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誥命夫人?

General 更新 2024-05-26

誥命夫人是什麼意思

是一種稱號,就象現在的**夫人:第一夫人,鐵娘子……是古代有權有勢的人的夫人,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是高官的品級。

誥命夫人是什麼官職?

封建社會皇帝冊封功臣的夫人或者母親,為誥命. 誥命夫人只是榮譽職銜,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 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所謂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義諭眾叫誥。 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 漢代以後王公大臣(即官在“執政”以上人)之妻稱夫人,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從高官的品級。一品誥命夫人是她的丈夫是一品高官,她是皇封的一品誥命夫人。 清誥封制度,"正從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贈淑人.正從四品,母,妻,各封贈恭人.正從五品,母,妻,各封贈宜人.正從六品,母,妻,封贈安人."〔《大清會典事例 吏部 封贈》)。 在明清之際,五品以上的官員,如果功績超群都有機會得到皇上的封贈命令,就是這裡所說的誥命。而六品以下的官員所得到的則被稱為敕命。《清會典》中載,誥命針對官員本身的叫誥授;針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時,存者叫誥封,歿者叫誥贈。清代誥命用五色絲織品精製,書滿漢文,皇上鈐以印鑑。通覽之下,色彩絢麗,有一股華貴喜慶的氣氛。 誥命夫人有品級之分的。 一品誥命夫人,在重大節慶日子可以到後宮,參加由皇后主持的宴會。 一品誥命夫人入殮頭冠。因有聖旨冊封,故頭冠正面有一象徵方牌上書“聖旨”二字,兩側為四爪(四爪龍古時意指蟒)護旨翔龍,所用藍色為翠鳥羽毛或類似綠松石等天然顏料,稱為妝槨藍,有別於喜慶用之紅色系列。“聖旨”及翔龍下方有花草及蝴蝶,其上及頭冠其它位置鑲有多顆來自印度俗稱“印度紅”的寶石。以其工藝技法判斷應為中國南方工藝。 頭冠正面及側面下部共有七處簾飾,每處有5條黃金金鍊,上飾妝槨藍,金鍊長度可覆蓋至亡者鼻樑部位。由於頭冠僅放置於亡者頭部上半部,因此沒有後面簾飾及黃金金鍊,頭冠後半部僅有繫繩索固定之釦環,並無可供戴於頭頂之設計,也印證此頭冠乃用於亡者的觀點。 頭冠內側金屬連接的焊接點古今混雜,已經過整修,但並無藝術考慮,也間接證明是用於冥器類的用途。 此頭冠雖屬受聖旨批准而製造的民間工藝(類似現代人有功於國家者亡故後棺槨覆蓋國旗),但做工精細美觀,使用黃金,點翠及類綠松石等高檔原料技法,是具有文化歷史意義的文物。加以清初三代之後便極少冊封誥命夫人或貞節牌坊,此頭冠應屬明至清初或更早期遺物。 戲劇中的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 的品級有哪些。

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勅。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暢夫人”之說。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

那就是有:

一品誥命夫人

二品誥命夫人

三品誥命夫人

四品誥命夫人

五品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是什麼意思?

唐宋明清時對一至五品官員的母親或妻子的一種加封,有名譽,無實權

一品夫人和一品誥命夫人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

誥作為王命文書開始於西周。如《尚書·周書》載有《大誥》、《湯誥》、《康王之誥》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誡臣工的文書。秦廢不用。漢代偶一用之,不為常式。唐代大除授、大賞罰用制誥。據史書記載,從宋代開始,凡文武官員的遷改職秩、追贈大臣、貶乏有罪、封贈其祖父妻室,都用誥命。

