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如何教育?

General 更新 2024年4月15日

孩子犯錯家長如何教育?

前幾天,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偶然間提到批評孩子的問題,沒想到,話題一挑開,許多家長開始抱怨不斷,有的家長說:“現在的孩子真難管,犯了錯誤,你批評他,他根本就不理會你那一套。”有的家長說:“他甚至會惡語相向,好像犯錯誤的是我們。”聽到家長這樣議論,老師微笑著對他們說:“你們沒想過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嗎?”“啥?孩子犯了錯,難道還不能讓我們當家長的說他幾句?”一位家長氣憤地說。“當然,批評孩子是對的,但是,你們在批評孩子時,嘮叨個沒完,甚至翻出那些‘陳年舊賬’呢?”老師繼續微笑著問道。這個問題一提出,教室裡立即鴉雀無聲。稍後,一位家長率先打破沉默,說:“老師,你說的問題在我身上確實存在,可是,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啊!”“錯,‘翻舊賬’恰是批評孩子的大忌!”老師說:“許多家長在批評孩子的錯誤時,最不可取的就是翻舊賬,這樣做,只會讓你的談話缺少中心,不僅不能提高孩子對這件事的認識,還會讓孩子對家長的批評心不在焉。”一、就事論事,不翻舊賬。做錯的事已經批評過了就應該‘結案’了,不要老是記著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讓孩子覺得他在父母面前永遠無法翻身。孩子正處在學習做人的過程中,父母要原諒孩子的過錯。二、先褒後貶,獎懲結合。當我們動怒時,常常會急於讓孩子認錯,會直接針對孩子所做的錯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實不是從小到大都只做錯事,必定還有許多可取之處,如果我們只針對眼前的錯事而忽略了他的優點,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父母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為。所以,在我們批評孩子時,應先對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給予肯定,然後再反映出做得不對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並不是光把眼睛盯著他的錯處,做得好的地方同樣看得見。三、用‘親密接觸’化解冰冷的批評。在批評孩子時,可以摟著他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聽。我們都知道忠言逆耳,所以當你們實在需要責備他時,我們應該用眼睛正視孩子,一邊說著指責他的話,一邊身體部分要有接觸,這樣就能夠達到恩威並用的效果。四、批評是愛,感情依舊。批評過後,父母不要一直板著臉說話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來打算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錯事為理由不帶孩子出去。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應該受到批評,但父母不會因為他做了錯事就不愛他,而是希望他更茁壯成長起來。”老師的話說完了,許多家長都露出了讚許的表情。幾秒鐘後,教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孩子犯錯後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每天都會對孩子進行表揚與批評的教育。如果批評的方法不當,不但不能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而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自暴自棄或叛逆的性格。

有分寸的批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孩子有錯,需要家長的積極引導,有分寸的批評就是一種積極引導,它有助於孩子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批評”這兩個字,評是批的前提。所以,批評孩子要掌握的第一個分寸是,當你想批評時,先要弄清楚自己欲“批”孩子的“錯誤”,是否是真正的錯誤。我發現,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犯了“錯”,對他們發怒,是源於自身的認識偏差或是本身的無理,而非孩子犯了錯。比如,孩子由於情緒緊張,考試失利,家長便對孩子多方指責;孩子尊老愛幼,在公車上給老人讓座,有些家長也會批評孩子……這樣,就會讓孩子感到不公正,對你的信任度降低;還會使年紀小的孩子是非觀模糊。

第二個要注意的分寸就是別隻看表面現象,狂批一通了事。而必須詢問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既可摸清孩子犯錯的前因後果,還有利於掂量孩子錯誤的性質和程度,為下一步的教育展開定向、定位。同時,也表達了你對他的尊重,有助於孩子自尊心的培養。對內向、愛面子、膽子較小或特別害怕父母的孩子,尤其應和氣地詢問、傾聽。當然,詢問時要注意孩子的口氣、表情,發現一些“話外音”,幫助家長進行分析。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批評孩子特別要講究方法。

在這方面,我提下列建議:

1、堅持動口不動手。批評的本意,是對事物發表意見,工具自然是嘴和筆。批評時對孩子動手動腳,當屬懲罰的範疇而越出了批評的界限。舉上週那位署名“果果媽”的教育為例:她對孩子“沒跟我說一聲,就獨自跟一群小朋友跑到樓下玩了”這一“錯誤”,她“找到兒子後凶了他一頓”是批評;“回家後更是重重地打了他三下屁股”,就是懲罰了。體罰在家庭教育中原則上是禁止的。

