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國民素質?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該如何提高當今的國民素質

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並傳承之。

這種事,只能是個人提高,然後總體提高,涓涓細流匯成河。

問題來了,現在各種問題很多啊,烏煙瘴氣,所以我們就放棄了?當然不能。

我們個人不但不能放棄這個目標,還要把其堅持下去。

把視線放到足夠遠,我們就發現,這世界,第一大要義就是生存。

讓我們正確的價值觀生存下去,延續下去,傳承下去。素質提高是必然的。

在我們不能改變規則的情況下,依附之並沒錯。

三十而立,我覺得立的不是業不是家,是信,信念。然後才可不惑。

當你把傳承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當成自己的責任時,不用擔心後代素質不會提高。

另外,這世界,就是去粗存菁,就是要淘汰的,其實不必要為那麼些被淘汰的嘆氣,因為我們也可能在下一次被淘汰的。

殘酷,痛,其樂無窮啊。

我國為什麼要提高國民素質

中國加入WTO以來,經濟,文化等社會各個方面受到了國外很多國家的影響,經濟一體化,貿易全球化等趨勢越來越趨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文化呈現多元化趨勢也是必然。國外的品牌,經營理念,民族文化等日益進入中國人們的視野中,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開闊眼界,瞭解世界。於是有了哈日族,哈韓族,留學熱。餐廳老闆在這種大環境中瞭解日本的飲食習慣以促進自己餐廳的經營本事好事,可是為什麼不知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呢?引進文化需要與人文環境的“和睦相處”,一味地不顧東西文化背景的差異、動輒“拿來”,實在是有悖於國情民情。在中國這樣一個民主與法治的國家,出現日本封建社會的不文明的飲食方式,這不能不說是中國人的悲哀。有人說:“要想判斷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從觀察這個城市廁所的清潔程度入手;要想判斷一個人的文明程度可以從觀察這個人將廢棄物投入果皮箱的準確程度入手。”如果按照這種邏輯,筆者不禁問一句,我國的國民素質跑到哪裡去了?當然以一個人來代表這個民族違背了唯物辯證主義,但引發對我國國民素質的思考確是不能迴避的。這使筆者想到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我國封建時代的“三寸金蓮”,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更迎合了封建統治者與士大夫視女性為玩物的低級趣味,可以說反映的是一種古代男子病態性意識與奇特審美觀,筆者認為這與“女體盛”事件的性質是異曲同工,而對於這種現象,國外的朋友們卻能夠看清楚,認為中國的封建社會嚴重的男尊女卑的等級觀念,甚至有人還進行了激烈的抨擊。同一性質的時間截然相反的態度,使人不得不想到我們的國民素質出現了什麼問題?國民素質指的是一個國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過程中所具有的體魄、智力、思想道德的總體水平。個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每個人不能獨立存在於社會,必須與人接觸,與人相處,從這個意思上說國民素質是由個人素質聯合形成的。我國長期在封建主義思想薰陶下傳統文化、專制主義等陳舊、錯誤的觀念,根深蒂固,猶如一副沉重的枷鎖,嚴重阻礙著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的進程。女體盛風波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警鐘。我們的國民素質有著許多長處,但也有著種種缺陷。比如缺乏民主法治精神、文化科學素養差、創新精神不足、公德意識薄弱、敬業精神失落,等等。國民素質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中國要強大,要提高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重視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

怎樣才能提高國民素質?

我說一下:

1、先從社會中成年人抓起,保證受教育的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導向及良好的環境。父母的一句話,勝過老師半年的教育呀,還有父母的言傳身教,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改變孩子。所以建議組織人大立法,加強成年人家長對未成人的教育方式的轉變,快速提高青少年的素質。

2、改變現行教育體制下的教育軟弱無力的氣候,在有正確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學校、老師應大膽對學生管理,法律及社會給老師學校撐腰,徹底改變老師怕學生而不敢管、不愛管、不願管的現狀,改變家長因為自己孩子的一已之私而干擾學校的正常教學。

3、徹底改變現在教育模式,將公辦託底教育與民辦高素質高成本教育徹底分開,保證民辦教育在社會中的法人地位。

4、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實行辦、管兩條線,辦是指公辦的託底教育,管是指對公辦與民辦教育的專業監管機關。

