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務中太極散手的應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古代人類為了生存創造了武術,在生死搏鬥中,採取各種手段,打擊敵人要害,達到取勝的目的,這就是武術的原始面目。現代比賽為了保證運動員安全規定了不允許擊打的部位,但作為武術運動員不可認為有“規則”保障,就忽視了防護。比賽中常見,按點數就要獲勝方出現破綻,被對方重創某一部位,失去了對抗能力。進攻就容易出現“漏洞”,防護不當就會遭到打擊。但一味消極防守,往往顧此失彼,被動挨打。因此,要時刻有防衛意識,攻中有防,防中有打,在遭遇殊死格鬥時才能減少傷亡。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一、太極散手的概念

  太極散手是太極拳的全面實戰應用,適用於對各門派武術的較量及各種沒有規則限制的搏鬥。

  由於大家經常看到的太極拳表演,出於觀賞需要過於舒展,而養身太極拳柔軟有餘,都不具備殺傷力。給人感覺太極拳不適合實戰博擊。人們普遍認為“一力降十會”,身強體壯,力量大,出手快,就能打敗體弱,勁小,動作慢的。為了闡明太極拳的在散手實戰中可以後發制人,以柔克剛達,以小力破大力的原理。此文,對照實際應用對其進行剖析。

  二、太極散手切入的方式

  俗話講“先下手為強”表明先動手有利打擊對方,太極講究後發制人似乎與常理相悖,實際上,太極是後發先至。

  太極散手採取“後發制人”的方式與人較量。古譜講“求勢爭來脈”,要取得有利於我的形勢,須先知道對方的意圖,待他先出手暴露目標時,我再“有的放矢”,這樣做,雖然我後動手,卻取得了主動權。因此,太極散手求勢之道始於雙方在“打擊射程”之外的對峙進入到比拼之前,我已全神貫注對方,以靜待動,沉著應戰,此時,全身內氣運轉,含機待發,身形架勢據彼動作變化進行相應調整,等待對方向我進攻,他上步進身,速度再快,終究有個時間差,當對方腳要落步時,我已判斷準確,掐好量,他腳剛挨地,我已步隨身進,踩到我順彼背的位置,他站定出招,我已格閃進身,使他打空,出現定式,我趁機運用恰當的招式,將彼發出。如果,對方能化解我的還擊,雙方則進入短兵相接階段,敢於把對手放進來近身較量,太極推手才有用武之地。
 

  三、太極散手的近身實戰

  1、太極運勁的方式

  太極拳將千變萬化招式歸納為掤、捋、擠、按、 採、挒、肘、靠八種勁法,進、退、左顧、右盼、中定五種步法及陰陽變化之術。再將些內容融入到太極“∞”執行方式中。懂勁法,知陰陽之理,虛實變化得當,過招才能運用自如。為了便於說明太極勁法的相生相剋,特將四正推手的關係“抽象”為:掤生捋,捋生按,按生擠,擠生掤。掤克按,捋克掤,擠克捋,按克擠。用勁法贏人,可無招勝有招,實為勁中含招。太極周身一家,一動無有不動,每一式,都需全身各部的執行及配合,欲左先右,欲前先後,相互依託,整體為用。形隨勁動,而不是用力出形,這是太極運勁與直接用外力動作的不同之處。

  太極拳的神韻在於內功,內功源於內勁的運用,內勁依靠內氣通過太極執行方式,實現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氣到勁到。