2、不必逢事都批評。現在的家長教養心理太過緊張,杞人憂天式的批評相當多見,果果媽也有這種味道。孩子的天性喜歡合群,但獨生子女又沒有同伴,能自己下樓找人玩,表明這孩子膽大、活潑,事情本身談不上“錯”。硬要說他錯,只是沒和媽媽說一聲,那麼只要帶回家時提醒一下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提醒後要教給他一些去外面玩要當心的“本領”。

3、多用肯定式的批評法。很多孩子雖犯了錯,但錯中還有閃光點。如果果果媽找到孩子後,先肯定:“不錯啊,會自己找夥伴玩了”,再批評他:“不過,沒跟我說一聲可不對。以後記住,出去要告訴媽媽一聲”,效果會更好。因為肯定式的批評法保護了孩子某些正當想法或做法,情緒不受破壞,更能接納你的教誨。

4、儘量在孩子犯錯時進行一次性糾正。孩子所犯錯誤,一般具有無意性、淺表性、混合性等特點。家長批評,提倡抓苗頭、抓初犯,儘量一次到位,這樣改正比較容易。初始糾正不力,以後再糾正難度會增大。

怎樣教育犯錯的孩子的經驗總結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成年人如此,處於生長過程中的未成年人犯錯誤,更不足為怪了。那麼,家長該怎樣對待犯錯的孩子呢? 兩種基本態 不急不躁與不棄不餒 孩子所做的事,何為對,何為錯,家長常常用自己的理解來作出判斷。其“標準”是什麼,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家長常常不會多去思考,反思。因此,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家長最基本的態度應是“不急不躁”。因為生氣而枉用評判的標準,因為急躁而導致家長情緒的失控,不僅於事無補,而且可能委屈孩子的事例並不少見,動輒打罵孩子的做法更不可取。 與“不急不躁”相聯繫的,是“不棄不餒”。一些家長恨鐵不成鋼而打罵孩子的做法固然不對,同樣放棄對孩子的正常教育,則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兩者都不可取。 幫孩子分析犯錯的原因 孩子犯錯誤,家長正確的方法是與孩子共同分析發生錯誤的原因。一般來說,孩子犯錯,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與興趣追求有關。孩子自來到世界上,對周圍的人或事無不充滿好奇,產生興趣。這種需要,有時能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或指點,但許多時候會被家長們的一句“煩死了,一邊去玩”等不耐煩的話語拒之門外。有些孩子會漸漸喪失好奇心、求知慾,有些孩子往往不灰心而繼續去追求他所希望瞭解的知識。不管怎樣,在追求知識、追求成長、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錯誤在所難免。 2.與情商發展狀態有關。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在人之成才的多種因素中,智商(IQ)佔20%%,機遇佔20%%,而情商(EQ)則佔60%%。在“情商”諸要素中,對自我情緒的把握能力,常常是其能否與同事、周圍處理好關係的重要環節。因為孩子正處於社會化過程中,情緒、意志力等都處於不穩定狀態之中。而兒童心理學研究成果又表明,九歲以下的兒童基本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也沒有明確的責任感,對許多事物、現象無法進行合理的推理,包括何為“對”,何為“錯”等是非觀。因此,兒童的許多言行都具有形象性、直覺性,當然犯錯率比較高。 3.孩子犯錯誤,成年人有責任。 (1)未處理好“指導”與“放手”的關係。未成年人的成長,需要家長、老師等師長的悉心指導。一些家長往往因為在成長中沒有長輩的引導而照樣長大,就以為自己的孩子成長也會這樣,順其自然。殊不知,現在孩子成長的環境與父輩們成長的環境不大一樣,而且,隨著獨生子女周圍環境的變化,今天孩子的生活環境不確定性甚至危險性大為增加。如果成年人不多加科學指導(注意,不是包辦代替,管頭管腳),孩子犯錯的機率必然更高。當然,要正確處理好指導與放手的關係,是給每個家長的難題。 (2)指導未切合孩子的性格特徵。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天生細心多慮,處事有分寸,有的孩子大大咧咧,粗心大意。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指導方法,顯得十分必要。家長在指導時,要摸清孩子的性格特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藝術處理 孩子的錯誤 與上述相聯繫的是,家長要學會藝術處理孩子所犯錯誤,並從中發現積極因素,因勢利導,做好轉化工作。 1、冷靜對待,藝術處理。所謂“冷靜對待”,即前面所倡導的兩種基本態度,永不放棄。而“藝術處理”,指的是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而不是置之不理以致將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認識與思維的素材白白扔掉。 著名科學家斯蒂文·格倫回憶自己兩歲時所發生的一件小事,並認為這對自己走向成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天,他試著從冰箱拿出一瓶牛奶。誰知瓶子太滑,脫手掉在地上,牛奶灑了一地。廚房的地板上成了一片狼籍,媽媽到廚房看到這種情形,沒有責備,沒有教訓,也沒有懲罰。媽媽說:“你做了多麼棒的垃圾!我還從沒有見過這麼一大攤牛奶呢!既然已經這樣了,兒子,你願意在我們打掃前在奶河......

