員工走向企業文化目標的關鍵驅動因素。

  通過積分制管理運用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激勵,激發了員工的熱情,為公司建設一支團結、高效、艱苦奮鬥的團隊提供了保障,也對企業的優秀文化的形成發揮了關鍵作用。

  企業文化落地的過程,需要藉助積分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自主意識,激發員工的內生動力,使員工自覺走上符合企業文化的軌道。積分制通過由下而上的反管理模式,由員工自發進行管理配合,通過對積分的爭取中,對企業文化的實施起到了關鍵作用。當然,單一的積分激勵方式作用是有限的,所以綜合運用積分與福利物質掛鉤、增強積分在員工心中的權重性,達到積分管理員工,約束員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發揮積分制管理的作用,從而推動企業文化的有效落地。

  在積分的獎懲方面,公司可根據實際情況來設定了相關的積分標準,例如:員工在做了某些好人好事,或者平時禮儀方面,問好或者禮貌用語之類,都可以規定一定的分值獎勵。通過積分的激勵下,不斷誘導員工的行為規範,以及公司辦公氛圍。相信積分在於公司的福利相連之下,會帶起員工的積極性,在優秀文化的養成中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優秀企業文化建設的案例

  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哲學思考***一***

  二隻“看不見的手”的企業文化理論自20世紀70—80年代問世以來,在短短的20年,就風靡全世界,成為許多企業走向成功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法寶。

  美國蘭德公司、麥肯錫公司和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的專家通過對全球增長最快的30家公司的跟蹤考察後,聯合撰寫了一份報告,他們寫道,正如《財富》雜誌評論員文章指出的那樣,世界500強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善於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活力,憑著企業文化力,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而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世界知名的管理行為和領導科學權威約翰、科特在其《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一書中則大膽預言,企業文化在未來十年內很可能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由此可見,企業文化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尤其要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從而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特別是在我國已經加入WTO,大多數企業都將“與狼共舞”的嚴峻形勢下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建設優秀企業文化是一項工作程式複雜、操作技術要求高的大系統工程,它不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強策劃能力的設計者,而且還要求有社會制度的保證、文化制度的影響和廣大員工的積極參與和普遍認同,這些必要前提條件的存在,昭示了建設優秀企業文化所面臨的多種困難性和艱鉅性,對此,不少專家學者已從方方面面作了比較充分的論述,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和企業文化愛好者,本人在此不揣冒昧,試從哲學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一些粗淺的思考,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一、建設優秀企業文化必須走出誤區,正確認識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

  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企業文化於八十年代中期傳入我國,但由於種種原因,對其研究和宣傳一直是時冷時熱,儘管黨的十四大發出了要搞好企業文化建設的號召,並把我國企業文化建設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但現狀仍不盡如人意,許多企業至今對企業文化理論仍然是迷惑不解或一知半解,存在著嚴重的認識上的誤區,這些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們認為——

  ***一***企業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由於企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內容上都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因而人們認為,所謂企業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為了與國際慣例接軌而取的一個新名詞,其實質都是一樣的,而現在是市場經濟,一切向錢看,思想政治工作已經不靈了,所以企業文化也就沒有必要建設了。

  ***二***企業文化就是文體活動。這種觀點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其根源在於我們許多企業管理者在他們的講話中或所謂的經驗介紹材料裡談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時就列舉一系列文體活動的內容,而在實際工作中又把舉辦幾場球類比賽或放幾場電影、搞幾次文藝演出,組織什麼運動隊、宣傳隊等一律稱為企業文化建設,於是,上行下效,以訛傳訛,導致許多員工說起企業文化就是文體活動。

  ***三***企業文化就是標語口號。許多企業從厂部到班組,從辦公樓到工作現場,到處都懸掛或張貼諸如“團結”、“拼搏”、“進取”、“奉獻”之類的標語口號,這些口號看起來顏色鮮豔、賞心悅目,念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因而大家都認為,這就是企業文化。

  ***四***企業文化就是規章制度。不少管理者認為,只要把規章制度制訂出來,彙編成冊,下了班組,每月或每季乃至每年按此考核,兌現獎懲,企業文化建設就大功告成了。因此,在許多企業裡,不惜人力財力,或千里迢迢到外面收資回到家裡稍加改動或一字不動就成了自己的東西,或組織一幫人閉門造車、苦思冥想,撰寫成文然後拉到環境幽雅的去處一番會審,隆重推出,如此這般就是企業文化建設。

