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後如何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進入冬至節氣,天氣達到最寒冷,這個時候要注意保暖,以免被感冒纏上,那麼冬至節氣如何預防感冒呢?冬至如何養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後養生的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冬至後養生的方法

  冬主藏宜多睡

  《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人雖然不是需要冬眠的冷血動物,但冬季是萬物休養生息的季節,故人體也宜順應自然,多靜少動,相應比其他季節多睡一些時間。潘永副主任醫師認為,冬季裡宜早睡晚起,成年人應保證每晚8小時的睡眠時間,小孩甚至應該更多一些。現代人上班時間是固定的,不能晚起,那麼晚上應該10點前就要上床睡覺。不少人喜歡貓在家裡上網玩遊戲看電影,臥室裡電視、電腦、手機一應俱全。“為了保證較高的睡眠質量,臥室最好不放或少放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以免電磁波輻射對人體睡眠造成影響。”

  一些老年人習慣起早,天氣晴朗時他們仍一大早爬起來堅持晨練,並認為晨練對抗寒冷,有益健康。事實上冬主藏,白天過度活動消耗陽氣,不利於陽氣的收藏,清晨氣溫較低容易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臨床上,不少老人心梗、突發中風,都是晨練時發生的。老人可以把晨練安排在有太陽的八、九點以後,一邊運動、一邊晒太陽。

  潘永副主任醫師提醒說,冬季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運動,以免損傷陽氣,但多吃不動不利身體健康,可參加一些如快步走、踢腿走、打太極、跳舞等有氧運動,以感覺身體發熱,微微汗出為宜。

  保暖禦寒最重要

  進入“一九”,天氣變得非常寒冷。“百病從寒生”,寒冷使人體抵抗力下降,不但容易感染致病微生物,而且可能引發或加重原有的多種慢性基礎性疾病,故冬季是心腦血管、胃潰瘍、肺感染等危重疾病的發病高峰。因此,冬季應採取積極的防守保暖措施,使人體感覺暖和舒適,血脈流暢,手腳溫暖為宜。

  對現代人來說,家裡並不乏保暖的禦寒衣物,但每年的冬季仍有不少“冬”病是凍出來的。除了年輕人愛美保暖不足外,一些年老體弱的人在防守細節上也沒有做足功課。最常見的是“學生哥”不喜歡衣著臃腫,雙手又經常外露做筆記寫作業,因而手腳長出凍瘡的大有人在。俗諺說:“風從頸後入,寒從腳下生”,在寒冷的季節裡,市民出門時除了要穿高領毛衣外,最好還要戴上圍脖,以免寒冷有“機”可乘。迎風時要用圍巾遮擋,或者戴上口罩,以免受寒後患上面癱,老年人則一定要戴上保暖的帽子。

  進補勿忘冬灸

  中醫注重養藏之道,有“冬季補一補,來年打老虎”之說。提起冬季藥膳進補,很多人馬上就會想起《傷寒論》裡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尤其手腳冰冷的女性和老人。羊肉煲、羊肉湯味鮮美,性溫補,確實非常適合冬季進補食用,但人們吃多了容易燥熱內生,五心煩熱,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口乾舌燥,爛嘴角。因此,在烹飪時就要注意巧加搭配,同時也要注意“秋冬養陰”的進補原則。家庭在製作羊肉煲或羊肉燙時,可以適量加入馬蹄、雞血藤等,在去羶味的同時,可清虛熱養陰。此外,冬季人們喜歡打火鍋,攝入的肉類過多,容易出現上火、痰多的症狀,不妨吃點冰糖雪梨陳皮煲水的甜品,可以化痰順氣,潤肺清燥。

  除了飲食進補外,三九寒冬的冬灸可謂最應時的別樣進補。在最寒冷的季節,在特定穴位上貼敷溫經祛寒,健脾補腎的藥物可提高人體免疫力,並治療冬季高發的哮喘、老慢支、過敏性鼻炎、反覆上感以及虛寒腹瀉等。中醫認為,除了上醫院貼藥外,熱水泡腳、艾灸也是很好的“補藥”,睡前熱水泡泡腳,以艾條薰湧泉,或以艾灸盒灸足三裡、關元、氣海等穴位,可以促進人體血液迴圈,使人溫暖入睡。

