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健康小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想健康生活你做好冬季養生了嗎?那就要多瞭解養生保健常識。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5大冬季養生小常識

  1、保證熱能供給

  冬天的寒冷氣候特別容易影響人體內分泌的系統,一旦人體機體禦寒能力增加就會導致人體熱量散失較多,所以要適量補充蛋白質,保證熱能的供給。多吃一些以蛋白質為主的食物,比如:瘦肉、魚肉、蛋類、豆製品等。

  2、冷熱交替善用水

  冬季早晨洗臉的時候,先用溫水把臉溼潤,洗臉時多用洗面奶,後用冷水擦臉洗淨,這樣有助於減輕面部面板對低溫的敏感性;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洗腳,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和預防腳裂凍瘡等。

  3、室內空氣流通

  到了冬天,很多人都會為了禦寒把窗戶關得緊緊的,長時間下來二氧化碳濃度就會過高,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和其他一些不良氣體,就會導致嚴重的室內汙染,人們就容易感到頭昏、疲勞、食慾不振等,所以室內一定要保持空氣清新、流通。

  4、沐浴次數不宜太頻

  冬天到了,面板容易變得乾燥脫皮,所以建議沐浴的次數不要太頻繁,儘量用含有滋潤成分的沐浴露,洗澡的時候水溫不宜太高,洗後應該塗抹凡士林、大寶等保溼潤膚的護膚品。

  5、冬季宜吃粥

  冬季有空的話,適合在家自己煲一些養生粥吃,比如:麥片粥,可以安心去燥;蘿蔔粥,可以消食化痰;山藥粥,可以補肺益胃;紅薯粥,可以滋陰補腎等。

  兒童冬季養生健康常識

  保護面板

  冬季寒冷乾燥,幼兒面板中的水分散失較多,皮脂腺分泌較少,面板容易出現乾裂發癢,要讓幼兒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並常用熱水洗手、腳、臉,再適當搽點護膚霜。

  堅持戶外活動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凍著,天氣一涼,就不讓小兒出屋,小兒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鍊,接觸了感冒病人後,因對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應該堅持讓小兒做戶外活動,天氣冷可選擇太陽光充足、風較小的時候,讓小兒在大自然中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可提高小兒的體質。同時不坐涼地:冬季地面溫度很低,幼兒坐在上面,體內的熱量就會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瀉。

  合理飲食

  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合理的飲食能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母乳不僅是孩子體格和智力發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對呼吸道黏膜有保護作用的幾種免疫球蛋白,可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除了母乳餵養外,應根據小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及時新增輔食,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蛋魚及肉類,均衡營養,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兒機體抵抗力下降,適量補充水分,防止呼吸道乾燥,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減少病源感染機會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家長應儘量避免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電影院、聚會場所、大商場等。注意督促好小兒的手不要亂碰髒東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

  注意保暖

  冬日寒潮多,氣溫變化大,幼兒易著涼、感冒、常會引起許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急性腎炎,因此冬季要給幼兒保暖,避免著涼。特別是在兒童玩耍出汗以後,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注意節制飲食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現在有些父母總擔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飽,總想讓孩子多吃一點兒。孩子吃多了,幾天下來就容易形成食積便祕。因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即大腸有病會影響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腸的糞食燥結,能夠引起巨噬細胞死亡率增高,肺組織抵抗力下降,進而引起反覆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多晒太陽

  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人體表面的病毒和細菌,幫助幼兒對鈣、磷的吸收,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此外,陽光也能提高紅細胞的含氧量和增強面板的調溫作用,以及能增強神經系統的活動技能和幼兒的體質。

  定時通風換氣,注意室溫

  冬季對人體的適宜溫度是20攝氏度,如高於23攝氏度時,人會感到頭暈、疲倦。另外,如果室內外溫差大,則容易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冬季由於供暖,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在北方更為突出,室內溫度高,溼度相對較低,加上窗門緊閉,室內空氣流通差,居室內的微生物密度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襲小兒體內。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時開窗換氣,加大室內溼度。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可在暖氣片上放上溼毛巾,或在暖氣旁邊放一盆清水。

肝病患者秋季養生要注意什麼
冬季養生健康小貼士
相關知識
冬季養生健康小常識
兒童冬季養生健康小常識
冬季養生健康小知識
秋季養生健康小常識
夏季養生健康小常識
春季養生健康小常識
冬季養生健康小貼士
冬季養生必知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運動健康小常識說明
冬季養生運動小常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