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創業成功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有人問:有沒有一個人成功創業的故事分享啊?現在請看小編為您精心推薦的,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時尚草鞋年賺百萬

  “爺爺腳氣重了,特別遭罪。”1999年,李惠月在西安打工,接到老家的這個電話,急得不行。自己端盤子、賣保險,貪黑起早,還是沒錢。她省吃儉用攢錢買了一雙涼鞋,爺爺卻看不上:“以前穿草鞋,根本不長腳氣。還是你爸編的這雙草鞋好!輕巧、舒服、涼快!”看到爺爺愛不釋手的樣子,她心動了:以前這麼多人喜歡草鞋,養腳,還會勾起懷舊情結,肯定好賣!

  李惠月決定嘗試一下。她讓父親編了20雙草鞋,掛在自行車上,挨村叫賣:“草鞋,賣草鞋!”這一喊引來很多人圍觀:“讓我們穿草鞋?小看咱農村人!我們都會編,你看誰穿了?”嘲諷起鬨中,李惠月落荒而逃。一進門,父親劈頭一句:“我說不行,你還不聽,這下死心了吧?”哭過之後,李惠月明白了:城裡人不會編,我到西安賣去!

  沒想到,草鞋半天就賣光了。剛到家,父親就樂顛顛地說:“西安的萬經理打電話了,剛撂下,要50雙草鞋!讓明天送過去。”

  李惠月一邊張羅全家人編草鞋,一邊趕印名片:“最新時尚,草鞋專賣,適腳療病,藝術欣賞,送人收藏,饋贈佳品。”全家人忙了半夜。第二天一大早,李惠月的草鞋進了西安的鞋店,每雙10元。她沒馬上回家,沿著大街走,看見鞋店就發名片,還給店主看樣品。十幾位感興趣的店主提出了同一個條件:代銷,賣完了再結賬。李惠月答應了。

  哥哥幫忙跑銷售,李惠月負責草鞋的質量,爸爸負責組織人生產。月底一算賬,李惠月淨賺了6000多元!工人們多的拿到700元,少的也拿到500元,皆大歡喜。不久,學市場營銷的表弟高翔雨也入廠了,李惠月如虎添翼。

  一天,李惠月到西安市的威龍鞋城推銷。攤主李女士兩天賣出了40多雙。鞋城裡其他商戶也紛紛要貨。這下,李惠月每天生產2000雙草鞋都供不應求,不得不加班加點,每天的銷量提高到5000雙。

  薄利多銷開啟新渠道

  麥稈鞋賣得更火

  2001年9月,李惠月發愁了:草發黃了,拿什麼編鞋子呢?員工都放了假。父親勸她不要著急,戴上草帽就要出去找草。看著父親精緻的草帽,李惠月眼前一亮:“爸,麥稈能編鞋嗎?”

  第二天醒來,李惠月一眼就發現枕邊放著一雙麥稈鞋子。看著父親佈滿血絲的眼睛,她一下子就明白了:為了編成這雙鞋子,父親嘗試了整個晚上,終於找到了竅門。要讓麥稈更有韌性,就要邊編邊灑水;水澆多了,鞋子容易出現斑點不好儲存,水澆少了又不柔韌。試穿後,他又發現單根麥稈編的鞋子不結實。怎麼辦?他試著把3根麥稈擰成一條草繩,再編鞋子。編了8雙後,他終於掌握了竅門……李惠月忍不住哭了,她太明白了,一個巨大的原料天地打開了!

