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一節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因為,我們發現孩子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麼每個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鐘出現在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還是分散的呢?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裡發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二、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靜互補。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成其為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簡單的,學生自學可以學懂的,或內容比較有趣的,可以快節奏進行。內容比較難的,比較枯燥的,比較抽象的,或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慢動作",提問後要留出較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老師適當的講解也要放慢些語速,讓學生來得及消化。在教學中,應張弛有度,"張",時間不可太長,應以學生身心不會過度疲勞為度;"弛",也不可過度,應不致使學生注意力渙散。

三、巧妙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慾,思維能力,有利於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於挖掘學生的潛能。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揚民主精神,融洽師生關係,教師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溫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悅的氛圍,創設活潑、輕鬆、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主動參與學習。由此可見,語文教師應要儘可能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落後狀況,多利用現代教具。如小黑板、掛圖、投影儀、錄音機等,這樣既可節約板書,有關內容簡介等課堂教學時間,又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更多的信息,利於學生立體思維。其中教材上圖文並茂的插圖常是教師教學疏忽的一個地方,需要我們多加揣摩,多利用。學生感知課文不是孤立地進行,總是跟課文相關背景知識相聯繫,背景知識越清楚,對課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這就是感知的選擇性,可見重視教具及課本插圖的作用,也不失為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教學的理論核心內容是:學習是生動活潑的智力生活,學習是在遊戲童話、美術、音樂和創造的世界裡進行的學習要成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學生應是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我們要通過我們的課堂語言,激發......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一個語文老師

一、教師要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結合學科特點,有機滲透德育、美育,提高學生素質。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在課堂上單位時間內教師通過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在主動的心理狀態下的學習所獲,可以稱之為教學效率。要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調整教學步驟,把知識當載體,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現代教育觀念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不能只管知識不管人,只見能力不見人,逐步改進我們習慣的教法,向45分鐘要質量,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二、要認真備好每堂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教無定法,但仍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教師首先要學習並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才能形成鮮明的指導思想,實現正確決策。即使教書多年,有了一些經驗的教師,也可藉此指導創新教學,提升教學水平。教學方法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動口提問,動腦回答,動手演練,教法具有組織性、啟發性、指導性、多樣性、教育性。注意學法指導,學法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實踐性。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有機結合,能及時對課堂進行調整。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就要抓住思想教育、文學教育和思維訓練三方面,紮紮實實搞教學。另外還要注意提高學生的速讀能力、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要將語文作為一門具有生命力的學科,不搞題海戰術,不灌死知識,而要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向語文課堂要效率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向語文課堂要效率一、把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讀書不僅是一種能力,還是一種生活方式。在考試中如果分值是120分,那麼閱讀和寫作分值可能佔到九十幾分,據可靠消息,2017年高考時語文分數將達到180分,可想而知,想學好語文,就得下工夫了。閱讀題分值還會加大,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又能促進寫作,所以教師就得想辦法改進教學。改進語文教學的途徑之一是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語文課中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讀書的自覺,有沒有這種意識?據調查,北京人大附中的學生在課堂上3年讀50本書,邢臺一部分中小學校要求學生一學期帶5本最喜愛的書,放在圖書角,以便閱讀。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語文閱讀方式:精讀、瀏覽、速讀、默讀、跳讀等,要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跳讀、一目十行、圈點勾畫。教師的閱讀教學觀念要更新,讓學生形成一種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模式。只要有興趣,讀書的潛力是無窮的,這對學生陶冶情操,提高人生觀與價值觀是大有益處的。二、明確教學目標教師應據課標要求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做到既落實了“雙基”,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智能,糾正了“單打一”的不良習慣,防止“水自流式”的課堂教學,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圍繞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三、符合教學原則課堂教學內容的具體實施要符合教學的一般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要想如此,首先,在安排課堂內容上,應反映教材的知識體系,溫故知新,循序漸進,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其次,注意對學生的多能啟發,絕不能生搬硬套,機械重複,必須精心設計課堂的提問,選好有代表性的有層次梯度的練習,反對題海戰術,準確把握住“精神”和“度”。四、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認真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心理特點,教師應當好導演,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式,誦讀法、啟發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作用,讓手、眼、腦都動起來,發揮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把感性認識儘快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運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五、強化訓練,及時鞏固,靈活多變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畫龍點睛的講解,學生雖然掌握了部分知識,但還不能真正地靈活運用。要達到這一目的,只有及時鞏固,強化訓練。但是要注意強化訓練不能超新課標,並要求學生必須在課堂內完成,這樣便於教師瞭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同時也能調動學生上課學習的積極性,克服課後抄作業的不良習慣,這樣也能減輕學生課後的作業負擔。及時有效的鞏固練習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記憶,形成能力,因此設計練習時要靈活多變,注意做到:(1)針對性。作業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既不要一味簡單再現,又不能任意加深與拓寬。(2)階梯性。在一般情況下,練習可分為鞏固、深化、發展三種類型,在教學不同階段,選用不同類型的練習。(3)代表性。從不同類型中選擇最能反映學生理解程度和應用能力典型題目,做到“少、精、活”。(4)適量性。即作業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過多加重學生負擔,過少又達不到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能力的目的。六、作業及時修改,重視信息反饋教學反饋是教學控制的重要依據。沒有反饋的教學必然是盲目的、失控的教學,要加強教學控制,檢查教學效果,就必須準確而及時地掌握反饋的信息。當堂批改作業,及時糾正是優化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課堂上佈置的作業,要求學生課內完成,教師可在期間巡......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如何提高語文閱讀?
如何提高語文基礎知識?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效率?
如何提高背單詞的效率?
如何提高中考數學成績?
如何提高語言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我的數學成績?
如何提高初三數學成績?
如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