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泡綠茶?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綠茶的沖泡方法?

1. 上投法:先一次性向茶杯(茶碗)中注足熱水,待水溫適度時再投放茶葉。此法多適用於細嫩炒青(如特級龍井、特級碧螺春、特級信陽毛尖、六安瓜片、老竹大方等等)、細嫩烘青(如竹溪龍峰、汀溪蘭香、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敬亭綠雪等等)等細嫩度極好的綠茶。此法水溫要掌握得非常準確,越是嫩度好的茶葉,水溫要求越低,有的茶葉可等待至70℃時再投放。因此平常品飲操作難度較大,不很方便。

2. 中投法:投放茶葉後,先注入三分之一熱水(尤其是對於剛從冰箱內取出的茶葉),待茶葉吸足水分,舒展開來後,再注滿熱水。此法適用於雖細嫩但很鬆展或很緊實(如英山雲霧、竹葉青、婺源茗眉)的綠茶

3. 下投法:先投放茶葉,然後一次性向茶杯(茶碗)注足熱水。此法適用於細嫩度較差的一般綠茶。

4. 先涼後熱法:投放茶葉後,先用少許可飲用的常溫涼水浸泡三分鐘左右,使茶葉吸足水分,充分舒展,在將熱水一次注足。此時的熱水溫度要求可績略高些,85-95℃。冬天水溫在100℃也可以。此法適用於沖泡各級嫩度茶葉,但要掌握得恰到好處。

以上各法沖泡的每一泡茶水,應在3-5分鐘之內品完,或先將茶水瀝出至品嚐杯中之後品飲,這樣邊沖泡邊品飲,每一泡茶湯的濃度均勻,口感會比較好。而茶葉在茶湯中浸泡時間過長,隨著茶湯溫度降低,湯色和口感都會變差。

要點:

1.看茶葉:a.幹看:用什麼水溫沖泡該綠茶,全靠幹看時的判斷了。除了要判斷所看綠茶的炒青、烘青、蒸青、晒青所屬類別,更要著重觀察判斷茶葉的細嫩度、均整度和潔淨度。最後要湊近鼻子聞一聞。b.湯中看:看其上下沉浮,舒展翻飛,湯中有無毫絮,芽葉情況等。C.最後看看底葉。

2.沖泡時間:茶葉和茶具一旦確定,就看水量和沖泡溫度的掌握了,尤其是沖泡時間的把握。這個需要反覆練習,積累經驗。

3.水溫:水溫的把握最難。因為我們不是做科學實驗,不可能品茶時,還帶上一個溫度計,而不同的綠茶卻需要用不同水溫的水沖泡,溫度越準確,效果越好。這個同樣需要反覆練習,逐步熟練掌握。

怎麼泡綠茶最好喝??

80C的溫水最好.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細說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據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歷史有關。中、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喜喝較濃的茶,故用量較多;年輕人初學飲茶的多,普遍喜愛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取四隻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鐘後審評茶湯滋味,結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極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裡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溫達100℃),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茵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 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例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有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

普通的綠茶要怎麼泡,才會比較好喝?

一)用水

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的品質,古人曾雲“茶性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個人認為,水質對茶湯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還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沖泡烏龍茶,亦覺不堪一飲。

古人的茶書,大多論及用水。所謂“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終不過是要求水甘而潔,活而新。純粹從科學理論上講,水的硬度直接影響茶湯的色澤和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則色黃褐而味淡,嚴重的會味澀以致味苦。此外,劣質水不僅無法沏出好茶,長期使用生成嚴重水垢,還會損壞茶具。所以泡茶用水,應是軟水或暫時硬水。

一般來說,以泉水為佳,潔淨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則要視地下水源而論。至於雨水和雪水,以當今環境汙染之重,恐怕沒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礦泉水。國內的水,我比較常用農夫山泉,微帶泉水的清甜。茶藝館的水,也多用礦泉水或蒸餾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則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廣州白雲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濾水器過濾後的水,也勉強可用。

(二)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特別是在餅茶團茶時期,控制水溫似乎是泡茶的關鍵。概括起來,燒水要大火急沸,剛煮沸起泡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溫通過對茶葉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來影響茶湯滋味和茶香。