  不到一個月,麥稈鞋賣遍了西安市,連蘭州和太原的客商也來了。李惠月再次擴大生產規模。

  9月天氣慢慢變涼,麥稈鞋進入淡季。怎樣提高銷量呢?李惠月到太原調查市場,發現賓館裡的紙拖鞋沾水愛爛。如果草鞋打進賓館,那該是多大的市場!她找到賓館經理,對方認為10元錢太貴,沒談成。既然嫌貴,那就開發便宜的產品。李惠月馬上組織編織能手做試驗,新鞋子出來後,立即到延河水賓館推銷。賓館經理王躍飛看過鞋子說:“還是貴,價格上不適應賓客。”李惠月說:“價格上可以商量,我先送你們20雙,讓客人試穿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4天后,王經理打來電話告訴她,賓館每月需要3000雙,每雙5元錢。李惠月最初覺得每雙鞋2元錢的利潤太少,但後來一想:按這個價格算,一個月就可以掙6000元錢,全市這麼多賓館,一個月該有多高的收入?想到這裡,她爽快地答應了。延河水賓館為顧客換上草拖鞋後,深受顧客歡迎,賓館因此還在門口打出“入住我店,免費贈送草鞋”的巨幅廣告牌,以此招攬顧客。結果,一傳十,十傳百,西安的其他賓館也不敢怠慢,急忙派人四下打聽草鞋的生產廠家。不到一個月,草拖鞋就進駐了西安市的20多家賓館。僅此一項,她每月就多賺了5萬多元。

  注重款式與質量 發展後勁更足

  為了抓住老人孩子的心,李惠月開發了麥稈棉鞋,鞋底還刻上防滑條紋,又暖和又安全。為了抓住時髦女孩的心,她開發了漂亮的彩鞋和情侶鞋。情侶鞋又稱對兒鞋,兩雙鞋子一起銷售,鞋面上編織了“LOVE”的紅色圖案。為了抓住特殊要求的客戶,她還定做鞋,鞋面上編上勵志語、問候語和指定圖案。目前,定做鞋子的銷量最好,許多人把它當禮物、定情物。後來,她還開發出了玉米皮草鞋,更柔軟、舒適,保健按摩作用更明顯了。

  為了保證質量,李惠月嚴格規範麥稈和玉米皮的質量。為了防止聯合收割機破壞麥稈以及玉米皮,麥子成熟前,李惠月就與農民籤合同,高價收購原料,條件是必須用鐮刀收割、人工掰玉米。

  2004年,她投資40多萬元興建的廠房竣工了,還買了兩輛運貨車。到2006年,李惠月成立了西安盛世桃源工藝品廠,除了草編鞋,還生產草編墊子和草編工藝品。目前,李慧月正在發展代理商,草鞋最低的批發價3元錢,零售價15元以上。

  :豆蟲養殖開發都賺錢

  陳光山從小在鄉下長大。在當地,人們吃豆蟲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兒了。豆蟲放在水裡淹死後,用擀麵杖從頭到尾一擀,豆蟲的肉就脫皮而出,成了一個肉條,然後隨自己的口味煎煮烹炸,那滋味可謂百吃不厭、味美鮮香。

  長大後,陳光山才發現,只有老家人吃豆蟲,別的地方根本沒有。原來,豆蟲只分布在我國黃淮流域以及華南地區,而且必須是種植大豆、綠豆、豇豆和刺槐等作物的地區,被稱為“國內少有、河北僅有、蘇北特有”。

  通過學習,陳光山瞭解到了豆蟲的更多知識。這東西簡直就是個寶——豆蟲富含鈣、磷、鎂、鐵等微量元素,有18種氨基酸,屬於完全蛋白質,比肉類、魚類、植物類的蛋白質更適合人們的身體需要,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這正是城裡人追求的高營養綠色食品!

  陳光山自己開飯店,豆蟲好吃又營養,為什麼不讓顧客嘗一嘗呢?於是,他按祖輩們留下來的做法加工成一道特色菜,取名“豆丹”。一開始還擔心客人心裡沒準備吃不慣,沒想到,嘗過鮮的客人們一下子就上了癮,都讚不絕口。陳光山的餐館越來越火,很多人都是衝著這道“豆丹”去的。

  有人開始模仿,但此時陳光山已經摸索出了絕活。先說味:選生長期為30天左右的豆蟲,最為鮮嫩,與絲瓜一起燒製,掌握恰當的火候,配以其他配料,味道別具一格。不用專業的品菜大師,普通人吃一口也能立即分出高下。再說形:豆蟲要一隻只挑,個頭一樣大,這樣的可以擀成果子樣,而且顯得整齊、高檔。

  漸漸地,陳光山燒製的豆丹在灌雲縣出了名。

  養殖彌補天然斷貨缺陷

  地方特色成產業

  2007年,灌雲豆丹被評為江蘇省名菜,很多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客人特地開車過來嚐鮮。

