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麼看待中國人?

General 更新 2024-06-11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人》

我有幸認識過一位我從心裡非常喜歡和尊敬的年輕的日本人。是他再一次提醒了我,和人相處,無論他或她是哪國人都首先應從,都是相同的人,從一個“人”的觀點出發去相處!去相互理解和體諒。

如果這個中國人足夠優秀,並能守規矩,抱著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心態去努力使自己融入日本社會的話是會贏得尊重和喜愛並得到幫助的。同時,日本比較尊重知識,看中能力。崇尚強者。

但大多數日本人可能會覺得中國人比較不太會掩飾,說話較直來直去,自我意識較強。遵守規章制度方面會略顯差一些。他們心底裡還是日本人優先,更相信自己人。內外有別的意識根深蒂固,相當嚴重。加之由於歷史問題和文化的差異,總是會保持很大的距離,不容易吐露真心。

日本人到底怎麼看中國和中國人

首先來說作為在日的中國人,薩本人感覺不到自己有太多的特別。薩在公司裡,同事不會因為你是哪國人而態度不同,關鍵看你自己怎麼幹。好也罷,壞也罷,關鍵在自己怎樣做。在海外的朋友大概多有同樣的感覺,人家主要是看你這個人如何,而不是看你的種族。其實,在中國的外國人也是一樣。只不過,自己做好了,人家也會說一聲,嘿,中國人了不起。

想想那也是給自己的國家作了點兒貢獻。

總的來說,日本對中國人,讓人感覺不如在歐美國家友好。這裡面除了中日之間的歷史恩怨,還有些文化地理因素。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極少(主要是北海道的蝦夷人),基本都是Yamato族,所以它有著心理排外的傳統,對於外國人缺乏兼容,這就無論你是哪國來的了。日本要求外國人“入鄉隨俗”,而在多民族的中國,或者移民國家的美國加拿大,外國人的價值觀和民族習慣普遍受到尊重。對於文化的多樣性,日本人的理解遠不如中國人充分。

至於對中國人總體,有些日本人的確帶著不友好的看法。

說起來,這些不太友好的日本人中,下層的日本人多是因為在日打工的中國人能吃苦,搶了一些日本藍領的飯碗。而且近來新聞中出現過數起中國人蔘與的“強盜集團”搶劫案件,影響了中國人的形象(日本新聞中頻頻出現“中國人強盜集團”的報道,倒並不能證明在日中國人犯罪率有多高,記得那句名言麼?“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而國人的一些習慣比如大聲談笑,不太講究衛生等等日本人無法接受。日本是個小心眼兒的民族,這些東西他們都很在意,用放大鏡放到報紙上,就製造了一種對於中國人的排外情緒。高層的日本人不喜歡中國,則是另有原因,因為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太快了,快得讓日本人失去了在亞洲的優越感,不由得產生種種醋意。從地緣政治角度,“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中國的崛起讓日本感到了競爭的威脅,這個薩覺得倒是有些道理。

有兩種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錯。一種是比較老的日本人,他們親中的比較多,這和二戰後中國政府對日本一直採取寬厚的政策有一定關係 -- 這麼說可能會引起很多爭論,但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有道理的。比如日本政界的明星,公明黨的靈魂池田大作,就是有名的親華派。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他的政治組織創價學會裡,還不時能找到某些文革時期個人崇拜的影子。2001年我曾經到神戶去參觀公明黨組織的以周恩來生平為主體的展覽,等待入場的日本人在街上排成了長隊,多半已經上了年紀。另外一部分日本人就是近年到中國去過的日本人,看過北京上海後對中國油生敬畏的感覺。我的鄰居南先生經常去中國,他就特別感慨每次去中國感受都不一樣,對比日本幾年一個超級市場的貨架子都不換個地方的“平穩”,中國的發展太快了。南先生去中國的行李越來越少,二十幾年前是大箱子 – 裡面裝的都是禮品,從電子錶到圓珠筆;十年前是小箱子,帶幾件換洗衣服,日常用品;現在?甩著十個紅蘿蔔就去了。“中國有什麼買不著的東西呢?還便宜。” 南先生如是說,連錢都不用帶,到處都能用信用卡。只是現在每次去,都要為給中國的朋友帶什麼禮物而頭疼。但是,沒去過中國的日本人,則很多認為中國是蠻荒之地,只有那些衣衫襤褸,面有菜色的照片才能反映中國的現實,這就讓人啼笑皆非了。

