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效率?

General 更新 2024-06-13

如何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音樂教育對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它的目的是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課,讓學生去感知、理解、表現音樂,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並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和初步的鑑賞、創造能力,教會學生認識生活和感受生活,並在一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音樂課堂則是實現和完成音樂教育這一任務的主陣地.面對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和新的教材,如何利用每週音樂課有限的課時,發揮課堂教學內容的最大容量,教學方法的最大功效,提高教學效率,是擺在音樂教師面前的一個緊迫問題.一、創造寬鬆、愉快的課堂氛圍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教師必須以平和的心態來進行教學,傾聽學生的聲音,把學生當成朋友,而不是征服、壓制的對象.教學過程不止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間情感交流,引起共鳴的過程.教師應該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主宰者.在課堂教學中不妨多用一些徵求的語言,“這樣好嗎?”“你是怎麼想的”允許學生提問題,允許學生犯錯誤.

如何提高音樂課課堂效率

最好教的是死知識,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難教的則是最活的教學教法,即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學會最多的知識的方法。因 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時、因條件而異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掌握。 那麼,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快樂地參加課堂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音樂課上既享受到音樂盛宴,又學到音樂知識,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一、從學生遊戲中來

我們的傳統小學音樂教育,強調的是基本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基礎音樂技能的培養,這個雙基落實在大多數小學的音樂課上,特別是低年級音樂課上要求齊、準、象,教師比較滿足於唱歌教學標準化、模式化,教師教、學生學,要求整齊劃一,音調準,節奏穩,動作齊,老師一遍遍教,學生一次次練,教師死扣教材,學生機械模仿,忽視了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形象思維的個性化特點,阻礙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擴大。

正因為許多傳統的音樂教育過於偏重藝術音樂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師們往往看不到孩子進行創造性音樂活動的潛在本能。那麼,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能不能把孩子們從座位上*放出來呢?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遊戲,發現他們在遊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遊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小學生遊戲中喜聞樂見的一 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 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 開闊音樂視野

教學內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師平時對音樂素材的大量積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鞏固了知識。流行音樂是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們還在課堂上大膽引進流行音樂,拉近了學生和音樂課之間的距離。除了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延伸,課外的網絡學習、民間採風等也能讓學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樂文化多元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藝術來源於生活,音樂與人類生活同在,讓生活的內容注入學生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創設各種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這是上好課的第步。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協助者。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玩,雖然他們的知識面和聯想力還不夠豐富,但對音樂情緒的直接感受能力並不差,特別是自我表現慾望非常強。當聆聽一段歡快的音樂時,高年級學生面呈喜悅,低年級學生則是手舞足蹈地動起來。動是低年級學生的突出特點,是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把更多的想象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悅性。

四、因材施教、化難為易

過去的音樂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和解決識譜能力,先去花大量精力解決識譜問題後才接觸到音樂作品。這種教法讓學生感到音樂課枯燥無味,最終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在唱歌教學中,我打破那種節奏練習讀譜唱詞的教學順序,用先學唱歌曲,後學歌譜的方式進行教學。有了歌曲的旋律記憶,再學歌譜就比較順利,歌譜中的附點......

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音樂課堂效率

例如:在欣賞《江河水》時,我將大量的講解內容直接運用文字的形式展現在大屏幕上,選用適合音樂意境的圖片作為背景畫面,再加上音樂,讓學生自己看、自己聽、自己理解、自己體驗,這樣既節省了傳統教學中的講解、書寫、掛圖等時間的浪費,又音畫一體,學生在理解“教師講解”的同時,使音樂與環境融為一體,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興趣,豐富了情感體驗,陶冶了高尚情操。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文科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堂是提高學生音樂素能的主要途徑之一。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達到音樂課堂的教育目的。

如何提高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針對高中生由於文化課學習壓力大表現出對音樂課重視程度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音樂課堂學習氣氛的狀況,高中音樂老師應及時反思現狀,運用多樣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對於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而對音樂課堂產生興趣,重新對音樂課重視起來,以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

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輕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情感狀態,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在音樂課堂上,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師。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環節,積極主動地做他們的朋友,要讓他們感到教師是他們的知心朋友。例如在教學《小雨沙沙》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做遊戲。教師扮演一粒“種子”,這樣,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學生紛紛來把教師這粒“種子”澆灌。此時學生們都感到老師能和他們一起做遊戲覺得很開心、很高興。其實老師的一個讚美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對學生來說都是最好的獎勵。又如在教學節奏練習時,可以把它設計成“找朋友”的遊戲,讓學生模仿老師的節奏念歌詞。唸對的學生教師就表揚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握握手、擁抱一下。”簡單的一個握手、一個擁抱,使學生的興趣驟然提高。在以後的師生交流中,老師就不像以前那樣嚴肅,而學生也不那麼拘謹,課堂上的師生關係也會變的更加融洽了。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

孔子曾說:“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樂知。”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就會由被動變主動,由死記硬背到靈活運用,由乏味變趣味,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教師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引向音樂的學習領域。