  生意雖好,可也有發愁事兒——斷貨。灌雲縣大豆種植面積減少,豆蟲越來越少。為此,陳光山先後想了三招。

  第一招:找豆蟲經紀人。陳光山每天都在市場轉悠,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一個人總能搞到豆蟲。原來人家是從湖南、安徽、河南等大豆產區收購的,陳光山以高出時價5-10元的價格包收,保證拿到的貨最新鮮、最好。每年八九月份是陳光山最忙碌的時候,店裡一天用掉幾萬條豆蟲。

  第二招:巧儲存。豆丹是季節性的,7月開始10月結束。天氣轉冷,豆蟲入土冬眠。有人曾用冷庫儲存豆丹,但是冷凍後味道和口感都大打折扣。農村冬天利用地窖儲存地瓜,陳光山想利用這個原理,藉助豆蟲冬眠習性,把豆蟲儲藏在土裡。陳光山分批購買上千斤豆蟲埋在地下15釐米處。陳光山說:“挖得太深,空氣就會跟不上,豆蟲會死掉,挖得淺的話,上凍的時候就會凍死它們。”通過這種方式,陳光山可以把活豆蟲儲藏到來年四五月份,陳光山原本兩個月的豆蟲生意延長到了十個月。

  第三招:人工飼養。地裡儲藏的豆蟲到了五月份就會出土成蛾,新豆蟲要七月份才開始上市,還是有兩個月的空當。陳光山開始研究豆蟲的養殖方法。大棚裡養殖豆蟲,要通過調節溫度和溼度,促使豆天蛾提前交配孵化。反覆試驗,陳光山終於在五六月份成功孵化出新鮮的豆蟲。豆蟲五月就上市,剛好彌補了兩個月的空白期。2009年,陳光山擴大了養殖規模,實現了全年都有豆丹銷售。

  陳光山比往年早一個多月的時間推出了新鮮豆丹,賣到了1200元一盆。靠這些豆蟲,陳光山的新店——三星大酒店開業了,用餐環境改善了,豆丹的價錢也更高了。

  灌雲縣逐漸衍變成了全國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產品也從豆丹菜餚,衍生出豆丹罐頭、速凍豆丹等產品。目前,在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安徽和河南等十多個省市,紛紛出現人工養殖豆丹的經營者。豆丹加工好之後,再賣給灌雲及其他地區。以養殖10畝豆丹為例,平均獲利在10-20萬元之間。

  這幾年豆丹價格一直上漲,特別是在剛上市的時候,銷售價格普遍都維持在60元/斤左右。而賓館飯店加工成菜餚後,上市時一盆3斤左右用量的豆丹菜,最後標價都是600元以上甚至上千元,入冬後,豆丹菜就更貴,可以賣到1500元。

  :黴豆腐一年賣千萬

  祖傳祕方巧開發“劉大姐” 黴豆腐旺銷

  黴豆腐味道絕美 食客嘗過就買

  在湖南一個古老的土家族村落——洗車河,當地有吃黴豆腐的習慣。到了冬天,家家都會做一些。製作黴豆腐工藝複雜,把泡一晚的黃豆磨成漿,用柴火煮開,然後點滷做豆腐。這個豆腐韌度大,摔不碎。豆腐做好後,切成小塊,放置10-15天,自然發酵,在豆腐的表層長出一層黴,再通過醃製,就變成黴豆腐了。黴豆腐富含氨基酸,口味微辣鹹香,只要吃上一口,就有欲罷不能之感,越嚼越香。

  做黴豆腐是一個古老的手藝,劉家黴豆腐從1928年開始做,祕方代代相傳。劉家的大閨女劉金霞琢磨著把這種小吃做成商品,讓劉家黴豆腐走出洗車河。

  適逢長沙食品博覽會召開,劉金霞決定帶著黴豆腐去試試。第一次參展,劉金霞毫無經驗,沒有宣傳資料,不懂布展,更不知道怎麼引人注意。劉金霞把黴豆腐往那一擺,讓人隨便嘗。覺得好吃的人就掏錢買一些。黴豆腐的展位前很熱鬧,大家吃了都覺得這味道從來沒體驗過,而且醇香可口,越吃越想吃,很多參展商也特意過來買一些,準備帶回去給家人嚐嚐。