  太極運動遵循人體結構運轉規律,在意識作用下,以丹田運勁,腰帶動身體進行螺旋運動。當腰向右轉帶動右腿至腳掌用勁順時針碾地螺旋纏轉上返經胯傳導至左腿,促左腿逆時針螺旋纏轉,使身體重心沿“~”軌跡移從右向左移動,右腿漸漸變虛,左腿漸漸變實。雙腿在這樣互逆向運轉中使身體向右螺旋轉動,帶動身體右側向後轉,右臂掌逆纏劃弧,同時,身左側向前轉,左臂掌順纏劃弧。“往復要有摺疊,進退要有轉換”,當重心移到左腿,左腿至左腳掌再用勁逆時針碾地纏轉螺旋向上經胯促右腿順時針螺旋纏轉,使身體變成左螺旋,重心沿“∽”軌跡移從左向右回返,左腿漸漸變虛,右腿漸漸變實。形成身轉左螺旋,帶動身左側向後轉,左臂掌變逆纏劃弧,同時,身右側向前轉,右臂掌變順纏劃弧。這個執行過程中,身體在雙腳之間運行了一反“~”與一正“∽”軌跡,連線成一個 “∞”路線,同時,身體在雙腿互逆向運轉中進行了左右螺旋交替轉動,雙臂掌各自劃了一個順逆纏連線的螺旋圓弧。這樣形成在腰帶領下,全身螺旋纏繞,勁由根節率領梢節執行。可做到全身鬆而不懈,自行調整中正,抱撐八面。楊氏太極拳的“雲手”定步去做,可體驗這個運勁感覺。通過身體重心沿“∞”路線執行方式,內氣在足、腿、胯、及身體各部鬆開協調配合下,依序節節貫穿,連不綿不斷迴圈執行形成整勁。太極“∞”符號只是太極拳的內在執行規律示意圖。並非太極拳每一式都刻意按照這樣一個標準“∞”模式去運作,它表明太極拳每一動都是全身運勁的體現。掌握了太極拳這個運勁方法,在散手搏擊中,就能隨心所欲,心意一動,勁就進行虛實變化,身體處處可化,處處可打。這種“∞”執行是立體的、全方位的、有時甚至是無形的。其角度及弧形大小隨太極拳動作而變化,這種執行方式在體內出現互對稱的反向勁,客觀上,起到了自行調整身體平衡的作用,在與人交手時,保證了身體中正穩定。

  太極不是定向轉動,身體隨著“∞”路線往復運動中螺旋轉動變換方向,身體左右螺旋的共同特點是,螺旋勁都是向身後側轉、向下旋。“摺疊”繞回前時,螺旋勁向上進。這種太極勁受到外力時,在身臂配合下,可左右逢源,將來力帶向對我用力一側之外,客觀上還有助於我螺旋勁腳碾轉於地,加強腳底生根,身體穩定。返回前時,如千斤頂勁源源不斷將對方推仰,足根拔起。

  另外,太極“∞”往復執行方式產生的來回勁,可迅速、靈活地變化運轉方向,在近身糾纏中,可順對手用力方向,隨時將他放出。

  太極散手以防、化為先,化中能打,變勁極快,除了需要要運勁連貫,還必須虛實轉換的靈。因此,既不允許兩腿平均用力支承身體的“雙重”出現,也避免虛實分家稜角分明的弓箭步。要求屈膝園襠,鬆腰落胯,實腿不可全然佔煞,虛腿不可完全沒勁,全身能夠鬆、整、圓、活地運動。

  有很多太極習練者,打拳套路嫻熟,也掌握了各式的攻防含義,但實戰應用就不靈驗,主要原因是沒有把太極招法與全身運勁的方式聯絡起來。當打拳與運勁脫節,肢體各自為陣用力出招換式,動作中斷時,往往被人有隙可乘。

  太極的行步是“∞”運勁方式的延伸,須上下相隨,手、眼、身法、步相合。彼在身正力整對抗時,我進不去身,需先化開對方攻擊後,再向前伸出虛步試探,如可進,再隨重心移動前腿由虛變實,全身在連綿勁作用下針對彼力情況變化進身的速度,這種方法運的是長勁,發到對手身上隨意念放遠,具有穿透力。如果,進身被擋需化,我仍以太極執行方式,迴旋有餘地。

  如果在對抗時,看到機會,不運勁就一步到位,搶手就打,用的是身體區域性力,一旦打空,成為一個拳架,往往成為被打的靶子。這如同電鑽要在動力源的旋轉及推進中才能打孔,停頓狀態無切削功能。

