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現如今, 創業 一詞成為熱點,但創業專案的選擇、資金的籌集、專案風險與收益對投資者來說還需要謹慎對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一

  創業征途上每邁出一步,都提前周密部署。這個弱小的閩南農村女孩精心“設計”著自己早教創業的每一個步驟。林留芳的創業經歷,似乎少了些衝動,但毫無疑問她的規劃意識卻不同於其他人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會給青年創業者帶來不少啟示。

  屢屢轉折萌生創業衝動

  從一個按部就班的大學生“轉身”成為一位激情澎湃的創業者,雖然有些偶然,但林留芳三年內的三次“轉折”,每一步都走得很堅定,她堅信自己所熟稔的藝術專業就是自己創業的方向。

  在讀大二時,就讀音樂教育專業的她接到這樣一份兼職家教:要將一個毫無基礎的小男孩送上電子琴大賽賽場,而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個月。在她的精心調教下,這個男孩子最終獲得大賽第二名的好成績。

  毫無疑問,這大大增強了從小就嚮往教師職業的林留芳對自己教學方法的信心。從此,她開始更多地接觸音樂兼職家教,也愈發感覺到藝術培訓市場極為廣闊,開始有一種朦朧的創業衝動。

  然而,僅有的那點衝動顯然沒將林留芳推向創業浪潮。大學畢業那年,經過為期三個月、“20∶1”的殘酷競爭,她進入廈門一家知名的教育機構,成為幼兒部的一名教師。但是,因為感覺到全封閉的教育模式束縛了自己的思路,自己所學的專業與崗位出現脫節,三個月後,她果斷放棄了月薪超過3000元的第一份工作。旋即,進入了泉州本地的一家琴行。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內,她每天重複著接電話、接待學生、打掃衛生這樣的工作,不僅感到枯燥,而且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培訓機構有不少都存在經營不規範的現象。她再次主動“下崗”。

  日日走訪“生”出創業好專案的計劃

  積蓄了足夠的創業衝動能量,和其他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主人公不同的是,林留芳卻一點也不衝動。她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首先應該對泉州的藝術培訓市場有一個理性的認識。2004年年底,她開始醞釀周密的創業計劃。接下來的日子裡,市區的大街小巷總是能看到一個個頭矮小的小姑娘蹬著一輛自行車來回穿梭。走過每一條街道,鑽進每一個巷子,拜訪每一所學校、闖入每一個小區,在跟保安聊天的過程中掌握小區的入住率、學校的就學率。白天在外調查,晚上分析資料。悄無聲息的三個月後,她一絲不苟地完成了前期的市場調查,撰寫了一份厚厚的計劃書。

  一個飯後的夜晚,林留芳將這本計劃書遞向父親。作為長女,在父母眼中,她的能力不容置疑,她是個能獨當一面的女兒。多年經營菜攤子,家裡雖然有一定的積蓄,但是創辦一個藝術培訓中心所需要的啟動資金不是一個小數字。那一夜,父女倆有了一次長談。“孩子,這就當是提前給你的嫁妝吧。”最終,父親將一張有 20萬元存款的銀行卡慎重地交到林留芳的手中。

  攥著父母勞作大半輩子的全部積蓄,林留芳告訴自己:創業只許成功。從此以後也拉開了這個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的序幕。

  “步步為營”贏得持續運作

  然而,20萬元啟動資金並不是創業的全部,創業更需要一種謀略和戰勝困難的勇氣。為了租到自己花了兩個月才找到的頗為看好的辦公場所,林留芳三番五次找到房東的辦公室。可對方張口就要她將整幢5層樓全部租下來,壓根沒將她這個黃毛丫頭看在眼裡。10多次推門而入,每次都被“請”到門外。然而,“認死理”的她還是賴在門口,拉著對方的員工分析:自己先租下部分樓層,必將帶動整幢樓走向熱租。最後對方被她的合理分析所打動,雙方簽下合約。

  如果說租場地靠的是“步步為營”以理服人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廣告位“爭奪大戰”似乎靠的是膽識。林留芳的藝術培訓機構入駐後,果然一家又一家的公司搬了進來,整幢樓被搶租一空。隨之而來的是,外牆廣告位變得炙手可熱,費用水漲船高。由於費用偏低,對方向林留芳提出要撤換她的廣告。雖然遭到拒絕,但仍有一家相當強勢的企業乘虛而入,派5個工人偷偷地將藝術培訓機構的廣告“摘”了下來。聞訊火速趕到現場的林留芳也絲毫不示弱,一邊腳踩廣告牌討要說法,一邊報警求助。當時,一個體重不過40公斤的弱小女子與5個大男人怒目相視。經過協調,她保住了其中一個廣告位。林留芳感嘆,當時斗膽做點掙扎,保住的不僅僅是一個廣告牌,更為關鍵的是守住了自己的陣腳。

