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的表現有哪些呢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的情緒很不穩定,其實這是分離焦慮惹的禍。這是正常現象,爸媽無需過於擔心,而要儘快幫助寶寶度過這個時期。那麼你知道分離焦慮有哪些表現嗎?

  分離焦慮是什麼

  一、定義

  分離焦慮指嬰幼兒在與最親近的人分開而產生的不愉快的情緒,以此來抗拒分離。實際上,這是一種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常發生在學齡前兒童身上。

  二、階段

  英國精神病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研究,將嬰幼兒的分離焦慮劃分成3個階段:

  1.反抗階段:哭鬧不止,踢打他人;

  2.失望階段:哭泣吵鬧減少,表情冷淡,不願意搭理他人;

  3.超脫階段:對外界的排斥感減少,願意進食、玩耍等。一旦看見父母又表現得很傷心。

  分離焦慮有什麼表現

  一、體現在生理變化上,會有如下的症狀

  1.在沒有親近的人的陪伴下,拒絕上床睡覺。

  2.晚上睡眠不好,做噩夢的次數明顯增加。

  3.反覆出現不適,如頭痛、噁心、嘔吐、胃疼等症狀,尤其在親人離開時特別嚴重。

  4.抵抗力明顯下降,經常會發燒、感冒、肚子痛等等。

  二、體現在情緒變化上,會有如下的症狀:

  1.孤獨與遲鈍:寶寶主要表現為不合群,集體活動和遊戲不願意參加,封閉自己,對陌生人表現出冷淡、少說話、反應遲鈍的特點。

  2.恐懼和膽怯:表現為怕黑、怕見人、不敢獨處等。此類小朋友易變得懦弱,缺乏自信。

  3.固執與韌性:此類孩子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哭鬧、打滾,或者用拒不吃飯來表示反抗,一定要大人滿足自己的無理要求。

  4.暴怒:一旦違拗寶寶的意見,寶寶便大哭大鬧,甚至出現扔東西、咬人等激烈反應。更有甚者哭叫後還會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四肢僵直等症狀,俗稱大憋氣的現象***醫學上稱為屏氣發作***,過一會兒才恢復正常。

  5.頑固性習慣:寶寶因為精神緊張,下意識會吮吸手指、啃指甲等,這些行為如果任其發展,久而久之會形成頑固性習慣。經常吮吸手指還會使嬰幼兒感染疾病、牙齒閉合不良等,對孩子的心理、性格發展十分不利。

小孩嗓子啞怎麼回事
兒童缺鐵吃什麼食物
相關知識
分離焦慮的表現有哪些呢
女人內分泌失調的表現有哪些
手機分離焦慮症的表現有哪些
寶寶分離焦慮症的表現有哪些
年關焦慮症的表現有哪些
抑鬱焦慮症的表現有哪些
老年人焦慮的原因有哪些表現
女性易患上焦慮症的表現有哪些
職場焦慮症的表現有哪些
職場焦慮症的表現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