孩子犯錯怎麼教育

我是一名金寶貝的老師,在中心裡我也會經常遇到和樓主家孩子類似的問題。像這樣的問題樓主可以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是成人,他們總是隨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說自己喜歡說的話,但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很快就忘記了,這樣的個性是所有孩子都有的。我在中心就遇到過這樣情況的,寶寶一到上課時間就喜歡往外跑,越是叫他,他越跑得起勁,這種時候我們就會利用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寶寶感興趣的話題把他的注意力再吸引回來。第二,因為他們總是容易把大人提醒過的話忘記,所以難免會知錯再犯錯,這就好比是做習題,有的會卻做錯,第二次還會做錯,這是很正常。作為家長要有寬容的心,更要有耐心,對待孩子犯的錯,要不停的去糾正提醒。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的,不要以為就你的孩子是,我見過很多類似情況的孩子,用一句政治的語氣說:“孩子不長記性至少證明你的孩子是好動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還是潛力很大的,所以我們要以一個寬容的耐心去對待他們。

當孩子犯錯時怎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地包容缺點。

四、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如何與孩子溝通:

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所熱心關注的問題,而這也是現今社會環境下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應該暗示自己:我有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要一起成長,我們要一起面對很多問題,我們會比別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樂趣。這樣才能為和孩子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基礎。 坦然面對溝通難的困境 現在的孩子是伴著“聲光電”誕生併成長的,與他們家長年幼時候的接收系統完全不一樣。如果家長還只用嗓子單聲道地告訴自己的孩子應該怎麼做,他們就會感覺特別枯燥沒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而又一邊寫作業,因為他自小就在一個擁有各種各樣的家電的家庭環境里長大,因而產生了這種多點接收的習慣和技能。這樣的系統刺激遠比單純的語言符號刺激要強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長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裡,家長往往都成了厭煩的符號;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產品,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思維習慣;

今天的孩子還有了接受國際超前意識的能力,比如說對於性知識的認識,家長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以啟齒,而孩子卻實際已經懂了很多。溝通的困境是每個家長必須正視的現實前提。 學會設計啟發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於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於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由於他們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是很貧乏的。

比如有個孩子抱怨說自己的母親一天就和自己說六句話:早晨說“快點快點,要不就上學遲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麼也得吃點,要不上午的課頂不住”,第三句是“過馬路要小心,看著點車”,第四句是“到了學校你千萬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學校的飯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第六句“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彆著急看電視”。這樣日復一日的說,作為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感到厭煩,結果反倒事與願違。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儘量不要用陳述句,而要儘可能的讓孩子說。

“問”在今天是一種高級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問也應該是具有很強的技巧性的,家長在這方面應......

當孩子犯錯時,您覺得怎樣處理是最好的方法?