  ***五***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標誌。許多企業認為,建設企業文化,就是要設計一個漂亮的廠徽,穿上一套整齊的廠服,懸掛一面鮮豔的廠旗,唱響一支雄壯的廠歌,僅此而已。

  諸如此類的認識偏差還有許多,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管理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詳細列舉。

  不可否認,上述幾種觀點都有其正確的一面,但他們或只看到了企業文化的表現形式,或只看到了企業文化的載體,因而實際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走進了認識的誤區,對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作了片面的理解,其侷限性是顯而易見的,對實際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絡和表現特徵,而本質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絡,本質是現象的根據,它決定現象,並且總要通過現象來表現,而現象總是這樣那樣表現著本質,一切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辯證統一,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揭示事物發展規律的基本途徑。我們許多人之所以在對企業文化的認識上產生這樣那樣的偏差,走入誤區,就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企業文化豐富多彩的表面現象,而對深藏於內的本質不瞭解,才只憑自己的感性認識對企業文化作這樣那樣的片面理解。因此,我們必須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走出誤區,正確認識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產生於西方企業界,是繼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和以梅奧為代表的行為科學理論之後出現的一種全新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籍日裔學者,加利福尼亞大學管理學教授威廉·大內和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泰倫斯·迪爾。

  企業文化理論一經產生,便立即成為世界許多國家企業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和研究的重點,被譽為是管理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場深刻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關於企業文化的界定,國內外至今還沒有統一的認識,據初步統計達100多種,可謂是眾說紛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歸納起來,最有影響和最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總和說”。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中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企業管理中硬體和軟體的結合。

  第二種是“同心圓說”。認為企業文化包含三個同心圓,外層圓是物質文化,中層圓是制度文化,內層圓是精神文化。

  第三種是“精神現象說”。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以物質為載體的各種精神現象。它是以價值為主要內容的企業精神、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企業全體成員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行為規範和價值觀念。

  仔細分析以上三種觀點,無論是“總和說”,也無論是“同心圓說”,還是“精神現象說”,儘管在文字表述上各有不同,在層次劃分上各抒己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企業文化的內涵主要是企業的價值觀,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謂企業文化主要是指企業成員所共有的行為方式、共同信仰和價值觀。

  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哲學思考***二***

  一***科學的理論是正確行動的指南。認清了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而不僅僅只是把它簡單地等同於思想政治工作,等同於文體活動,等同於標語口號,等同於規章制度,等同於企業標誌,就能夠真正走出誤區,為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建設優秀企業文化必須內外結合,既要聘請專家策劃指導,更要發揮全體員工的聰明才智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速度以及外因作用效果大小;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它影響事物發展的方向、速度和具體過程。事物發展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無數事實充分證明,運用內因和外因原理指導人們的各項工作,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建設優秀企業文化實踐中,必須堅持內外結合的原則,既要聘請專家策劃指導,更要發揮全體員工的聰明才智,只有這樣,才能少走彎路,事半功倍。

  企業文化理論是一種舶來品,登陸中國才十多年時間,雖然學術界和企業界為企業文化在我國的傳播和普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並不理想,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企業對企業文化理論知之甚少,更談不上用正確的理論指導企業文化建設實踐,要徹底改變那種簡單地模仿某些著名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一些形式,而忽視企業文化建設內涵的片面做法,就必須聘請專家學者進行策劃指導,以儘快提升企業文化建設的品味,在這方面,安徽榮事達集團公司和山東黃臺發電廠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榮事達集團公司由於認真吸取了“和氣生財”、“互惠互利”的徽商文化精髓,並把它貫徹到企業對內對外關

  系之中,從而使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洗衣機市場佔有率、銷售額和銷售量均居全國第一。近幾年來,由於中國家電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彼此之間互相殘殺,產生了嚴重的後果,榮事達集團公司也深受其害。為了防止惡性競爭的進一步蔓延,在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的幫助下,榮事達實施了“和商”理念塑造,提出了“互相尊重、相互平等、互惠互利、共同發展、誠信至上、文明經營、以義生利、以德興企”的企業精神,並推出了中國第一部企業自律宣言。