  太極散手,配合身法以弧形上步取勢。若得機,搶步直進,勁到即發。若對方敗退,我可連續上步,連絆帶別,身手相加,不給對方調整的機會,直至取勝。

  “有進就有退”,如果,對手吃上我實處,用力推搡,我堅持不頂的原則,精神放鬆,身體不緊張,前面掤住來力,保持全身內勁執行柔韌的整架不散,彼就無法推實,就不能把我發出。 我借彼推力,後腿弧形退步轉身讓空對方直力,並趁機打橫勁使彼失穩。這樣以逸待勞,消耗了對方體力,他連續用力時間一長,攻擊能力減弱,我再適時反擊。

  2、太極的發勁

  掌握了運勁的方法,能夠運勁,才有勁可發,否則,發勁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與對方肢體接觸中,“用意不用力”,才容易感覺到對方力的變化,這是太極“聽力”靈敏的原因。當對方右拳打來,我以右腕側接彼力,在彼前臂上順其力滾動,產生摩擦力使雙方接觸部位相 “粘”,我前節掤住來力,後節鬆開,把感應到彼的力和我身體執行連通起來,他有來龍,我有去脈,平時盤架練就的“意不斷,勁不斷”的功夫有了派場,使身形、步法隨彼力進退,不丟不頂。“從人則活,隨己則滯”,用力會造成肌體緊張,內氣執行受阻,運轉呆滯。不對彼擱力,身形靈活。太極不用力不是沒勁兒,彼用力時時,相對用勁調整自身中正,保證穩定執行。太極拳不用力,體力消耗小,耐力強,運勁快。當我重心沿“~”軌跡執行移向左側,隨著吸氣,以身臂化開來力,收攏身形,內氣聚至中丹田,完成了蓄勁。當取得機、勢,隨著呼氣,內氣沉至下丹田,腰胯帶動左腿向左後抖轉驟停,產生的轉動慣量使身勁沿“∽”曲率半徑的切線方向從左向右的放出。形成身向後坐,勁向前發對開的二爭力。這樣,造成我身向左後轉與右臂掌向右旋,擰成一股整勁,在加速度作用下動量倍增,產生強大的爆發力經右掌發出,直貫著力點。太極柔化走圓,剛發出直,發時出斷勁,須勁斷意不斷,為“補手”或連線下一動預備。在彼成背勢時發勁,才無憂患,沒把握不發,一發必中。太極 “曲中求直,蓄而後發”的原理類似子彈被擊發後,炸藥產生的能量使彈頭沿著槍膛的來複線旋轉執行從槍口直線射出。子彈在螺旋的彈道前進中受到擠壓,能量受阻而積蓄增大,突然釋放產生很強的殺傷力。它與太極的本質區別為機械的功能是固定的而太極勁是隨“意”變化的。

  在太極散手中 ,內功與拳法是緊密一體的,沒有熟練的招法無法格鬥;沒有內勁為“後盾”,拳法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

  太極拳行氣運勁所到的身體部位,強度和抗擊打能力可得到提高。但太極順其自然,避實就虛,不與對手頂力、硬碰硬,發勁是貫在對手失重部位或薄弱環節,所以順暢,勢如破竹。太極散手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可有絲毫猶豫,否則,機會稍縱即逝,反被人所制。

  太極散手落實於打,有機會就出手。當對方用力打來,我用螺旋勁可輕易將彼力從切線方向化開,並從接觸部位鑽入,即以此螺旋勁打向目標。不招不架就一下,將“化”與“發”僅在一吸一呼之間抖轉完成。這是太極散手克敵制勝的精髓。

  3 、太極運勁方式在散手實戰中的作用

  太極化勁方式,形象地比喻為,用一張有韌性的炕蓆沿兩根立柱做“~”纏繞,我在中間向左前拽席子往左立軸輸送,此作用力使右側的席尾沿右立柱向右後轉,這現象體現了太極的“進中有退”,“退就是進”的道理。

