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清朝叫什麼名字?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清朝時,河北省的地名叫什麼麼?

河北省在清朝叫直隸,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的1928年才改稱河北省

河北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10分

河北省的名稱及其來歷

河北,因位於黃河下游以北而得名。“河北”是個古老的名稱,最早以地域名稱見諸於戰國史籍,唐初始成為大行政區的名稱,中華民國(1928年)由直隸省改為河北省。

“河北”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時的《周禮·職方》,中有“河北之地”的記載。《戰國策·趙策三》則有“趙有河北,齊有河東”。《爾雅·釋丘》記載:“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文中的“河”,指“黃河”。黃河,古稱“河”。後世以河水多泥沙而色黃,故稱“黃河”。戰國時的黃河,由今河南省濮陽流向東北,經今河北省大名、館陶,及山東省平原等地,于山東省慶雲縣入海。其北有趙,其東有齊。從黃河流經的地域,可知那時的“河北”,大抵包括今河北省中、南部廣大地區和今山東省東北隅、河南省北部小部分地區。古代河北與今河北有著地域上的部分重疊關係,從而可以看出當今河北省這個名稱悠久的歷史淵源①。

“河北”自戰國出現,歷經秦、漢,至隋,它一直作為黃河以北廣大地域的泛稱存在,但並無具體嚴格而明確的地區範圍。《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陳餘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鉅鹿之北,此所謂河北之軍也”。此書還記載劉邦對項羽所言:“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當時“鉅鹿”在今河北省邢臺市境內,“河北之軍”指在邢臺“鉅鹿之北”。“將軍戰河北”,指項羽之軍是在今河北省中南部地區。《隋書·五行志》記載:“仁壽二年,河南、河北諸州大水”。“河北”,指太行山以東,黃河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今河北省及其相鄰地區②。總之,“河北”在唐代以前是個約定俗成的地域泛稱。

唐代初期,“河北”開始成為全國一級大行政區的名稱,沿襲到宋、金兩朝。《舊唐本·地理志》記載:“貞觀元年,悉令並省。始於山河形便,分為十道:一曰關內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東道,四曰河北道……”。這是“河北”成為大政區名稱的開始。根據“山河形便”的命名原則,在黃河以北設道,名曰“河北道”,這是順理成章的。河北道轄孟、懷、魏、博、相、衛、貝、澶、邢、洺、惠、鎮、冀、深、趙、滄、景、德、定、易、幽、涿、瀛、莫、平、媯、檀、荊、營等29州及東安都護府。此時黃河已向南改道,即由河南省濮陽向東北經今山東省陽谷、東阿、禹城、商河、濱縣等至利津入海。河北道的範圍大體包括今河北省全部轄域及山東省、河南省北部一隅和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的南部地區。由上可知,當時“河北”的地域十分遼闊。宋代將河北道改為河北路。金代沿用河北路。元代推行省制,便廢除了河北路③。

省,原是官署的名稱。作為政區名的行省,起源甚早。魏、晉時已有“尚書省”、“中書省”之稱,是中央行政機構。元代以中書省為中央政府,除京師附近地區的山東、山西和河北直隸於中書省外,又在路之上於河南、浙江、湖廣、陝西、遼陽、甘肅、嶺北、雲南等處設十一個行中書省(略等於中書省辦事處或中書省行署),簡稱行省。後來行省正式成為行政區劃名稱,簡稱省④。古稱“天子之居”為“京師”,即今首都。明代直隸於京師的地區為“直隸”。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朝自南京遷北京後,因稱直隸北京的今河北、天津等地為“北直隸”;直隸南京的今江蘇、安徽省為“南直隸”。清初,改北直隸為“直隸省”,南直隸為“江南省”⑤。明、清沿用元代行政區為“省”的名稱,至今。

民國初期,中華民國政府定都北京,全國省級行政區設置多襲清制,大體在今河北省轄域仍設直隸省。1927年8月,民國黨政俯遷都南京以後,直隸省不僅失去了原來較其他省重要的政治地位,而且已名不符實,於是便產生了更改直隸省名的問題⑥。1928年6月20日,國民黨政府決定,直隸省改稱河北省,京兆尹公署......

