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增信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增信是什麼意思?信用卡怎樣增信?

銀行根據你的用卡情況給你增加信用額度 ,多用卡,良好還款就行了

資產管理計劃的雙重增信是什麼意思?

增信是指引入了一些優質企業或者是擔保公司,為你,或者是為某個項目進行擔保,增加你的信用等級,以達到降低貸款利息成本的目的,這個是增信的大概意思。

而雙重增信就是指力度更大的增信行為,比如同時有大公司,擔保公司都為你進行擔保。極大的增加信用等級的情況。

中小企業私募增信有那些措施?

追加抵押物/質押物,找第三方擔保

什麼是外部增信

由於信貸規模擴張較快導致銀行明年融資壓力較大,未來需要多種渠道化解融資壓力。

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11月份理財產品研究月報分析:“自2009年7月以來,銀行理財市場景氣指數除在10月份進行短暫調整外,後期幾乎呈一路上漲態勢,主要原因在於信貸類理財產品放量增長。”

受監管控制,外部增信產品增多

社科院認為,從產品的增信措施來看,11月份734款產品中僅有35款產品設置外部增信措施,佔比約為4.77%,較上月略有提升。

據普益財富統計,2009年11月銀信合作理財產品達530款,募集資金規模為1599.50億元,在這530款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中,信貸類產品發行量佔比超八成達到425款。

今年初,銀監會要求銀行不得為銀信理財合作涉及的信託產品及該信託產品項下財產提供任何形式擔保。原先國開行及商業銀行向信貸類產品提供擔保的做法有所改變,這類產品也變為不保本不保收益的產品。

日前,中國銀監會向各銀監局、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儲銀行和銀監會直接監管的信託公司緊急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在強調信託公司加強自主管理的同時,重點對銀行出售信貸資產等行為進行規範。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博士解釋說:“外部增信一般為企業的上級主管機構或第三方給企業提供的擔保,但是第三方增信的情況比較少見。由信託公司或者商業銀行為企業提供擔保的則為內部增信。”

但在700多款產品中,僅35款產品為外部增信產品,外部增信產品的數量佔比仍然是“小眾”產品,在2010年這類產品的數量預計會增長。

保險納入理財產品投資組合

據社科院訂析,2009年11月,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共有三個方面的創新,一是買產品送服務,二是將保險納入理財產品投資組合,三是部分產品參與率超過100%。

例如客戶現在購買深發展銀行的“聚財寶”系列產品,即可享受辦理金卡、綠色通道及多項業務的費用減免,免費一年8次汽車道路救援,贈送金色卡包、贈送網銀編碼器等。”

這是既理財產品市場在收益上競爭過後,又一個新的競爭方向。

此外,銀行保險合作的趨勢在理財產品方面也日漸增強。例如,繼光大銀行等機構首次推出FOF產品後,法興銀行推出一款掛鉤歐元兌美元的結構類產品和投資連接保險產品的混合類產品,首次將保險產品納入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

法興銀行表示,保險與銀行理財產品共同組成客戶的資產配置池子是未來的趨勢,家庭理財一定是保障與增值相結合的模式。

此外,還有一項創興是德意志銀行推出指數籃子掛鉤結構性投資產品,在一定條件下參與率高達115%,超過100%。社科院研究報告認為,這在結構類理財產品市場尚屬首次。

市場震盪理財風險再次凸顯

儘管理財產品市場在信貸類產品放量增長的情況下,景氣度指數升高,但是風險卻仍舊存在。

“又爆高額浮虧事件。”社科院理財產品月報稱:“自2009年以來中國股票市場一路上揚,基金理財產品也是賺多虧少,然而招行的金葵花增強型基金優選系列之‘金選雙贏’計劃8129號產品卻出現了近40%的浮虧,背後成因,值得深思。”

社科院調查研究發現,雖然銀監會已明令禁止不允許對個人投資者發售股票掛鉤的零售產品,但仍有部分機構變相銷售相關產品。比如,對原有股票產品進行展期,再如將私人銀行發售的股票類產品賣給高淨值(資金門檻10萬元以上)的非私人銀行客戶。

資本市場的震盪和部分機構的僥倖心理給個人客戶投資理財方面都帶來一定的風險,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首先關注風險,再看產品收益。...

