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有幾個院士?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工程院院士2015 西安交大一個都沒有

陝西五個增補的交大有三個

西安交大出過哪些名人

錢學森、張光鬥、吳文俊、蔣正華、韓啟德、江澤民

西安交大有多少老師是院土

兩院院士(含雙聘)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學俊

安芷生

侯洵

姚熹

王立鼎

王佔國

李濟生

陶文銓

王錫凡

周衛健

徐宗本

李應紅  何雅玲

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友柏

林宗虎

李鶴林

柳百成

邱愛慈

鄭南寧

周豐峻

張心湜

雷清泉

孫九林

汪應洛

盧秉恆

蔣莊德

楊善林

王辰

王廣基

已故院士

周惠久

屈樑生

劉興洲

中國大學比拼院士的數量有什麼意義

共享院士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大致從2000年起,“共享院士”、“雙聘院士”乃至“多棲院士”在全國層出不窮。一些院士年過八旬仍在多所大學擔任要職,令人不禁為他們的身體擔憂。   早在2002年,浙江大學人事部的池臨封、劉繼榮就撰文《對高校院士共享模式的認識與思考》,指出院士共享是院士人才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合理而又必然的趨勢。   同時他們認為,一般來說,一所高校所擁有的院士的人數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其學科實力,但是院士共享並不是高校之間院士數量的“比拼”,不能搭“花架子”,搞“形式主義”。   也有不願具名的學者對本報記者表示,“共享院士”分享的當然不只是名譽,還有院士所掌握的各類資源,比如許多科研項目、獎項的評審,就要看院士。   院士名單一份看不懂的尋人啟事   院士就像一種裝備。21世紀的中國大學開始了一場“院士裝備競賽”。   復旦大學公佈的35位兩院院士中,有14人顯然還另有任職,其任職單位分別是: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大學(2人)、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山東大學、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學校對外界聲稱的院士數量,與向上級彙報的數字也有出入。2007年11月,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時,復旦提交的自評報告中稱,教師隊伍中兩院院士有20人。報告還清楚地說明,“另有雙聘院士11人”。   2008年1月,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公佈了我國高校有史以來入選的兩院院士(含已故院士)名單。1955年至2007年中科院院士的12次評選中,有460位大學教師當選。“工程院院士”自1994年問世以來,有318人出自高校。   記者從教育部的統計中,查閱了“985”工程前10所高校歷屆推選院士的情況,依次是清華大學69人,北京大學67人,南京大學33人,復旦大學26人,上海交通大學21人,浙江大學20人,中國科技大學18人,哈爾濱工業大學16人,南開大學14人,西安交通大學10人。   而各校公佈的當前院士數量是:清華68人,北大61人,復旦35人,南大33人,上海交大33人,科大28人,浙大25人,哈工大22人,西安交大17人,南開15人。   半個多世紀以來,上述學校均有院士故去,為何大多數學校的現有院士比歷年總數還多?縱使這期間發生過院校合併,也對各校院士數量影響甚微。如原上海醫科大學(已併入復旦)當選了兩位院士,加入復旦當選的院士中,也只有28人。   2008年兩院院士大會的官方信息顯示,全國有中科院院士699人,工程院院士719人,兩院總計1418人。據教育部統計,兩院院士中將近4成是高校教師。   以此計算,任教於高校的院士約為550人。   本報記者僅把27所高校自己宣佈的院士數量簡單相加,就算出了500多位。記者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一再與不同的學校聯繫在一起,但很少有學校對那些非全職院士另作說明。   在2008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的專題報告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陳求發總結說,原國防科工委下屬的高校有47位院士。   本報記者分別查詢了這些高校自己公佈的院士數量,發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4人,北京理工大學8人,哈爾濱工業大學22人,哈爾濱工程大學6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9人,南京理工大學5人,西北工業大學15人,以此計算,7校總計79人,遠超原國防科工委的統計。   在全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現在不都這......