  這種執行方式可用於太極散手的近身格鬥,當對方用雙掌向我胸部“虎撲”,我已站成左腳在前,右腳在後的側身步,我右前臂到胸前格擋,彼右掌按我右腕背部,左掌按我右肘,向我發力,企圖將我右臂貼身一齊放出。我用掤勁接住來力,並不與彼頂抗,僅粘住來力。我肩及後部各關節鬆開,執行的內勁使身臂具有柔韌性和彈性勁,起到緩衝作用,此刻,右腿用勁碾地身體率先沿“~”向左前方移,使身左側向前轉時將右側讓出空檔,使彼推向我支撐身體脊椎中心線的矢向力,經我鬆柔的右臂向右轉發生偏離。這樣,我身體似立軸轉進而右臂被彼推向身後,我右掌在內旋中纏住他右腕。我在與彼相向運動中不發生對頂,進中有退,實現了動平衡,達到了以柔克剛。

  a當我右臂感覺到對方雙掌已推空,身體前傾失重時,我右掌捋彼右腕使他身向後僕出。此例表明,我不決定對手如何給力,只通過接觸部位“聽力”知道他的動態,據他的來力調整自己的勁路,“彼不用力,我也不用力,我意在先,彼用力,我也用力,我勁在先。”當他全身力發出時,我用身整勁掤住著力部位,隨其力的方向轉身,輕易將他放出。這就是,太極的“力從人借,勁從脊發”。把對方引進落空,導致他失重,即能“四兩撥千斤”。

  b若彼“虎撲”打空迅速回撤,我雙掌仍“粘”著他右臂“隨屈就伸”,由於他發力身成定架,動一處可牽扯全身,“出奇在轉關”,此刻,我擰身抖轉,由捋變按,雙掌將全身整勁貫向彼右側身臂,彼必然翻倒。

  c彼“虎撲”打空,已鬆身後退,我左螺旋轉身,左掌變為內旋託彼肘,我右掌變成外旋,纏緊彼右腕為“固住梢端”,順水推舟加速送彼回返,彼身直接進、退會產生晃動,使足跟不穩。我身體沿著“∽”軌跡向前移,執行中我身旋轉勁將彼臂身擰成一體,此刻,我左掌按擊他右大臂外側,促彼身驀然身斜俯倒。

  通過實踐,弄懂運勁原理,練到得心應手,用時章法清晰。太極勁法是靈活多變的,如他雙掌撲來,見我右臂護胸,改為撲面掌,我以太極左右交替螺旋運勁之法,可左臂逆時針由下向上挑開來掌,右臂甩臂撢掌用右手背煽擊彼面門。橫力本來就能克豎力,還有連綿整勁做後援,因此,轉動的單臂可不費勁地挑開他直進的雙掌。

  四、太極散手的訓練要聯絡實際

  太極拳平時的養身盤架要和散手實戰結合起來,每天練功,即強身健體,又使身體總處在“太極狀態”,一旦遭到突襲,既有實戰必有的體能又有靈敏的反應能力。要得到正確太極勁法,必須練基本功、打拳和太極推手,再練散手。久而久之自然能練到眼到手到,意到勁到。

  1、太極散手的接招及還擊

  舉一典型例項,當凶犯右手反握鋒利的匕首直刺過來,沒受過訓練的人會出現這幾種情況:

  a不知所措眼睜睜被刺上了。

  b奮力前撲,用手去奪,受傷後失去戰鬥力。

  c轉身就跑,被追殺。

  可見以上三種做法都很難逃脫厄運,反應慢了被刺,還手早了無效。要解除匕首的威脅,關鍵在接手的技術。必須要掐準對手的“點”。面對這種情況,首先,鎮定地注視匕首刺來,離我越近越危險,“機會往往隱藏在危險之中”,我隨即上左步右轉身,當匕首刺到了身前右側落空,此時,我用右手從側面“叼住”他右手腕外旋迅速下采,左手上托住他的右肘,在轉身重心後移中帶動二掌合力順時針旋擰他的右臂,迫使他身前傾,此刻,我就勢提右膝猛磕他右小臂,匕首就會跌落,他小臂受到重創,失去攻擊能力,方能化險為夷。