什麼叫底層資產增信

由於信貸規模擴張較快導致銀行明年融資壓力較大,未來需要多種渠道化解融資壓力。 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11月份理財產品研究月報分析:“自2009年7月以來,銀行理財市場景氣指數除在10月份進行短暫調整外,後期幾乎呈一路上漲態勢,主要原因在於信貸類理財產品放量增長。” 受監管控制,外部增信產品增多 社科院認為,從產品的增信措施來看,11月份734款產品中僅有35款產品設置外部增信措施,佔比約為4.77%,較上月略有提升。 據普益財富統計,2009年11月銀信合作理財產品達530款,募集資金規模為1599.50億元,在這530款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中,信貸類產品發行量佔比超八成達到425款。 今年初,銀監會要求銀行不得為銀信理財合作涉及的信託產品及該信託產品項下財產提供任何形式擔保。原先國開行及商業銀行向信貸類產品提供擔保的做法有所改變,這類產品也變為不保本不保收益的產品。 日前,中國銀監會向各銀監局、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儲銀行和銀監會直接監管的信託公司緊急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在強調信託公司加強自主管理的同時,重點對銀行出售信貸資產等行為進行規範。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博士解釋說:“外部增信一般為企業的上級主管機構或第三方給企業提供的擔保,但是第三方增信的情況比較少見。由信託公司或者商業銀行為企業提供擔保的則為內部增信。” 但在700多款產品中,僅35款產品為外部增信產品,外部增信產品的數量佔比仍然是“小眾”產品,在2010年這類產品的數量預計會增長。 保險納入理財產品投資組合 據社科院分析,2009年11月,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共有三個方面的創新,一是買產品送服務,二是將保險納入理財產品投資組合,三是部分產品參與率超過100%。 例如客戶現在購買深發展銀行的“聚財寶”系列產品,即可享受辦理金卡、綠色通道及多項業務的費用減免,免費一年8次汽車道路救援,贈送金色卡包、贈送網銀編碼器等。” 這是既理財產品市場在收益上競爭過後,又一個新的競爭方向。 此外,銀行保險合作的趨勢在理財產品方面也日漸增強。例如,繼光大銀行等機構首次推出FOF產品後,法興銀行推出一款掛鉤歐元兌美元的結構類產品和投資連接保險產品的混合類產品,首次將保險產品納入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 法興銀行表示,保險與銀行理財產品共同組成客戶的資產配置池子是未來的趨勢,家庭理財一定是保障與增值相結合的模式。 此外,還有一項創興是德意志銀行推出指數籃子掛鉤結構性投資產品,在一定條件下參與率高達115%,超過100%。社科院研究報告認為,這在結構類理財產品市場尚屬首次。 市場震盪理財風險再次凸顯 儘管理財產品市場在信貸類產品放量增長的情況下,景氣度指數升高,但是風險卻仍舊存在。 “又爆高額浮虧事件。”社科院理財產品月報稱:“自2009年以來中國股票市場一路上揚,基金理財產品也是賺多虧少,然而招行的金葵花增強型基金優選系列之‘金選雙贏’計劃8129號產品卻出現了近40%的浮虧,背後成因,值得深思。” 社科院調查研究發現,雖然銀監會已明令禁止不允許對個人投資者發售股票掛鉤的零售產品,但仍有部分機構變相銷售相關產品。比如,對原有股票產品進行展期,再如將私人銀行發售的股票類產品賣給高淨值(資金門檻10萬元以上)的非私人銀行客戶。 資本市場的震盪和部分機構的僥倖心理給個人客戶投資理財方面都帶來一定的風險,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首先關注風險,再看產品收益。

信託單位分為優先級和次級,次級為優先級內部增信。其中“次級為優先級內部增信”是什麼意思啊?

優先劣後(次級)介紹

優先級、劣後級,是分配權益的順序不同,結果是:風險不同,收益不同。優先級風險低,收益率也低。劣後級風險高,收益率也可能較高。

如果一個產品出現虧損,那麼會先虧劣後級的資金,只有全部的劣後級資金都虧損了,然後才是優先級資金受損。

如果一個產品出現盈利,並且盈利很大,那麼在分配給優先級當初協議約定的較低收益率時,剩下的所有收益都歸劣後級所有。

所謂的增信,通俗的說,就是降低優先級的風險。

如何理解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以結構化方式來進行的內部增信

2007年以前,我國的企業債券發行主體多為國有大型企業,信用增級方式也非常單一,國有商業銀行為企業債券提供擔保是最主要的信用增級方式,屬於典型的外部增信模式,內部增信模式基本沒有應用。隨著企業債券市場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希望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原有單一的增信方式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2007年10月,中國銀監會下發《關於有效防範企業債擔保風險的意見》,嚴格限制商業銀行為企業債券擔保,此舉切斷了企業債券銀行單一擔保增信的傳統路徑,使得中小企業發債難題進一步加劇。2008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出現了因融資難引發的大面積中小企業倒閉潮,備受各界關注。因此,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如何通過引入信用增級模式創新來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發債融資難題,從而推動我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成為市場參與主體需要共同解決的難題。