  本想試試身手,不料黴豆腐被搶購一空。帶的貨太少了,除去各種費用,劉金霞沒賺多少錢,可黴豆腐的受歡迎度讓她信心大增:這個黴豆腐是受歡迎的,是好東西。

  從此,劉金霞開始經營黴豆腐生意,一斤黴豆腐的成本4-5元錢,一年下來,她能賣上萬斤。劉大姐黴豆腐也成了響噹噹的字號。

  解決保鮮難題 一年四季都賺錢

  眼看著生意形勢大好,劉金霞卻遇到了難題——斷貨。黴豆腐只能冬天做,夏天做不了,如果想一年四季都能賣,冬天就要多生產,然後儲存,難就難在儲存上,怎麼樣才能延長保質期呢?

  劉金霞一直都堅持家傳的傳統工藝,從來不用任何新增劑。想在這個基礎上延長保質期,難度可想而知。她買來花椒、辣椒、鹽,反覆地做試驗,辣椒多少、鹽多少、花椒多少、其他配料多少,按比例一樣一樣地嘗試。

  一次,朋友的父親病危,就想吃黴豆腐。劉金霞犯了難,正好是夏季,到哪找黴豆腐呢。想起放在倉庫裡做實驗的黴豆腐,劉金霞決定碰碰運氣。一桶一桶地翻,有的臭了,有的長蛆了,有的上面起了白點、白色的結晶。在快要放棄的時候,劉金霞意外地在牆根兒發現了兩個放置了快一年的紅桶,裡面的黴豆腐顏色正常,味道甚至比當初的還要好。

  送朋友一些,劉金霞開始研究起這兩個紅桶。配料、桶、溫度、通風……把能想到的因素都考慮進去,然後再反覆試驗。劉金霞發現,掌握好配料的比例,加以適當的儲存辦法,延長保質期是沒問題的。

  解決了保質期的難題,劉金霞開始提高產量。

  包裝上區別對待 產品賣到全國

  2007年,黴豆腐可以大規模上市了。劉金霞決定一改以往自己單打獨鬥的零賣,在街上轉來轉去,她看中了縣裡民族賓館旁的一家店。那裡人流量比較大,是縣城的中心。她帶著產品上門去找,儘管味道還不錯,但店老闆還是拒絕了,“東西看起來太土了。”

  包裝不行,那就換禮盒,劉金霞再次登門,“洗車河黴豆腐是很多年了,原來沒有做市場,我把它做成商品了,用禮品盒包裝,你試試看怎麼樣,貨先放在你這裡賣,賣了以後再付款。”店老闆被她的堅持打動了,留下了一些產品。

  找上門來的第一批顧客,竟是從外地來旅遊的人。旅遊的人都想帶一些本地特產回去,打聽了一下,知道黴豆腐是當地很有特色的東西。這件事讓劉金霞發現,把自己的黴豆腐做成當地特產,是一個不錯的營銷方式。

  她把黴豆腐分別包裝,普通的罐裝賣給本地市場,做成禮盒的一般都賣給外地來旅遊的人,賣到了外地市場。憑這一招,慢慢地,劉金霞的生意越來越好。

  2011年,劉金霞又幹了一件在當地轟動的事情,她把這些年的積蓄全部投入到了黴豆腐的擴產中。她的新工廠年產量將達500噸,一年的產值將能達到1500萬元。

  “劉大姐”黴豆腐雖然眼下沒有油辣椒品牌“老乾媽”那麼大的名氣,老闆劉金霞卻心氣極高:“貴州有一個老乾媽,湖南為什麼不能有一個劉大姐?”這話的底氣,是緣於黴豆腐這一家傳小吃每年帶來的上千萬的產值,只用了4年,而這才剛開始。

外國人的創業故事
無資金怎麼創業專案
相關知識
一個人創業成功故事
名人創業成功故事3篇
農村人創業成功故事分享
現代女人創業成功故事
關於名人創業成功故事
網路名人創業成功故事
網路名人創業成功故事
農村名人創業成功故事
女人創業成功故事
名人年輕創業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