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怎麼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青蛙又名田蛙、田雞等,歷來被稱為"莊稼衛士",是螟蛾、稻苞蟲、稻蝗蟲、螻蛄、蟋蟀、葉蟬等30多種作物害蟲的天敵。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青蛙要怎麼養吧。

  青蛙的種蛙選擇

  1、種蛙選擇:種蛙選擇經過第二次產卵的青蛙,第二次產卵的種蛙受精率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產卵數量雖然多,但受精率較差,第一年蛙產卵孵化率也較低,不適作種蛙。為了便於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種蛙中選擇體形強大、發育正常、行動活躍者為種蛙。

  2、放養密度:經過選擇後的種蛙按1只雄蛙2-3只雌蛙的比例放入產卵池待產,一般20平方米的產卵池可放種蛙1400-2000只。

  3、卵池管理:種蛙產卵池中要放置水草或種水蓮花,其數量約佔水面的三分之一,池上須種絲瓜或葡萄之類搭架遮蔭,周圍儘量避免強烈的聲音和其它噪音。若在稻田的中央建立產卵池,產卵池內設產卵筐,產卵筐上口直徑30釐米,下口直徑70釐米,高40釐米,每個產卵筐放20-30組的種蛙。經常觀察,如發現有卵塊就撈出放到孵化池裡,然後放走已產卵的雌蛙,使雄蛙繼續抱對。

  青蛙的孵化管理

  1、產卵時間:青蛙每年3-7月份都產卵,北方產卵遲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開始產卵,4月份是產卵盛期,但種蛙的抱對、交配、產卵的早晚與氣溫、飼養池的水溫及水的深度有很大關係,當水溫15℃以上時雌雄蛙開始拒對,18-28℃是最適的產卵溫度。

  2、人工催產:性成熟的種蛙並非每隻都能產卵,如環境不適合、發育不良、體質較差、氣候惡劣等會影響其產卵,為了使青蛙產卵及孵化整齊一致,必須進行人工催產。通常用腦下垂體注射法,將一隻青蛙的頭上頂殼開啟,將大腦除去,在在腦之下有約半個粒粒大小的白色物體,即是腦下垂體。將腦下垂體放入沉澱管中,用玻棒加以研磨,加入生理鹽水溶解後,用經過消毒的注射筒,給雌蛙進行腿部肌肉注射,注射兩次即可使雌蛙產卵。

  3、抱對產卵:在產卵季節將到時雄蛙不斷地鳴叫吸引著雌蛙,雄蛙一般提早一星期左右發情,雌蛙未發情時拒絕抱對,已發情則常徘徊於淺水中或岸上依戀在雄蛙的周圍,肚皮比平時膨脹,性衝動,食量忽減。青蛙沒有交尾器,不能進行體內受精,而是通過雄性擁抱著雌蛙完成受精過程的,雄蛙的第一指內側有膨大的肉墊,稱婚墊。婚墊上富有腺體和角質刺,其分泌物和角質刺將加固擁抱的作用。當雌蛙成熟發情時,雄蛙即跳上雌蛙背上,將前肢摟抱在雌蛙下面,用小腿擠壓雌蛙腹部,同時擺動兩後足,磨擦雌蛙的洩殖孔,雌蛙將卵排出體外,雄蛙即射精於卵上。

  4、抱對時間:青蛙抱對產卵的時間一般1-2天,有時也長達3天。產卵一般在夜進行,黎明前為最高峰,一隻50克以上的雌蛙,每次產卵在一萬粒左右,種蛙產卵後雄蛙自行離去,雌蛙處於半休克狀態,1-2分鐘後,才慢慢地離開,到陰涼的地方安臥休息。

  5、產卵環境:青蛙產卵時要求安靜的環境,輕微的振動可使產卵暫時停止,強烈的振動或長時間的干擾,會使它遷移產卵地點。產卵的進行取決於雄蛙的腿與足的活動,雄蛙腿足停止活動,雌蛙即停止產卵。如遇強烈的冷風侵襲,水溫突然下降到15℃以下,產卵也就停止,此時可設法增溫,使它正常產卵。在產卵期間,如果池內的雄蛙多於雌蛙,有同性相抱或兩隻雄蛙抱一隻雌蛙的現象,第三者將一雄一雌同抱住,或反方向抱於雌蛙的胯部,使雌蛙不能正常產卵甚至死亡。所以產卵池的種蛙必須按一雄二雌***或三雌***的比例放養。

  6、採卵方法:青蛙產下的卵又小又軟,泥黃色、圓形,卵外有膠質膜保護,並互相吸附成片浮於水面,或附著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須設法使之附在水草上。採卵時間在每天早上10點鐘左右,撈卵網和盛卵網將蛙卵連同附著的水草撈起,放於桶中,再輕輕地放入孵化池內。放卵時要儘量保持原來的方向,即正面朝上,反面向池底。如果方向搞錯,對孵化率有很大的影響。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孵化池,這樣孵出來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如果在一池中放不同期的卵塊,孵出來的大小蝌蚪生長速度不一,弱小的就會逐漸衰弱而死亡。

  7、孵化管理:在孵化期,水溫必須保持在20-25℃之間。在換水、換盤時,如水溫突然升降5℃以上或水溫低於4℃,高於28℃或強的驚動均可導致蛙死亡。因此,觀察蛙卵孵化時動作要輕,不能隨意攪動池水,以免蝌蚪幼體漂離卵膜,影響成活率。經過兩天孵化,蛙卵略能搖動,3-4天即成蝌蚪形態,5天左右孵化小蝌蚪。