“我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那裡生活過很多年,夢裡常常回去的。” – 在大阪中日友協工作的某日本老人如是說。不過,後來瞭解到此公原來是侵華日軍的一員,薩覺得對這種“感情”,還真得有三分警惕。

“在中國,共產黨也組織‘春鬥’麼?”— 修車的年輕日本工人發現我是中國人後,天真好奇地問。“春鬥”,就是每年三四月間,傳統日本企業薪水調整的時間,日本工人會採取罷工,......

普通的日本人是怎麼看中國和中國人

在日本呆過幾年,普通日本人還是比較友好的。與咱們大多數人想的不同,大多數日本人對於中國並不瞭解。而且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對於咱們中國人所熱衷的談論國事、指點江山都沒有什麼興趣。誇張一點說,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家和自己公司周圍一公里左右的事,除此之外基本與他無關。

比起中國人,日本人顯得比較死板,比較“呆”。任何事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即使中日之間有很深的矛盾,如果在日華人需要辦事,也仍然會照章完成。

看看一個日本人是怎樣評價中國及自己的國家

《中國人的智慧》是日本出版的關於各國人民之智慧的系列叢書的一部,還有《日本人的智慧》,《美國人的智慧》等。本人讀了《中國人的智慧》之後,感到從外國人的角度看中國人,可以看到一些中國人自己不易發現的問題。所以摘譯出該書的一些片斷,請大家看看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國人的。    作者簡介:《中國人的智慧》的作者松本一男,1925年出生於臺灣,東京大學畢業。多年從事中國學以及金融方面的研究。著書有《毛澤東評傳》,《周恩來的處事之道》,《三國志中的座右銘》,《中國人和日本人》等。            [譯文摘要]一個國家的國民性或者一個民族的性格,可以說相當程度取決於其國家的自然環境以及長期經歷的歷史經驗。打開地圖立刻可以發現,中國東面臨海,西,南,北三面與其他國家接壤。其陸地上的一萬多公里的國境線是人為劃分的,所以很容易被侵犯。不要說國境被侵犯,中國還有過整個國土全部被其他民族侵佔的歷史,五胡十六國、元、清等就是例子。這對於四面由海洋所保護、歷史上只經歷過一次被外國軍隊佔領歷史(指二戰後日本被美軍佔領)的日本人來說是無法想象的。對於有複雜多樣歷史境遇的中國人來說,自然應該具有獨特生活智慧。    對於中國人來說,以下的氣質較為突出:     1,忌諱戰爭。因為中國人經歷過多次被侵略之苦,所以也很厭惡去侵略別的國家。     2,大國意識強、認為自己國家的文化最好並以此而自負。     4,陰鬱,外人難於瞭解其內心。     5,憨厚,忍耐力強。     6,保守,不易改變。     7,生活節奏比較緩慢。        總之,在嚴酷的環境中經歷了數千年磨鍊的中國人比較缺少樂觀的精神。下面從一些側面來探討一下中國人所具有的獨特智慧。            “慢慢兒來吧“--中國人的生活節奏         本世紀初以乘船為主要交通手段的時代,初到中國港口的外國人都對在港口乾活工人的勞動節奏,尤其是勞動號子的節奏感到吃驚。被稱之為“苦力“的中國工人,喊著慢得沒法形容的勞動號子在勞動,因為拍子節奏遲緩,與之相配合的手腳動作也就慢騰騰的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象清晨中國公園裡打太極拳的節奏差不多。看到如此情景,平時習慣於快節奏的日本人會目瞪可呆地感到:“這個國家的人,怎麼會這麼悠閒?“對於急性子的日本人來說,中國苦力們的慢節奏的勞動被認為是故意偷懶。舊上海日本人乘人力車時,總是揚著柺杖用日式中國話大聲喊:“快快的!“。因為急性的日本人一登上人力車便想盡快到達目的地,所以人力車伕們很討厭搭日本客人。在舊滿洲煤礦及港口,常常可以看到日本工頭甩著鞭子對苦力們喊:“快快的!“。因此除非給相當高的工錢,中國的苦力們都不願在日本工頭手下幹活。    當時在中國的日本企業家們,即使不懂其它的中國話,也絕對懂“慢慢的“這句話。並把其作為形容中國勞工的詞語。其實日本人並不懂,苦力們乍看上去象偷懶似的慢悠悠的勞動,是他們進行長時間持續勞動的智慧。象日本工人那樣的蠻幹,身體往往支撐不住。    中國人不僅日常生活的節奏慢、作商業買賣也是慢騰騰的。香港、深圳不動產的出租契約,期限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還有長達“九十九年“的。對於出租契約一般為二年或三年的日本人來說,只能認為這是在開玩笑。從中國人的走路方式也可以明白他們不慌不忙的生活態度,即使在北京、上海這種繁忙的大城市裡,也很難看到象日本人那樣一路小跑似走路的中國人。    中國人甚至打仗也是慢騰騰的。三國時代,劉備率蜀國大軍攻入吳國,直逼夷陵。位於長江中游北岸的夷陵是軍事和交通的要地,一旦被突破,吳軍的根據地江陵......

