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為什麼治不好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狂犬病是一種高死亡率的疾病,孩童們都在小時候定期打狂犬疫苗,一旦患上幾乎無法醫治。可是這麼多年來為什麼狂犬病治不好呢?

狂犬病病毒有嗜神經性,主要攻擊大腦和神經組織,而且沿著人體神經的走向遊走,攻擊的目標就擴散到幾乎所有的神經組織,包括小腦、脊椎、腎,導致中樞神經衰竭,所以幾乎無法搶救,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

衛生部日前公佈2003年上半年全國重點傳染病疫情。出乎人們意料,位居重點傳染病死亡數和病死率榜首的,並不是上半年曾令人們同仇敵愾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而是一個古老的疾病:狂犬病。  

據統計, 今年1月至6月,狂犬病在去年高居甲、乙類傳染病發病數和病死率首位的勢頭依然不減,發病人數達到545人,比去年同期超出89人,其90%左右的病死率,使患上這種疾病的人絕大多數不治。   潛伏期長短同被咬部位和咬傷程度有關  

 專家說,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已感染狂犬病毒未發病的動物同樣能使人發生狂犬病。   人的狂犬病絕大多數是由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髮病。潛伏期短到10天,長至2年或更長,一般為31至60天,15%發生在3個月以後,視被咬部位距離中樞神經系統的遠近和咬傷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劑量而異。   狂犬病往往有一個短的前驅期,約1至4天,表現為中度發熱、不適、食慾消失、頭痛、噁心等;然後進入神經系統的症狀期,約2至20天,出現應激性增高,胸部壓迫感、胸痛及氣流恐怖症,即用風吹面部時會引起咽喉部肌肉痙攣,這是一種典型的症狀,有助於診斷。傷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種異樣的感覺,有的病人伴有對光、噪音和感覺剌激的應激性增高,通常表現有肌張力增高和麵部肌肉痙攣。交感神經系統病損後出現多汗、流涎、狂躁行為、焦慮、痙攣性痛性肌肉收縮,在吞嚥時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痙攣而怕飲水,故又稱恐水症。

  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通過周圍神經系統向中樞神經系統傳遞,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目前醫學上尚無有效手段在神經系統內進行病毒的中和,一旦病毒上行至中樞神經系統,人體就會出現症狀,直至死亡。

昆明為什麼叫春城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
相關知識
狂犬病為什麼治不好
鼻炎為什麼治不好
鼻炎為什麼治不好呢
狂犬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狂犬病有什麼病因及預防措施
初三學生中考為什麼考不好
小兒咳嗽為什麼老不好
為什麼學不好高三數學
胃病為什麼久治不愈
熱射病為什麼不能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