  青蛙的養殖管理

  1、蝌蚪飼養:食用青蛙人工飼養必須從人工採卵後養育孵化,出膜後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網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養600-800尾,第4天開始人工投餌,經一週飼養後移入飼養池,大約20-30天后逐步以紅蟲、水蚤、蠅蛆為主食,也可以豆漿、豆渣、豆餅粉、小球藻為主食,加喂一定的魚粉可促其生長,一般每萬尾用15個熟雞蛋揉碎帶水潑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漿、麥麩、豆腐渣配合飼料或米糠及魚粉等飼料,每天投入1-2次,飼料投放在餌料臺上,粉末狀餌料先用水調成粘稠狀再潑喂。

  ①蝌蚪期管理:當發現池水中有氣泡或水質有腐臭味時要立即換新水,一般每3天換一次,天氣乾旱多日,連續高溫時,每2天換一次水。

  ②變態期管理:蛙卵孵化後70天左右變成為幼蛙。蝌蚪從出現前肢到完全變態的這一階段時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給,靠肺呼吸空氣,並開始躍出水面登陸棲息,當有90%以上蝌蚪變為幼蛙時,即可移入幼蛙池飼養。

  2、幼蛙飼養

  ①強化馴養:用高密度集中圈養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養在內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釐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餌料臺,池內不設陸地,迫使幼蛙上臺集中採食和棲息。

  ②誘餌馴食:先用鮮活誘餌料喂1-2天,第3天開始在誘餌中新增20%的人工飼料,以後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餌”料,主要有蚯蚓、蠅蛆、小魚蝦、昆蟲、蠍牛和泥鰍等,“死餌”是指蠶蛹幹、動物內臟及配合飼料等。以動帶靜,“死餌”活化,最後過度到完全攝食人工餌料。同時要求投料定時、定量、定位。投料時間,春、秋季在中午前後,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時左右幼蛙吃完。體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6-8%,體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8-10%。餌料要求新鮮、乾淨和富有營養。

  ③分級分養:幼蛙馴養20-30天時,應放乾池水,並將大規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轉入成蛙池飼養,小規格幼蛙仍留原池馴養。採用飼餌、室內立體、多層箱籠密集養殖,是養殖青蛙的一種新方法。將青蛙養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進行小型養殖產量極高,每平方米可養殖數百隻,一般從孵化到成蛙,只需5個月時間。

  3、成蛙飼養

  ①動物飼料:幼蛙轉入成蛙池後攝食量大,生長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產量的重要時期,需增加動物性飼料的飼餵,主要是人工培養的蠅蛆、蚯蚓、紅蟲、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餌。

  ②混合飼料:在活餌不足的情況下,可搭配混合飼料,如用菜子餅***粉狀***60%、米糠***或麥麩***30%、大豆粉5%、魚粉5%配合均勻效果較好。

  ③堆養蚯蚓:在土堆上養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灑上一些濃度為3-5%的石灰水,蚯蚓即會傾巢而出,充當蛙餌。

  ④調整密度:成蛙飼養1個月後,蛙體重量達100克時,飼養密度每平方米30只,2個月後改為每平方米10-15只,再經短期飼養,即可成為商品蛙上市。

  青蛙的常見問題

  1、技術難度:青蛙養殖處於初期階段,技術不成熟,所以目前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

  2、市場前景:青蛙的價格分地區性,地區、市場、季節等因素的差異導致了各地價格上的差異。

  3、炒種***:青蛙養殖處於初期階段,沒有完全鞏固的技術,不像牛蛙之類的,有了多年的養殖經驗,所以說,青蛙養殖目前來說只是在拓展階段,沒有人能提供所謂的種蛙種苗,就算有也只是炒種,勿信。

  4、種苗來源:由於各地氣溫不同,青蛙出洞的時期也不同,大概是從三月份開始就有青蛙出洞了,那個時候可以自行到野外收集種蛙或者青蛙卵,不需要購買所謂的“種”。

  5、重點事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了充足的食物才是青蛙生長的前提,所以食物關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平時的病害防治、天敵預防、環境衛生等。

  6、生長繁殖:青蛙一般每次產卵在1000-2500粒左右,從卵到蝌蚪需要一個星期的孵化期,從蝌蚪到幼蛙需要2.5-3個月,從幼蛙到商品蛙需要4-5個月時間,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個人的養殖技術,養殖溫度和投喂飼料的營養成分的高於低。

  7、場地建設:青蛙養殖池宜小不宜大,只有小了才方便管理,才能更容易的管理青蛙生長或防病之類的問題,土池、水泥池均可,水陸比3:1,或者選擇全水面養殖,水深在5-30釐米之間!

  8、相關證件:需要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利用許可證》、《運輸證》等。

  9、食物選擇:現在養殖行業中動物飼料包括蛆、蚯蚓、黃粉蟲、大麥蟲等,蛆是最適合青蛙養殖的。分析得出,蚯蚓和黃粉蟲的生長週期較長,2-3個月不等,所以光從時間角度考慮就是不現實的,而且在蚯蚓養殖的場地,黃粉蟲養殖的成本上來分析也是不現實的,養殖行業,以節省成本為中心,所以說蛆是最適合作為飼料而被進行養殖的。


  看過的人還:

對創業人物調查瞭解
喜糖鋪子怎麼經營
相關知識
青蛙怎麼養
牛蛙怎麼養殖
多肉植物青麗怎麼養多肉植物青麗的繁殖方式
青竹怎麼養青竹的栽培
牛蛙怎麼養牛蛙的經濟價值
寵物蛙怎麼養寵物蛙的飼養方法
樹蛙怎麼養樹蛙的生活習性
青蛙怎麼做菜
怎麼養殖青蛙青蛙的棲息環境
怎麼養殖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