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後面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11

小康之後是什麼生活水平?是中康嗎?

小康的意思你誤解了

小康是指家庭稍有資財,可以安然度日。 宋洪邁《夷堅甲志·五郎君》:“ 庠不能治生,貧悴落魄……然久困於窮,冀以小康。”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丁前溪》:“ 楊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舊業矣。”《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先生得這‘銀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 郁達夫 《遲桂花》:“家裡雖稱不得富有,可也是小康之家。”

明白嗎?

小康之後的生活水平是富裕。

什麼是小康?

是一個相對概念,通常指某一個社會歷史時期家庭處於中等寬裕、能夠安危度日的生活水平。因此,不同歷史時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解放前:中農;解放初:二畝地、一頭牛;20世紀末:世界範圍內的中等富裕水平,比1980年有很大飛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1000美元。

小康的標準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

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準設定為:(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駭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爾係數50%;(10)成人識字率85%;(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12)嬰兒死亡率3.1%;(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14)電視機普及率100%;(15)森林覆蓋率15%;(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十六個指標進行測算,根據其結果我們可以豪邁地向世界宣佈:一個12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全面小康實現後是什麼樣的

社會公平正義,法律健全完善

人人各有所職,能力體現價值 家家生活富足,社會保障完善

人際關係和諧,社會團結如親

國際和平安全,世界自有往來

我最想說的是,醫療教育要不斷為民服務,讓病有所依,人民素質提高

後小康時代指的是什麼

所謂小康水平,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這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目前,我國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以達95.6%,但從不同地域和人口看,情況並非完全樂觀。據統計,到2000年底,全國除市轄區以外的2000多個縣級單位中未達溫飽線的佔22.8%,居溫飽線和小康線之間的佔63.2%,居小康線和比較富裕線之間的佔13.7%,達到比較富裕線的僅佔0.3% 如何界定小康標準? 小康實現程度在進行統計計算時分為三大步驟:第一是小康內涵的界定。小康涵義類似於國際上通用的生活質量的涵義,一般包含三層意思,即物質生活狀況,主要內容為食品、衣著、住房、交通等物質條件;生活環境狀況,主要指空氣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擁擠以及水質和綠化狀況;社會環境狀況,主要內容是社會秩序與安全感、社會道德風尚等狀況;第二是確定小康標準臨界值和指標權重。第三是計算小康進程,國家統計局採用了區間距離實現程度的方法測算。從標準規定的五個方面看,我國當前經濟水平和精神生活已達到小康標準,物質生活、人口素質和生活環境實現程度分別為94.6%、88.4%和91.5%。 中國小康之路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使用“小康”一詞來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1984年,他又進一步補充說:“所謂小康,就是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年人均800美元。”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並把它作為主要奮鬥目標和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階段性標誌。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正式將實現小康列為“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二步目標。 1990年12月,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審議並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對小康的內涵作了詳細的描述,“所謂小康水平,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 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2002年11月8日,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明確了今後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

人們常說“奔小康”,請問“小康”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小康”源自《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是人民(因輸賦稅服徭役)已經很勞瘁了,差不多可以讓他們休息一下了 。可見,“小康”的“康”,是指安樂、休息、安寧的意思。小康的說法用於對一種社會狀態的描述,成為社會學、文化學、政治學上的一個 詞彙,則見於《禮記·禮運》中引證孔子的一段話裡面提到的。孔子在年底參加完蜡祭之後,登上門樓,喟然嘆曰:“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到了清末,康有為提出大同思想,還寫了《大同書》。其實,孔子的小康也好,康有為的大同思想也罷,都只講到社會秩序,而沒有涉及經濟生活,只能算作小康的經濟理想。

而我們國家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各行各業都很全面、具體。比如說衡量小康的標準,有以消費結構為參照系數的,即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在消費支出中所佔的比例佔50%以下;再一個就是以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為參照標準,即指人均GDP超過800美元。那麼讀書人的小康是什麼呢?作家羅維揚說:“讀書人的小康標準是,買書不愁錢,藏書不愁房,讀書不愁考,出書不愁銷。”

