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給予樹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語文教學反思可以有效地優化教學行為,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因此老師們應該讓教學反思成為自身教學實踐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內容。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給予樹》教學反思1

  《給予樹》一課是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文章,針對我的課堂教學,我進行了反思。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教學中,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同情、仁愛與體貼是重點,也是難點。為突破重難點,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設計。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讓學生走進課文。

  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今天,老師想邀請同學們聆聽一段美妙的音樂,欣賞幾組美麗的畫面,你們願意接受邀請嗎?課件播放“鈴兒響叮噹”的曲子,螢幕播放聖誕節的相關圖片

  過渡語:同學們,聽著這樣美妙的音樂,欣賞著這樣美麗的畫面,你想到了什麼?

  1、 學生說自己的感受

  過渡語:老師也有這樣的感受,那你對聖誕節瞭解多少呢?

  2、 學生自由說對聖誕節的瞭解

  過渡語: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師在課前也蒐集了一些有關聖誕節的資料,想不想看一看?

  3、螢幕顯示“我知道”,即聖誕節資料袋。生讀資料

  過渡語:通過剛才的互動,同學們對聖誕節有了新的認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跟聖誕節有關的課文。

  由於聖誕節離我們的生活較遠,這樣的情境匯入,讓學生自然地體會到當時過聖誕節的情景,很快進入到課文中去。

  二、創設交際情景,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為學生髮展語言、拓展思維,搭設平臺。

  為突破重難點,我是這樣來設計教學第四自然段的:就讓我們跟隨書中的主人公小金吉婭一起來到這棵聖誕樹下,取下那張牽動人心的小卡片。

  出示卡片內容,學生讀卡片。

  3金吉婭看到卡片,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在小組內表演一下。讓學生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

  讓我們回到書中,再一次體會金吉婭,你有哪些新的認識?

  生:先開口 本來想送給哥哥姐姐禮物可以看出金吉婭是個體貼的孩子

  金吉婭發現了給予樹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婭是個細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她毫不猶豫買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

  只夠買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婭體貼家人

  哥哥姐姐與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禮物可以看出金吉婭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經過全都告訴了媽媽可以看出金吉婭非常誠實。

  讓學生理解金吉婭所做的一切正體現了她有一顆同情心。正是這樣,小金吉婭才對媽媽說話時顯得聲音很低。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創設了互動、交際的情景,通過小組表演,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實現文字對話,在交際的過程中,拓展思維、發展語言,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

  第三、在交際的過程中受到道德情操正確價值觀的感染與薰陶。

  在課文學完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一天,媽媽帶著金吉婭和她的哥哥姐姐,通過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在這棵聖誕樹下與小愛麗斯見面了,大家都爭著對金吉婭說……

  你想代表誰,最想說什麼?學生可選擇幾個不同的人物練習口語交際

  老師想代表工作人員說:有了你們的愛,才使這棵普通的給予樹變成了一棵聖誕樹,有了像小金吉婭這樣的人獻出善良、同情,才能使我們的給予樹常青、常綠。

  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交際的情景,教師引領著學生入境動情,不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站在課文之外去分析人物。而是把自己置身於教材之中、情境之中,把自己當成文中的真實人物,讓學生不但理解金吉婭的想法、真切感受到金吉婭的美好心靈,同時,潛移默化地在交際的過程中達到了育人的目的。

  第四、讓學生潛心讀書,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體會情感。

  在整節課中,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來讀課文,如:自讀,感情讀,默讀,師生配合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潛心讀書,體會出人物的思想情感。

  第五、課堂小結,昇華感情,深化主題。

  課堂小結我是這樣設計的:剛才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感受了媽媽深沉的愛,金吉婭兄弟姐妹之間甜甜的愛,金吉婭還把這份濃濃的愛給了陌生女孩。那這些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引導學生對照自己的實際生活談感受

  同學們,剛才大家說出了許多表達愛的方式。是的,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需要愛,愛也會帶給我們無限快樂和健康。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螢幕出示“讓我們用愛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慈做陽光,精心地栽培給予樹,讓它在我們的心田裡永遠垂著綠茵,開著芬芳的花,結著豐碩的果”。

  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都去做一個有愛心的好孩子!

