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光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排比是什麼意思?

排比是把三個或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並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有時候兩個句子或以上的並列句子也可以稱為排比句。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訂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

排比可分為句內排比、句與句的排比、段與段的排比。 例如在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雨是最尋常的 ......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都是排比的例子。三個同樣的詞語(三個或三個以上)

參考資料:如果您的回答是從其他地方引用,請表明出處

月亮代表什麼意思

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它是美麗的象徵,創造了優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它寄託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徵。而月亮本身安寧與靜謐的情韻,創造出靜與美的審美意境,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月亮成為永恆的象徵。

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有人馬上會想到與月亮相關的詩詞:“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關於寫月的詩,不勝枚舉。這些詩詞雖然寫的是同一個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詩詞中其象徵意義是各不相同的。月亮這一意象在中國文化中象徵意義是非常豐富的,關於它的諸多象徵意義,已有許多人從文化原型、詩詞鑑賞等角度作過許多分析,且成果斐然。拙文則想以中國的古典詩詞為基礎,粗略談談中國古詩詞中月亮意象的象徵意義。

一、月亮是美的象徵

中華民族歷來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月亮成為文學中典型意象和永恆的主題。《詩經·陳風·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襯人物美,可見先秦時期人們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漢魏六朝,月更成為詩文歌賦的直接描寫對象。南朝周祗《月賦》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氣融潔而照遠,質明潤而貞虛,弱不廢照,清不激汙。”月被賦予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的審美內涵。而當月與世間山水相結合,便會構成更加清美的景緻。謝莊《月賦》寫道:“氣霽地表,雲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於江瀨。升秋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秋月的純淨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襯托下得到表現的;月亮朦朧柔和的清輝還有一種化景作用,能賦予山水景物以獨特的神韻,陶淵明《閒情賦》雲:“月媚景於雲端。”一方面說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說高掛雲端的明月可以為世間景物增添美感。寫月的詩,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的月光存在。北宋詞人張先在《青門引》中寫道:“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描繪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牆的鞦韆影子送過來,令人想象盪鞦韆的麗人那輕盈翩躚的身影,微妙地表現出詞人懷念情人的心緒。張先《木蘭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表現清明月色中飄過無數淡若無痕的楊花,將自己內心中浮漾的前塵舊夢融入這“無影”畫面中。這些詩,皆因月如夢似煙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層模糊不清的“朦朧色”,也給人們一種朦朧的美感。“新月如眉,讓人想起玉階佇立楚楚動人的月下佳人,構成一種恬淡婉約的寧靜之美;煙月迷濛,瀰漫著難以名狀的輕憂淡愁,構成一種朦朧戚楚之美;花月披離,餘香嫋嫋,象徵典雅豔麗之美;皓月當空,通脫瀟灑,象徵著雄渾高古之美,不盡的象徵創造著不盡的月亮審美世界,無數的心靈創造著無數的月亮審美形象。”

月亮給人的美感,是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純淨的。寫月之詩中,月亮意象的出現,使得全詩的意境立刻變得優美起來。如《春江花月夜》一......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什麼意思 

意思:

我想化作你衣服的領子 ,圍繞在你芳香的脖項 ,又害怕夜晚得離開你 ,秋天的夜是多麼漫長

出自:

陶淵明《閒情賦》

一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

二 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三 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

四 願在肩而為黛,隨瞻視以閒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

五 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輕車而見求。

六 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

七 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八 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九 願在竹而為扇,含悽飈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

十 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月亮代表什麼意思

月亮在中國的文化是非常豐富的象徵意義。它是一種美的象徵,共創美好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是人的情感的相思,相思的載體是固定的情人之間,表達了人們的懷舊為家庭和家人和朋友。在失敗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徵。月球本身魅力的和平與安寧,安靜和美麗打造唯美意境,引起了很多失意作家空靈的感受。月亮掛在天空,同時也引發了哲學思維的人,月亮已經成為永恆的象徵。

遙望天空,當我們看到皎潔的明月,心中總會引起無限遐想。有些人馬上會想到月亮有關的詩:。 “月出羲其凹,嬌人廖席”(“陳楓月出書”),“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夜遙,竟夕起相思”(靈“望月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生命代代無窮已,姜挖嗯月中類似的“(晚報”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應該是傷心欲絕的嫦娥”(李商隱“前夕”)......關於寫詩一個月,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雖然這些詩寫的一樣的圖像 - 在不同的象徵意義詩歌中月亮,但月亮是各不相同的。在中國文化中,月亮的這種形象是非常豐富的象徵意義,有關它的許多象徵意義,也有不少人從文化原型,詩歌鑑賞的角度提出了許多分析師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我認為這是喜歡中國古典詩詞,基於對象徵中國古代詩歌的月亮意象粗糙的談話。