綠茶用水溫度,應視茶葉質量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以80C左右為宜。茶葉愈嫩綠,水溫愈低。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茶湯變黃,滋味較苦;水溫過低,則香味低淡。至於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C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說明的是,高級綠茶用80C的水溫,通常是指講水燒開後再冷卻至該溫度;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只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葉用量,並沒有統一標準,視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來說,沖泡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嚴格的茶葉評審,綠茶是用150ml的水沖泡3g茶葉。

茶葉用量主要影響滋味的濃淡,我想這完全決定於各人的習慣。初學者可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茶湯濃度。

(四)茶具

沖泡綠茶,比較講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壺,只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

玻璃杯比較適合於沖泡名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細嫩綠茶,可觀察到茶在水中緩緩舒展、遊動、變幻。特別是一些銀針類,沖泡後芽尖衝向水面,懸空直立,然後徐徐下沉,如春筍出土似金槍林立。上好的君山銀針,可三起三落,極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藝館,多使用玻璃杯沖泡綠茶。

古人使用的是蓋碗。相比於玻璃杯,蓋碗保溫性好一些。一般來說,沖泡條索比較緊結的綠茶,如珠茶眉茶,我個人比較喜歡蓋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襯托出茶湯的嫩綠明亮,且蓋碗比較雅緻,手感觸覺是玻璃杯無法可比的。此外,由於好的綠茶不是用沸水沖泡,茶葉多浮在水面,飲茶時易吃進茶葉,如用蓋碗,則可用蓋子將茶葉拂至一邊。

總的來說,無論玻璃杯或是蓋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多,茶葉易老。

(五)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相比於烏龍茶,程序非常簡單。根據條索的緊結程度,應分為兩種。然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第一步均需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揮。

1.外形緊結重實的茶

1) 燙杯之後,先將合適溫度的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此時茶葉徐徐下沉,幹茶吸收水分,葉片展開,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芽似槍葉如旗;湯麵水汽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時則似雪花飛舞,葉底成朵,鮮嫩如生。葉落之美,有“......

綠茶的正確泡法和喝法?

綠茶的泡法

綠茶是中國產茶區域最廣泛的茶類,全國各產茶省均有生產。正因為如此,在中國,東南西北中,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都有大量的茶人飲用。綠茶屬不發酵茶,富含維生素C和氨基酸,特點是鮮爽,清香,色澤翠綠。沖泡綠茶就得把這些特點充分展現出來,因此泡茶水溫,茶與水比例,浸泡時間,茶具選擇等都得把握得當。一般茶與水以1:50為宜,最能反映茶湯品質。水過之太淡,茶過之則苦澀。因綠茶類採摘嫩葉或茶芽多,所以不宜用太高的水溫來沖泡, 泡茶水溫在85~90℃為宜,當然,還要視茶葉鬆緊程度。此外,亦忌長時間浸泡,否則苦澀味重。如衝法得宜,則茶湯碧綠,茶味清香,味鮮清甜。茶具選用上看,有比較現代的玻璃杯,傳統的白瓷杯碗。玻璃杯比較直觀,能欣賞清澈茶湯和翠綠嫩芽,有著良好的視覺效果,但品飲時不便拿取,易燙手。白瓷帶託的茶碗或茶杯較為適宜,既不影響香氣散失,又便於拿取,不燙手。建議使用瓷製茶具沖泡。

具體而言,綠茶沖泡的程序可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一)選具: 大凡高檔細嫩名綠茶,一般選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飲茶,而且無須用蓋,這樣一則增加透明度,便於人們賞茶觀姿;二則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至於普通綠茶,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或暢敘友誼,因此,也可選用茶壺泡茶,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壺泡”。根據品飲人數準備好茶杯碗以及茶葉罐,茶則,茶匙,賞茶盤,茶巾以及燒水壺。