清朝有哪些省市

清朝的時候省份名字和現在基本相同了,只是蒙古和外興安嶺庫頁島被分離出去了,還有許多省會城市變更了很多,省份的大小也與現在有差別,比如廣西,之前沿海地區都是屬於廣東的,還有海南當時也是屬於廣東的,還有福建當時還管轄著臺灣呢,還有個察哈爾省被三省山西,內蒙古和河北瓜分了,要區分現名和古名只能通過歷史還有地理結合去考察:還有就是北京是順天府管轄的,所以也可以稱為順天,沒有奉天一說。奉天只是聖旨上的話術而已。當時北京順天府,南京應天府其實是源於明代的,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即北京,所謂的應天府和順天府並不只是南京和北京而已還包括現在的許多省份以及城市。至於你想要知道所有的疆域名稱的來源以及叫法只能一個一個的去百科搜索了,現在的網絡百科很給力!

原青朝的河北省叫什麼名子有多大

河北省在清朝叫直隸,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的1928年才改稱河北省,包括今天河北省大部分和北京

河北永年縣清朝時期叫什麼縣

永年縣 - 歷史沿革

永年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地理位置重要,資源豐富,人才薈萃,乃廣平郡之望地,戰國時期,趙國就在西陽城建造信宮,做為王侯和群臣聚會的地方。隋末,夏王竇建德在永年城(今永年廣府)駐城建都,永年城為歷代郡、府、州、縣駐地。春秋時謂曲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有“商賈雲集,富饒中原”之美譽,7000多年前就孕育了仰韶文化等人類早期文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裡有隋末唐初夏王竇建德建都的廣府古城;有以自薦而揚名古今的毛遂墓冢;全部石料建築,與趙州橋結構媲美的古文物弘濟橋;西漢朱山石刻;燕趙第一境觀音閣;千年不枯的黑龍潭和神奇待探的紅魚寺,古代學府清暉書院, 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武禹襄就誕生在這裡。連續十一屆中國永年太極拳聯誼會,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太極社團及數萬名太極愛好者建立了聯繫。

永年之域,在夏商周三代屬冀州之地。此地最早見於史載的名字為“曲樑”,春秋時為晉國曲樑邑。《左傳》記載:“(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六月癸卯,晉國荀林父敗赤狄於曲樑。”

戰國時期屬趙國,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屬邯鄲郡。

西漢

西漢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廣平郡,郡治廣平(今雞澤東南)。當時,永年東部有曲樑縣和廣年縣,先後屬廣平郡、平幹國(西漢武帝徵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曲樑為分封候國,為平幹頃王劉偃的封地,稱平幹國。)、廣平國(漢宣帝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由平幹國改為廣平國)。同時,在永年西部設置有易陽縣,屬漢代趙國。

新莽

新莽時期改廣平國為“桓亭”又稱富昌,轄縣十六,屬冀州,後改曲樑為直樑,改廣年為富昌。東漢時,永年之域仍為曲樑、廣年、易陽三縣地。屬鉅鹿郡。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曲樑、廣年、易陽三縣統屬魏郡西部。移屬魏郡(今大名縣境)西部都尉。

三國

三國時,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魏郡西部都尉易名廣平郡,複稱曲樑,為郡治,轄縣十五,屬冀州。晉及十六國時期,稱廣平郡。南北朝、北齊文宣帝裁曲樑並廣年縣入,稱廣年(治所遷至今永年縣廣府鎮)。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洺州,為武安郡治,轄縣八。

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武安郡廢,屬廣平郡。隋煬帝楊廣即位,為避其諱,改廣年為永年,為武安郡治。大業三年(607年)罷洺州,改名武安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武安郡為洺州(治所今廣府城),屬河北道。武德二年(619年),隋末農民起義軍夏王竇建德攻陷洺州,建都於此,並築萬春宮。武德四年(621年),唐朝廷平定竇建德亂,置山東道行臺於洺州,武德五年(622年)罷行臺,置洺州大總管府,同年,劉黑闥自稱漢東王,改元天造,亦定都洺州,武德六年(623年),罷洺州大總管府。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廣平郡屬為河北道屬。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洺州。

