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經濟特徵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目前,臺灣經濟的特點是

答案C

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臺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臺灣形成“進口-恭工-出口”型經濟。

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

臺灣的經濟結構

臺灣經濟是一個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50多年來,通過進口替代、出口擴張、結構調整與自由化改革的發展軌跡,臺灣經濟獲得了較快發展。

農業(包括農、牧、漁、林)

農業生產總值近 3,909 億元,其中農產佔 43.6% ,畜產佔 33.2% ,漁產佔 23% ,林產佔 0.2% ( 「中華民國農業統計年報」, 2000 年 ) 。主要農產為稻米、甘蔗、檳榔、茶、玉蜀黍等。主要畜產為豬、雞、雞蛋、牛乳、鴨、鵝等,畜牧方式以欄牧為主。漁業可分為遠洋、近海、沿岸漁業及養殖漁業四種,每年冬季的烏魚汛,為典型的近海漁業,高雄前鎮漁港則為遠洋漁業的基地,主要漁產為鮪魚、鰹魚等,養殖漁業主要魚類為蝦、蝨目魚、吳郭魚及石斑魚等。主要針業林產為扁柏、紅檜、肖楠等,主要闊葉林林產為烏心石、櫸木、黃連木、泡桐等。

礦業

臺灣地區地質構造複雜,礦床分佈極不規則,礦業發展的自然條件並不十分優越。然依面積比例而言,礦產可謂不少。但因各種產業發達,大部分礦產遠不敷經建所需,仰賴輸入。主要礦產為天然氣、煤、大理石、蛇紋石和硫礦等,天然氣分佈於苗栗一帶,煤田分佈於北部,大理石分佈於東部,蛇紋石分佈於花蓮一帶,硫礦則產於北部大屯火山群。

工業

民國 88 年臺灣出口金額達 1,216 億美元,其中 98.4% 為工業產品,工業是臺灣經濟發展的主力。民國 40-50 年代偏重於輕工業,鼓勵國外投資及拓展國外市場,利用臺灣低廉工資之競爭優勢,設立加工出口區。民國六十年代以來偏重於重化工業。民國 60 年代中期,大鍊鋼廠、大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及能源發電廠等四項重大建設完工後,已使臺灣的工業發展,由輕工業進入重工業的階段。民國 70 年代開始,政府積極推動發展技術層次高、附加價值大及耗用能源少之策略性工業,建立科學工業園區,發展高科技工業。至民國 79 年,策略性工業 ( 以電子信息及機械工業為主 ) 及高科技工業產品出口值佔總出口值之比重已增為 40.2% 。以高科技電子工業而言,是半導體的國際代工重鎮,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是世界“集成電路”主要生產國。

貿易

臺灣屬於海島型經濟,資源較貧乏,端賴國際貿易有無,早期靠農產品(茶、糖、樟腦及米、糖)外銷,民國 55 年以後,工業產品的輸出已佔首位,工業產品由輕工業到重工業、高科技產品,臺灣科技產業揚名國際,賺取大量外匯。臺灣的對外貿易在民國 60 年以後轉為出超,以民國 88 年臺灣國際貿易為例,出口額為 121,591 百萬美元,進口額 110,690 百萬美元,出超 10,901 百萬美元。臺灣國際貿易主要出口地區為美國、香港 ( 包括兩岸的轉口貿易 ) 、日本。主要進口地區為日本、美國、中國大陸 (2002) 年,進口總額以農工原料、資本設備及消費品為主。

4、文化藝術

臺灣的文化藝術

臺灣豐富多元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臺灣文化。臺灣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國大陸移民,而此地人民甚為注重傳統文化的保存,同時逐漸發展出新的文化,在這裡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國文化,也可以欣賞到荷蘭、日本所留下的歷史古蹟。

寺廟與建築

臺灣的傳統建築,是民間藝術的總彙,裝飾特別精美,舉凡彩畫、書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構成建築的要素,從中能深刻的洞悉豐富內涵的臺灣文化。

此外,除了可在臺灣看到由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

臺灣經濟發展特點 50分

耗能少、汙染低、附加價值高的技術密集型科技產業取代傳統產業,民間中小企業也被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所影響。現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

臺灣本島是一個多山的海島,高山和丘陵面積佔2/3,平原不到1/3且平原多分佈在西海岸,臺灣經濟發展並不只是著重發展第一產業。臺灣六十年代起注重發展工業,蔣經國時代,為擺脫石油危機,政府致力推動十大建設,為臺灣石化業與重工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此時恰逢越戰,美國向臺灣訂購大量物資,這些因素都促使臺灣經濟快速起飛。1980年代,臺灣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大力鼓勵內外廠商投資高科技產業,以耗能少、汙染低、附加價值高的技術密集型科技產業取代傳統產業,民間中小企業也被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所影響。現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

臺灣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支柱產業: 臺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全球領先。

臺灣經濟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現今當局逐步減少對投資和對外貿易的干預,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國營企業”陸續被私有化。國際貿易是臺灣的經濟命脈,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貿易第一地區,其次為美國和日本。

不同於鄰近的韓國和日本,臺灣經濟以中小型企業而非大型企業集團為主。臺灣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舉足輕重,全球大多數電腦電子零組件都在臺灣生產。高新技術產業已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業佔GDP的比重從1952年的35%降至2%,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合計比例過半。

為降低生產成本,臺灣許多製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大陸和東南亞,也造成產業空洞化的問題。臺灣已投資大陸超過1500億美元,在大陸有8萬多家臺資企業,常住大陸的臺商及眷屬已超過100萬人。

參考資料:news.163.com/...E.html

臺灣和香港的經濟特點是:

答案B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臺灣的相關知識。臺灣和香港的經濟特點是臺灣是出口導向型,香港是轉口貿易型。

臺灣突出的經濟特徵為什麼經濟 ? 5分

來績加工,出口導向

臺灣經濟,大部原因來自李國鼎任職經濟合作委員會時期所建立的出口導向經濟政策及加工出口區的成立。1965年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三讀程序,同月30日總統令公佈實施。1976年12月3日在高雄設立了第一個加工出口區

臺灣經濟特徵形成的原因?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

原因: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工

海島多港口

吸收外國資本

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

臺灣經濟特點是向外型的嗎,

對啊,因為它是島國,而且又不大,要發展肯定要向外咯

求詳細解答:香港與臺灣的經濟特點

B

臺灣的工業有什麼特點

自80年代以來,由於臺灣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臺灣當局於1986年提出 實行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的經濟轉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場經濟機制,並以產業升級和拓展美國以外的外貿市場作為重大調整內容,確定 以通訊、信息、消費電子、半導體、精密器械與自動化、航天、高級材料、特用化學及製藥、醫療保健及汙染防治等十大新興產業為支柱產業. 經過近10年的經濟轉型,臺灣經濟在自由化、國際化方面取得一定進展,產業升級也初現成效,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佔製造業的比重目前已達61.5%,其中信息產業發展尤為突出,其產值已名列世界前茅.

相關問題答案
臺灣的經濟特徵是什麼?
美國的經濟類型是什麼?
我國的經濟制度是什麼?
醫院的經濟類型是什麼?
詩歌的審美特徵是什麼?
經濟特區是什麼?
西方的經濟制度是什麼?
憲法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生物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會計的職業特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