日本普通百姓怎樣看待中國人?

以下為個人觀點,沒有任何種族,民族情感,純粹分析問題。 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兩級分化,很小一部分人反華,很小一部分人對中國很友好。中間大多數人對中國的看法跟埃及,印度一樣,是一個已經沒落的文明古國。在他們眼中我們是值得同情的,在國外媒體刻意宣傳下,他們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都像西北農村一樣,過著溫飽的生活。朋友去日本麵包店打過工,每天閉店時都讓朋友把當天賣剩的麵包拿回去吃,而且沒有人有異議。 另外由於大部分日本人把現在的中國跟臺灣,以前的清朝是分開看的,他們的歷史上管甲午戰爭叫“日清戰爭”,把侵華戰爭叫“中日戰爭”,所以現在大多是的日本人對待這段歷史的看法跟我們看待中國古代歷史上,比如宋金,明清戰爭一樣,我們有很多人去排斥滿族嗎?沒有,滿族人有敵視漢族嗎?也沒有。 所以現在的日本大眾對中國的態度很透明,就在奧運會足球賽期間,日本對荷蘭,我那個在麵包店打工的朋友有幸成為奧運志願者,在瀋陽奧體中心她負責給日本遊客當翻譯,據朋友回來說,當時場上為荷蘭隊主場,一旦荷蘭隊控球,全場觀眾彷彿是給八路軍助威一樣,當日本隊控球時,滿場噓聲。朋友跟我說,很多日本遊客很不理解,因為他們認為,中國跟日本是一衣帶水的國家,還是鄰國,理應幫助他們助威。其實歷史上荷蘭人曾經霸佔過我們的領土很長時間。 其次,日本人對中國的直觀感覺是通過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身上得來的。在國外的中國人勤勞,能吃苦,好學。但是虛偽,貪心,狡詐。所以很多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看法是略微帶輕視的同情。加上一些激進分子的挑撥,現在中間派的絕大不忍日本民眾開始向歧視中國人方面靠攏。 國家經濟決定一切,如果中國現在變得富強,超過日本,甚至超過美國,那麼崇拜強者心理很深的日本人會對我們改變看法。 落後就要捱打。

日本池袋的中國人是怎樣看待日本人

無論有多麼大的民族仇恨,也沒有幾個傻瓜會當眾喊出來,人如果看不清事實老是計較一些與自己毫無干系的事,那就真的白活了?死的是南京人,請問你南京人嗎?你親眼看見事情的發生嗎?如果你真看見了,估計你也會氣瘋過去,沒多少日本兵,被殺死的卻有幾十倍之多,你就是拼命跑也能活下來一堆吧,都甘願等死,就算人家有槍也沒用啊,人牆頂過去,光用踩的也夠了吧?國恥,國恥,恥辱只是針對自己人的,關於恨?恨的著麼?自己面臨危險,連自救都不會,還有什麼資格活著?

