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怎麼平定的?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安史之亂在哪年是誰平定的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同中央政權爭奪統治權的戰爭,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因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於發起叛亂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為主,故稱安史之亂,又因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發,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歷時七年零二個月,由三代皇帝平定,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可是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等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唐朝再無中興之日,變得平庸。此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司馬光《資治通鑑》:“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

安史之亂最後是怎麼平定的?

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安慶緒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據鄴(今河北臨漳),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因契丹、同羅等族組成的精兵大部歸史思明,安慶緒謀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領13郡及兵8萬降唐,唐封他為歸義王,任范陽節度使。 唐廷對史思明不放心,策劃消滅他,不料計劃外洩,史思明覆叛,與安慶緒遙相聲援。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繼位,並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

寶應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安史之亂是誰發起的?是誰平定的?

安史之亂是指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對唐朝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結束,前後達八年之久.

參與平定安史之亂的將領很多,最著名的是郭子儀,李光弼等。

是誰平定了“安史之亂”﹖

郭子儀(697-781),中唐名將,漢族,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後,任朔方節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

叛亂經過:

祿山起兵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當時國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安祿山從范陽起兵,長驅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佔東都洛陽,僅用了三十五天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也望風歸降。   唐玄宗於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祿山反叛的消息,相當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節度使,準備防守;接著任命他的第六皇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天寶十五年佔領長安、洛陽,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

長安失守

唐玄宗於十一月十五日派使畢思琛往東都洛陽募兵防守。安祿山的大軍雖然遇 上阻礙,但由於楊國忠的無能,使安祿山於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陽。東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盧奕不肯投降,被俘後為安祿山所殺,河南尹達奚珣投降安祿山。負責守衛洛陽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採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可是因為唐玄宗聽了監軍宦官的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唐室處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後,任命哥舒翰為統帥,鎮守潼關。由於地勢之險,唐室本可利用此一優勢暫時死守,保衛京師。可是由於唐玄宗與楊國忠想盡快平定亂事,迫其領20萬大軍出戰,最後以慘敗收場。潼關一破,都城長安震驚,失陷在即。

馬嵬兵變

唐玄宗於六月十三日凌晨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今陝西興平市西北23裡)途中將士飢疲,六軍不發,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請殺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楊國忠被亂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縊死楊貴妃。後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肅宗即位

太子李亨於公元756年在靈州(今寧夏靈武市區)自行登基,是為唐肅宗,後世史家認為“馬嵬之變”是一場“有計劃的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朔方節度使,奉詔討伐。次年郭子儀上表推薦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聯合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常山(河北正定),擊敗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收復河北一帶。

祿山被殺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慶緒與嚴莊、李豬兒串通,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至鄴(今河北臨漳),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

思明覆叛

因契丹、同羅等族組成的精兵大部歸史思明,在安慶緒殺父稱帝后,對史思明收其潰散的殘部不滿。欲找機會除掉史思明。   史思明自圍攻太原被李光弼擊退後,回到范陽駐守,安慶緒封他為媯川王,兼范陽節度使。范陽本是安氏老窩,安祿山從東京和西京所掠珍寶,多半都運往這裡存放,已是堆積如山。漸漸地,史思明恃富而驕,欲將范陽佔為自己所有,也不想再被安慶緒節制。   史思明向唐廷奉上歸降書,願以所領13郡及兵8萬降唐。唐肅宗得報大喜,封他為歸義王,兼范陽節度使。但史思明“外示順命,內實通賊”,不斷招兵買馬,引起唐肅宗警覺。唐朝廷策劃消滅他,不料計劃外洩,史思明覆叛,與安慶緒遙相聲援。

思明稱帝

乾元元年(7......

平定“安史之亂”的將領是哪兩位?

思明稱帝—— 郭子儀、李光弼進擊安慶緒,包圍鄴郡,史思明帶兵援助安慶緒,合併其兵,回范陽,稱大燕皇帝。

(六)平定亂事—— 史思明與李光弼相持年餘後被養子史朝義所殺。李光弼再借回紇兵,大破史朝義。史朝義部下田承嗣、恭懷仙降唐,史朝義被殺,安史之亂遂告平定。

唐朝如何平定安史之亂的?

安史之亂的平定: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繼位,並借維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

寶應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促使唐代開始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

哪個皇帝在位時平定的安史之亂

唐肅宗李亨。唐肅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李璵,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不算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唐朝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756年—762年在位。初封忠王。公元738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李亨。安史之亂起,被玄宗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朔方、河東。平盧節度使,負責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馬嵬坡為百姓所留,與玄宗分道,北上至靈武。在位7年,762年在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終年51歲。唐肅宗死後,宦官李輔國、程元振殺張皇后等,擁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將肅宗葬於建陵(今陝西省禮泉縣)。

唐朝如何平定安史之亂

睢陽之戰,尹子奇為報屢敗損目之仇,使安慶緒前後大兵幾十萬人被張巡所牽制。如此方使唐朝能夠反攻、使郭子儀能夠從容收復兩京。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陽堅守10月之久。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日 (1月29日) 夜,嚴莊、安慶緒持刀站立在帳外,李豬兒手持大刀直入帳內,對準躺在床上的安祿山腹部猛砍一刀,安祿山很快死於非命,享年五十五歲。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安史之亂是怎麼開始的?又是誰平定的?

安史之亂的經過 (一)范陽叛變—— 楊國忠與安祿山不和,安祿山恐楊國忠對己不利,遂以討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叛變,安祿山一路南下,不足兩月,已攻陷洛陽,自立為燕帝,國號燕。 (二)肅宗即位—— 安祿山破潼關,活捉守將哥舒翰,直入長安。玄宗倉惶入蜀,行至馬嵬驛,軍士譁變,楊貴妃被逼自縊,太子李亨即位靈武,是為肅宗。 (三)祿山被殺—— 不久,安祿山被長子安慶緒所殺。郭子儀得回紇之助,收復長安和洛陽。 (四)思明叛變—— 史思明降唐,受封為范陽節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將之消滅,究洩,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稱帝—— 郭子儀、李光弼進擊安慶緒,包圍鄴郡,史思明帶兵援助安慶緒,合併其兵,回范陽,稱大燕皇帝。 (六)平定亂事—— 史思明與李光弼相持年餘後被養子史朝義所殺。李光弼再借回紇兵,大破史朝義。史朝義部下田承嗣、李懷仙降唐,史朝義被殺,安史之亂遂告平定。

相關問題答案
安史之亂怎麼平定的?
安史之亂是誰發動的?
安史之亂是怎麼回事?
門框與牆之間怎麼固定?
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
安卓手機怎麼查定位?
安卓手機怎麼綁定郵箱?
字體安裝之後怎麼刪除?
電腦更換主機板電池之後怎麼設定? 30分?
請問鬥魚直播這些東西怎麼設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