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破釜沉舟?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破釜沉舟,說的是誰?

項羽.......................給個好評

破釜沉舟是講的誰的故事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孫子兵法》所說的“焚舟破釜”雖然也表示誓死決戰的意義,但尚未形成後世常談的典故故事。至《史記》所載“項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備了典型性:項羽前鋒軍救鉅鹿,初戰少利,項羽便率大軍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厲士氣。終於殺蘇角,虜王離,大敗秦軍於鉅鹿之野。 後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反顧。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在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的項梁、項羽起而響應。項梁的父親,也就是項羽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羽從小死了父親,是在叔叔項梁的照顧下長大的。他小小年紀便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叔父教他書法,他不用功;讓他去學習劍術,他也不肯努力。項梁很生氣就罵他沒有出息。但項羽卻說:“唸書寫字,頂多記記姓名罷了;劍術學

鉅鹿之戰

好了也只能和幾個人對打,我要學那種一人敵萬人的本領。”項梁聽項羽這麼一說,認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項羽學習兵法。項梁本人因善於結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麼大事,他都趕去幫忙,當地的百姓都很喜歡他,他也就成了吳中豪傑的領袖,連地方官也要敬他幾分。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經過吳中,許多人前來觀看。站在兩旁的百姓,一見這威風凜凜(lǐn)、豪華壯麗的皇帝車駕奔馳而來,都呆呆地站著,大氣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裡比別人高出一頭的項羽,瞪著濃眉下一雙有神的大眼,脫口說道:“這有什麼了不起,誰都可以取代他!”項梁嚇得趕快捂住項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這兒胡說八道,讓別人告發了可是要滅九族的呀。”回到家裡,項羽埋怨叔父說:“平日您總是讓我練習武藝,學習兵法,讓我念念不忘家國之恨,今天您怎麼這樣膽小怕事呢?”項梁說:“我們是要幹一番大事業,不能心急氣躁。要想報仇,就必須學會等待時機。”

破釜沉舟

就在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陽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繼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消息傳來以後,項梁和項羽萬分高興和激奮,他們感到為楚國報仇的時機已經到來了,就殺掉了當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過了不久,有消息傳來,陳勝被秦將章邯打敗,項梁趕快率領江東8000子弟兵,渡過長江,向西面前線挺進。一些零散的反秦隊伍,如陳嬰、英布、呂臣等率領的武裝,都紛紛投奔到項梁的隊伍中來,使這支部隊一下子增長到六七萬人。但是這時陳王已經被叛徒莊賈殺死,張楚政權已經四分五裂。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縣(今山東省滕州市南)召開各路起義軍首領會議,商量要公推一個起義軍的首領。這時候,有個叫范增的70多歲的老頭子趕來獻計,他對項梁說:“秦滅六國,楚最不幸。楚懷王被騙到秦國,死在秦國,楚國人至今懷念著他。您從江東起兵,有很多人前來投奔您,這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大將,人們希望您恢復楚國。您如果擁立楚懷王的後代為王,就一定能夠號召更多的老百姓。”

項梁覺得范增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人四處尋訪楚懷王的後代。沒過多久,大家找到一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這時他才13歲,正替人家當放羊娃。於是項梁帶領大家把熊心立為楚王,為了順應楚人懷念故國的心情,仍稱他做“楚懷王”。這個消息傳開以後,果然又有很多人趕來參加項梁的隊伍。

項梁把楚懷王安置在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東北),自己帶兵繼續西進。他在東阿(今山東省陽谷縣東北)打敗章邯,又在濮陽(今河南省滑縣東北)東面大破秦軍,接著又攻下了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南)。這時候,原先齊、趙、燕、魏等國的舊貴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復了自己國家的名稱,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項梁命令項羽和不久前來投奔他的劉邦帶兵急速西進。項羽和劉邦殺死了秦朝的大將李由。章邯見形勢危急,趕快請秦朝政府派援軍,乘著項梁得勝後驕傲自滿,沒有防備的機會,偷襲定陶,殺死了項梁。項梁一死,起義軍的隊伍受到很大損失,項羽、劉邦、呂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採取守勢。

再說秦將章邯擊破了項梁率領的楚軍主力之後,認為楚軍元氣大傷,用不著擔心了,於是把項羽他們撇開不管,帶領大軍北渡黃河,攻打當時自稱趙王的趙歇。趙王和他的謀臣張耳、陳餘沒......

破釜沉舟的主要人物是誰?

項羽。

破釜沉舟一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故事。

破釜沉舟是哪一個人

“破釜沉舟“這則成語的釜是鍋;舟是船。砸破燒飯用的鍋子,鑿沉船隻,比喻拚死一戰。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不敵,退守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軍團團圍住。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派他們率軍去救援趙國。

不料,宋義把兵帶到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停滯不進。項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趕緊渡江北上,趕到鉅鹿,與被圍趙軍來個裡應外合。但宋義另有所謀,想讓秦、趙兩軍打得精疲力竭再進兵,這樣便於取勝。他嚴令軍中,不聽調遣的人,不管是誰都要殺。與此同時,宋義又邀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卻忍飢挨餓。

項羽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勾結齊國反楚,楚王有密令殺他。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代理上將軍。項羽把殺宋義的事及原因報告了楚懷王,楚懷王只好正式任命他為上將軍。

項羽殺宋義的事,震驚了楚國,並在各國有了威名。他隨即派出兩名將軍,率2萬軍隊渡河去救鉅鹿。在獲悉取得小勝並接到增援的請求後,他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

項羽在全軍渡河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擊破燒飯用的鍋子,燒掉宿營的屋子,只攜帶三天干糧,以此表示決心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這支有進無退的大軍到了鉅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過9次激戰,截斷了秦軍的補給線。負責圍攻鉅鹿的兩名秦將,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這之前,來援助趙國的各路諸侯雖然有幾路軍隊在鉅鹿附近,但都不敢與秦軍交鋒。楚軍的拚死決戰並取得勝利,大大地提高了項羽的聲威。

從此,項羽率領的軍隊成了當時反秦力量中最強大的一支武裝。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用來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項羽也成了當時農民起義軍的著名領袖人物,並在不久和劉邦的起義軍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破釜沉舟裡的人物有誰

項羽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破釜沉舟講的是誰的故事

說的是項羽的故事

-

至《史記》所載“項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備了典型性:項羽前鋒軍救鉅鹿,初戰少利,項羽便率大軍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厲士氣.終於殺蘇角,虜王離,大敗秦軍於鉅鹿之野.後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反顧.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公元前209年,我國曆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鉅鹿(今河北邢臺市)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鉅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鉅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霸王項羽

破釜沉舟

發 音 pò fǔ chén zhōu

釋 義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出 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示 例 只要我們有~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的 答案

是西楚霸王項羽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關終屬楚。”講的就是項羽。

相關問題答案
誰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哪次戰役?
破釜沉舟的意思和典故?
破釜沉舟的是什麼意思?
破釜成舟是哪次戰役?
含釜和舟的成語有哪些?
獵風沉舟需要什麼石頭?
天刀沉舟和什麼相生?
破虎乘舟是什麼意思?
神舟五號宇航員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