二、債券信用增級模式

所謂債券信用增級,其實質是對債券產品進行一定風險分析後,通過一定的機制和一系列增級程序對產品進行風險結構重組,將原來的低信用級別提升為高信用級別,改變以信用主體的原始信用作為主要支撐的傳統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原始信用因素中的不確定成分的過程。

按照信用增級提供主體的不同,債券信用增級模式可分為內部增級和外部增級兩種類型。

外部信用增級又叫第三方信用擔保,是指除發行人、發起人(銀行)、服務商、受託人以外的機構提供的全部或部分信用擔保,藉以提高證券化債券的信用級別。主要有第三方信用證、資產出售方提供追索權、債券擔保三種方式。

內部信用增級即通過證券化結構的內部調整,將現金流量重新分配,使債券達到所需的信用等級。內部增級主要採取優先/次級分層結構化安排、利差賬戶、超額擔保、現金儲備賬戶、擔保投資基金和發起人或發行人提供直接追索權等方式。

與外部信用增級相比,內部信用增級最大的優點是成本較低。這是因為,外部擔保機構往往是基於最壞情況下的風險估計來確定擔保費率的,發行人所支付的費用一般高於資產的實際風險所需的擔保成本。如果通過內部信用增級的方式,發行人只需承擔實際的損失,還可以從抵押資產的剩餘權益中獲益。此外,外部增信模式受制於第三方的擔保意願和擔保行為,存在不確定性。

大型企業由於信用等級較高,擔保成本相對較低,因此通過引入外部擔保增信,提高信用等級以降低發行成本是經濟的,擔保機構也樂於向他們提供擔保。但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則不然,中小企業風險高、信用等級低,運用外部擔保增信模式需要支付高額的成本,因此在完全市場化前提下,中小企業通過擔保方式發債是不經濟的,加上風險高,第三方擔保意願不強,需要政府等外部力量干預,構建外部增信模式難度大。

三、中小企業債券信用增級模式的國內外實踐

為解決中小企業發債難題,國內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實踐探索,所採用增信模式也各有不同,我國採取的是政府幹預下的外部擔保增信模式,而國外則主要採取優先/次級分層結構為基礎的內部增信模式。由於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質量特點,從實踐效果看,市場化的內部增信模式更為市場接受,運用效果更明顯。

(一)國內實踐。為解決中小企業發債融資難題,我國部分發達地區曾嘗試在政府推動下,藉助外部增信模式發行中小企業債券。2007年,在深圳地方政府的大力協調下,以市貿工局為牽頭人,藉助國家開發銀行的政策性銀行統一擔保,將市政府篩選出的20家中小企業以“統一冠名、分別負債、統一擔保、集合發行”的方式發行集合債券,首次通過債券市場募資10億元。此後不......

信託,資管計劃,基金,私募基金這些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資管產品?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準化金融產品。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準化金融產品。而目前資管業務用來發行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是證監會提倡的金融創新的結果,未來基金資管和券商資管用來分拆信託或發起類信託產品是一種趨勢。基金資管是證監會監管的產品之一,證監會監管產品統一要求資金託管某一指定銀行,基金資管及券商不能接觸客戶資金,來保證資金安全。

108家公募基金公司,67家基金子公司,126家證券公司。150家期貨公司,保險公司。這些金融機構都有發行資產管理計劃的資格。也正是因為那麼多金融機構都擁有發行資管產品的資格,所以在挑選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認清所選產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資管產品。

怎麼判斷一個產品是不是資管產品?