月亮是美麗

中國的民族一直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月亮,月亮已經成為典型的文學形象和永恆的主題。 “書的陳楓月出”是:“月出羲其聱,焦廖席的人”,也就是圖映襯著美麗的月光,呈現秦代人都注意到幾個月之美。至六朝,月,詩歌和歌曲都成為對象的直接描述。南周是唯一的“月賦”生動地描述了一個月之美:“齊融捷遠,品質和清明潤虛,弱不浪費,汙水清晰不興奮。”可能被賦予崇高的,跑乾淨,柔軟,安靜的審美內涵。本月與世俗景觀相結合將成為美國的一個更明確的說法。謝莊“月賦”中寫道:“天然氣吉面,祥雲抓住這一天結束時,啟動洞庭波,木葉微聖鞠芳在蠑螈沿江瀨升流的悲傷,一個漫長的秋天的質量,下跌Cheng- 。輝的昏暗“月亮的純淨之美,並在後臺景觀表現下車;清輝朦朧柔和的月亮有國王的角色,地貌特徵可以給出一種獨特的魅力,道“懶惰”,說:“月梅王在雲中”,他解釋月份本身是美麗的,另一方面,說,雲垂明月可以增添美感的世界舞臺。寫詩月,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中國日晚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春潮水連海平,出生閆雅嗯與波萬里,在沒有月明江上柳春江宛轉繞芳甸海上的月亮潮,月照花林就像下冰雹,霜凍的感覺空裡流飛,汀上看不見白沙“詩人極其細微的觀察月亮:月光清理東西,色彩鮮豔,會動用到幻想世界,如銀,故天下”流霜並不覺得飛“, “白沙看不見”,不知道只是月光存在。北宋詩人張嫻的“青門引”中寫道:“那堪更被送往月球,牆壁有擺動影”,描繪了擺動溶溶月光下的影子的分區居然送過來,這是想象擺動的美麗,輕輕的身影,讓人懷念這個詞的愛人情緒的微妙示範。章希安“木蘭花”中也有:“中庭月色清,無數楊華國無影”無數蒼白的月光下漂流若無痕的楊花,他們心中浮陽前塵進入夢境這種“無影”畫面清明的表現。這些詩,因為煙就像一個夢幻般的一個月清晰而寧靜,被蒙上了一層朦朧的“朦朧色”,但也給人們一種朦朧的美。 “新月如眉,讓人想起玉階美麗的女人站在下個月可愛,構成優美寧靜安詳之美;煙霧濛濛的一個月,充滿了說不出的悲傷淡輕愁,構成一種朦朧的祁除美;披花幾個月的時間距離,清香嫋嫋,優雅華麗的美的象徵,明亮,通脫瀟灑,象徵著雄渾高古之美,無盡的月亮創造無盡的審美世界的象徵,無數的靈魂創造了無數的審美月球影像“

月亮給人美感,是崇......

紀綱萬事,垂法立制,觀其措筆綴墨,用心精專,中正循檢,粗折規施是什麼意思

(?至二九一)字巨山,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中國西晉書法家.官至黃門侍郎,惠帝時為賈后等所殺.他出生在一個書法世家,祖衛覬、父衛瓘、從妹衛鑠都是著名書法家.瓘子.少闢齊王府遞轉黃門郎.善草隸,瓘嘗雲:“我得伯英(張芝)之筋,恆得其骨.”又善古文,得汲家古文論楚事者最妙,恆常玩之.祖述飛白,造散隸書.開張隸休微露其白,拘束于飛白,灑麗於隸書.又作雲書,筆動若飛,字張如雲,衛氏即垂雲之祖.著四體書勢.《書斷、晉書本傳、夢英十八體書》

《晉書.衛恆傳》

恆字巨山,少闢司空齊王府,轉太子舍人、尚書郎、祕書丞、太子庶子、黃

門郎.

恆善草隸書,為《四體書勢》曰:

昔在黃帝,創制造物.有沮誦、倉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睹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夫指事者,在上為上,在下為下.象形者,日滿月虧,象其形也.形聲者,以類為形,配以聲也.會意者,以戈為武,人言為信是也.轉註者,以老為壽考也.假借者,數言同字,其聲雖異,文意一也.

