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構造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什麼是地質構造 有哪幾種類型 各有什麼特徵 5分

地質構造是指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主要有褶皺、節理、斷層。

特徵:

一、褶皺:分為背斜和向斜

1.背斜 岩層向上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老,兩側岩層依次變新。

2.向斜 岩層向下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新,兩側岩層依次變老。

若褶皺的岩層上升到地表而未受到剝蝕作用時,則背斜為高地,向斜為低地,地面上僅見到時代最新的岩層。褶皺岩層遭到強烈風化剝蝕後,地面的起伏主要取決於岩石抗風化剝蝕的能力。若褶皺岩層為同一種巖性或強埂相近,由於背斜核部斷裂較向斜核部發育,背斜核部很可能成為低地或谷地,向斜核部反而形成高地或山樑。

二、節理:

自地表向下隨深度加大,節理的密度逐漸降低。

三、斷層:

具有顯著位移的斷裂。斷層在地殼中廣泛發育,但其分佈不均勻。

地質構造脆弱什麼意思?

往大了說是因為地殼內部進行能量釋放,而能量是從構造帶的薄弱部分釋放出來的,所以會形成各種地質運動。往小了說,由於地質結構會因為層面、硬性結構面、裂隙面等形成貫通性結構面,會將巖體切塊,進而造成不穩定因素。還有一些不穩定的因素造成的各種異發的地質災害。

什麼是地質構造 有哪幾種類型 各有什麼特徵

地質構造的基本類型有褶皺和斷層。

褶皺包括背斜和向斜;斷層組合可以形成地塹和地壘。

地質是什麼意思

地質圖是將沉積岩層、火成岩體、地質構造等的形成時代和相關等各種地質體、地質現象,用一定圖例表示在某種比例尺地形圖上的一種圖件。是表示地殼表層巖相、巖性、地層年代、地質構造、岩漿活動、礦產分佈等的地圖的總稱。

根據野外調查路線、觀測點的距離,調查精度的比例尺劃分為小(1/50萬及其以小)、中(1/25~1/20萬)、大比例尺(1/5萬及其以大)地質圖。依據內容分為:基岩地質圖、地質礦產圖、巖性-巖相分佈圖、構造地質圖、礦產圖、第四紀地質圖、古地理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和環境地質圖等。

地質界線、構造線、礦產和地理底圖等要素的標示精度,投影方法的準確性是衡量地質圖成圖效果的主要考核指標。我國對不同比例尺、不同地質圖類別的成圖方法技術都有具體的規範要求。

地質方面結構和構造的區別是什麼

地質構造(簡稱構造):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份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麵貌特徵的總稱,如斷裂、褶皺等;

地形指的是地物和地貌的總稱。包括地勢與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內的地表形態。如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簡單的說:地質構造是地下岩層的變化狀況,而地形是地球表面的表現形態。

什麼是地質構造等級

地質構造體系由李四光提出。曾稱構造系統,是地質構造三重基本概念之一,為具有成生聯繫的各項不同形態、不同性質、不同等級和不同序次的結構要素所組成的構造帶以及構造帶之間所夾的巖塊或地塊組合而成的總體,稱構造體系。它是一定方式的區域性構造運動的產物,反映著一定類型的區域地應力狀態。構造體系規模有大有小,小型的限於一塊手標本,大型的有縱橫幾百公里,甚至更加宏偉。小型構造體系影響深度較小,大型構造體系影響深度較大。構造體系是地質力學研究的核心,它不僅在理論上有助於闡明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而且在生產實踐方面,也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如對區域地質調查、礦產普查勘探、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地震地質等方面的工作,都有指導作用。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565454.htm

地質構造學說共有幾種?具體是什麼

大地構造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構造、演化及其運動變形和發展規律等問題的學科,是研究地球科學的基礎理論之一,不僅對深入認識地球發展史和地殼、岩石圈運動史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研究成礦條件、地表成因及預測礦產資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中國地處環太平洋構造帶和特提斯構造帶的丁字接合處,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地構造特徵。“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地質力學”、“多旋迴構造”、“地窪說”和“斷塊構造說”是老一輩地質學家對我國大地構造特徵的總結,被稱為“中國五大地質構造學派”。

為了開闊思路,提高認識,培養同學們獨立分析地球科學基本問題的能力,並能正確理解和運用大地構造理論和術語,本節將扼要介紹中國主要大地構造學派的理論,要求同學們對各學派基本理論、基本原理有所瞭解。

課時:2學時

授課內容

一、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

二、地質力學

三、多旋迴構造運動說

四、斷塊構造學說

五、地窪說

重點

“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的創始人張伯聲院士是我校已故的中國乃至全世界著名地質科學家之一,為我國的地質科研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因此“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是本節的重點。

難點

地球運動的動力學機制是非常複雜並很難解決的問題,有些解釋在學生目前知識條件下較難理解,可用模擬實驗及摺紙演示說明。

教學方法

用多媒體以講授為主,結合適當課堂討論及演示說明。

講授重點內容提要

一、“波浪狀鑲嵌構造” 學說

(一)“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創始人張伯聲院士生平簡介 張伯聲院士,1903 年6月23日出生於河南省滎陽縣喬樓村,1994年4月4日下午5時在西安逝世。1926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校,以優異成績被保送赴美留學,先後在威斯康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學習,1928年獲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學士學位,後又在芝加哥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地質系研究部攻讀地質學。1930年回國,先後在焦作工學院、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河南大學和北洋工學院任地質學和巖礦學教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張伯聲教授隨同北洋工學院從天津遷到陝西,先後在西安臨時大學、西北聯合大學,西北工學院和西北大學任教。抗戰勝利後,原北洋工學院的教師紛紛返回天津,但他則認為,秦嶺需要他,西北需要他,毅然跟隨西北大學遷回西安,出任西北大學地質系主任。解放後,張伯聲院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1956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任西北大學副校長。1980年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11月調任西安地質學院長。張伯聲院士為地質教育和地質科學研究工作整整奮鬥了64年之久,獻出了他的畢生精力,為黨、為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

張伯聲教授被公認為陝西省最有影響的教育家之一。他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是他一貫的教育思想。

1951 年,國家亟需一批石油地質人才,擬在3年內連續招生2000名專修科大學生,張伯聲教授急國家所急,決然接受了這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正是這2000多名專修科大學生後來成了我國石油工業和礦產地質的生力軍。但由於編寫新教材過度勞累,而得了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張伯聲教授教書育人,身教重於言教,在抗美援朝期間,他送子參軍,並捐獻出全部積蓄購買飛機大炮,對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起了很大作用。他在生活十分上節約儉樸,一貫嚴格要求自己,而對學生卻關心備至,在經濟上經常資助一些生活十分困難的學生。他總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他認真吸取國......

相關問題答案
地質構造是什麼意思?
建築構造是什麼意思?
地質學家是什麼意思?
城中村改造是什麼意思?
房地產開基是什麼意思?
地鐵初勘是什麼意思?
在地總產值是什麼意思?
原地回遷房是什麼意思?
地面找平是什麼意思?
房地產契稅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