  同時,一股不言敗的堅韌勁讓她克服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創業危機。精打細算,折騰了幾個月,培訓機構的牌子終於掛起來了,可林留芳已經是身無分文,她不得不精心籌劃著每一分錢的開銷。房租和工資的支付,全指望收取的培訓費。可是因為名不見經傳,出現招生難,剛起步時她的培訓機構里老師比學生還多。這些老師都是她好不容易從各地挖過來的,深諳藝術人才嚴重短缺的她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也要將人留住。本來就很要面子的她,不得不四處舉債。

  正是靠著自己規劃意識和敢拼的韌勁,她的培訓中心已經從雛形邁向機構化運作,創業的路子越走越寬敞。如今,已經有356名學生從她的藝術培訓中心走出來,走進藝術的海洋。

  林留芳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衝動,有規劃有韌勁是創業成功的關鍵。

  二

  大學生開發APP獲5000萬投資

  靠拍照、租賃服裝,大三就買了奧迪

  找廁所、找停車位、找飯店……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專業APP提供的服務應有盡有。可是,要想解決生活中這麼多瑣事那得下載多少個APP呀?南京工程學院資訊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闞逸龍在2013年想到這個問題時,內心一陣狂喜。

  這個腦子裡經常跳出各種想法的小夥子從來不會“空想”。本月底,他和團隊開發的、綜合了社群生活中所需各種服務功能的APP將在蘋果系統和安卓系統上線。

  上週五看到闞逸龍時,他正在南京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業園的一間小工作室裡忙碌著。

  “屋裡有點亂。”他有點不好意思,在這間學校免費提供的工作室裡,他一干就是3年。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理想的他一進大學就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入校之初,通過學校的各種創業沙龍,我對創業需要做的準備、創業流程就瞭然於心了。” 加上參加各種創新比賽獲得學校認可後還可算創新學分,闞逸龍對創業也躍躍欲試。

  想創業,可是找不到好的創業點子,苦悶的闞逸龍便成天泡在網咖尋找靈感,漸漸的,他把創業的念頭拋到了九霄雲外。沉迷於網咖近一年、被女朋友痛罵一頓後,他才突然醒悟。

  “坐在家裡是想不出點子的,得先幹起來。”沒錢、沒人的闞逸龍先幹起了攝影,“我們和學校聯絡,接了不少校領導、學校活動的業務,前前後後賺了1萬元。”有了這個“家底”,他又去工廠購進了大批服裝進行服裝租賃。在江寧大學城,學生們的晚會、活動特別多,各種禮服、西裝需求相當火爆,到後來,他乾脆提供起拍照、服裝、後期修圖、列印成品等***。

  “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會接到200個電話。”闞逸龍介紹,大三時他就用賺來的錢買了一輛30多萬元的奧迪車。

  學校領導親自引薦,新點子獲得5000餘萬元投資

  “一條龍”服務做得越來越順手,不甘“寂寞”的闞逸龍開始尋找新的專案。經常在外面跑的他常常遇到找不到停車位、廁所,身邊的朋友在搬到新小區後也面臨找不到乾洗店、洗髮店的苦惱。一個綜合APP的想法在他的腦子裡越來越清晰。

  因曾經在學校“校園之星”的評選中榮獲“創業之星”,闞逸龍和學院領導、校領導都成了“熟人”,經常交流。綜合APP的想法讓學院領導眼前一亮。為支援他把想法變成現實,他所在的通訊工程學院的黨委副書記盧娜親自給他引薦了杭州的一位投資人。這位投資人對闞逸龍的想法很認可,拍板給予該專案5000餘萬元的投資。

  有了想法只是第一步,真的幹起來,困難重重。

  “一開始,南京幾乎所有街道社群都拒絕與我們合作。”闞逸龍說,能得到社群的認同,可以藉助其力量向附近所屬的店鋪推薦自己,而得到那些店鋪的信任後,會便於後面工作的開展。“但和社群合作不容易。比如,江寧東山鎮的一個社群,我登門拜訪了5次。”

