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抄報花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放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每一項進步,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 ,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16世紀初,隨著新大陸的發現,歐洲人紛紛來到了北美洲,他們從大西洋海岸向西逐步遷到了太平洋海邊。18世紀末,俄國人也從亞洲越過白令海峽,來到北美洲。他們住在一起,很快就熟悉了,可緊接著問題也來了,當英國、法國人說:“今天是星期天”時,而俄國人卻說:那是“昨天”,“今天”應該是星期一。英國人正在迎接除夕,俄國人卻在過元旦了。

  圖片:
 

 

  圖片一
 

 

  圖片二

  科技手抄報內容:日期的祕密

  到了19世紀末,俄國貝加爾湖附近伊爾庫茨克郵政局的基莫費耶夫,知道了這些事後,準備揭開它的祕密,他把世界主要城市的地方時間記在地球儀上,然後用檯燈當太陽,把伊爾庫茨克對準太陽,這時,伊爾庫茨克的時間應是當日正午12點,而紐約正位於同它相對應的那條經線上,應該是子夜,芝加哥在紐約的西面,相隔經度約15度,應是23點。

  基莫費耶夫面對地球儀,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芝加哥應該是哪一天呢?他從東向西,經過歐洲、大西洋到北美洲來算,芝加哥應是“昨天”的23點,如果從西向東經過太平洋到北美洲來算,芝加哥應是“今天”23點。

  基莫費耶夫撥弄著地球儀,左旋右轉,百思不得其解。第2天,他發出一份電報:“美國芝加哥郵政局長,盼告知收到電報的日期、時間。回電費已付。伊爾庫茨克郵政局基莫費耶夫。”這份電報是基莫費耶夫9月1日當地時間早晨7點發出的,當天,芝加哥的回電來了:“8月31日9時28分接來電。”

  基莫費耶夫接到電報後可真的糊塗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一天究竟到哪兒去了呢?好長時間之後,人們才知道原來,這是大自然同人開了個玩笑。

  我們都知道: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在同一瞬間,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時刻不同,經度每隔15度,時刻相差1小時,如果以日出作黎明,日沒作傍晚,地球上就會出現一條永恆的由東向西移動的“晨線”和“昏線”。那麼,它們開始的地方在哪裡呢?由於地球是個旋轉的橢球體,而東方和西方也是相對的,因此,不可能有固定的黎明開始的地方。1884年世界天文學家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解決了這個問題。規定把180度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又叫日界線,為了避免一些國家在一天之內出現2個日期,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所以真正的日界線是一條彎曲的折線。

  這條線的確定,使我們明確了,哪兒是地球新日期開始最早***日界線以西***和最晚***日界線以東***的地區,這樣,如果海輪和飛機航行在太平洋上,從西往東越過日界線時,日期就要減去一天;如果從東向西經過日界線,就要馬上加上一天***即從日曆上撕下一頁***。但由於日界線本身***180度經線***是東、西十二區共同的中央經線,所以這兩個時區的時刻是相同的,日期相差一天。因此,這不同於一般的時區界線,而是一條特別的日界線,過此線時,只需要更換日期,而時刻保持不變。

科技手抄報邊框圖片大全
科技手抄報邊框圖片
相關知識
科技手抄報花邊邊框分享
科技手抄報花邊邊框
科技手抄報花邊邊框內容
初中科技手抄報花邊邊框
科技手抄報花邊大全
科技手抄報花邊素材
科技手抄報花邊簡單
科技手抄報花邊
小學科技手抄報花邊
初中生科技手抄報的邊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