(二)觀茶: 對細嫩名優綠茶,在泡飲之前,通常要進行觀茶。觀茶時,a.先取一杯之量的幹茶,置於白紙上(或盛茶專用器具上),讓品飲者先欣賞幹茶的色、形,再聞一下香,充分領略名優綠茶的天然風韻。對普通大宗綠茶,一般可免去觀茶這一程序。b.或者傾斜旋轉茶葉罐,將茶葉倒入茶則。用茶匙把茶則中的茶葉撥入賞茶盤,欣賞幹茶成色,嫩勻度,嗅聞幹茶香氣。

(三)a.潔具: 就是將選好的茶具用開水一一加以沖泡洗淨,以清潔用具,平添飲茶情趣。

b.溫杯:用開水將茶杯燙洗一遍,提高杯溫,在冬天,尤顯重要,利於茶葉沖泡。

(四)置茶:沖泡綠茶的茶杯一般容量為150毫升,用茶量在3克左右(置放相對於容器五份之一的茶量)。用茶匙將茶葉從茶盤或茶則中均勻撥入各個茶杯內。

(五)浸潤泡:對名優綠茶的沖泡,一般視茶的鬆緊程度,採用兩種方法沖泡: 一是上投法,它適用於外形緊結的高檔名優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徑山茶、廬山雲霧、湧溪火青、蒼山雪綠等,即先將攝氏85~90度的沸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對條索比較鬆散的高檔名優綠茶,一般採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後衝入沸水。至於普通大眾茶,當然是先置茶後沖水了。 泡茶水溫在85~90℃為宜,水量為杯容量的1/4或1/3,使茶葉吸水舒張,便於茶汁析出,約30秒後開始沖泡。

(六)沖泡:沖泡次數:約三次,用"鳳凰三點頭"法,沖水入杯內至總容量的七成左右,意為"七分茶、三分情"。經過三次"高衝",使杯內茶葉上下翻動,杯中上下茶湯濃度均勻。另一方面表示禮節,對客人到來以示歡迎。沖泡過程,要求水壺高懸,使水流有衝擊力, 並有曲線的美感。

(七)賞茶: 這是針對高檔名優綠茶而言的,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品飲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湯的變化、茶煙的彌散,以及最終茶與湯的成象,以領略茶的天然風姿。

(八)奉茶:沖泡後儘快將茶遞給客人,以便不失時機聞香品嚐。為避免茶葉過長 浸泡在水中,失去應有風味,在第二、三泡時,可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再將茶湯低斟 入品......

如何泡綠茶

綠茶在色、香、味上,講求嫩綠明亮、清香、醇爽。在六大茶類中,綠茶的沖泡,看似簡單,其實極考工夫。因綠茶不經發酵,保持茶葉本身的鮮嫩,沖泡時略有偏差,易使茶葉泡老悶熟,茶湯黯淡香氣鈍濁。此外,又因綠茶品種最豐富,每種茶,由於形狀、緊結程度和鮮葉老嫩程度不同,沖泡的水溫,時間和方法都有差異,所以沒有多次的實踐,恐怕難以泡好一杯綠茶。

(一)用水

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的品質,古人曾雲“茶性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個人認為,水質對茶湯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還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沖泡烏龍茶,亦覺不堪一飲。

古人的茶書,大多論及用水。所謂“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終不過是要求水甘而潔,活而新。純粹從科學理論上講,水的硬度直接影響茶湯的色澤和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則色黃褐而味淡,嚴重的會味澀以致味苦。此外,劣質水不僅無法沏出好茶,長期使用生成嚴重水垢,還會損壞茶具。所以泡茶用水,應是軟水或暫時硬水。

一般來說,以泉水為佳,潔淨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則要視地下水源而論。至於雨水和雪水,以當今環境汙染之重,恐怕沒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礦泉水。國內的水,我比較常用農夫山泉,微帶泉水的清甜。茶藝館的水,也多用礦泉水或蒸餾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則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廣州白雲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濾水器過濾後的水,也勉強可用。

(二)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特別是在餅茶團茶時期,控制水溫似乎是泡茶的關鍵。概括起來,燒水要大火急沸,剛煮沸起泡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溫通過對茶葉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來影響茶湯滋味和茶香。

