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全面深化改革?

General 更新 2024-05-26

1.全面深化改革有什麼重要意義?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總結了改革開放35年來的偉大曆程,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些重大論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其重大意義主要有三點:

第一,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回顧35年改革開放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沒有改革開放,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沒有改革開放,我國不知還要在封閉半封閉和停滯不前的狀態下徘徊多久。深深體會到,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時代旗幟,是中國人民最為自信和自豪的偉大創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時代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呼喚進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眾期待進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決不能停頓,更不能倒退。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並自覺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要求,反覆強調必須以更大決心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進。這必將開啟我國新一輪改革浪潮,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在未來7到8年的時間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新的全面提升,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實現全面提升,涉及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調整,涉及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涉及收入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創新,涉及城鄉區域發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構建,涉及黨的建設制度的改革,這些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繼續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勢頭,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當前,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問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問題,社會矛盾多發易發問題,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問題,等等。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旺盛活力

為什麼要如此重視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胡錦濤同志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堅持改革開放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充分表達了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決心和信心.

一、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

改革開放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旋律.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非凡的膽識和魄力進行撥亂反正,重新確立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及時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使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種革命雖然不是那種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革命,但卻是對舊體制、舊機制的根本變革.改革必然會引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的深刻變化,必然會引起人們精神面貌、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必然會觸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引起社會各方面的調整.正是從改革所必然引起的社會變革的角度,我們才將其稱之為一場革命.

正是由於我們黨舉起了改革開放這面偉大旗幟,實行了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所以才逐步引導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向全黨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黨的十三大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全面闡發了黨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五大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制定了我國跨世紀發展戰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要求全黨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要戰略思想,強調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強大動力.在3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中國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從經濟體制改革到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體制改革.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們黨又進一步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改革開放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上,從商鞅變法到戊戌維新,各種改革可謂不絕如縷.20世紀80年代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也進行了改革試驗.但是,惟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真正得到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並在短短三十多的時間內取得了令世界震驚的偉大成就.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的改革開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條就是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所指出的,這條道路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

二、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

如何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

一是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思想解放的過程。經歷了三十多年波瀾壯闊的變革,在新的時代實踐中,同樣需要新的思想引領,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不進行思想的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的大突破。解放思想不是脫離國情的異想天開,也不是閉門造車的主觀想象,更不是毫無章法的莽撞蠻幹。解放思想的目的在於更好地實事求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統一,一切從基本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既大膽探索又腳踏實地。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保持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

二是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項改革,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複雜系統工程。要堅持整體推進,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體效果,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但整體推進又不是平均用力、齊頭並進,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重要領域“牽一髮而動全身”,關係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關鍵環節“一子落而滿盤活”,關係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點。以這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為突破口,可以對全面改革起到牽引和推動作用。

三是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的關係。局部與全局相互依存,沒有局部就無所謂全局,沒有全局局部也不可能存在,既不能以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以全局代替局部。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每一項改革既要考慮局部的具體情況,更要從大局出發,從全局上來統籌謀劃。要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卻不利於全局和長遠的情況發生。

四是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方法。同時,隨著改革不斷推進,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要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也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五是處理好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一定要堅持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於進取,戰術上則要穩紮穩打。”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一定要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大膽探索,勇於開拓,這是第一位的。同時也要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廣,必須穩妥審慎,三思而後行。對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可以提出總體思路和方案,但推行起來還是要穩紮穩打,積小勝為大勝。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一個克服,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

六是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個重要支點。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一切經濟社會問題的關鍵,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三十多年來,我國社會發生的變革前所未有,同時又保持了安定團結。這充分證明,只有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只有改革發展不斷推進,社會穩定才能具有堅實基礎。要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這六個方面的重大關係,深刻揭示了改革的內在規律,......

全面深化改革為什麼堅持正確的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就全面深化改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什麼要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和怎樣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問題,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對此進行了系統闡釋。我們要深入理解、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堅定不移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邁進。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才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

當前,在改革開放問題上,黨內外、國內外都很關注,全黨上下和社會各方面期待很高。那麼,在今天新的歷史條件下,究竟應該怎樣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呢?習總書記對此也有很多重要論述。其中,需要重點學習把握的是關於改革的方向、改革的總目標和改革的方法論等三個事關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

方向問題歷來十分重要。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前進。當前我國改革面臨十分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各種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相互激盪,在事關改革方向問題上,態度必須始終十分堅定和旗幟鮮明。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們說堅定製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們不斷推進改革,是為了推動黨和人民事業更好發展,而不是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聲”,不能把西方的理論、觀點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有領導有步驟推進改革,不求轟動效應,不做表面文章,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個重要貢獻,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在總目標下明確了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標。對這個總目標,我們必須完整理解和把握。它是由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前一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規定了根本方向,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後一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在推進改革進程中必須全面辯證把握。

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在這當中,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堅持正確的方法論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方面,習總書記突出強調了四句話十六個字,即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所謂堅定信心,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凝聚共識,就是要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合力;統籌謀劃,就是要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協同推進,就是要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與此同時,習總書記還強調在推進改革中,要處理好六個方面的關係,即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全局和局部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任務舉措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黨和國家工作全局,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涉及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習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深刻把握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導。