自黃帝至於三代,其文不改.及秦用篆書,焚燒先典,而古文絕矣.漢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人已不復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漢世祕藏,希有見者.魏初傳古文者出於邯鄲淳,恆祖敬侯寫淳《尚書》,後以示淳而淳不別.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經,轉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太康元年,汲縣人盜發魏襄王冢,得策書十餘萬言,按敬侯所書,猶有彷彿.古書亦有數種,其一卷論楚事者最為工妙,恆竊悅之,故竭愚思以贊其美,愧不足以廁前賢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無別名,謂之《字勢》雲.

黃帝之史,沮誦倉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紀綱萬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質文著世. 爰暨暴秦,滔天作戾,大道既泯,古文亦滅.魏文好古,世傳丘墳,歷代莫發,真偽靡分. 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粲矣其章,因聲會意,類物有方.日處君而盈其度,月執臣而虧其旁;雲委蛇而上布,星離離以舒光.禾苯*以垂穎,山嵯峨而連岡;蟲跂跂其若動,鳥飛飛而未揚.觀其措筆綴墨,用心精專,勢和體均,發止無間.或守正循檢,矩折規旋;或方圓靡則,因事制權.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然突出,若龍騰於川;渺爾下頹,若雨墜於天.或引筆奮力,若鴻鵠高飛,邈邈翩翩;或縱肆婀娜,若流蘇懸羽,靡靡綿綿.是故遠而望之,若翔風厲水,清波漪漣;就而察之,有若自然.信黃唐之遺蹟,為六藝之範先,籀篆蓋其子孫,隸草乃其曾玄.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辭之所宣.

昔周宣王時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與古同,或與古異,世謂之籀書也.及平王東遷,諸侯立政,家殊國異,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承相李斯乃損益之,奏罷不合秦文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政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或曰下杜人程邈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雲陽十年,從獄中改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損減,方者使圓,圓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使定書.或曰邈定乃隸字也.

自秦壞古,文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王莽時,使司空甄酆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復有六書:一曰古文,即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秦篆書也;四曰佐書,即隸書也;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書,所以書幡信也.及漢祭酒許慎撰《說文》,用篆書為正,以為體例,最新,可得而論也.秦時李斯號為工篆,諸山及銅人銘皆斯......

穿浪日舒光指什麼動物

《春日望海》李世民

穿浪日舒光。

《元日》李世民

邃閣媚朝光。

《除夜》李世民

傾壺待曙光。

《芳蘭》李世民

凝露泫浮光。

《詠桃》李世民

點露參差光。

米芾詩送王煥之彥舟中"彥舟"是什麼意思?

傳承 弘揚 誠信 求真 西安德風堂畫廊,公眾號 德風堂

是米芾 《蜀素帖》裡的一句話,原文是:粉粉誇俗勞。坦坦忘懷易。浩浩將我行。蠢蠢須公起。送王煥之彥舟。集英春殿鳴梢歇。神武天臨光下澈。

此帖內容包括他自作的各體詩八首,故此帖又名 <書諸體詩卷或> 或 <擬古詩帖> 。全卷依序為五言古詩 <擬古> 二首、七言絕名 <吳江垂虹亭作> 二首、七言律詩 <入境寄集賢舍人> 與 <重九會郡樓> 各一首、五言古詩 <和林公峴山之作> 一首與七言古詩 <送王渙之彥舟> 一首。 <擬古> 二首以行楷為主,第一首詩運筆尚稱拘謹,到了第二首詩句『龜鶴年壽齊』,字形筆畫愈見細瘦,而有奇險之風,且愈到後面越見流暢飛快之筆意,體現了米芾隨意灑脫的個性和刷字的特點;第五首詩〈和林公峴山之作〉,字體更顯纖細,筆勢更見挺拔,隨著用筆的快慢、輕重、起收及轉折,收放自如,表現靈動,結體縱長傾側,寫法字字不同,及書變化之能事,展現米芾『不偶於俗』的個人特質,且因蜀素不易受墨,是而枯筆隨著漸乾的墨漬,通篇墨色有濃有淡,筆畫間也出現較多的飛白。書家緊湊的點畫、粗重與輕柔的線條交互揮灑,流利的筆勢與滯澀的觸感相生相濟,在鳥絲界欄內,飛揚行筆,絲毫不為格式所拘,風檣陣馬的動感與雍容沉穩的靜謐,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章法。

經何傳馨考證,於『大觀一北宋書畫特展』圖錄中指出,此卷在北宋林希之後到明初三百餘年間的流傳情形不明;明清兩朝,汪宗道、顧從義、顧九錫、項元汴、董其昌、陳燾、陳之暗,高幹奇、王鴻緒、傅恆等人鑑藏,後入清宮收藏。  米芾自述學書經歷由顏、柳、歐、褚等諸家,上溯二王,融會貫通,自成一體,此帖即米芾求古以達變的成熟佳作,亦是個人書風形成的起始點,在尚意的北宋書史上意義別具。

月亮代表什麼?