主要看資管產品的管理人(合同裡有明確的描述)。管理人是否是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

資管產品與信託產品的區別:

相同點:

1.必須報備監管部門,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2.資金監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認購方式相同,項目合同、說明書等類似;

4.本質相同通道不同,都屬於投融資平臺,都可以橫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產業市場等多個領域;

不同點:

1.全國只有68家信託公司,而資產管理公司非常多;

2.資產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強,尤其在宏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這樣的研究團隊指引下選擇可投資項目,能有效的增加對融資方的議價能力並降低投資風險;

3.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后成立;

4.資管計劃具有雙重增信,經過資產管理公司、監管層的雙重風險審核

5.資管計劃小額暢打,最多200個名額

6.收益高,資管計劃一般比信託計劃高1%/年;期限短,資管計劃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

今後趨勢:基金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是證監會提倡的金融創新結果,因監管嚴格、運作靈活,收益較高,小額不受限制、專業管理等優勢,未來基金專項資管用來分拆信託或發起類信託產品是一種必然趨勢。

基金子公司專項資產計劃問題答疑

1、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如何理解其“剛性兌付”?

首先,“剛性兌付”是監管層的一個態度。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他的“剛性兌付”預期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一、監管層面:信託業的“剛性兌付”是 銀監會的一個態度,其也並沒有明文規定。證監會與銀監會同屬於一個級別,證監會的監管風格更加穩健。銀監會是總量控制,證監會是事前控制,我們通過基金子 公司的報備次數就可以看出, 證監會雖然放開了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 業務,但是其仍然是審慎的監管態度,通過募集前報備,募集滿後再報備一 次,證監會維持其嚴格的監管風格。

二、行業發展層面:資管產品由於近幾年開始蓬勃發展,其初期的業務指引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因此行業內的公司都是很謹慎的在操作業務,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證監會,保監會會對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期貨公司......

資管和信託的區別是什麼?

一個是發債股,一個是海外基金,高搜易歡迎你

啟動涉企資金基金化改革什麼意思

發展、改革,成為昨日謝伏瞻省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兩個高頻詞,發展107次,改革57次。2012年11月21日,李克強提出,改革開放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改革如何出紅利?

一位參與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的工作人員說,我國經濟的發展,曾經是投資拉動,後來是外貿拉動,因為金融危機,外貿拉動受阻,我們用內需拉動,我國經濟在奮力前行。但是,是奮力。

中國經濟正在向新常態過渡,能否平穩走向新常態的關鍵是找到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通過新動力找到新增長點。新動力很多,其中最根源、最重要的動力是改革。2014年深化改革元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08個改革任務,共出臺370條改革成果,保持了經濟的新常態。

改革是個綱,綱舉則目張。2014年,省政府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自我革命,完成了省級機關改革。2015年,將全面深化各項改革,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成效,用改革的辦法和開放的途徑解決難題。

那麼,去年取得了哪些改革成就,今年又將進行哪些改革?向這裡看來——

2014已經完成的改革內容

1行政體制改革

以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自我革命,完成省級政府機構改革,減少省級行政審批項目和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310項,發佈12個省直部門權力清單,實現對10個省直管試點縣(市)全面直管。

2商事制度改革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記企業比上年增長87.8%。

3國企改革

持續深化國企改革,啟動混合所有制經濟、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等試點。

4財稅改革

編制省級財政三年滾動增長規劃,政府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營改增”範圍擴大,煤炭資源稅改革全面實施。

5投融資改革

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

6金融改革

開展小微企業增信債試點和中小企業私募債業務試點。

7農村改革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基本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

8城鎮化相關改革

制定新型城鎮化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和促進農民進城八項措施,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促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9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全面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有序開展縣域醫療聯合試點。

10公車改革

11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各類參保人員養老保險關係在地區之間、制度之間實現順暢銜接。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社會救助制度全面建立。

2015即將開啟的改革項目

行政體制改革

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基本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基本編制完成省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試點。深入推進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完善全面直管體制。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

2商事制度改革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幅減少前置審批。

3國企改革

基本完成國企公司制改革,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合理確定國企管理人員薪酬水平,規範領導人員職務消費,擴大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試點。繼續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試點,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功能分類。

4財稅改革

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除涉密信息外全部公開預決算。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啟動涉企資金基金化改革試點。改革省屬本科高校、職業院校財政經費核撥機制。推進“營改增”、消費稅、資源稅等稅制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科技創新項目和資金分配、評價成果機制。...

相關問題答案
基金增信是什麼意思?
基金跌停是什麼意思?
基金期限是什麼意思?
買基金幾層是什麼意思?
基金幾層是什麼意思?
基金對衝是什麼意思?
基金追加是什麼意思?
基金擴股是什麼意思?
提供增信是什麼意思?
基金申購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