  聯絡商戶也不容易。有一次,闞逸龍帶著幾個團隊成員聯絡一小區門口的乾洗店,他們被當成了騙子。他並沒有就此放棄,第二天他自己一個人再次登門,先是拉家常,然後慢慢引到專案上,在詳細介紹了APP的好處以及表示完全不收取費用之後,老闆娘才信任了他,成了APP軟體中的一員。

  已和1200多社群建立聯絡,APP本月底上線

  戴著黑框眼鏡的闞逸龍在和別人交流時,一直面帶微笑,滿臉自信。環顧著眼前的工作室,他透露,隨著公司團隊的不斷壯大,這個40多個平方米的房子實在有點小,再過幾天,他就要搬到位於鼓樓的新公司去了,APP月底將在新公司完成“上線”。

  三

  才清晨7時,呂金剛就同往常一樣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人如其名,呂金剛從來都是最早上班、最晚離開的,這也是他的樂趣,“只要沒事做,我就會非常難受。”於是,短短10餘年之間,一個傳奇就此誕生:當年僅帶著70元出來闖蕩的窮小子,搖身變成了身家億萬的富豪……

  打卡機逼出工作狂

  華徽國際股份董事長、四川徽記食品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成都華隆食品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現在頂在呂金剛頭上的名銜足以讓人羨慕,但在1990年時,他還只是一個來自宜賓南溪、僅帶著70元錢的17歲窮小子。

  此後5年間,沒錢也沒人脈支援的呂金剛乾過廚師、當過送貨司機、做過業務員……儘管工作崗位都不甚理想,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他堅持了下來,並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大量食品企業和零售企業的寶貴資源以及豐富的相關營銷經驗。

  利用“第一桶金”,呂金剛東拼西湊了幾萬元錢,於1996年投資成立了成都華隆食品公司,開始走向食品代理之路。創業之初,公司只有可憐的5個人,業務發展很長時間都無起色。

  但呂金剛卻出人意料地幹了一件“傻事”:用佔到總資金10%多的3800元,買了一臺打卡機――而當時,打卡機在很多大公司都沒有普及。呂金剛說,這是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而打卡機也見證了他近乎瘋狂的努力:從公司成立到現在,呂金剛都是最早上班、最晚離開的。

  呂金剛的努力收到了巨大回報,到2000年,華隆食品成功代理國內外幾十個知名品牌,並在川內構建了商超、社群便利店流通100%覆蓋率的銷售網路,雄霸一方。

  高人一籌的膽識

  “產品開發、銷售的成敗與否,關鍵取決於市場,我絕不會做沒有市場的產品和生意。”呂金剛很勇猛,是商戰中忘我奮戰的鬥士,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位年輕老總骨子裡飽含的其實是睿智和膽識。

  2001年,呂金剛代理了安徽一瓜子品牌。有一次到安徽,他詳細地這種瓜子的生產工藝後恍然大悟:原來瓜子並非“炒”的,而是用中草藥做輔料,經過泡、蒸、煮、晒等生產工藝“煮”制而成。於是呂金剛湧現出了一個念頭:何不把工藝搬到成都,自己也生產出一款“煮”瓜子呢

  這一想法並沒有贏得周圍人的支援,但2001年8月,呂金剛還是注資500萬元成立了徽記食品有限公司,同時還高薪聘請徽派瓜子的原班人馬,為自己精心取名打造的“徽記”瓜子做生產指導。幾乎在一夜之間,“徽記”瓜子就暢銷四川和西南地區;此後“徽記”豆腐乾系列等產品也逐步紅火起來。

  用前途換來信譽

  然而,兩個招牌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在2002年到2003年間,“徽記”的發展壯大遭遇了嚴重的資金短缺,奔走於各銀行之間的呂金剛很長時間內沒找到解決辦法。怎麼辦?他決定用自己的信譽來博一把。

  呂金剛亮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包括房產在內的所有財產都拿出來作為風險擔保,並籤承諾終身償還,“這是把我的個人前途都搭進去了。”他的做法贏得了眾多銀行的信任,成功取得資金後,“徽記”再次實現跨越,“華隆”和“徽記”雙雙資產過億。“這是‘徽記’8年來,我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次,可承擔壓力本身就是管理者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如果連這一關都過不了,恐怕早就倒下了。”他坦言。

  

白手起家的含義
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
相關知識
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篇
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精選
關於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女性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白手起家之創業故事
白手起家的創業小故事
白手起家的創業勵志故事
白手起家的創業家故事
白手起家的創業家故事
白手起家的創業點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