5、修改國家《義務教育法》,更名為《國民教育法》,將義務教育、民辦教育、成人教育、國防教育全部納入其中,形成一個綜合教育大法與規劃一個人成長全過程的教育大綱,以指導社會公民在教育體制中應承擔的社會教育責任。

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與建議。

如何提高國民素質

中國人在行為習慣上的不雅,通常被歸結為國民素質不高。因為在公共場所的這些行為,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都造成了對他人利益的損害、對公共秩序規則的破壞。然而,在國民素質和社會環境之間,在不文明行為和公共秩序之間,我們可以粗略地找出這樣的惡性循環:公德心的薄弱和公共意識的缺乏,造就了一種只顧自己不管別人的行為模式,而這種行為模式的普遍存在又造就了一種你爭我搶的不文明“秩序”,這種秩序滲透給新的社會成員,又再次造就公德心的薄弱和公共意識的缺乏。所以,國民素質的低下,或者更具體地說,國民公共意識的缺乏,與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相對低下,是相互依存難以剖離的一體兩面。

國民頭腦中公共意識的缺乏和公共道德的淪喪,是嵌生在中國人的公共生活環境中的。正如同這個公共生活的環境,是嵌生在整個社會的文明進程中的一樣。我們可以追究公民教育的失敗;可以分析個人權利的過度自衛;可以尋找公共秩序維護中的粗疏;可以追溯道德觀念在社會激盪中的起伏流變--與所有大命題牽扯在一起的這些起因,都提示著同一個結論:要從根本上提高國民素質、改善公共秩序環境,要真正地根除國人普遍的不雅行為習慣,只能在社會整體的進步和改變中實現。這是一個表象細微而內在糾結龐大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可以解決的。

判斷國民不文明行為習慣的長期存在,並不是為這些行為習慣尋找合理性。雖然事實巨大長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就此安然接受它,更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等待“文明的進程”自然而然地改變它。

人們都願意相信,倉廩實而知禮節,但是經濟的富裕不會自動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能夠去迪士尼遊玩的中國內地人,應該屬於已經富起來的一群,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自動自覺地變成“文明人”。對於生活在不夠文明的公共環境中的人來說,每一個人每一次對環境暗示的抵抗、對無意識習慣的反省,都是整個社會從“不文明”到“文明”轉變的實質進展。對於社會輿論來說,對任何不良的行為、對任何缺少公德的心態,堅持批評是必要的,雖然這些批評見效微弱而緩慢,但是批評就是對更文明的價值的堅持和爭取。在大概念的宏觀轉變過程中,實際發力的都細在微處,是一句又一句的批評與監督,一個又一個人的努力,是這些努力的積累和漸進,造就了那些表面上的自然而然。

如何提高國民素質?

你看看滿大街的垃圾、痰液、口香糖,你看看排隊時不知道相互謙讓耿人群與一片片罵人的聲音,你看看馬路上的不文明司機(就是明明是他闖紅燈還罵過馬路的你SB的那種),你看看論壇上一群低素質網民的罵人帖子,你看看小心眼、斤斤計較的人民。你再去西方國家(包括棒子和日本)考察考察,你看看乾淨整潔的大街,你看看排隊時井井有條的隊伍,你看看車讓人的美好公德,你看看如果發生擦撞而互相道歉的人,你就能看出天朝人民的素質與西方國家(包括棒子和日本)人民的素質有著多麼大的差距

如何提高國民素質1500

國民素質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具體可以分為三類八種:三類素質是指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八種素質是指政治素質,思想素質, 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審美素質,勞技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

提高國民素質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要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不斷灌注到全體黨員和幹部群眾的頭腦之中,使人們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什麼是必須提倡的,什麼是堅決反對的。

2.領導人要潔身自愛:社會本來就有不同利益集團和各種非法謀利行為,頂住誘惑潔身自愛是對領導幹部的最低要求,潔身自愛,是我們每個人做人的準則,也是我們每一個幹部執政的座右銘,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不受私慾所左右,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口,不為金錢所動。換言之,就是要嚴於律己,不貪不佔,不損人利己,更不要因一時的貪念做出有損於黨、有損於國家和人民的事來。