1.月亮是美的象徵

中華民族歷來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月亮成為文學中典型意象和永恆的主題。《詩經·陳風·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襯人物美,可見先秦時期人們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漢魏六朝,月更成為詩文歌賦的直接描寫對象。南朝周祗《月賦》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氣融潔而照遠,質明潤而貞虛,弱不廢照,清不激汙。”月被賦予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的審美內涵。而當月與世間山水相結合,便會構成更加清美的景緻。謝莊《月賦》寫道:“氣霽地表,雲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於江瀨。升秋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秋月的純淨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襯托下得到表現的;月亮朦朧柔和的清輝還有一種化景作用,能賦予山水景物以獨特的神韻,陶淵明《閒情賦》雲:“月媚景於雲端。”一方面說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說高掛雲端的明月可以為世間景物增添美感。寫月的詩,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的月光存在。北宋詞人張先在《青門引》中寫道:“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描繪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牆的鞦韆影子送過來,令人想象盪鞦韆的麗人那輕盈翩躚的身影,微妙地表現出詞人懷念情人的心緒。張先《木蘭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表現清明月色中飄過無數淡若無痕的楊花,將自己內心中浮漾的前塵舊夢融入這“無影”畫面中。這些詩,皆因月如夢似煙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層模糊不清的“朦朧色”,也給人們一種朦朧的美感。“新月如眉,讓人想起玉階佇立楚楚動人的月下佳人,構成一種恬淡婉約的寧靜之美;煙月迷濛,瀰漫著難以名狀的輕憂淡愁,構成一種朦朧戚楚之美;花月披離,餘香嫋嫋,象徵典雅豔麗之美;皓月當空,通脫瀟灑,象徵著雄渾高古之美,不盡的象徵創造著不盡的月亮審美世界,無數的心靈創造著無數的月亮審美形象。”

月亮給人的美感,是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純淨的。寫月之詩中,月亮意象的出現,使得全詩的意境立刻變得優美起來。如《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詩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紐帶,貫穿上下,觸處生神。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雲、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構成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全詩的意境是如此優美寧靜,可以說,《春江花月夜》一詩創造的優美意境是空前絕後的。而作為沖淡派大師的王維,其詩作的風格是閒、靜、淡、遠,其詩作的意境也是十分優美的。如《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此詩意境,不僅如施樸華評價,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淨,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閒自得,外景與內情融為一體。詩人在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淨的環境相一致。明月來相照在詩中不僅與“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整首詩的意境之優美,讓人有“餘音繞樑”之感。

月亮不......

月亮含有什麼寓意

月亮的寓意有很多,基本的的象徵和含義是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光亮、新的時光。

還有就是:月亮,開心時,代表了圓滿,戀愛時,代表了浪漫,失戀時,代表了悲傷,一個人時,可以代表消失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時間中展開,因而月光還是生命的,是時間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傷感生命的流逝歲月的流逝。

古人也有很多帶有月亮的詩句,比如:

“一輪滿月……落在他肩頭……”--喻“日月雙懸”。封建政治中,常將“月”比作與“日”相抗衡的另一股勢力。例:李白詩句“雙懸日月照乾坤”,講的是安史之亂時,三軍譁變,楊貴妃自盡,此刻唐玄宗尚未退位,他兒子已在另一個地方宣佈繼位。

“月華粼粼……夢裡一樣。”--喻“鏡花水月”。例:《再生緣》中詩句“夢裡姻緣雖在念,早拼著,碧鸞宮內赴神交。甘心與你同偕老,也不想,結子開花種玉苗。水月鏡花空好看,不過是,今生如此算收梢。”

“月亮又大又圓……”--喻團圓、故鄉。例:李白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華如洗……”--喻“風花雪月,春花秋月”的愛情。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亮那樣圓……最善變……”--喻善變,遺憾。例:蘇軾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相關問題答案
舒光是什麼意思?
皎潔的月光是什麼意思?
皮膚科照光是什麼意思?
黃曆中寶光是什麼意思?
揮霍時光是什麼意思?
驚豔時光是什麼意思?
而現藍光是什麼意思?
清晨的陽光是什麼意思?
幸福陽光是什麼意思?
高清藍光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