西安交通大學孫軍為什麼不是院士

西安交通大學,

不掛網公佈此類信息,

可嘗試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祝你新年學業進步。

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今年選上院士了嗎

兩院院士 謝友柏 1955 年畢業於交通大學 (上海) 內燃機制造專業並留校執教,後隨校西遷,在西安交通大學任教至今。

曾任西安交通大學潤滑理論及軸承研究所所長(1986--1997),潤滑理論及轉子軸 承系統國家教委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1994--1999)

西安交通大學孫軍為什麼不是院士

西安交通大學,

不掛網公佈此類信息,

可嘗試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祝你新年學業進步。

西安交通大學的知名校友

南洋公學-交通大學時期盛宣懷 1896年奏設南洋公學,清末洋務派政治家、實業家蔡鍔 1898年就讀南洋公學,政治家、軍事家,討袁護國戰爭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蔡元培 1901年任南洋公學總教習,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黃炎培 1901年就讀南洋公學,教育家、政治家,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李叔同 1901年就讀南洋公學,藝術家,出家以弘一法師名世邵力子 1901年就讀南洋公學,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中國共產黨發起人之一唐文治 1907年起任校長,教育家、文學家,中國工程教育先驅凌鴻勳 1915屆,1924年任校長,教育家、鐵道工程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 1916屆,土木工程學家,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鄒韜奮 1918年就讀上海工專,新聞記者、政論家、出版家侯紹裘 1918年就讀上海工專,五卅運動領導者之一,在四一二政變中犧牲葉恭綽 1921年任校長,書畫家、收藏家、政治家,主持三校合併,定名交通大學朱物華 1923屆,無線電專家,科學院院士陸定一 1926屆,無產階級革命家、宣傳家,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周惠久 唐院1931屆,金屬材料學家,科學院院士林同炎 唐院1931屆,土木工程專家,美國工程院院士汪道涵 1932年就讀,革命家、政治家,歷任上海市市長、市委書記、海協會會長林同驊 唐院1933屆,航空及工程力學家,美國工程院院士嚴愷 1933屆,水利工程專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錢學森 1934屆,空氣動力學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張光鬥 1934屆,水利水電工程專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張鍾俊 1934屆,系統工程專家,科學院院士吳文俊 1940屆,數學家,科學院院士,2001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王安 1940屆,科學家、企業家,王安電腦公司創始人楊嘉墀 1941屆,航天自動控制專家,儀器儀表專家,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徐光憲 1944屆,物理化學家,科學院院士,2008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侯宗濂 1944年起任西醫(西安醫科大學及其前身的簡稱)校長,生理學家、醫學教育家何祚庥 1945年就讀,理論物理學家,科學院院士盧燕 1945年就讀,美國著名演員、製片人葛守仁1945年就讀,電子電路專家,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姚桐斌 唐院1945屆,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 唐院1946屆,金屬物理學家,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田炳耕 1946屆,物理學家,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院士江澤民 1947屆,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程孝剛 1947年任交大校長,機械工程專家,科學院院士吳有訓 1949年任交大校務委員會主任,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旭華 1949屆,潛艇設計專家,工程院院士陳學俊 1950年起任教,熱能動力工程學家,科學院院士茅於軾 1950屆,經濟學家顧誦芬 1951屆,飛機設計、空氣動力專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屠基達 1951屆,飛機設計專家,工程院院士丁關根 1951屆,政治家,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汪應洛 1952屆,管理學家,工程院院士彭康 1952年任交通大學校長,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主持交通大學西遷陳俊亮 1955屆,通信與電子系統專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謝友柏 1955屆,機械工程專家,工程院院士蔣新鬆 1956屆,戰略科學家,工程院院士江其務 長期任教於陝財,經濟金融學家 西安交通大學時期  黨政界 蔣正華 1958屆,人口學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天......