當我的孩子犯了錯誤,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冷靜下來,去尋找一下錯誤的根源。

為什麼呢?因為只有我們找到了孩子犯錯誤的根源,才會徹底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如果我們找不到孩子錯誤的根源所在,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的話,那麼我們就不會“斬草除根”似地除掉孩子錯誤的根源,因此,孩子難免下次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當孩子犯錯誤時,切忌使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因為暴力只會起到一個逆反的作用。作家長的,平時對待自己的孩子應該以朋相待。因此,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更應當冷靜,去聽聽孩子為什麼會犯這個錯誤。當你聽出孩子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內將他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提出來,勸他改正。

儘管孩子做得再不到位,做父母的,也不要對著孩子大吼。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畏懼感,因而使得兩代之間的人形成一種隔閡。應該很和氣地教育孩子,下一步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只有這樣,才會幫助孩子徹底改正錯誤。

初中生的孩子犯錯該怎麼教育

最後允許孩子犯錯誤,要耐心誘導,而不是責罵,甚至打罵,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還有重要多一點,有時間多陪孩子一起出遊,陶冶孩子的情操,讓孩子享受大自然。讓他們有好的心態,可以降低叛逆期的發作,讓他們順利度過這個叛逆期,健康的成長。

叛逆是天生的特性,人生有三個逆反期,我們稱為333,三歲的時候,學校三年級,初中三年;度過這三個逆反期首先要家長的正確引導,理解,好言相勸,不能讓矛盾激化,給孩子講逆反期的道理,互相剋制,平安度過。

第一,觀察溝通。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第二,保持冷靜。中國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溝通。

第三,尋求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瞭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

第五,不斷試驗。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第六,實踐體驗。就是通過實踐,進行體驗,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倆散步,兒子看了西瓜一定要買,父親說離家太遠,提回去太累了,不買。兒子不高興:“我喜歡吃的西瓜你不買,你喜歡我學習好,我也不好好學。”父親一想,對獨生子說:“買瓜可以,你要負責提回家。”獨生子同意了,累得滿頭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兒子感觸很深:“吃個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七,將心比心。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相互間的關係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第八,分析說明。父母要仔細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並進行充分的說明,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失。

總之,為了從根本上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須做好與孩子的溝通。要做好溝通,其一,父母必須很具體地說出不滿意孩子的某種行為;其二,父母應說出自己不滿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無謂批語和推測;其四,用提醒的語氣講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發點是關心自己;其五,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其六,父母要威嚴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語氣,並說明理由

孩子犯錯後 家長應該如何處理?求答案

成長路上,沒有不犯錯的孩子。孩子犯錯時,家長怎麼辦?不同的家長回答不盡相同。教育專家認為,在孩子犯錯的問題上,家長的態度對孩子行為習慣的糾正乃至心理影響,至關重要 1 案例:孩子犯錯,爸媽窘迫 “孩子錯了,家長怎麼辦?”探討這個問題時,南寧市的一些家長“曝光”了自家孩子的囧事,以及事發時自己的應對措施。 個案一: “我家的小屁孩又闖禍了……”成成爸下班回到家,就看到5歲的成成耷拉著腦袋。成成奶奶“重播”了剛剛發生的一幕: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一個小朋友騎了成成的單車,成成不樂意衝過去搶,把那個小朋友推倒在地,小朋友磕破了膝蓋,流了不少血。 “小屁孩被我訓了一頓,跟我一起去登門道歉,賠了醫藥費。回來還讓他面壁思過半小時!” 個案二: 上幼兒園大班的童童頑皮好動,一次玩耍時他和一個小男孩起了衝突,隨手就撿起一根水管打破了那個男孩的頭。 “我帶著童童陪受傷的哥哥去醫院。縫針的時候哥哥痛得直哭,童童還沒認識到自己的錯,不懂得要陪著哥哥,還跟我說到游泳時間了,該去游泳了。”童童媽說,回家後童童被罰跪反省,但他還問:“電視上解放軍可以殺死敵人,為什麼我不可以打人?” 個案三: 6歲的笑笑是個“強悍”的女孩,有一次在小區裡,她故意衝撞別的小朋友,被媽媽狠狠批評時她還振振有詞:“她擋住了我的路,所以我要把她推開。” 笑笑媽說:“幸好對方的媽媽很理性,也很懂怎麼教孩子。她反問笑笑:“照你這麼說,如果我開著小車,你剛好走在前面擋住了我的路,我是不是也可以向你撞過去呢?”笑笑不吭聲了,過了一會兒,她主動向被自己衝撞的女孩說了一句“妞妞,對不起”。” 2 觀點:防微杜漸,知錯認錯 在學習《細講弟子規》的公益讀書會上,家長們交流了教育犯錯孩子的心得體會,學雍·多聞學堂的國學講師肖行之為大家播放了兩部國產經典動畫片《我錯了》和《騎牛難下》。 兩部動畫片都很短。《我錯了》描述的是“搗蛋鬼”貝貝在老爺爺剛剛刷白的牆壁上塗鴉,畫了老爺爺和一隻猴子。隨後又在看球賽的小女孩的背影上畫了一隻烏龜。沒想到那隻烏龜變活了,咬住了他的手指頭,怎麼甩都甩不掉。貝貝疼得哇哇大哭。這時,牆上的老爺爺也變活了,他湊在貝貝耳根邊不知說了什麼,貝貝的臉紅了。他走過去跟小女孩道歉,說“我錯了”,話音剛落,烏龜就鬆開了他的手指頭,他就把剛才塗鴉的牆壁擦乾淨了。 《騎牛難下》的主角依然是貝貝。小朋友們正在河邊釣魚,貝貝躲在樹後丟了一塊石頭,把魚都嚇跑了。小朋友們去追趕搗蛋的貝貝,貝貝一溜煙跑了。忽然,他看到樹蔭下一頭水牛正在乘涼,就騎上牛背,趕著牛跑。牛越跑越快,跑進了河裡,然後甩下貝貝,不會游泳的貝貝在河裡拼命掙扎,最後抓住魚簍才脫了險。 由動畫片的寓意延伸開來,肖行之告訴家長們:“孩子錯了,家長怎麼辦?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錯在哪裡,然後才能解決”怎麼辦“的問題。”要知道孩子錯在哪裡,取決於家長對是非、曲直、善惡、美醜的判斷和價值取向。在生活中,會有這樣的家長,比如說,看見孩子塗鴉,非但不會制止,告訴孩子公共場合不能亂塗亂畫,還會為孩子畫得像、有繪畫天賦而沾沾自喜。還有的家長帶孩子去超市,看到孩子把超市裡的小裝飾品扯下,也覺得無所謂。 “如果家長連對錯的標準都不知道,在很多事情上就會縱容孩子。在細小的事情上放縱孩子,從小放任而不改正,就會為孩子的將來埋下禍根,會讓孩子”騎牛難下“,乃至大禍臨頭。”肖行之闡釋,這也就是《弟子規》中所告誡的“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都是希望孩子能有所作為,殊不知有所為之前,應有所不為。”肖行之還......