  由於有了專家的精心策劃和正確指導,榮事達集團公司的企業文化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了一層樓,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山東黃臺發電廠在實現了全國一流發電企業的奮鬥目標後,即開始企業文化建設的反思和重建工作。在考察學習了海爾集團、牡丹江第二發電廠等單位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驗並與日本九州電力公司交流了企業文化建設資訊後,即聘請專家學者對他們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系統總結和診斷,隨即又邀請專家對全廠管理人員進行企業文化講座輔導,並幫助他們對企業文化建設進行策劃設計,在有關專家學者的幫助和全廠幹部、員工和家屬的共同努力下,黃臺發電廠終於成功地建立了“以管理為核心的廠區文化,以和諧為核心的社群文化,以美學為核心的家庭文化”的“三維之體”的黃電文化體系構架,受到了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的充分肯定,並被譽為“企業文化建設第五種模式”向全國推廣。

  榮事達集團公司和山東黃臺發電廠的成功經驗表明,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導,離不開專家學者的指點迷津,但是,如果僅僅只有這些,甚至過分依賴,而沒有企業管理者的深思熟慮、卓越的創造能力和全體員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要建成優秀的企業文化也是不可能的。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者和全體員工共同的精神家園,在這個家園裡,企業管理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創造和管理企業文化,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響企業文化的能力和創造企業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使員工不後悔“把寶貴的歲月花費在這裡。”

  被譽為20世紀最成功的企業領導人的美國GE公司執行長傑克·韋爾奇堪稱優秀企業文化的偉大創造者。自1981年執掌GE的帥印後,他大膽創新,從文化變革入手,建立了一整套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為了使企業能更具競爭力,能更好地溝通,在“硬體”上,韋爾奇通過他著名的“數一數二”論來裁減規模,進而構建扁平化結構,重組GE;在“軟體”**上,則盡力試圖改變整個企業的文化與員工的思考模式。韋爾奇指出:“如果你想讓列車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大油門;而若想使車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須要更換鐵軌了。資產重組只可以提高一時的公司生產力,只有文化上的改變,才能維持高生產力的發展。”美國康柏電腦公司董事長本傑明·羅森指出,正是由於韋爾奇對該公司的企業文化作了成功的改革,使GE成為企業界的奇蹟,連年高居全球企業500強第一位,而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則無限感嘆地說:“我認為做得最好的,就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傑克·韋爾奇。”如今,傑克·韋爾奇的“掌握自己的命運,否則將受人掌握;面對現實,不要生活在過去或幻想之中;坦誠待人;不要只是管理,要學會領導;在被迫改革之前就進行改革;若無競爭優勢,切勿與之競爭”的成功理念正成為全球企業管理者們頂禮膜拜的“聖經”。

  而在我們中國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認為,企業管理者在建設優秀企業文化實踐中,應該“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佈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為建設優秀的海爾文化,張瑞敏提出要把“個人生涯計劃與海爾事業規劃的統一”作為海爾的企業口號和海爾企業文化的核心,並進行大力宣傳,努力使海爾的每一名員工接受企業的共同價值觀,併為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和個人的生涯計劃而積極奮鬥。在海爾優秀企業文化的激勵下,海爾員工齊心協力、勤奮工作,使公司從16年前的一個只有800人、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名列全國500強第30位、品牌價值高達265億元的特大型企業。

  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創造了優秀的企業文化,而優秀的企業文化更需要有企業全體員工的聰明才智、積極參與、共同遵守和自覺貫徹,否則,建設優秀企業文化就無從談起。這是因為,企業員工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在他們之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企業文化建設的素材,特別是他們中間的先進模範人物在企業生產經營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等,集中地反映了工人階級的階級特徵,是先進的企業價值觀,而這些先進的思想和主體意識,正是提煉總結優秀企業文化的源泉。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使企業的目標、信念等深深紮根於每個員工的心目中,形成他們的共識,變成他們的共同信仰,這樣就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從而自覺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職責和企業的整體利益聯結在一起,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如此堅持下去,優秀的企業文化必將脫穎而出。

優秀企業文化

怎樣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
怎樣寫企業文化相關介紹
相關知識
怎樣培育優秀企業文化
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哲學思考
優秀企業文化的特點
優秀企業文化的形成
優秀企業文化的形成
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舉措
怎樣培養提高個人文化禮儀修養
蒙牛如何讓通過培訓發展企業文化
優秀企業獲獎感言怎麼寫_關於優秀企業獲獎的感言
優秀企業員工培訓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