綠茶用水溫度,應視茶葉質量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以80C左右為宜。茶葉愈嫩綠,水溫愈低。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茶湯變黃,滋味較苦;水溫過低,則香味低淡。至於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C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說明的是,高級綠茶用80C的水溫,通常是指講水燒開後再冷卻至該溫度;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只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葉用量,並沒有統一標準,視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來說,沖泡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嚴格的茶葉評審,綠茶是用150ml的水沖泡3g茶葉。

茶葉用量主要影響滋味的濃淡,我想這完全決定於各人的習慣。初學者可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茶湯濃度。

(四)茶具

沖泡綠茶,比較講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壺,只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

玻璃杯比較適合於沖泡名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細嫩綠茶,可觀察到茶在水中緩緩舒展、遊動、變幻。特別是一些銀針類,沖泡後芽尖衝向水面,懸空直立,然後徐徐下沉,如春筍出土似金槍林立。上好的君山銀針,可三起三落,極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藝館,多使用玻璃杯沖泡綠茶。

古人使用的是蓋碗。相比於玻璃杯,蓋碗保溫性好一些。一般來說,沖泡條索比較緊結的綠茶,如珠茶眉茶,我個人比較喜歡蓋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襯托出茶湯的嫩綠明亮,且蓋碗比較雅緻,手感觸覺是玻璃杯無法可比的。此外,由於好的綠茶不是用沸水沖泡,茶葉多浮在水面,飲茶時易吃進茶葉,如用蓋碗,則可用蓋子將茶葉拂至一邊。

總的來說,無論玻璃杯或是蓋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多,茶葉易老。

(五)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相比於烏龍茶,程序非常簡單。根據條索的緊結程度,應分為兩種。然而,無論使用何......

正確的喝綠茶的方法是什麼

喝茶不會殺精,合理喝茶對人體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但是如果飲用不合理的話,那就對人體有害處了。檢查一下自己喝茶時是否範了這些錯誤!〖推薦閱讀〗吃東西的宜與忌

◆ 茶葉經過不同的製作工藝有涼性及溫性之分,燥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茶,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

◆ 晚上最好喝紅茶。因為綠茶屬於不發酵茶,茶多酚含量較高,刺激性比較強;紅茶是全發酵茶,刺激性弱。尤其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喝紅茶時加點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溫胃作用。

◆ 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

◆ 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將茶泡得過濃。最好晚飯後飲用,空腹飲茶容易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象。

喝茶的八大常見誤區

一、喜喝新茶

由於新茶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易誘發胃病。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應忌喝。

二、喝頭遍茶

由於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有害物的汙染,茶葉表面總有一定的殘留,所以,頭遍茶有洗滌作用應棄之不喝。

三、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可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葉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症狀。

四、飯後喝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與食物中的鐵元素髮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時間一長引起人體缺鐵,甚至誘發貧血症。正確的方法是:餐後一小時再喝茶。

推薦閱讀

這十種人切記不要喝茶 茶水煮飯可防治四種病 女性哪些時候不宜喝茶

五、發燒喝茶

茶葉中含有茶鹼,有升高體溫的作用,發燒病人喝茶無異於“火上澆油”。

六、潰瘍病人喝茶

茶葉中的咖啡因因可促進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濃度,誘發潰瘍甚至穿孔。

七、經期喝茶

在月經期間喝茶,特別喝濃茶,可誘發或加重經期綜合徵。醫學專家研究發現,與不喝茶者相比,有喝茶習慣發生經期緊張症機率高出2.4倍,每天喝茶超過4杯者,增加3倍。

八、一成不變

一年四季節令氣候不同,喝茶種類宜做相應調整。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發一冬淤積於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髮;夏季宜喝綠茶,綠茶性味苦寒,能清熱、消暑、解毒、增強腸胃功能,促進消化、防止腹瀉、皮膚瘡癤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熱,能徹底消除體內的餘熱,恢復味甘性溫,使人神清氣爽;冬季宜喝紅茶,紅茶味甘性溫,含豐富的蛋白質,有一定滋補功能。

綠茶儲確沖泡方式

1.沖泡綠茶時,水溫控制在80℃~90℃左右。若是沖泡綠茶粉,以40℃~60℃左右的溫開水沖泡即可。份量是2公克綠茶粉配450cc的白開水。

2.沖泡茶葉的第一泡不要喝,衝了熱水後搖晃一下即可倒掉。

3.沖泡好的茶要在30分鐘~60分鐘內喝掉,否則茶裡的營養成分會變得不安定。

4.綠茶粉不可泡得太濃,否則會影響胃液的分泌,空腹時最好不要喝。...