小康這個名詞最早是源自《詩經》

海《詩· 大雅· 勞民》這篇當中

有句話叫做民亦勞止 汔可小康

這時小康的康是指安定的意思

這是小康最早的含義

到春秋戰國時期

儒家學說的發展

儒家思想的理想社會

就是一種小康社會

這時的小康社會

指的是一種政治比較清明

人民生活比較富裕

安樂這麼一種社會局面

這種思想應該說

是在幾千年儒家思想當中

是一個很重要的思想

這種思想後來進一步擴大到民間

它的意義又發生了一點變化

在民間對小康的理解

就是生活比較寬裕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

就是豐衣足食

在吃飽穿暖的基礎上能夠更進一步

安定富裕的生活

我們現在講小康

是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

我們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目標

具體的講也可以說是一個標準

因此 人們使用的時候把它叫作小康水平

鄧小平同志最初說的小康水平

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到1000美元

後來我們在奔小康目標的時候

人們對小康的認識進一步擴大

把它變成一個社會

和經濟全面發展的一個標準

它的主要指標體系有十幾項

按照這樣一個指標體系要求

到2000年我們國家

已經從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2000年我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50美元左右

到這個水平以後進入第三階段了

那麼進入第三階段以後

我們就提出一個新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 這個時候才提出來的

真正最早提出小康社會這個概念

還是在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

在研究制定十五計劃

和2010年的發展規劃的時候

第一次提出在進入新世紀以後

我們國家就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

新的發展階段

這是最早提出來的

這次十六大報告

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

我們國家在新世紀經濟發展的

一個奮鬥目標

這個小康社會跟前面說的小康

水平是不太一樣的

這個小康社會指的是一個社會

歷史發展的一個特殊的階段

是中國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

一個特殊階段

這個階段就是指從我們國家總體上

達到小康水平

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中葉

基本上實現現代化

人民生活富裕

這樣的一個五十年跨度的歷史階段

都可以叫做小康社會

這是從縱向來看 從橫向來看

小康社會是......

小康是什麼意思?

小康的來由

[編輯本段]

“小康”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經典《詩經》中:“民亦勞動止,汔可小康”。這是“小康”一詞在中國文化中第一次出現。《辭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較寬裕,可以安然度日。”

“小康”的引人

[編輯本段]

鄧小平首先用“小康”來詮註中國的四個現代化。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實際勾畫了中國1980年到21世紀中葉的發展道路,不僅預言了中國發展所能實現的目標,還確定了分步實施步驟,十六大報告對於今後20年的描繪,正是根據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把他的規劃的第三步加以具體化。

小康水平

[編輯本段]

是一個相對概念,通常指某一個社會歷史時期家庭處於中等寬裕、能夠安危度日的生活水平。因此,不同歷史時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解放前:中農;解放初:二畝地、一頭牛;20世紀末:世界範圍內的中等富裕水平,比1980年有很大飛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1000美元。

小康的標準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

[編輯本段]

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準設定為:(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錠900美元);(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爾係數50%;(10)成人識字率85%;(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12)嬰兒死亡率3.1%;(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14)電視機普及率100%;(15)森林覆蓋率15%;(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十六個指標進行測算,根據其結果我們可以豪邁地向世界宣佈:一個12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小康水平與小康社會的區別

[編輯本段]

小康水平與小康社會的區別有兩點:

第一、首先是範圍不一樣。上個世紀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們建設小康重點在解決溫飽,提高物質文明水平,而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社會決不是單純的物質文明,還應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標準不一樣。如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那麼按此目標,人均GDP就要超過3000美元,符合世界銀行各國收入水平四類劃分標準中的中上等國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對全面建設進程進行檢測和量化時,不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統計臨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展進程。

全面小康社會

[編輯本段]

十六大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四個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內容。特別將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體就是六個“更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包括了這樣十個方面: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誌。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係數低於40%。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入學率2......

什麼是小康社會,標準是什麼,達到小康社會生活水平後,我國的下面目標會是什麼? 5分

小康生活應該沒有特定耿標準吧?要看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努力奮鬥,做到自己想要的,這應該就是自己想要的小康生活吧!

小康社會之後是什麼

就是中國所謂的 共產主義社會!

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後將是什麼景象,它與我國目前達到的小康有何區別?

狀況:不全面,低水平,發展很不平衡的 小康時間:2020年

景象: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祖國更加繁榮;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全面提高;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權利;多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

相關問題答案
小康後面是什麼?
十方劫後面是什麼?
一人傳虛後面是什麼?
三天打魚後面是什麼?
雞後面是什麼生肖?
看三國掉淚後面是什麼?
分後面是什麼單位?
鳥入林後面是什麼?
夏朝後面是什麼朝代?
元嬰後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