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營銷那些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奧運會如今已成為世界體育頂級賽事,不僅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選手參賽,更加成為品牌爭相營銷的物件。那麼接下來小編跟讀者一起來了解一下奧運營銷案例吧。

  奧運營銷案例一

  杜蕾斯:反其道而行之

  雖說杜蕾斯不是倫敦奧運會的贊助商,不敢吹噓自己和奧運會有什麼關係,但單單為倫敦奧運會奧運村免費提供15萬隻避孕套就很勁爆了。

  不過更勁爆的事還在後面,倫敦奧運會不過才進行到了第5個比賽日的時候,奧運村內免費發放的那15萬隻避孕套卻已經幾近用光,供貨告急,為此杜蕾斯公司不得不緊急追加供應。

  杜蕾斯奧運期間製作的一則廣告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我們都知道奧運精神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而杜蕾斯的奧運逆向廣告則用五種顏色的小杜杜組成的奧運五環,下面一行字:不是每個男人都希望自己是世界上“最快的那個人”。你懂得。

  奧運營銷案例二

  駿豐頻譜:產品進駐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

  健康對於每個人都非常重要,但是對於運動員來說,其意義更是非同尋常。駿豐頻譜敏銳地找到了這個點,結合自身產品的特色,在運動員緊張備戰奧運之際,於 2015年正式與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達成合作,其生產的“內喝外照”系列頻譜產品為訓練局內的運動員緩解肌肉緊張、消除疲勞,有效治療運動訓練中的損傷,為運動員的訓練康復提供幫助。

  除此以外,駿豐還曾簽約奧運冠軍楊威一家三口為品牌代言人,吳敏霞、王勵勤、彭勃、何可欣、滕海濱、秦凱、何衝等奧運冠軍也先後出現在駿豐頻譜的營銷活動上,在中國征戰里約奧運代表團成立當天,駿豐頻譜還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千人奧運助威活動,奧運攻勢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市場反響也非常熱烈,可謂借勢奧運營銷的經典之作。

  奧運營銷案例三

  三星:踩著摩托羅拉扶搖直上

  漢城奧運會時,三星只是一個本土贊助商,直到近10年後,它才正式加入“TOP俱樂部”,而且是鑽了老對手摩托羅拉的空子。1997年,因為贊助費用上存在分歧,無線通訊裝置領域原合作伙伴摩托羅拉與國際奧委會的談判不歡而散。

  於是,三星抓住這一良機迅速上位,通過連續三天24小時的談判,與國際奧委會達成了TOP贊助協議。三星作出這一決定時,企業乃至整個國家正面臨金融危機,但為了改變自己“三流品牌”的形象,並迅速走向國際市場,三星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增加營銷預算為TOP計劃買單。

  自此之後,三星進入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榜排名前20位,真正成為全球頂尖品牌。

  奧運營銷案例四

  雪花啤酒:差異化的制勝之道

  贊助體育賽事是各大啤酒企業普遍採用的營銷手段,尤其是奧運會,更是被啤酒巨頭們奉為最佳商機,當燕京啤酒、百威啤酒都決定走常規的奧運營銷路線,雪花啤酒沒有亦步亦趨,而是另闢蹊徑,採取非常規奧運營銷策略。然而雪花的非奧運營銷,實質並非不奧運。之所以稱之為非奧運營銷,是因為雪花沒有像其他品牌那樣以傳統習慣上的奧運贊助商身份出現,而是目標直指奧運會不可分割的主體——觀眾。它將奧運會“重在參與”的精神,通過“啤酒愛好者合作伙伴”的方式予以體現,以此明顯區別於競爭品牌“直接贊助奧運會”的營銷手法,實現了差異化的制勝之道,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奧運營銷案例五

  可口可樂:“三點一線”成就標杆

  可口可樂的奧運營銷原則是將“奧運精神、品牌內涵、消費者聯絡”三點連成一線。其全球奧運專案總監認為:“如何將營銷活動、品牌和消費者達成契合,這是企業贊助奧運會成敗的關鍵。”可口可樂這些理念,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得到近乎完美的體現。可口可樂一改過去以體育明星為代言人的表現方式,推出了 “For the Fans”的營銷主題,一心與消費者打成一片。通過全球範圍各式各樣的奧運抽獎、贈品活動、聖火傳遞、入場券促銷、發行奧運紀念章和紀念瓶等舉措,人們親切、真實的體驗到了可口可樂與奧運的魅力。而亞特蘭大整個城市,更是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亞特蘭大奧運會後,可口可樂的盈利猛增了21%,達到了9.67 億美元,這屆奧運會也被人們笑稱為“可口可樂奧運會”。

成功的整合營銷案例
奧運整合營銷案例
相關知識
奧運營銷那些案例
奧運營銷品牌案例分析
奧運營銷案例分析
企業營銷成功案例有哪些
網路營銷成功案例分析_都有哪些好的營銷方法
個人微信營銷致富案例分析
個人微信營銷成功案例研究
綠色營銷成功案例
飢餓營銷成功案例
啤酒市場營銷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