漢代以後王公大臣(即官在“執政”以上人工之妻稱夫人,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從高官的品級。一品誥命夫人是她的丈夫是一品高官,她是皇封的一品誥命夫人。 元代封贈文書有宣明和敕牒之分,一至五品官用宣命,六至九品官用敕牒。明沿宋制,封贈一品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 清沿明制,有制度規定:封贈官員首先由吏部和兵部提準被封贈人的職務及姓名,而後翰林院依式撰擬文字。屆封典時,中書科繕寫,經內閣誥敕房核對無誤後,加蓋御寶頒發。 在明清之際,五品以上的官員,如果功績超群都有機會得到皇上的封贈命令,就是這裡所說的誥命。而六品以下的官員所得到的則被稱為敕命。《清會典》中載,誥命針對官員本身的叫誥授;針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時,存者叫誥封,歿者叫誥贈。清代誥命用五色絲織品精製,書滿漢文,皇上鈐以印鑑。通覽之下,色彩絢麗,有一股華貴喜慶的氣氛。 清誥封制度,"正從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贈淑人.正從四品,母,妻,各封贈恭人.正從五品,母,妻,各封贈宜人.正從六品,母,妻,封贈安人."〔《大清會典事例 吏部 封贈》)。有品級之分的,一品誥命夫人之類的,在重大節慶日子到後宮,參加由皇后主持的宴會。

古代的“誥命夫人”是個什麼封號啊

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所謂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義諭眾叫誥。 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勅。 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 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597131.htm

唐朝‘誥命夫人’的等級、名稱有哪些?

一、 周秦兩漢時期

1、周朝

周朝時期,天子稱王,正妻稱後。

王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

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

夫人坐論婦禮;

九嬪掌教四德;

世婦主喪、祭、賓客;

女御序於王之燕寢。

2、秦朝

秦始皇統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稱號。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稱夫人。

3、西漢

西漢初期,沿襲了秦時的母后稱號。又設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妃嬪的稱號。

漢武帝時增加了婕妤、娙娥、傛華、充依。

至漢元帝又新置了昭儀。

妃嬪等級擴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婕妤視上卿,比列侯。

娙娥視中二千石,比關內侯。

傛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視千石,比中更。

充依視千石,比左更。

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

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

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視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視三百石。

順常視二百石。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視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馬門外。

漢時,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嬪所生或從皇族宗室中過繼而來者,其生母皆不得稱(皇)太后。但也有個別例外。如漢哀帝是諸侯王之子過繼而來,其祖母傅昭儀被尊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為太皇太后的漢成帝母王政君,已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趙飛燕,宮中一時出現了四位太后並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時期,追求復古,種種名目層出不窮。其罷漢朝妃嬪稱號,模仿先秦時期,自創了和、嬪、美、御四等稱號。

和三人,嬪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東漢

東漢光武帝建國,去繁為簡,妃嬪稱號共有四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貴人授予金印紫綬,俸祿為粟數十斛。美人、宮人、采女則沒有爵位和俸祿。

值得一提的是,西漢時期諸侯王正妻稱王后,母稱王太后。東漢時,隨著諸侯王封地日漸縮減,王后被改稱為王妃,王太后改稱王太妃。

漢時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稱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1、 三國

(1)魏

曹操為魏王時,王后之下的妃嬪稱號有五等:夫人、昭儀、倢伃、容華、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廢除順成稱號。

妃嬪爵位:

貴嬪、夫人,位次皇后,爵無所視;

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淑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

昭儀比縣侯;

昭華比鄉侯;

修容比亭侯;

修儀比關內侯;

倢伃視中二千石俸;

容華視真二千石俸;

美人視比二千石俸;

良人視千石俸。

(2)吳蜀

吳蜀兩國史料不詳。

蜀有貴人、昭儀,吳有夫人、美人,其餘不詳。

2、 兩晉

兩晉時期的妃嬪等級由晉武帝司馬炎依據漢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設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其餘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3、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妃嬪稱號世有增減。

(1)南朝

(a)宋

宋武帝建國初廢除才人、中才人稱號,其餘仍用晉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廢除夫人稱號,新創制了貴妃......

正三品誥命夫人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勅。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誥命夫人?
什麼是火命人?
什麼是偽命題?
什麼是傳統女人?
什麼是應用型人才?
什麼是生命科學?
什麼是借物喻人?
什麼是友善待人?
什麼是企業法人代表?
什麼是合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