五代

五代時期,後梁以邢州、洺州、磁州三州為保義軍(軍,行政區劃名),後梁改為安國。

宋金

永年縣

宋金時期,稱洺州,屬河北西路,宋時轄五縣,金時轄九縣。

元代

元代,改州為路(路,行政區劃名)為路治,元太宗八年(1236年)改為邢洺路,後改洺磁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為廣平路,治所永年(今廣府城),屬中書省。轄一司、五縣、二州。一司即錄事司(元制,錄事司,掌城中民事)。五縣即永年、曲周、肥鄉、雞澤、廣平(今廣平縣)。二州即磁州(滏陽、武安、邯鄲、成安四縣仍屬磁州)、威州(名水、井陘二縣仍屬威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將廣平路改為廣平府,仍治永年(今廣府城),這是永年改稱廣平府之始。洪武九年(1376......

清朝的皇帝都叫什麼名字啊?

、順治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瀋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 順治即位後,由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塞外。14歲的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鑑,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當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後,轉而消極厭世,終於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禪門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鰲拜,撤除三藩,統一臺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燁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 玄燁儘管是以為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當然,作為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國家,民族快速進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禎,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禎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廟號世宗。 胤禎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臺的。複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禎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紮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儘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嚮慕風雅,精於騎射,筆墨留於大江南北,並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彙。 但乾隆為人重奢靡,晚年時國庫財用耗竭,並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標誌。 5、嘉慶 嘉慶帝喁琰,清高宗弘曆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

河北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百度出來的:河北名人錄

1. 黃帝,我們現在知道黃帝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聯盟的總稱.史傳黃帝部落由甘肅的姬水遷入今河北省中北部.並與當時來自山東的赤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阪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華民族的一系列戰爭, 最終三部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前身。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從甘肅遷入河北並完成一系列戰爭並最終融合,決不是一個很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過程,很可能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則從甘肅遷入河北到一系列戰爭的完成,可能已經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照現在的觀點,完成這一系列偉大戰爭的黃帝(部落聯盟)是河北人。

2. 堯,三皇五帝之一,史傳是河北人。

3. 商王朝發跡於河北、山東東北部和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其中河北邢臺是商古都之一.則商王朝開國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 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5.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6. 趙奢,戰國名將,戰國中後期整兵團殲滅秦軍之第一人.

7. 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

8. 樂毅,趙國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9. 藺相如,戰國名相,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10. 荀子, 今邯鄲一帶人,諸子百家之一.

11. 公孫龍, 戰國時哲學家,名家學說的代表人物。

12. 毛遂,戰國名士,“毛遂自薦”從此成中華美談.

13. 高漸離,戰國俠士.

14. 趙陀,河北正定人,越南開國始皇帝,至今越南將其列為人文始祖.

15. 孟姜女,中華烈女,千古流傳.

16. 徐福,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縣,每年有大批日本人來千童縣祭祖,(可憐那群東渡的河北兒女,或許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變,留下後來的一批孽種)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7. 董仲書,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功罪千秋評說.

18. 趙飛燕,環肥燕瘦.

19. 東漢名臣群,劉秀起兵於河北,當時一大批河北名臣,記不清了,有興趣者翻書看去.

20. 祖沖之,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家.

21. 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22. 扁鵲,中華名醫.

23. 李春,中國古代著名建築學家.

24. 張角,漢末農民起義領袖.

25. 劉備,河北涿州人,蜀漢皇帝.

26. 張飛,河北涿州人,三國名將.

27. 趙雲,河北正定人,三國名將.

28. 張頜,河北河間人,三國名將.

29. 程普,三國名將.

30. 祖狄,東晉北伐名將,中華英雄,從此“聞雞起舞”,志士不忘.

31. 冉閔,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2. 高昂,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3. 李淵,唐開國皇帝,甘肅成紀人,其祖乃趙國趙郡(河北趙縣)人.

34. 竇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5. 劉黑闥,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6. 花木蘭,拓拔魏河北人,中華女豪傑,千古美名傳.