怎麼泡綠茶才是最科學的?

一般來說,綠茶沖泡水溫以80℃為宜,水初沸即可。沖泡時間以2—3分鐘為好,最好現泡現飲。綠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以1:50為宜,常用3克茶葉沖水150毫升,沖泡出來的綠茶湯濃淡適中。

同時,請記住不要用保溫杯泡茶,因為茶葉長時間浸泡在保溫杯中的溫水中,就像溫和煎蛋一樣,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單寧等物質會大量浸出,是茶水顏色濃重,帶有苦澀味,由於保溫杯中的水會一直保持很高的水溫福茶中的芳香油會很快揮發,也減少了茶水應有的清香味。最最嚴重的一點是,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失去茶應有的保健功能。

綠茶可以用涼水泡嗎

不能。

高級綠茶,特別是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沖泡。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茶中維生素C,咖啡鹼容易析出,致使茶湯變黃,滋味較苦。飲泡各種花茶、紅茶、中低檔綠茶,則要用90—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茶葉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葉味淡。

中國人素有愛喝熱茶的習慣,這是在長期飲茶的獲得的經驗。因為茶供的各種有效成分,在熱水中溶解度高。所以,喝熱茶水可以充分發揮茶葉的,保持其色、香、味的質量。

生理試驗證明:水在胃中並不能被吸收,入胃的水需流入小腸才能被吸收。500克冷水,需要40-50分鐘才能完全流入小腸。如果喝的是熱水,可以加速胃壁收縮,促進胃的幽門開啟,使水能很快地流入小腸而被吸收。所以,喝熱茶,能儘快地滿足人體對水的需要。“喝熱茶解渴”,其道理就在於此。再有,熱茶入胃後,可軟化食物,加強胃壁收縮,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綜上所述,喝熱茶,要比喝冷茶有益。

沖泡綠茶為什麼不能用沸水

沖茶的水溫應由茶葉的種類來決定。

不能用100度開水沖泡的茶葉:

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菌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

需要用開水沖泡的茶葉:

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

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度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怎樣泡綠茶才好喝

對於綠茶的沖泡一般只需要備具,備茶,備水經沸水沖泡即可飲用。

但要把綠茶中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發揮出來,沖泡的好也不是易事。要根據綠茶的不同特性應用不同的沖泡技藝和方法才行:

1、茶具的選擇:飲用綠茶,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瓷杯或茶碗沖泡。杯碗類瓷質潔白,便於存託碧綠的茶葉和茶湯

2、水質的要求:泡綠茶的水質要好。通常選用潔淨的優質礦泉水,也可以用經過淨化處理的自來水。水的酸鹼度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鹼性水,以免茶湯深暗

3、水溫的要求:沖泡綠茶一般煮水初沸即可,這樣泡出的茶水鮮爽度較好。沏茶的水溫要在80度左右最為適宜。因為優質綠茶的葉綠素在過高的溫度下易被破壞變黃,同時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也會在高溫下氧化也會使茶湯變黃,很多芳香物質在高溫下也很快揮發散失,使茶湯失去香味。

4、茶與水的比例:通常茶與水比為1:50至1:60(即一克茶葉用水50ml至60ml)為宜,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中,口感鮮醇。

注意:不要讓綠茶久泡,沏泡後馬上把茶湯從沏泡茶具中倒入喝茶用的茶杯,以保留茶味。沖泡綠茶時宜茶少水多,以降低刺激性。特別是隔夜茶勿飲。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泡綠茶?
怎樣沖泡綠茶?
瑪卡怎樣泡酒最好?
怎麼喝綠茶減肥?
怎樣泡糖蒜好吃視頻?
怎樣泡大蒜好吃?
怎樣去除茶葉異味?
百合幹怎樣泡水喝?
怎樣泡楊梅酒?
怎樣泡鹽蛋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