孩子犯錯誤父母如何教育?

一些家長主張自然教育,而這所謂的自然教育就是不管不顧,放任自流。另一些家長則是以懲罰為主要手段,但是打罵都用過了就是沒有效果。 其實在孩子犯錯後,家長需要考慮的不是孩子為什麼犯錯,而是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方式是什麼樣的。很多家長總會以愛為藉口,處處對孩子進行管束。家長需要明白的是當你所謂的愛變成了孩子的困擾,那麼這就不是愛,而是專制,你希望教育出的孩子其實只是傀儡娃娃,因為他是按照你的期望發展的。 1.不要以愛為藉口來要求孩子。孩子與你一樣是個獨立的個體,也需要得到尊重。不被別人尊重的人也不會知道要尊重別人,所以想讓你的孩子能夠尊重別人,那麼就是讓他也得到尊重。 2.要相信孩子做什麼事出發點都是好的。有些孩子犯錯誤是因為他想做好事,只是沒有用對方法,好心辦了壞事,家長應該及時給予引導,不要讓孩子在責備中長大。有些孩子犯錯是因為想得到父母的關注,想想在一個星期內,你有幾天是與孩子在一起的。 3.孩子犯錯父母先要檢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同時還要糾正自己的觀點。教育不僅僅是交給學校或各早教機構就行了的。孩子最渴望的還是父母的關愛,不妨多陪陪孩子,不管上班有多累,每天抽出一到兩個小時陪孩子玩耍。 4.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想想孩子在犯錯誤時,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毛病,很多家長都說自己沒有,是真的沒有還是你自己在逃避。孩子很多行為都是從家長那裡學來的,所以不要只是一味責怪自己的孩子。 查看原帖>>

相關問題答案
孩子犯錯如何教育?
孩子打架如何教育?
孩子偷錢如何教育?
小孩不聽話如何教育?
一年級孩子家長如何教?
小孩犯錯誤該如何教育?
孩子上課講話如何教育?
如何教育愛哭的孩子?
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作文?
小班孩子如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