37. 魏徵,唐初名相,中華鐵膽直臣.

38. 盧照齡,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

39. 高適,著名邊塞詩人.

40. 盧綸,著名邊塞詩人.

41. 賈島,唐代著名詩人.

42. 安祿山,燕趙胡人.

43. 史思明,燕趙胡人.

44. 河朔四鎮,讀讀唐史,強!

45. 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46. 五代燕趙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記不清,有興趣翻翻書去.

......

清朝皇帝的名字

清朝歷代皇帝

1、順治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瀋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

順治即位後,由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塞外。14歲的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鑑,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當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後,轉而消極厭世,終於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禪門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一臺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燁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

玄燁儘管是以為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當然,作為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國家,民族快速進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禎,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禎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廟號世宗。

胤禎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臺的。複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禎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紮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儘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嚮慕風雅,精於騎射,筆墨留於大江南北,並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川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彙。

但乾隆為人重奢靡,晚年時國庫財用耗竭,並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標誌。

5、嘉慶

嘉慶帝喁琰,清高宗弘曆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

清朝的全部皇帝都叫什麼號?

1、努爾哈赤(入關前的皇帝)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號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臨大敵不懼,受重創不餒,以勇捍立威,受部眾擁戴,歷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叛明。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中,大敗而回並受傷,於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於瀋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2、皇太極(入關前的第二位皇帝) 愛新覺羅 。皇太極,是清朝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其母葉赫那拉氏。皇太極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寧遠戰敗身亡後即後金汗位,在位17年,卒於清崇德八年(1643)。廟號“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統一整個東北,並南下朝鮮,西征蒙古,屢挫大明官兵。天聰十年(1636)四月,改稱帝號,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將族名改稱“滿洲”。他雄心勃勃地揮師西進,兵鋒所指,京畿震驚。經過鬆錦兩次決戰,盡殲明軍精銳,山海關外,僅存寧遠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極博覽群史,氣度恢弘,軍事上有勇有謀,政治上極富開拓精神,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又十分嚮往漢族文化,興利除弊,優禮漢官,勘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他促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 3、順治 順治帝 愛新覺羅·福臨 ,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瀋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 順治即位後,由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塞外。14歲的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鑑,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當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後,轉而消極厭世,終於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禪門的皇帝。 4、康熙 康熙帝名 愛新覺羅·玄燁 ,是順治的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一臺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燁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 玄燁儘管是以為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當然,作為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國家,民族快速進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5、雍正 雍正帝 愛新覺羅·胤禛 ,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禛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廟號世宗。 胤禛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臺的。複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禛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

清朝時期的趙縣叫什麼名字

趙縣,古稱趙州,漢為平棘縣,晉為趙國,北魏置趙郡,曾為趙州治,隋改為趙州,

明洪武初年(1368年),省平棘縣入趙州,為真定府轄,領柏鄉、隆平、高邑、臨城、寧晉、贊皇六縣。

清初,趙州屬真定府,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升趙州為直隸州,即直隸趙州,割贊皇歸正定府,轄縣有柏鄉、隆平、高邑、臨城、寧晉。

民國成立(1912年),十月廢府,州改省、道、縣三級制。民國2年(1913年)2月,趙州知州李大防奉命改趙州為趙縣,隸屬冀南道。民國3年(1914年),冀南道改為大名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趙縣直隸於河北省。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趙縣屬石家莊專區。1958年12月20日,撤銷趙縣,併入寧晉縣,屬石家莊專區。1961年7月9日,恢復趙縣,原欒城縣部分轄區併入趙縣,隸屬石家莊市。1962年1月趙縣欒城分別設縣。1970年石家莊專區改稱石家莊地區,轄趙縣。

相關問題答案
河北清朝叫什麼名字?
南京明朝叫什麼名字?
清朝時南京叫什麼名字?
北京清朝叫什麼?
北斗七星都叫什麼名字?
東北古代都叫什麼名字?
河北新區叫什麼?
河裡的貝殼叫什麼名字?
南京在清朝叫什麼?
故宮在清朝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