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安全有哪些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4-06-15

護理安全包括哪些內容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

2、提高用藥安全

3、建立與完善在特殊情況下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做到正確執行醫囑

4、建立臨床實驗室“危急值”報告制度

5、嚴格防止手術患者的手術部位及術式發生錯誤

6、嚴格執行手衛生,符合醫閥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7、防範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的發生

8、防範與減少壓瘡發生

9、鼓勵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

10、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

護理安全教育都有哪些方面

護理安全教育

一. 切實加強護理安全教育,樹立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大力倡導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的思想。 具體措施:

1.護理人員必須堅持每週一例會制度,參加每週的醫療安全教育學習,發現一次不執行按醫院的規章制度處罰。

2.結合我院開展的“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的理念,提供主動服務,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倡護理人員用“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服務於患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評選活動。

3.通過加強臨床護理工作,夯實基礎護理服務,在全社會樹立醫療衛生行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促進醫患關係和諧。

二.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總結經驗,逐步探索和完善適合我院的醫院護理管理制度,建立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護理工作水平。

具體措施:

1. 要進一步落實《護士條例》、《衛生部關於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範》、《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範》的要求,切實加強護理管理,規範護理服務,夯實基礎護理。

2. 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

1) 醫院、病房有完整的創建計劃、目標任務和實施措施,護理人員經註冊上崗,規範執業。

2) 建立健全臨床護理工作規章制度、疾病護理常規和臨床護理服務規範、標準。

3) 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制定並落實各級各類護士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規範臨床護理執業行為。

4) 建立護士績效考核制度,根據護士完成臨床護理工作的數量、質量以及住院患者滿意度,將考核結果與護士的晉升、評優相結合。

3.明確臨床護士應當負責的基礎護理項目及工作規範,必須履行基礎護理職責,規範護理行為,改善護理服務。

4.明確臨床護理服務內涵、服務項目和工作標準。分級護理的服務內涵、服務項目要包括為患者實施的病情觀察、治療和護理措施、生活護理、康復和健康指導等內容,並納入院務公開,作為向患者公開的內容,引入患者和社會參與評價機制。

三. 加強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範的學習。

具體措施:

1.開展《護士條例》、《衛生部關於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範》、《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範》等法律法規的學習,每月至少一次,讓護理人員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及法律法規條文。

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不斷規範護理工作流程,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預案。3.加強質量監控措施管理,加大關鍵質量控制力度,科室建立質控小組,定期檢查制度落實情況和各環節質量管理,把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消除和減少隱患的發生。

4.反覆強化護士的法律意識,利用晨會和平時業務學習進行法律知識與防範醫療糾紛案例的講課,用具體案例告知護士,任何一個細小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定期召開安全分析會,讓護理人員結合崗位工作,尋找容易出現錯誤的環節,尤其對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並制定改進措施。更新管理理念,鼓勵護理人員上報安全隱患,並設立隱患自查報告獎勵制度,如隱瞞不報,則按相應制度懲罰。

四.加強護理“三基”“三嚴”的學習考核,

具體措施:

1.每有一次理論考試,一次技術操作考核。

2.鼓勵護理人員參加院內外的各種形式的業務學習、培訓。

3.制訂優惠政策,鼓勵護理人員參加成人高等教育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術及理論知識。

4.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強護理新業務新技術的學習,每二......

護理安全隱患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護理安全隱患主要包括:

1、護理人員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法律意識淡薄;

2、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服務理念滯後;

3、護士的綜合知識水平偏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

4、護理人員的配置不合理,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

5、護患關係不夠融洽,相互缺乏有效溝通。

護理不安全因素有哪些內容

1 護理不安全因素對護理管理的影響

護理工作中存在著諸多不安全因素,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護理效果,影響患者康復,影響醫院在患者和公眾心目中的形象,給醫院信譽造成負面影響,甚至造成醫療成本的上升,物質消耗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加重。

所謂安全管理是指為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對各種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的控制[1],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備條件,是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是控制或消滅不安全因素、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和事故的客觀需要。

1.1 質量監控管理因素

質量管理是對確定達到質量要求所必需的職能和活動的管理,質量管理體制是護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質量監控不力都可能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對護理人員缺乏行之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約束力不強,質量監控措施不力,對患者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以及護理人員不足、醫護比例失調等諸多因素,都將出現護理的不安全結果。