  另外,還有很多其它技法,比如,當我雙手接住對方的右臂,借向右後纏轉的反作用力將前面的左腳伸進,再隨重心前移進身,由於我雙手擰掀其右臂致他身前無遮攔,我提右腿用膝蓋直撞對方襠部,這種重創歹徒要害部位,一招制敵,是針對亡命徒的最有效方法,它展示了武術在敵對爭鬥中的殘酷性。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對暴徒的憐憫就是對人民的傷害。”曾經發生在上海市,凶犯用刀連續殺死六名警察的案例,再次告誡我們,不僅要具備遇險不驚的心理素質和無所畏懼的精神,還要練就過硬的實戰技能,遇到襲擊才能化險為夷。當然,再好的功夫徒手對手持凶器歹徒也是處於劣勢。如果時間允許,儘量採取有效的處置措施,沒必要冒空手奪白刃之險。法律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對於剝奪他人生命權的凶手可以當場用槍擊斃。

  2、太極散手的擒拿與發放

  太極的拿法不同於傳統武術的抓筋拿脈,而是利用肢體在全身運動中纏裹、別擋對方的肢體的方式實施控制,再進行定向打擊或促其失重發放。太極“發前有一拿”指將對手拿至“背勢”,再順勁發放,乾脆利落,毫無懸念。

  比如,行凶的歹徒,被我右手纏緊其腕,左掌上託他肘尖成為“支點”,成倒剪臂時,成為“槓桿”,彼用力掙扎手臂就會僵挺,此時,我全身抖轉發勁,彼臂即刻分筋錯骨,這與傳統擒拿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關於反擒拿,當彼雙手擰我一臂時,我若完全鬆懈會被他一擰到底,無法解脫。我應該身臂掤勁不丟,隨彼力轉身移步,全身隨被擰臂保持整勁不丟跟蹤而動,前後呼應,上下相隨,不給背勢,彼就無法控制住我。此時,他想脫手打,我在執行中身正、勁整,彼手一鬆,我就能先打上他。由於彼擒拿用力時身體各部就會形成固定,雙臂的旋轉幅度肯定沒有我全身轉動的幅度大,我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隨彼轉中自然解脫。此時,就勢反纏拿彼手或化開即打。這種現象類似擰毛巾,只要鬆開一頭,另一頭永遠擰不緊。可見,當彼雙手擰我一臂時,我只用臂力抵抗不但無效,反而被己自鎖。以上證明,我能化解擒拿,並不是區域性被拿部位用力而是全身整勁運用的效果。

  3、太極散手要揚長避短

  某派出所,兩年內,民警在值班室調解民事糾紛時,居然被鬧事者用拳頭打斷鼻樑骨的就有三位,還有一位民警警眼珠被戳破。在這個派出所有位名民警跟我學過太極拳,經過自己苦練,有了一定水平,每次遇到這類動手情況,運用太極“沾粘連隨”的方法,使對方無法出手,一直沒有受到傷害,順利地解決了事端。

  太極散手要“以己之長克彼之短”,使對方無法施展自己特長。對方擅長拳擊,等他一出拳,我化開即進,粘臂纏身,使他無法出拳,借其掙力讓他失重,再放倒他。對於摔跤手,他一抓把,立即摘打,不給摔的機會。臨場出現踢、打、摔、拿各種打法,不是紙上談兵能解決的,對於突如其來各種打擊必須有下意識反應,隨機應變,現考慮怎麼打,就捱上了。理論能夠指明方向,使習練者少走彎路。在明師指導下,經過長期實踐、體悟才能增長克敵制勝的本領。坦然面對歹徒,放開膽量,太極散手可發揮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

  五、太極散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1、太極散手的“審時度勢”

  廣義上講,取勢贏人,首先要避免不利於我的局面。根據現場情況,處理得當為上策,儘量想出圓滿處理的方案,力爭“不戰而屈人之兵”。和平年代,一般突發極端行為都是暫時的,做好疏導工作,是可以解決的。“有所不為”的處事方式,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它與太極意識相吻合。