關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習總書記強調,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

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好哪些重大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改革問題時,必須科學認識改革的本質要求、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更加富有成效地把改革推向前進。”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掌握科學的改革方法論,提高操作能力和執行力,確保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方針政策的落實,對於將改革全面引向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把握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決定》指出:改革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鑑國外有益經驗,勇於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實事求是,指一切從客觀存在的真實情況出發,研究客觀事物的內部規律,強調了理論聯繫實際,強調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者作為黨的思想路線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繫、辨證統一的關係,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路徑和歸宿,二者統一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三個進一步解放”,其中,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解放思想是首要的。不必諱言,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武器,要求我們新疆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各個方面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不斷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只要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只要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只要有利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只要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只要有利於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事,就大膽試、大膽闖,就堅決破、堅決改。

二、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在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和實踐上的重大創新。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政府和市場是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是經濟管理和調控主體,市場是配置各類經濟資源的基礎環節、媒介產權產品和其他要素交換活動的基本場所。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決定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走向和運行質量。政府行為往往表現為經濟管理和宏觀調控,市場功能往往表現為供求、價格自發調節和自由競爭,兩者緊密關聯、缺一不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在新疆,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長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相對較弱。我們要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積極穩妥地尋求政府行為和市場功能的最佳結合點,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決定》規定的八個方面上來,既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更加註重加強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

三、把握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只有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辯證關係,才能全面深化改革。整體推進是重點突......

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擴大開放,決心之大、變革之深、影響之廣前所未有,成就舉世矚目。

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是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包括哪些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 (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關鍵問題之一就是聯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發展,聯繫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入領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這對於我們堅定改革信心,增強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至關重要。

全面深化改革的廣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鮮明體現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史發展的新要求 .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行的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場偉大斗爭肩負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就是確保用今後幾年時間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到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這無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必須打贏的一場攻堅戰。進入新世紀第二個10年,我國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這個階段既有別於過去30多年,也與過去10年有明顯不同。一方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邁上了一個大臺階,中華民族比近代以來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比近代以來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另一方面,這一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更為艱鉅複雜,這些矛盾和問題躲不開繞不過,解決不好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看我們在改革上能否邁出新的重大步伐,越過這道大坎。

面對這樣一個重要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有沒有邁出新的改革重大步伐的信心、智慧、勇氣,打開新的局面,廣大幹部群眾充滿期待,國際社會普遍關注。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兩個全面”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貫徹十八大精神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自覺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要求、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的鮮明立場,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勇於改革創新、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堅定信念和巨大勇氣。從這個意義上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回顧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歷次三中全會都聚焦改革。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主題是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十三屆三中全會主題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價格改革、企業改革,十四屆三中全會主題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五屆三中全會主題是農村改革,十六屆三中全會主題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七屆三中全會主題是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由此可見,這6次三中全會基本上都是專注於某個領域或者某個方面的改革,而且都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而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以協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全面性、系統性、整體性改革,改革涉及的領域之多、範圍之廣前所未有。可以說,這是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就改革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統的一次部署。正因為這樣,全面改革就成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重大歷史特點。

從現實情況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也遠比以往更為敏感和複雜,任務更加艱鉅而繁重。35年來,我國改革開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深化,破解了許多影響和制約發展的重大難題,但還有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不僅如此,隨著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我國發展又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老問題新問題相互交織,國內國際因素相互影響,需要解決的問......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什麼?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什麼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全面總結了改革開放35年來的偉大曆程,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同時,《決定》還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全面深化改革指導思想的關鍵要素之一,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著力解決的根本問題。

第一,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解決當前社會突出問題的迫切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但在我國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也存在大量不公平、不正義現象,比如教育、就業機會不公問題,收入分配存在差距問題,社會保障體系“碎片化”問題,特殊化和特權現象問題,司法不公問題,貪贓枉法、侵害群眾權益問題,等等。這些問題不單涉及經濟領域,也涉及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已經成為一個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中央全面審視和科學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態勢,認為這個問題不抓緊解決,不僅會影響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信心,而且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危及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第二,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迫切要求。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的不公平,改革就會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改革必然觸及利益格局的調整,有可能使部分群眾切身利益暫時受到影響,但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是使全體人民根本利益得到更好地實現、維護、發展。我們強調要衝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就是因為利益固化導致諸多社會不公,如在發展、收入分配、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等方面存在權利、機會、規則不公平問題,一部分人沒有公平公正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因此,強調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加註重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下功夫,在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上下功夫,在增進人民福祉、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上下功夫。

第三,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我們強調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就是為了更好地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我們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是為了解決好制度的公正性和普惠性問題,打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加緊建立對保障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起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認......

相關問題答案
我們是否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
新形勢下我國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 ?
為什麼全面深化改革?
怎樣全面深化改革?
毛概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如何進行全面深化改革?
論全面深化改革的意義?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 ?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