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簡筆畫、掛圖、實物、卡片、幻燈片等直觀手段,也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錄音、錄像、攝像或計算機網絡等多種媒體設備,以多維的、多樣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學內容,通過有聲的語言和逼真的形象來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最後上升為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採用角色表演,做遊戲,表演音樂短劇,小樂隊伴奏,打擂臺等多種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並使其興趣得到很好的激發。例如:我在教人教版第二冊《十個小印第安》這課時,先以“十個小朋友”的遊戲方式引入後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帶著學生“來到印第安部落”,接著課件中出現一所印第安房子,通過尋找“開門暗語”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終達到學習歌曲的目標。整堂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玩的不亦樂乎、學的更是輕鬆愜意。

三、把握課堂主陣地,保證有效的知識掌握。

小學音樂課的有效教學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其落腳點是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向課堂有限的時間要效率呢?我覺得音樂教師應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具體,科學簡明;

第二:教學容量應適量適度,做到心中有數;

能根據教育規律、教學原則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既不“貪多忽效”,也不“求少圖便”。比如:對教學內容的把握,練唱次數,時間的控制,重點難點的把握等。

第三、教學方法靈活有效,選擇恰當;

第四、教學過程充分展開,全面有效;

1、要進行有效講授

對於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易混淆點,要講清、講細。知識點要進行有教學專業性的有效講授,精心設計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導入和導出。通過對知識點的有效講授,引導學生去追蹤懸念,形成求知氛圍,逐步將課堂推向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高潮。

2、要進行有效提問

一節課只有40分鐘,時間珍貴,提問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簡單回......

如何提高音美課堂效率

如何提高音美課堂效率

音 、 美結合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

當看到這個論文題目時大多數同仁會問,音樂、美術是兩種不同課程。 怎麼能混為一談呢?其實美術和音樂是一對孿生姐妹,時刻相伴相依,音樂 的美來自聽覺;美術的美來自視覺。他們同時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塗抹 亮光。莎士比亞說:“美,是從生命內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 再一度混亂混沌。” 美術與音樂都是藉助於情感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工具

, 能夠淨化學生的心 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們的共同點是在一定的藝術 氛圍感染下,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他們健康、豐富的精神世界, 感受“真善美”的藝術真諦。好的音樂就是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好的美術作 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樂曲。 在美術課上,教師完全可以用動人的音樂去陶冶孩子們的心靈,去豐富 他們的精神生活,去啟迪他們美好的思想,為孩子們架起幻想的天梯,給整 個教育過程增色添彩。在音樂的陶冶下,無論是感受意境還是幻想畫面,學 生都能開動腦筋積極創作,並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美術課堂活 潑而有趣。 在新課改的前提下,我們把音樂引入到美術的課堂教學中來,充分體現 音樂和美術在審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樂的美與美術的美融合一體,使新課 程的內容更充實。 那麼將音樂與美術有機融合對美術課堂有著什麼樣的實際 意義呢? 一 、 音 、 美結合, 更能激發 學生學習興趣 美結合 , 更能 激發學生 學習興趣 激發 學生 莎士比亞曾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術課 堂上,為了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老師需要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創 設情景。引進音樂,無疑是一種較好的選擇。通過聆聽音樂讓學生充分體驗 蘊涵於音樂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 從而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 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比如在教學的導入部分,採取創設情境的方法,運用音樂調動學生的多 種感覺,視聽結合,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清晰明確,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另外, 在課堂上配以合適的音樂,可以創設出具體、真實的環境氛圍,顯現和諧、

鮮明的形象,促使學生的感、知覺發展,並通過直觀感受誘發他們創造性的 想象, 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 使其在情緒的勃發與激動中, 享受美感, 很快地進入學習的角色。同時,課上播放適宜的音樂可以使學生在輕鬆、愉 快、活潑的氛圍中掌握繪畫技能,在學生作業時配合以合適的背靜音樂,能 使學生創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如上《美麗的昆蟲》這一課。剛上課我先 請學生欣賞關於動物的 flash 歌曲,隨著歌聲的播放。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子 就上來了。在學生作業時播放了《好朋友》,優美抒情的音樂,創設了理想 的氣氛,為學生的發展性學習提供寬鬆的環境。從而同學們在悠揚的樂聲中 專心地、快樂地完成了作業。 美結合, 培養學生 學生豐富的情感 二 、 音 、 美結合 , 培養 學生 豐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動的 比喻來說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 土壤上。”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藝 術教育寓教於樂、生動形象、感人的優勢”。因此,在美術課堂中融入富有 感情色彩的音樂,極大地豐富著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視覺和聽覺上得 到雙重的情感感受,引導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在自己創造的作品中親身 體驗與感受其形式美、內容美,創造美。 美結合, 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三 、 音 、 美結合 , 培養 學生的創新力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

如何創設高效率的小學音樂課堂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善於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實踐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級音樂課《小雨沙沙》中,學生在自主學習歌詞之後,教師提問:大家都見過下雨,能說說大雨和小雨分別是什麼樣子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麼變化?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效率?
如何提高音樂素養?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如何提高背單詞的效率?
如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照片的分辨率?
如何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如何提高選擇題正確率?
如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如何提高視頻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