1.2 技術因素

主要是指由於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協作能力不強等因素都可能對患者的安全構成威脅。特別是隨著新技術、新項目大量引進與開發,護理工作中技術複雜程度高、技術要求高的內容越來越多,不僅對護理人員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而且可能導致護理工作中技術方面的風險加大,從而影響護理安全。護士護理缺乏業務知識,工作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低或不熟練,與他人配合較差,不重視學習和業務技術培訓,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將導致操作失誤或操作錯誤從而發生事故。

1.3 人為因素

主要指由於護理人員素質等原因不能保證滿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給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或隱患。目前,護理專業的發展對護理人員的素質要求都有較大的提高,如果不能及時地根據技術進步與專業發展的情況進行調查,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提高護理人員素質,合理增加人員數量。

1.4 工作責任心

護士有著特殊的職業內容、規範和行為標準,長期從事繁重的護理工作,重複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負擔,以及一些科室崗位設置不合理,超負荷工作,使少數護士身心疲倦,產生厭煩心理和畏難情緒,輕視護士工作,有的甚至希望脫離護理崗位。因此,工作中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對患者態度不好,以致發生醫患糾紛,從而給患者帶來不安全的後果或不安全因素。

1.5 醫源性因素 醫護人員的語言、行為不當或過失給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結果。這些因素常常是造成醫療糾紛的重要因素。

1.6 用藥與設備設施因素

藥物配伍不當、給藥途徑不正確、設備設施使用不當等均可造成不安全因素的發生,特別是大量使用一次性衛生用品以及大量使用輔助檢查設備。

1.7 患者行為管理因素

患者管理是指對那些在軀體上被確定患有疾病個體的管理,而個體因疾病原因而發生身心的變化,與對疾病的認識成正比。護理工作是一項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管理活動,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有賴於患者的親密配合與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極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煩意亂、憂心忡忡等心理現象。從而不信任醫生,懷疑醫生診斷有誤等因素導致人為的不安全因素的發生。

1.8 管理因素

由於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業務培訓不到位、設備物資管理不善、職業道德教育不夠、管理監督不嚴等因素而影響護理安全組織的管理,這不僅是發生醫療糾紛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時是對患者安全最大的威脅。

2 加強護理不安全因素管理的措施與建議

2.1 建立統一和完善護理安全質量管理

要針對醫院護理安全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制......

影響護理安全的管理因素包括哪些

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有:

(1)護理人員的因素

護士責任心不強,執行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不嚴,在工作中不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護理人力資源不足,長期以來由於護士的社會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規律,部分護士不安心本職工作,想方設法換崗或離崗,致使臨床護士嚴重缺編。護士自身綜合素質偏低,由於社會對護理工作的偏見及受到環境的影響,醫院對護理工作的重視不夠,投入較少,使護士參加繼續教育的機會偏少,知識得不到及時更新,導致護士應變能力差,護患之間溝通不良。另外由於在臨床一線工作的護士大多是年輕護士,資歷淺,臨床經驗不足,專業知識不紮實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技術操作不嫻熟,工作中理論不能聯繫實踐,容易導致操作失誤而發生護理差錯。

(2)患者因素

護理是一項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護理活動的正常開展有賴於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個別病人的不遵醫行為、不規範用藥或住院期間私自外出,也是造成護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

(3)物質因素

護理設備是完成護理任務的重要工具,設備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質量是否過關,都會影響護理技術的正常發揮,影響搶救及治療工作,是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4)環境因素

醫院的基礎設施及佈局不當也潛在著不安全因素。如地面過滑導致跌傷,床旁無護攔造成墜床,熱水袋使用不當導致燙傷等。環境汙染導致院內交叉感染;安全危險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潛在的不安全因素。

結合臨床護理安全隱患包括哪些內容

醫療衛生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與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患者及家屬對就醫的正當權益都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和熟悉,對醫療質量、護理質量、醫療護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近30年的臨床護理與教育實踐,深知目前護理安全是衡量護理服務重要指標,也是患者就醫選擇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作為婦科護理工,應隨時規範可行的安全防範措施,強化治理,給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減少不安全護理現象的發生,筆者就護理常見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及相應的防範對策作一探討。