西安交通大學專業排名 最好的專業有哪些

西安交通大學有8個全國一級重點學科,還有8個二級重點學科

這些重點學科自然都是非常好的專業。

在這些重點學科中,推薦以下幾個:

1、管理科學與工程。排名全國第一,有全國的第一個管理學院士汪應洛教授、全國第一個管理學博士席酉民教授等。

2、電氣工程。排名全國前二,有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

3、機械工程。擁有好幾名院士,擁有機械製造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3、能源與動力工程。排名全國第一,有德高望重的陳學俊院士,擁有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

4、材料科學與工程。曾經在周惠久院士帶領下,長期稱雄全國,後有所衰落,現在是交大難得的幾個快速發展的學科。

以上是大的學科方向,另外在一些學科上也不錯:

1、自動化專業:擁有校長鄭南寧院士,清華大學自動化繫系主任管曉宏教授等雄厚的師資,系統工程二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人工智能排名第二。

2、電子專業:擁有光電專家侯洵院士、鐵電專家姚熹院士

3、力學專業:培養過極多的人才,現在世界華人力學界幾個知名華人學者都是交大力學的畢業生,如盧天建、鎖志剛

4、生物醫學工程:擁有IEEE Life Fellow 蔣大宗教授等一批知名專家學者

5、ACCA就是國際註冊會計師,交大的這個專業實力雄厚,而且這個專業的工資也是非常的高的

西安交大開設專業有哪些

理學院 理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30年的交通大學科學學院,1946年更名為理學院,1994年西安交通大學恢復學院建制重新成立理學院。學院由數學、物理、化學三個學科組成,設有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物理、應用化學等6個本科專業;計算數學、應用數學、基礎數學、概率與統計、運籌學與控制論、原子與分子物理、理論物理、光學、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等10個碩士博士點,以及應用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等3個碩士點;數學學科和物理學科具有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數學學科設有博士後流動站,“計算數學”是國家重點學科,“數學與應用數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是陝西省名牌本科專業。另外,學院設有基礎數學、信息與系統科學、科學計算、應用數學、現代物理、應用物理、凝聚態物理、化學物理、分析科學等9個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質介觀物理省重點實驗室,數學、物理、化學三大教學實驗中心,以及全國重要的高層次理科人才培育基地:國家工科數學教學基地、國家工科物理教學基地、國家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本著基礎課教學一流、基礎科學研究一流的發展目標,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各方面一直走在全國高校前列。教學方面,學院已形成以國家級教學名師為核心的強大師資隊伍,近五年共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和優秀教材獎16項,出版國家級“十五”教材以及新世紀研究生、本科生系列教材48部,確保了基礎 西安交通大學 課教學在全國高校中的領先地位。目前,學院是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4個分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及委員單位,是多項國家級教改項目的牽頭單位,是國家工科數學教學基地、國家工科物理教學基地的建設單位。科研方面,學院依託西安交通大學基礎科學研究中心、陳省身先生倡導成立的應用數學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質介觀物理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西安交通大學強大的工程技術與管理科學,在力爭理科基礎研究水平一流的同時,大力開展高新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近五年來,持續獲得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 73”、“863”計劃,以及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的資助;發表學術論文1700餘篇,其中SCI檢索論文700餘篇;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0餘項。現有教職工246人,其中教授51人(含博士生導師30人),博士後流動人員9人,中青年教師大都具有境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現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講座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學院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德國等國家的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和學術交流關係。每年都有國際知名學者來訪和進行實質性科研合作,有許多教授應邀擔任國際期刊的編委、國際學術會議的主席和組委會主要成員。近五年來成功舉辦10多次國際學術會議。近年來理學院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主要去向為政府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防重點科研單位、電信與信息類研發公司、以及金融、證券、保險等公司。近五年來,除考取研究生外(平均考取率為55%),均就業率達99.5%。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的前身為機械工程系及機械學系,機械工程系,創建於1913年,1956年隨校遷至西安;機械學系成立於1985年,兩系在1994年6月合併成立了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是交通大學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學院之一,她聚集了眾多機械工程領域中的知名專家及教授,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聲譽。機械工程學院培養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學生就業率一直名列前茅,現已成為國家培養機械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的重......

相關問題答案
西安交大有幾個院士?
西安機場有幾個航站樓?
西安交大少年班是個坑?
反法西斯國家有幾個?
西安交大多少分?
平安保險有幾個董事長?
西雙版納有幾個民族?
西安經歷了幾個朝代?
西遊記書有幾個版本?
大有幾個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