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知識點歸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地理新課程改革更加註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地理高中都有哪些知識點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地理高中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地理高中知識點:地方時的計算

  1. 地方時計算原理:

  ①地方時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②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即1°=4分鐘***

  2. 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鐘×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②經度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③計算步驟: 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 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弧:任一緯線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緯線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

  ②夜長=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地理高中知識點:光照圖的判讀方法和步驟

  1. 標自轉方向,判斷晨昏線

  2. 定日期:

  ⑴北極圈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出現極夜***為6月22日;

  ⑵北極圈出現極夜***或南極圈出現極晝***為12月22日;

  ⑶晨昏線與經線重合,為3月21日或9月23日。

  3. 時間計算:

  ⑴ 找特殊時刻點:

  ①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點;

  ②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8點;

  ③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地方時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經線地方時為24點或0點。

  ⑵依據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東早西晚,東加西減的原則推算時間。

  4. 確定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座標

  ⑴由日期定直射點的緯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是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即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

  地理高中知識點: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⒈ 晝夜長短變化規律

  ⑴太陽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

  ⑵太陽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且緯度越高夜越長。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達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

  ⑶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地均為6:00時日出,18:00時。

  ⑷極晝極夜範圍的變化規律***如上圖,以北半球為例***:春分過後北極點開始出現極晝,春分到夏至極晝範圍由北極點擴大到北極圈,夏至到秋分極晝範圍由北極圈縮小到

  北極點;秋分過後北極點開始出現極夜,秋分到冬至極夜範圍由北極點擴大到北極圈,冬至到次年春分極夜範圍由北極圈縮小到北極點。

  ⒉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⑴緯度變化:一天中,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⑵季節變化: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達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南迴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達一年中的最小值。

  3.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⑴計算公式:H = 90°-緯度間隔

  說明:所求點與直射點的緯度間隔計算遵循同減異加——所求點與直射點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減,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陽高度大小比較:離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即與直射點緯度間隔越小,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識點
地理關於沙的知識點
相關知識
地理高中知識點歸納
高三地理主要知識點歸納
高三地理複習知識點歸納
八年級地理會考複習資料_八年級地理會考知識點歸納
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歸納
初二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
初一下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
初二地理下冊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要點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