1臨床護理中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

1業務素質及責任心有待提高

護理人員素質的高低是關係到護理安全的首要因素。業務知識缺乏,工作經驗不足是一些基層醫院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安全隱患。有的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下或不熟練,與他人配合較差,不重視學習和業務技術培訓,違反技術操作規程,經常導致操作失誤或操作錯誤而發生護理缺陷和事故,從而引發護理投訴。如患者墜床、摔倒、燙傷、自殺等很多情況是護理人員上班脫崗、睡崗或延誤、遺漏治療,不按時巡視病房,執行醫囑錯誤,患者病情變化不能及時發現等原因造成的,這均是護士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2服務態度欠佳、缺乏法律意識

服務態度差也是主要安全隱患,如工作中使用服務忌語,不注重談話的方式和語氣,回答問題簡單導致患者誤解等。假如護士缺乏對患者及家屬的理解,不顧及服務態度,忽視患者心理需求,就達不到患者的期望和要求。患者不是一般的消費者,患者到醫院付費就醫就標誌著醫院與患者建立了一種合同關係,形成了醫療服務合同。醫院是通過醫護人員來為患者履行醫療護理服務的,護士的行為不僅僅是個體行為,而是代表醫院履行合同,有義務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維護患者的權利。當護士不能意識到這些,實際工作與患者的要求出現差距時,就會引發投訴。

3護理設施不規範及投入不足

在醫院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方面,一此基層醫院的治理者沒有充分考慮護理工作的要求、患者舒適需求而造成設施不合理,條件簡陋。如:樓梯、廁所無扶手、地面過滑過亮等。有的醫院在設備投入決策時只顧大型的或可以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設備和設施的投入,而忽視護理設備的基本投入,造成護理設備短缺、不到位,從而形成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如推車、擔架陳舊,病床無床欄,搶救儀器維護不佳等。非凡是一些平時不經常使用的搶救儀器,數量過少造成搶救時無法使用。

4質量治理制度不規範

治理是對確定達到質量要求所必需的職能和活動的治理,質量治理體制是護理安全治理的核心,治理制度不完善,質量監控不到位,都是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護理治理是護理安全的核心。只有治理到位才能保證患者的護理安全得到保障。一般情況下護理人員缺乏科學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現在制度不健全,無章可循,組織治理不嚴,缺乏逐級治理、監督、檢查、指導等。如存在搶救車內藥品、物品擺放混亂,位置不固定,搶救藥品無計數,標籤不明,搶救儀器未處於備用狀態等。

2安全防範的思路與對策

1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強化臨床護理人員的法律知識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的有效手段。應通過不定期法律專題講座及結合實際的案例分析,使護理人員瞭解有關醫療工作相關的法律知識,進一步剖析在臨床護理工作,哪些屬侵權行為,明確護理工作與法律息息相關,將護患雙方的權益靠法律來維護。如《傳染病防治法》及《民法通則》等法律,對護理行為進行了明確的規範和相應的制約。護理人員必須明確與護理工作相關的法律規定和義務,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依法從事護理服務,正確履行職責,防範護患糾紛的發生。讓護士熟悉到自己違規行為導致的不良法律後果,加強責任感,使護士懂得自己該做什麼,如何去做,從而維護患者與自己......

護理安全是什麼意思

安全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中,要嚴格遵循護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準確無誤地執行醫囑,實施護理計劃,確保病人在治療和康復中獲得身心安全。

常見的護理安全不良事件有哪些?

1.我國刑法在介定醫療事故時規定,主體必須是有資格證明的醫護人員,而非醫務人員造成的不良後果,顯然不是醫療事故罪. 2.醫療事故罪的概念及其構成: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實施了違章醫療行為的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是指具有一定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能,取得行醫資格,直接從事醫療護理工作的人員. 3.醫療事故罪,是指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行為。4.非醫務人員造成病員的不良後果根據後果的程度可以屬於故意傷害罪的介定.

相關問題答案
護理安全有哪些內容?
關於安全有哪些內容?
幼兒園安全有哪些內容?
監理細則有哪些內容?
安全護理措施有哪些?
西安護理學校有哪些?
主要的護理問題有哪些?
信息安全有哪些屬性?
普通護理期刊有哪些?
教育理念有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