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詞語盤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教學中,老師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小編在此整理了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詞語盤點,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詞語盤點

  【牧童】

  本課指放牛的兒童。

  【樾】

  樹陰。

  【林樾】

  本文指道旁成蔭的樹。

  【振】

  振盪的意思。說明牧童的歌聲響亮。

  【忽然】

  表示來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意欲】

  心想。

  【泉眼】

  泉水的出口。

  【惜】

  愛惜、捨不得。

  【晴柔】

  晴天裡柔麗的風光。

  【小池】

  小池塘。

  【細流】

  細細的水流。

  【照】

  映照。

  【近義詞】

  意欲──想要

  鳴──叫

  捕──捉

  立──站

  【反義詞】

  閉──開

  晴──陰

  柔──剛

  捕──放

  閉──開

  細──粗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通過形旁理解字義來幫助識字。如:

  牧、捕。

  2、聯絡前面的課文,熟字帶生字。如:

  同聲旁:蜻──晴

  同形旁:蜻蜓──蟬;霜──露;怪──惜;推──捕

  反義詞:陽──陰

  3、小組合作識字,比一比誰的方法好。如:

  所:一戶一斤米

  牧:騎牛寫文章

  閉:人才進了門

  柔:把矛放在樹上。

  4、組詞造句識字,如:

  柔──柔和──早晨的陽光很柔和。

  5、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認讀學過的字。

  6、本課寫字指導,重在指導學生自己觀察,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練寫。應當強調的是,“林”字左邊“木”的捺要變成點。“童、黃”的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這兩個字筆畫較多,在指導學生書寫時要注意分解筆畫,化難為易。

  二、朗讀感悟

  1、聽教師範讀:

  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2、小組合作:

  試讀詩歌,討論詞義,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交流自學:

  課堂討論自學中的疑難詞句,教師可以通過投影或多媒體課件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4、學生提出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5、學生自由讀:

  初步感知這兩首古詩的大意。

  6、師生交換讀:

  雙向反饋,學生模仿讀。

  7、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8、教師描述詩意,引導學生背誦。

  9、想一想:

  詩中寫的牧童捉到蟬了嗎?

  三、實踐活動

  古詩朗誦會:

  每個同學準備一首自己在課外學的古詩,在古詩朗誦會上表演。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課文

  《所見》

  詩人:袁牧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小池》

  詩人: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
怎樣讓孩子不粘著電視的方法
相關知識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詞語盤點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教學建議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知識點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七課古詩兩首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七課古詩兩首課文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七課古詩兩首知識點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七課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七課古詩兩首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