日本人為什麼瞧不上中國人

在歷史上,日本人除了看上中國豐富的物質資源和漂亮的女人外,從骨子裡從來就瞧不上中國人。其原因除了中國經濟、科技、社會環境、福利、教育、國民素質、制度等等落後外,最主要的是因為中國人的人性弱點。 一是中國人組織紀律性較差。比如,公務員上班遲到早退現象十分普遍,上班時間辦私事、混日子的也很多,即使是在私營公司工作,中國人的組織紀律性也不強,這主要表現在愛發牢騷、背後愛說人壞話,磨洋工。中國人有不同的意見,一般不會當面講出來,而是在背後做手腳,搞串聯。表面上服從領導,像一隻溫順的綿羊,甚至像一個傻子,其實心裡想的是另一套,花花腸子很多,是一種抵制的態度。 二是中國人團隊意識不強。中國人缺乏自覺的強烈的團隊意識。常常是個人顧個人,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甚至,落井下石,喜歡看別人的笑話。別人的不幸可以加強中國人的幸福感。總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見死不救,明哲保身,見風使舵的人格特徵,相當明顯。比如,小悅悅事件令所有中國人蒙羞。一個人的不幸、一個地域的不幸,不會引起他人的更多的自覺的關注(汶川地震中國人有了很大進步),日本人當年,正好利用了中國人這種心理特徵,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 三是中國人法制觀念淡薄。中國人的法制觀念相當淡薄。即使一些執法人員也會公然違法,比如,法官嫖娼門事件。法律、制度在很多時候,只是一些人手中的玩物,用法律送人情,聚斂錢財,討好上司。許多普通人千方百計鑽法律的空子,對法律缺乏敬畏之心。人情大於法律,權力大於法律,關係大於法律,金錢大於法律的事情很是普遍。對法律的不敬畏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也是一種非常不幸的人格特徵。 四是中國人個人利益至上。嘴上說的和實際做的不一樣,許多人把個人私利看得高於一切。以權牟私,製假販假,坑害他人,不守契約。像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官員腐敗問題,等等問題,都暴露了一些中國人為了個人的利益不顧一切向錢看,甚至不顧道德、廉恥、黨紀、國法、人格,更不顧他人、集體、國家的利益。這種為了自己不惜傷害鄉親、朋友、同胞的行為,一直以來被日本人利用和蔑視。 五是中國喜歡攀比,面子至上中國人的幸福是比較出來,幸福是比自己認識的人、朋友、親人過的好一些,就覺得很有面子,有面子了就很幸福了。為了一個LV包包可以吃一個月方便麵,為了在朋友面前有面子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除此之外,中國人素質、中國缺乏誠信、中國人心胸狹隘,邊學日本,帶邊罵日本,極不虔誠、不虛心。 以上問題的確是中國大毛病,錯誤。我們沒有資格怪日本瞧不起中國,唯一正確可以做的是改變自己錯誤,別人才會服你,才會瞧的起你,我們罵人、抵制日貨只會讓日本更加瞧不起,因為這些行為只告訴世界我們無能、愚蠢、野蠻。我不贊同抵制行為,我們為什麼不批評中國企業超越日本品質?替代日本產品和技術,也像日本一樣壟斷全球,只有這樣的中國人才是真正強大,才會讓日本服你,讓世界對中國人刮目相看! 放下成見,放下愚蠢,放下歷史糾結,才真正讓自己輕鬆,讓自己快樂起來,恨也罷,怨也罷,其實冷靜想想,中國國家腐敗,國力科技落後才是真正原因,其實不只是日本是欺負了中國,八國聯軍都欺負過中國,只懂記恨比我們強大的國家,不會讓他們落後,更不會讓我們成長、強大。永遠糾結就永遠無法輕裝上陣!

歐美人怎麼看待日本人和中國人?