3.對公務員嚴格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公務員日常考核機制,細化公務員日常考核標準,將平時考核、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有機結合,對公務員的工作業績、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方面綜合做出評價。要堅持“不讓幹事情的吃虧,也不讓不幹事情的佔便宜”的工作導向和用人導向,切實做到“兩個堅決”,即對不能勝任所在崗位工作的幹部要堅決調整,對不認真履職造成嚴重後果和不良影響的幹部要堅決問責,堅持問題管理,嚴格問責,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和社會評價。

4.創造公正法治環境: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公正高效權威的法治環境,是法治社會的基本特徵,為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當今中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利益主體愈見多元化,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利益關係和利益矛盾也愈見覆雜化。對於執政黨來說,越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越要強調堅持依法執政。這是一個政黨執政必須遵循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當前,落實依法執政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這其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就是創造公正高效權威的法治環境。

5.強化新聞媒體作用:新聞輿論在提高國民素質中具有兩個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導向。就是要引導和告訴人們應該提倡什麼,應該反對什麼;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要充分運用各種新聞媒體廣泛深入地宣傳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必要性、緊迫性和重大意義,宣傳我們黨和國家在提高國民素質方面所採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措施,宣傳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道德行為規範,宣傳在提高國民素質中湧現出來的突出典型和重大成果,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抓素質教育,比素質提高,學文明先進,創文明一流的強大輿論氛圍。二是監督。就是運用新聞媒體廣泛性、多樣性和權威性的特點,及時地揭露和鞭撻社會上的消極現象和不良現象,從而達到弘揚正氣,遏制邪氣的目的。可以說,新聞輿論的這種監督功能是任何其他形式的監督所不能比擬和替代的。

6.培植廉潔誠信文化:廉潔文化以崇尚廉潔、追求廉潔為價值取向,融思想觀念、價值規範、社會風尚於一體,反映著人們對廉潔的總體認識,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廉潔文化建設,盪滌腐敗文化,對於加強廉政建設,實現黨風和社會風氣根本好轉具有重要作用。誠實守信是廉潔從政,建設廉潔文化的前提。孔子說:“信者,人之根,國之本也。”誠信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

怎麼可以把國民素質提高

教育!完善法律,嚴格執行

如何提高國民素質

文化教育只是一個方面,國民整體素質要提高,道德和文明規範更重要。

怎樣提高中國人的素質??

國民的素質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存亡、社會的進退。這一點,中國的歷史可以證明,凡是歷史上興旺的朝代,國民的素質都相對較高,反之則較低。同樣,世界的發展也可以證明,凡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不管他的政治信仰如何,國民也都表現出較高的素質。

那麼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我國國民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呢,怎樣才能提高國民的素質呢?

我們承認,中國國民整體素質不高,一些公民社會公德意識不強、法制意識淡漠、判斷榮辱與是非的能力較低。普通公民如此,在有些領導幹部中也存在權謀私、貪汙腐敗、貪圖享樂的現象。但是,分析國民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決不能離開社會經濟環境和歷史文化背景,不能避開體制性因素和發展階段因素。我們說,無論是一般公民身上發生的素質不高問題,還是在一般人看來應該素質很高的領導幹部身上發生的問題,除了他們自身的原因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受客觀因素的影響。

從一般公民來說,他們身上出現的社會公德意識不強、社會責任意識不強、法制意識淡薄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因為,就目前而言,我們在強調發展經濟、強調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確實放鬆了對公民整體素質的教育,放鬆了對公民道德觀念的培養,放鬆了對公民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放鬆了對公民法制意識的培養。很多地方,在對公民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方面,立足點都放在了對公民“經濟觀念”的培養上,對公民“利益觀念”的培養上,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只要能夠發展經濟,只要能夠帶來經濟效益,只要能夠創造財富,不管採用什麼手段,不管使用什麼方式,只要達到目的就行”的教育方式,從而直接導致這個地區公民價值觀念的扭曲,直接導致這些地區公民社會責任意識的下降。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提高國民素質?
怎樣提高能力素質?
怎樣提高自身素質?
怎麼樣提高員工素質?
怎樣提高酒店員工素質?
怎樣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怎樣快速提高身體素質?
怎樣提高工作質量?
調度怎樣提高質量意識?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