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圓明園的侵略軍是?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全部過程

貌似是英法聯軍。。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後、進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一路燒殺、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這裡富麗堂皇旳建築和琳琅滿目旳珍寶讓侵略者驚呆叻、他們爭先恐後、掠奪珍寶、搶卜走旳東西、他們就砸碎、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圓明園旳大火燒叻三天三夜、往日輝煌旳宮殿、參天旳古樹、都化為灰燼。

火燒圓明園是誰幹的?

歷史上有兩次火燒圓明園!正好一次是A一次是B, 祥見以下資料: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燬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臺、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裡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選A還是B應該看具體的年代。

火燒圓明園是哪一年?

是清朝年間的1860年,被英法聯軍所焚燬。

圓明園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 圓明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裡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園林,用於打發空閒。1722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儲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年間,圓明園進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東面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年間,綺春園進行了修繕和拓建,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年間,國力日衰,財力不足,道光皇帝寧願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圍獵,但仍對圓明三園有所改建。

圓明園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皇家園林再遭劫難。在抗戰時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最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圓明園也受到某些破壞。

遭焚燬後的圓明園遺址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被保護起來,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開始採取植樹保護措施,1976年圓明園遺址隨成立專營機構。1988年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向社會開放。

為什麼有些人認為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

一共2次,一次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第二次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lO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藉口,將焚燬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 有一天,有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這是世界大文豪雨果證實的歷史。一百多年後,一個叫伯納·布立賽的人第一次重現了這場世界文明史上的災難:《1860:圓明園大劫難》。我欽佩這位作者,因為即使在中國,至今也沒有一本論述火燒圓明園的專著;因為他打破了西方100多年來沒有人宣佈對“火燒圓明園負責”的沉默。這本35萬字的書中,有三分之二的內容是國內從不曾瞭解過的。他以一個歷史學家的身份,揭開了中國人沉痛的記憶,讓法國人和英國人驚訝地發現了他們歷史上不光彩的一幕。布立賽的著作轟動了歐洲,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承認:“焚掠圓明園,對中國至為殘酷,而英法兩國殖民軍則極為可恥。但願這部扣人心絃的著作,有益於世界上仍在相互傷害的國家間的和解。”

一個法國人的中國情結

伯納·布立賽,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法國曆史學家。他畢業於巴黎大學,攻讀歷史和藝術專業,畢業後曾供職於法國主要的報紙之一《費加羅報》。1974年,他進入法國前總統德斯坦的寫作班子。

布立賽對中國的興趣始於上世紀70年代初,尤其對中國的藝術感興趣。在來中國之前,他參觀過很多大博物館,比如巴黎以收藏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藝術品見長的吉美博物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皇家博物館等。因為璀璨的藝術,他對中國充滿了激情。

1979年,中國首次對國外普通遊客開放,布立賽第一次來到了中國,至今已來過15次。對中國的瞭解越深,他越愛中國。1979年,當他去看秦始皇兵馬俑時,他居然站在兵馬俑前哭了。作為歷史學家,他被中國文化深深震撼了。2000年,布立賽首次參觀圓明園遺址,當面對一片片殘留的遺蹟,感受著那一片空曠和廢墟時,他受不了了。“這就是法國人和英國人乾的,真是可恥至極!”身為法國人,他覺得非常羞愧。

回到巴黎後,布立賽想了解更多關於圓明園的歷史,於是開始查閱圖書資料,可他馬上發現,這是一段被西方人有意遮掩的歷史,人們情願忘記它。他去圖書館,得到的回答都是:抱歉,沒有。即使有,也是慶祝“勝利”、自我吹噓的文字。他不明白,這有什麼好標榜的。再問周圍的法國人,也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一歷史事件。作為歷史學家,他無法容忍歷史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逝,更何況是這麼慘烈的歷史。既然沒有,布立賽就決定自己來寫這本書。

從那開始,光蒐集各種第一手資料,他就花了2年多的時間。比如尋找參與火燒圓明園的軍人、外交官、翻譯官等回國後寫下的回憶錄等,有法國人的,也有英國人的。而這些是中國人很難了解到的。布立賽還在因特網上找到了大量珍貴的英文材料,然後在網上購買下來使用。其......

火燒圓明園發生在哪場戰爭中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藉口,將焚燬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譁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燬的範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燬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臺、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裡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燬的範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燬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臺、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裡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在文學作品中似乎把火燒圓明園的罪過,歸咎於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無能。聽起來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並不確切。歷史上的無數事實表明,一個貧窮落後、弱小的國家和民族,只能處於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地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則再次證明:國家貧窮、落後、軟弱就要捱打。

現在,圓明園已闢為遺址公園,並正對遺址進行保護性維修,恢復山形水系、園林植被、橋涵閘路,部分古建築也將重修。

火燒圓明園是什麼時候啊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藉口,將焚燬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燬的範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燬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臺、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裡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用什麼成語痛斥火燒圓明園的侵略者

貪得無厭,窮凶極惡,無惡不作,欲蓋彌彰,如狼似虎

火燒圓明園是為了對皇帝在圓明園屠殺和肢解了七名法軍戰俘的報復嗎?

跟你說的類似

由於清廷談判代表曾拘捕英國軍使巴夏禮一行,並曾將其囚禁於圓明園中,英軍在園中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英軍統帥詹姆斯·布魯斯,第八代額爾金伯爵遂以“對外交人員實施虐待”為由,於10月18日下令放火燒園,以作為對清廷的懲罰。圓明園被焚燬的原因,中國官方史學界的說法是英法聯軍為掩蓋其野蠻劫掠而放火滅跡。也有某些人認為是由於清朝長期不遵守西方奉行的外交禮儀,自乾隆年間起,一路對西方各國君主及其使臣蔑視和不平等對待。在此次事件更將英法的談判人員,悉數關押,導致39人中的26人,被折磨致死。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後,發現這一狀況,出於對清朝皇帝的報復,而採取火燒圓明園的策略。

望採納

相關問題答案
火燒圓明園的侵略軍是?
火燒圓明園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是被誰毀滅的?
圓明園被毀滅的原因?
圓明園是怎麼毀滅的?
什麼樣的圓明園?
圓明園被毀的根本原因?
圓明園是什麼時候宣佈重建的? ?
圓明園和頤和園哪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