美國人看待日本人是 基本上都挺保守的,不過,接觸起來表面上又和藹可親。拘泥禮節。

大多數都很講禮貌,不像韓國人和中國人那麼物質主義。流行品味奇特有趣,對外國人也開放又和藹可親。工作狂,但服務態度是世界第一。對初次見面的人有點害羞。

很有禮貌,不傲慢,尊敬對方

看待中國人:愛出風頭,有時喧鬧,有時缺乏社會禮儀。恐怕是東亞中最具獨立精神和務實的

非常喧鬧,物質主義。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待人熱情和善,對人和藹可親(不討厭對方的話),也非常重視忠誠。”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

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吧。我去過幾次日本,第一次去的時候,我還是高一,用臨時身份證辦了護照,那也是我第一次出國。學校有個日本遊學團。一來是瞭解日本文化,還有就是與當地的日本學生交流。

等我更大一點以後,我與日本人接觸的就多了。不論在美國,在英國的學校,我可以有機會遇到日本的大學生。我現在在英國的大學讀書,御茶水女子學院每年會派一些學生在春假的時候來英國和我們交流。

我想說,當我不論與日本的大學生,中學生,或者是普通的日本人接觸的時候。我們之間是友好的,是非常正常的友誼。那種感覺就像來了客人是一樣的。

中國人與日本人接觸的時候其實不會聊到政治上的敏感話題,比如二戰,釣魚島這些。我們更多的會聊文化,比如動漫,音樂,或者是漢字,英語這些。我覺得倒是中國人之間,如果聊到日本人倒是會說日本的一些非常負面的東西。

很多時候,我覺得在國內的人,會把政治上的關係,與這個真實的國家的情況,真實的人混為一談。其實這很可怕。就像美國人,歐洲人可能很正常,但是如果談到政府,我們會聯想到霸權,敵對的一些問題上去。

我不願意說什麼多少激進的話,因為那樣的風氣我認為不好。貶低日本,擡高中國可能會獲得更多的中國人的點贊,但那真的沒有意思。

客觀的說,我覺得日本人看中國我覺得很矛盾。日本當年也曾經有許多媒體的討論,日本應該與中國和美國未來保持如何的關係。也有辯論,也有中國留學生與日本學生的辯論。當然這些東西中國很難看到。我看過那些視頻,節目之後的感覺是,日本和中國不是存在對錯的問題。而是缺少共識的問題。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

日本人也知道中國有很多抗戰的作品,日本稱為反日宣傳。日本人不理解,為什麼與中國當年有分歧的國家那麼多,但是中國的導演只單單突出抗日的內容。蘇聯,越南,印度,英國,八國聯軍那些題材就比例小的多。

其實這個問題,很複雜,一萬個中國人可以有一萬種解釋。我只能說,政治上,日本與中國的共識太少了。對於中國的人,日本還是歡迎的,除了部分素質低下的遊客除外。至於說日本人看中國是不是很強大,我只能說很多國家的人都覺得中國比以前強大了不少。但是如果說,中國是不是個強國,是有分歧的,這個和中國國內的輿論差別就太大了。體制也好,企業競爭力也好,等等,這些不是排名可以體現的。如果讓中國人自己排名,中國不會跌出前5 。如果讓日本人,美國人,歐洲人去排名,恐怕不會是那麼高。這就是,我這些年的感覺。

日本網民如何看待中國人

日本的中老年人,大部分對中國人友善。

他們那一代人,經歷了中日友好的時期70年代~90年代,同時通過長輩瞭解了很多歷史,對中國懷有歉意的心。他們願意善待中國人,其實日本對華援助很多,只是很少宣傳,大家很少了解。

年輕一代,經歷的是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這些年,同時日本經濟低迷了很久。他們更多的是抱著戒備和競爭的心理對待中國人。就好比班上兩個家庭經濟情況差不多水平的同學,就喜歡在學習(軍備)上攀比,在吃穿上(國民生活)互相貶低。

右翼不少,右翼媒體也不少,裡面有很多政治的因素,意識形態的因素,不能代表普通民眾的真實想法。就好比咱們國家的新聞聯播,好比記著採訪問你幸福嗎······

相關問題答案
日本人怎麼看待中國人?
韓國怎麼看待中國?
你怎麼看待中國高考?
中東國家怎麼看待中國?
日本人怎麼看待徐福?
佛教怎麼看待外星人?
外國人怎麼看待大熊貓?
日本為什麼會來中國?
日本天皇承認是中國人?
日本為什麼不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