  從狹義上講,現場已發生暴力行為,具體怎樣應對可避免個人受傷害。民警普遍反映,在工作中遭到肇事者毆打和襲擊,認為沒有法律保障,不敢動手製止,造成被動挨打,事後,往往以民警受傷為代價對鬧事者進行治安和刑事處理,終結案件。這樣,極大地挫傷了民警工作的積極性,也給社會穩定留下極大隱患。

  2、依法辦事,出師有名

  我給幹警講課時強調,“和諧不是妥協”“不打人不代表捱打”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正當防衛,可減少傷害,有利於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很多案例證明一味遷就,反而造成矛盾擴大化。

  六、太極散手的實戰應用

  我在 “特警”“軍轉班”“司晉督”等警察培訓的教學中,把幾十年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經驗作了詳細講解,對需要我做示範動作時,我總是提出“讓最棒的民警上,隨便動手”,這些學員中,不乏省、市級各類搏擊高手,還有全國冠軍。由於各自隨意動手,較貼近實戰,學員非常歡迎。

  現以例項說明太極散手的應用。二十多年前發生的一件事還在我局幹警中廣為傳播,至今,還有不少人問我當年事情的原委。那是八十年代仲夏的一天夜間,我在派出所工作後,剛睡著,被民警小何推醒,我一下表,已過半夜十二點,他急促地說“顧伯,外面打起來了,我們弄不了,快來一下。”我起身問是什麼事,他講,有一人酒喝多了和家裡鬧糾紛,要動菜刀,接到報警,我們去了兩個人,被他撞開還在那兒罵大街。我到值班室見到了肇事者的父親前來報案,他說人已帶來,在派出所門口,不肯進來。我走到門外看到這個人,三十歲左右,長得很結實,我讓他進所裡解決問題,他就不去,我走到跟前,剛要再勸說,他一個直拳向我臉上搗來,我一閃身,拳從我上嘴脣檫過,我下意識後腳退了一步,耳邊聽到連續兩下掛著風的拳聲,我迅速抬起前腳向他胸部蹬擋,並沒有發力,只想不讓他拳打到我。可是,當我腳剛要落地,他又伸拳向我打來,我立即再將腳提起,剛抬腿就踹到他身前撲的小腹上,他上身向前傾斜,我腳一撤,他一個跟倒地,就勢一倦身非常利索翻滾,沒有一點兒停頓就站了起來,又向我撲來,由於,雙方位置的變動,我再看他時,對面馬路上的水銀燈光正照向我雙眼,看不見他出拳,我只得趁他立足未穩,連續移步進身進行盲打,不給他緩息的機會,他連連後退,突然一個急轉身,去追打旁觀的民警,我迎向前去,抓住他的手腕,向下一採,他馬上跪倒在地,轉向他父親,一邊磕頭,一邊說些酒話。這時,有民警出來勸說,他又站起來講一通髒話,還進行挑釁,我說那麼咱們繼續較量。這時,他父親已改變態度,說不要派出所解決了,這人就高著喊他是體院拳擊教練,和他家人匆匆離去。他們走後,有的民警提出開“跨子”當時警用三輪摩托車把這個酗酒鬧事者帶回來,我考慮他已聽其父勸了,又沒造成嚴重後果,就暫時做冷處理。結果,到凌晨他來找我道歉,表示願意解決問題。做為警察遇到這類事,不能傷人,又要防衛得當,做到有理、有利、有節確實很不容易。

  每當出去工作,總有人開玩笑地說“我們和顧老師在一起就有安全感了。”我認為個人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社會穩定需要全民努力,自覺遵紀守法,共創文明。

拳擊的級別
散打直拳的實戰應用
相關知識
警務中太極散手的應用
接手對太極拳散手的作用
陳氏太極拳對抗中各種技法的應用
太極推手的勁力原理與發力原則
太極推手的練習技巧有哪些
太極推手的三種訓練方法
太極操太極推手的不同練習方法
太極散推的訓練方法
揭祕太極散手
太極散手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