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時機教育孩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教育孩子,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的時候,也是會出現事與願違的狀況。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的時機篇一

  1.受挫時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不是與生俱來的。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建議,孩子遭受挫折時,家長要用“成長型理論家學習方式”教育孩子。如孩子被騙走一塊糖,要告訴他:這也是件好事,因為你學會了識別謊言,以後不會再被騙。這樣,壞事變好事就逐漸成為孩子的慣性思維。今後面對挫折時,就不那麼愁眉苦臉了。

  2.困惑時

  當孩子感到困惑,家長就可抓住他渴望解決問題的心理,及時幫著疏理。比如,某天孩子回家不停唸叨“什麼叫理解萬歲”,媽媽可以自然地給孩子講自己與同事發生誤會的事,並告訴她,被人誤會在所難免,如果自己沒錯,要及時與對方溝通;有錯就找機會道歉。

  3.待客時

  待人接物是孩子的必修課,外出做客或家中來客人,孩子的言行都會不自覺地“規矩”起來,家長可適時點撥,效果很好。比如,客人帶了禮物,爸爸可適當提醒:“是不是忘記說什麼了?”如果孩子還沒意識到,可對客人說:“謝謝您送的禮物,我代孩子謝謝您!”這時,孩子會自然的學會說“謝謝”。

  4.家長會時

  不論表現好壞,家長會都是孩子最不安的時候。父母不妨藉此機會,與老師充分溝通。尤其當指出孩子在校問題時,要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先將孩子在家的優良表現向老師彙報,並充分交換意見。溝通結束後,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孩子一般樂於接受,並會在日後積極改正。

  5.感興趣時

  發現孩子用物品探電源插座等舉動,家長會立刻制止,但此時還要看到孩子對家用電器的濃厚興趣。不妨從此入手培養其學習能力,再給予必要的安全教育,鼓勵和支援安全的探索行為,因材施教。

  6.不良行為剛露頭時

  孩子養成壞習慣,往往與初次發生不良行為未能及時糾正有關。幼兒沒有是非觀,如把食物扔地上、無緣無故打小朋友、不給吃就大哭等,家長應抓住這“第一次”,幫孩子打下好基礎。

  7.孩子取得成績時

  孩子取得成績時,自信心也比平時強,家長要抓住這個機會加以肯定和鼓勵,幫他把一時的熱情轉化為持久的動力。同時,也別忽視可能出現的驕傲自滿情緒。

  8.小夥伴取得成績時

  心智發育比較成熟的孩子都有不甘落後的共性。小夥伴取得成績時,孩子可能表面上滿不在乎,但往往暗下決心,要迎頭趕上。父母應抓住時機進行指導,提出適當的目標。切不可過分攀比,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孩子的時機篇二

  1在孩子取得成績時

  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此時定會處於興奮的狀態,家長一方面要對他的成績給予積極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具體的任務,由於孩子此時心情舒暢,一般比較容易接受。

  2在孩子對某一事物表現出濃厚興趣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對某一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時,做事情的主動性會大大提高,因為這是他發自內心願意做的事。此時,家長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激勵孩子深入鑽研,取得優異的成績。

  3在孩子看到他人取得成績時

  看到別人取得成績,孩子往往會暗自下定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來,而且要做的比他好!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和孩子一塊分析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然後對孩子提出適當的目標要求,最後一起探討如何才能實現目標。

  4和孩子一起外出旅遊時

  孩子在和家長一起外出旅遊時,心情一般會比較舒暢,家長在給他講解旅遊景點的來歷或故事的同時,要有意識地教育他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不能攀折花枝、亂塗亂寫、用食物或髒物投擲動物、亂丟瓜皮果殼等。

  5當孩子出現過錯時

  孩子犯了錯誤後,內心會產生愧疚感,此時對家長的教誨容易接受,也願意改正自己的過錯。家長要和孩子一塊對錯誤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明確指出孩子的問題所在。但要注意,千萬不要過分嘮叨,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孩子,循循善誘常常會收到振聾發聵的效果。

  6在孩子遇到困難時

  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孩子往往容易失去信心。此時,家長要積極地肯定孩子的成績,對他的不足之處予以點撥,一塊探討解決困難的方法,幫助他重新樹立信心,走出困境。在戰勝困難後,孩子的自信心會大大提高,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也會知道如何去解決。

  7在新學期開始時

  在新學期開始時,孩子會進入一種新的學習環境,從而產生一種新的求知慾望,此時家長若因勢利導,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時機篇三

  一是早上出門時。一日之計在於晨,父母要幫助孩子懷著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溫馨地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

  二是一起吃飯時。很多父母平時不抽時間陪孩子,只有吃飯時專心面對孩子,看到孩子有什麼問題,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麼問題,就開始教育孩子。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慾,破壞本來寧靜的家庭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氣變壞時。父母脾氣已經很壞,很容易一張嘴就罵人,結果傷了孩子,也損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愛形象。此時,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氣和後再開口。

  四是發生直接衝突時。孩子說好晚上8點回來,結果10點才回來。父母早已窩了一肚子火,這時如果開口,必然發生直接的衝突。倒不如把事情壓後,等第二天再聽孩子解釋。而且,父母表現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走出教育孩子的誤區
中外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相關知識
抓住時機教育孩子
什麼時候教育孩子最好
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好嗎
家長應該放下手機教育孩子
這三個時間教育孩子往往會起到反效果
這三個時間教育孩子往往會起到反效果
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時機是什麼
教育孩子最好的時機是什麼時候
教育孩子有哪些時機不容錯過
教育孩子珍惜時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