  最後讓我們以《愛的奉獻》這首歌結束我們的課堂吧!

  本文的重難點就是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同情、仁愛與體貼,教育學生富有愛心,“愛”貫穿整篇課文的始終。這樣的課堂小結,讓學生陶醉在濃濃的愛意之中,昇華了感情,深化了主題,渲染了課堂氛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的教學設計收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感覺仍然存在問題,

  學生髮言之後,老師從評價的語言中點到了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與體貼,但是似乎有一種生硬不自然的感覺,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的角色意識還不是很強,正因為如此,學生的角色也沒有很自然地發生轉變,從而我深深感到:“情境”,即生活,文字的生活,讓語文課的40分鐘都是在生活中,要想讓學生入情入境,教師首先要有較強的角色意識,真正進入情境,要真切自然、投入,引領著學生走進文字,還原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雙方共同發展。

  教學反思可以有效地優化我們的教學行為,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我們應該讓教學反思成為自身教學實踐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內容。主動反思、深入反思、不斷反思,促進個人的發展與提高。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給予樹》教學反思2

  《給予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愛的奉獻”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一個脈脈溫情的故事。課文以愛貫穿始終,字裡行間處處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

  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由學生提出問題,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著問題解決的過程,一層一層地感知文字,理解文字。

  一、把握課文主旨,引領學生深入文字。

  本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課文中有多種愛:金吉婭給予母親的愛,給予哥哥姐姐的愛,給予陌生女孩的愛。而課文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愛作為重點深入文字。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字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提出“這棵樹除了可以叫給予樹,還可以叫什麼名字?”,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誦讀文字、感悟文字,同時又超越文字,去感受文字背後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為學生情感自在滋養的過程,成為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二、抓住文字,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當金吉婭站在這樣一棵神奇的“給予樹”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麼呢?設計這個環節主要出於這樣的目的:對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領悟有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為,感受文字中所體會的情感。在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領悟力,對於金吉婭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氣呵成。所以我將這個環節根據課文中金吉婭的語言,行為分成了幾步。第一步:當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願,金吉婭第一反應是什麼?第二步:思考金吉婭為什麼說話時聲音低,為什麼會難過?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站在給予樹下還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婭最終選擇了女孩的原因是什麼?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內心的決定。這個心理活動的描述是充分聯絡了課文的文字,最後我出示“聯絡課文想象”,告知學生進行想象的方法。從教學情況來看,學生以課文為載體進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錯。

  三、說寫延伸,昇華情感

  說的拓展和延伸,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催化劑。寫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階梯。語文教學就要體現“聽,說,讀,寫”的訓練。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些說與寫的環節。當理解“一直盼望”這個詞語後,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晚上,她盼望——;……什麼時候,她盼望”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從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義,進一步體會小女孩渴望有娃娃的心情。在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這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我還設計了一個句式“當什麼時候,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絡自己說說自己給予了別人什麼,然後將不同人寫的內容連成一首小詩。學生很喜歡做。

  在一篇文章裡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一個課堂就是一個心靈共舞的家園。”我還想說,一個課堂就是一棵給予樹,這樹上種滿了師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討的無窮樂趣;這樹上也將結滿師生共同進步和成長的累累碩果!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給予樹》教學反思3

  《給予樹》說的拓展和延伸,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催化劑。寫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階梯。語文教學就要體現“聽,說,讀,寫”的訓練。本節課,在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媽媽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哥哥姐姐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小女孩會對金吉婭說什麼,我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安排這樣一個小練筆,給學生靜思默想的機會,為學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間,可以“我手寫我心”,此時學生並不是一個冷靜的閱讀者而轉變為文字的創造者,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好漢查理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給予樹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趙州橋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找駱駝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好漢查理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