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早死病症狀及綜合防治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馬鈴薯畸形薯是部分種植戶在一味提高產量的同時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塊莖生長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畸形馬鈴薯,尤其是在二季作春季栽培時。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症狀:又稱馬鈴薯黃萎病或早熟病。發病初期由葉尖沿葉緣變黃,從葉脈向內黃化,後由黃變褐乾枯,但不捲曲,直到全部複葉枯死,不脫落。根莖染病初症狀不明顯,當葉片黃化後,剖開根莖處維管束已褐變,後地上莖的維管束也變成褐色。塊莖染病始於臍部,維管束變淺褐色至褐色,縱切病薯可見“八”字半圓形變色環。

  發病規律:該病是典型土傳維管束萎蔫病害。病菌以微菌核在土壤中、病殘秸稈及薯塊上越冬,翌年種植帶菌的馬鈴薯即引起發病。病菌在體內蔓延,在維管束內繁殖,並擴充套件到枝葉,該病在當年不再進行重複侵染。病菌發育適溫19~24℃,最高30℃,最低5℃,菌絲、菌核60℃經10分鐘致死。一般氣溫低,種薯塊傷口癒合慢,利於病菌由傷口侵入。從播種到開花,日均溫低於15℃持續時間長,發病早且重;此間氣候溫暖,雨水調和,病害明顯減輕。地勢低窪、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灌水不當及連作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品種 如國外的阿爾費、迪辛裡、斯巴恩特、貝雷克等品種較耐病。

  ***2***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

  ***3***播種前種薯用0.2%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浸種1小時。

  ***4***與非茄科作物實行4年以上輪作。

  ***5***發病重的地區或田塊,每畝用50%多菌靈2千克進行土壤消毒;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一7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此外可澆灌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350倍液,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51或用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200一300倍液,每株澆灌100毫升。隔10天1次,灌1次或2次。

  馬鈴薯和牛肉能否一起吃

  馬鈴薯燒牛肉是我國北方人經常食用的傳統名菜,知名度極高,也因其美味歷來為公眾所認可。可是,現代營養健康學發現,其實馬鈴薯燒牛肉在營養上並不理想。

  這是因為人體對不同食物的營養吸收有快有慢,方式也不相同,這主要取決於食物的不同屬性。馬鈴薯與牛肉兩者在性質上差異很大,馬鈴薯易於消化,對腸胃的有效刺激小,並能夠抑制胃酸的分泌。但牛肉則恰恰不易於消化吸收,當胃酸濃度低時,它就會長時間地存留在胃中,無法被消化吸收,因此,有時候我們吃馬鈴薯燒牛肉後,會感到脹氣,不舒服,便是這個原因。而且如果長此以往,極有可能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亂,影響健康。

  溫馨提示

  馬鈴薯燒牛肉不宜常吃。

  在烹飪的時候,應當晚一點放馬鈴薯,儘量讓牛肉燒得更爛一些,這樣容易消化。

  馬鈴薯的營養價值

  1、營養豐富

  馬鈴薯富含蛋白質,甚至優於大豆,最接近動物蛋白。馬鈴薯還含豐富的賴氨酸和色氨酸,這是一般糧食所不可比的。馬鈴薯還是富含鉀、鋅、鐵的食物。所含的鉀可預防腦血管破裂。它所含的蛋白質、維生素C,均為蘋果的10倍,維生素B1、B2、鐵和磷含量也比蘋果高得多。總體看,它的營養價值相當於蘋果的3.5倍。

  2、利於減肥

  馬鈴薯同大米相比,所產生的熱量較低,只含0.1%的脂肪。如果每日堅持有一餐只吃馬鈴薯,對減去多餘脂肪會很有效。

  3、防中風

  每週平均吃上五至六個馬鈴薯,患中風的危險性可減少40%,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馬鈴薯為何匍匐莖長結薯少
種植馬鈴薯中後期應該怎麼管理
相關知識
馬鈴薯早死病症狀及綜合防治
絲瓜主要病害症狀及綜合防治方法
種植馬鈴薯早疫病怎麼治
草莓枯萎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的淺議
溫室黃瓜春季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吊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方法有哪些
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技術淺議
馬鈴薯葉枯病怎麼防治
馬鈴薯常見病害如何防治及預防
馬鈴薯晚疫病怎麼防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