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甘草的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甘草有補脾益氣、止咳祛痰、清熱解毒之功能,是大宗中藥材,那麼種植甘草的技術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土壤選擇

  甘草是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發達,入土深,宜旱作,耐鹽鹼,強陽性,喜鈣,怕澇,生命力很強。栽培甘草應選擇地下水位1.50米以下,排水條件良好,土層厚度大於2米,內無板結層,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質土壤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來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須保證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則會影響全苗壯苗。

  2、品種選用及種子處理

  良種是奪取甘草高產的內在因素。採用種子做播種材料者,播前種子用電動碾米機進行碾磨,或將種子稱重置於陶瓷罐內,按1千克種子加80%的濃硫酸30毫升進行拌種,用光滑木棒反覆攪拌,在20℃溫度下經過7小時的悶種,然後用清水多次沖洗後晾乾備用,發芽率可達90%以上。

  3、播種

  甘草在春、夏、秋三個季節均可播種,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種為最好,此時氣溫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較長的生長期。播前施用優質農家肥每畝4000千克、磷二銨每畝35千克做基肥,若用種子播種,播種方法可採用條播或穴播較好,播種量每畝2-2.50千克,行距30-40釐米,株距15釐米,播深2.50-3釐米,每穴3-5粒,播後覆土耙耱保墒。

  4、田間管理

  ***1***施肥: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發前追施磷二銨每畝25千克。並開溝施於行側10釐米深處,溝深15釐米,施肥後覆土。

  ***2***灌水:播種當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畝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後1個月左右進行,以後每隔1個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漸減少灌水次數。

  ***3***間苗:當甘草秧苗長到15釐米高時可進行間苗,株距15釐米,每畝保苗約2萬株左右。

  ***4***中耕除草:播種當年一般中耕3-4次,以後可適當減少中耕次數,結合中耕主要消滅菟絲子等田間雜草。

  ***5***病蟲害防治:該縣的甘草病蟲害主要有鏽病、白粉病、紅蜘蛛等。對於鏽病,可用石硫合劑進行防治;對於白粉病,可用甲基託布津進行防治;對於紅蜘蛛,可用樂果進行防治。

  ***6***採種:若採用人工種植栽培時必須年年採種,在開花結莢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與果,即可獲得大而飽滿的種子。採種應在莢果內種子由青變褐時,即進行定漿中期最好,此時種子硬實率低,處理簡單,出苗率高。採種時間不宜過早,否則播種後影響種子的發芽率,造成缺苗斷壟,導致產量低下,經濟效益欠佳。

  5、收穫

  甘草一般生長4-6年收穫經濟效益比較好。收穫前可先割去莖葉,沿行兩側進行深挖,待根莖露出地面40餘釐米後,用力拔出,拔出的根莖要切去蘆頭、根尾、側根,直立根莖稱為“棒草”,橫生根莖稱為“條草”,側生根莖稱為“毛草”。“棒草”再分級、分等,長短理順後。捆成小捆,晾至半乾再捆成大捆,待風乾後上市銷售。

  6、採收加工

  種子繁殖3~4年,根狀莖繁殖2~3年即可採收。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莖葉枯萎時採挖。甘草根深,必須深挖,不可刨斷或傷根皮,挖出後去掉殘莖。泥土,忌用水洗,趁鮮分出主根和側根,去掉蘆頭、毛須、支杈,晒至半乾,捆成小把,再晒至全乾;也可在春季甘草莖葉出土前採挖,但秋季採挖質量較好。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晒乾。加工時做到皮淨身幹,單條順直,兩頭見刀,口徑整新,根莖分攏,按類歸等。

  甘草種植的市場前景

  我國目前國內每年的需求約6萬至7萬噸,出口也在持續增長。從價格來說,甘草的市場收購價為每公斤7元至8元,零售價為每公斤10多元,農民種植一畝地的成本約為600元,如果以一畝地3年產出1000公斤算,農民一畝地大約年收入能達到1000元以上,前景看好。目前,亟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儘快控制對野生甘草的亂採濫挖。

  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是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對矛盾,發展經濟必須同時注意環境保護,環境保護也離不開經濟發展,沒有經濟發展的環境保護,同樣難以為繼。目前國內外市場對甘草類產品的需求很大,專家認為,要解決甘草類產品出口與我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最關健的是要發展人工種植甘草。

  從我國中藥產業發展的歷史來看,大宗中藥材都必須走人工種植的路子,即用人工種植品種替代野生品種。我國人工種植甘草已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的摸索,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人工種植甘草不能走墾荒種草的路子。從目前發展人工種植甘草的實際情況看,大力促進種植和圍欄養殖的協調共進,以及合理發展基地建設的路子比較切實可行。另外,發展種植的區域也要從生態植被相對比較薄弱的荒漠化地區向生態植被相對堅實的農耕區過渡。

  目前市場上的甘草有80%是野生的,只有20%是人工種植的。實際上,甘草並不是一個難以種植的植物,只要土壤、水分適合,都能大面積種植。有人認為,解決人工種植甘草問題的關健,現在主要不是資金問題,也不是土地的問題,而是要提高人工種植甘草的質量,確實保證甘草的人工種植品種的替代。這就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從品種的選擇、種子的採集、水和肥的合理施用、採挖的年限、內在的品質與外觀等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找出適合的解決途徑。

  甘草的種植條件

  甘草多生長於北溫帶地區,海拔0~200米的平原、山區或河谷。野生甘草伴生羅布麻、胡楊、蘆葦、沙蒿及麻黃等植物。土壤多為砂質土,土壤酸鹼度以中性或微鹼性為宜,在酸性土壤生長不良。

  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較少、夏季酷熱、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的生態環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鹼和耐寒的特性。四年生栽培甘草定為最佳採挖期較為適宜。

  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均適合種植甘草,尤以內蒙古和新疆為宜。

 

種植甘薯的方法
種植附子的方法
相關知識
種植甘草的方法
種植甘薯的方法
種植菸草的方法
如何種植甘遂_種植甘遂的方法
室內種植花草的方法
種植水草的方法
種植橙子的方法
種植沉香的方法
種植柴胡的方法
種植春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