  冬至養生進補食譜

  一、清炸牡蠣

  原料:鮮牡蠣肉

  調料:鹽、料酒、生粉、雞蛋、麵包糠、花生油、番茄醬

  做法:

  1. 鮮牡蠣肉洗淨後,瀝乾水分放入容器裡。

  2. 加少許鹽、料酒醃製片刻。

  3. 雞蛋打散、生粉、麵包糠放碟子裡備用。

  4. 將牡蠣逐個裹上生粉,然後在雞蛋液裡蘸一下,再滾上一層面包糠。

  5. 鍋內注油,燒至八成熱時投入牡蠣肉略炸。

  6. 撈出控淨油,待油溫升至九成熱時下鍋復炸,呈金黃色時撈出控淨油裝盤即可。

  二、蝦仁筍面

  材料:紅甜椒面100克、蘿蔔雞蛋麵100克、蝦仁200克、春筍200克、骨頭上湯適量

  配料:芹菜、胡蘿蔔少許、鹽1茶匙

  做法:

  1.骨頭上湯備好。

  2.春筍用清水漂洗10分鐘後,瀝乾水份切成粒,蝦仁洗淨,芹菜、胡蘿蔔切碎粒,面準備好。

  3.放入骨頭上湯到湯鍋裡,加上適量溫水,煮開後熬上5分鐘。

  4.然後把春筍粒放入,煮2-3分鐘。

  5.倒入蝦仁,煮至變色打卷。

  6.撒入鹽和芹菜粒即可。

  7.另起鍋把水燒開,放入紅甜椒面和蘿蔔雞蛋麵。

  8.煮熟後撈起,擺上造型,澆上湯即可。

  三、鯽魚蘿蔔絲湯

  原料:鮮活鯽魚兩條,大蘿蔔半個。一般情況下做這個菜都是用白蘿蔔,我家剛好有大蘿蔔,就用的大蘿蔔。

  調料:料酒、薑片、蔥段、鹽個適量

  做法:

  1.大蘿蔔洗淨後切成絲。

  2.鯽魚治淨。

  3.在魚身兩側剞十字花刀。

  4. 鍋內加少許油燒熱,放入鯽魚兩面煎至微黃。

  5. 烹入料酒,加清水沒過鯽魚。

  6. 放入蔥段薑片。

  7. 蓋上鍋蓋小火燉20分鐘左右。

  8. 放入蘿蔔絲,敞開鍋蓋旺火繼續煮。

  9. 煮至湯呈乳白色時加鹽,再煮三分鐘左右即可。

  四、肥牛金針菇

  材料:金針菇----250克、肥牛片----250克

  調味料:蠔油-----1大匙、白糖-----1小匙、清水-----1小杯***約80ML***

  製作過程:

  1、將金針菇洗淨,切去菇腳部分,瀝乾水份備用。

  2、肥牛片放室溫稍解凍一下。

  3、取一肥牛片,把一小撮金針菇捲起來。

  4、依次用肥牛片把所有的金針菇都捲起來。

  5、平底鍋開大火燒熱,再轉回中火,把肥牛金針菇卷直接放平底鍋內煎。

  6、煎至肥牛變色,再轉另一下,均勻的把整個肥牛都煎透變色即可。

  7、將一大匙蠔油放在碗內。

  8、加入1小匙白糖。

  9、加入清水。

  10、用筷子攪拌均勻。

  11、熱鍋,將攪勻的蠔油汁倒在鍋上,開大火煮沸。

  12、然後直接淋在肥牛金針菇捲上即可。

冬至後養生的方法
冬至過後養生
相關知識
冬至後如何養生
立冬之後如何養生
冬至節如何養生
立冬過後如何養生
冬至過後如何養生
冬至後如何健康養生
立冬後如何養生吃什麼好
南方立冬後如何養生
立冬後如何養生
廣東立冬後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